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相聲從誕生到1940年代大繁榮,“說學逗唱”四門功課中,“唱”指的是太平歌詞,但是經過侯寶林大師的改良,學唱其他曲種漸漸成了觀眾最愛,隱隱有代替“太平歌詞”的勢頭。

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柳活兒第一人並非侯寶林

張傑堯(1883-1971)三十年代末在北京西單商場表演,被譽為“笑林五傑”之一,是相聲“柳活兒”的開拓者。

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不但節目新穎,演出服和化妝上也很考究。為模仿卓別林,張是相聲演員中第一個著西服表演的人。當時被譽為“新潮相聲”、“相聲博士”。

他獨創的《關公戰秦瓊》、《羅成戲貂蟬》、《張飛打嚴篙》、《文盲家信》、《婚詩》、《潘巧雲告狀》、《耍猴兒》、《學墜子》、《冒名伶》、《二十八宿》,在表演上,他發託賣相好,裝傻充愣恰如其分,學姑娘、老太太、上海商人、河南藝人神似又形似,惟妙惟肖。相聲名家張壽臣曾讚揚他說:“傻大爺一身都是嘴。”

他還編印了不定期的鉛印小冊子,題名《笑海》,演出時發售給觀眾。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在北京西單商場的雜耍場中,張傑堯、高德明、緒德貴、湯金城、戴少甫被人們稱為“笑林五傑”。

張傑堯一生表演過四百二十九段相聲,其中對口相聲三百八十七段(按相聲的藝術手段分類,說部一百零三段,學部二十九段,逗部五十段,唱部五十四段,批部十八段,談部七段,講部二十六段),三人相聲十五段,中長篇單口相聲二十七段。其中許多段子是由他自己編寫或改編的。

這就是郭德綱說的,傳統相聲400多段的出處之一。

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侯寶林在學藝時就很欽佩張這種追求“時髦”勇於革新的精神,也向張學過《三盆臉水》《學“麒”派》等節目,遺憾的是張搜演的《關公戰秦瓊》,侯只看到過鉛印的原故事出處,沒有學會張的表演本。

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原故事刊登在1937年張傑堯編輯出版的《笑海》第一集上,原文是:

豫省洛陽城西40裡,某富翁八旬壽辰,由上海邀京戲兩班,演員共六百餘名,每日兩餐需白米數石,迎壽之期先演《大賜福》,次演 《雙投唐》。翁不懂京戲,大怒,喚班主至,令速換一出,再不合意當下逐客令。

班主恐另出再不滿意,隨請翁自選之。

翁問:‘汝班中有唱紅臉的嗎?’班主回答‘有’。翁又問:‘叫何名’?班主誤答:‘紅臉的即是關公’。翁令速演《關公戰秦瓊》。

班主恐翁怒,速至後臺商之某紅淨扮演關公,某武生扮秦瓊。各帶四龍套。臨上場時囑打鼓老鑼開‘急急風’上四龍套跑過場,紅淨走過場同下,武生率龍套如之。

班主恐翁怒,急將二人推出外場,淨哼,生哈。打鼓老嘲之日:‘你瞧哼哈二將。’隨打唱。

生淨無法。淨唱:‘你在唐朝我在漢’,生接唱:‘咱倆打仗為那般?’淨唱:‘教你打來你就打’,生唱:‘我要不打誰管飯?’”

直到1961年秋,侯寶林將年近七旬的張傑堯從西安請到北京,按照張的演出本錄音後,重新改編、整理了《關公戰秦瓊》,才是我們常聽到的版本。

1961年7月,張傑堯應北京市曲藝團和侯寶林的邀請,從西安到北京,由張逗哏,侯寶林、劉寶瑞分別捧哏,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製了相聲資料《關公戰秦瓊》、《羅成戲貂蟬》、《張飛打嚴嵩》、《六個月》、《河南戲》、《戰馬超》、《方言》、《酒詩》八段節目。

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相聲的開頭新編了一段“墊話”,介紹舊時代北京戲園子裡秩序嘈雜喧囂的景象,邊介紹邊仿學戲園子門前的賣票的為招徠觀眾,怪聲吆喝,池坐裡找坐位的人穿梭叫嚷;扔溼手巾把的在觀眾頭頂飛來飛去賣弄技巧,婦女們家常裡短亂扯閒話,以及一驚一詐的打招呼,大聲喧譁……形象地描繪了舊戲園子裡和亂哄哄的廟會一樣。

大門長張壽臣不滿

侯寶林大師柳活兒技藝高超,在天津演出時觀眾們非常喜歡,可是引起了大門長的不滿。

當時相聲門的大門長是張壽臣先生,張壽臣對侯在學唱上的出新不以為然。

有一次在劇場曾當著侯的面對觀眾說:“我從小學的是說相聲,讓我合轍押韻地唱一段還真不會,相聲沒有唱出哏來的。”

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侯當時沒有分辯,幾天後一起吃飯時,侯問張:“您說相聲沒有唱出哏來的,那您演過的《十八愁》、《醜妞出閣》是什麼呢?”

張壽臣意識到過去說的很片面,立刻改正:“你提的對,今後我收回相聲只能說不能唱的說法,說學逗唱嘛!”

而另一位大師馬三立看了侯寶林的演出後說:“他學什麼都維妙維肖,每唱一番,都有滿堂好,形成了個人風格。為了不糟踐藝術,沒有加工的‘柳活兒’我以後不使了。”

初步統計,到1981年止,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共整理、改編、錄製了42段傳統相聲,其中學唱戲曲、曲藝的“柳活兒”就有25段,佔全部錄音的一半以上。

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侯寶林自嘆柳活不如師侄

侯先生生前曾親口說過:“相聲門裡使柳活的演員我最佩服的有兩位,一位是我師爺輩兒的郭瑞林,另外一位是我師侄輩兒的劉文亨。”

劉文亨素有“小侯寶林”的美譽,當年侯寶林曾表示想收劉文亨做徒弟。雖然遭到婉言謝絕,但似乎更印證了劉文亨宗侯派的說法。其實這也只是觀眾的推斷,並沒有確鑿考證。在表演風格上兩位名家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從說哏的段子上不難看出,兩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即便劉文亨真是一輩子致力於模仿侯寶林大師,能模仿到讓侯先生本人都為之欽佩,也不是一般相聲演員所能達到的境界。況且劉文亨12歲就拜師楊少奎學相聲,根本不是京劇科班出身,僅僅遺傳了父親劉廣文的一副好嗓子。

侯寶林“洗白”唱功包袱,被大門長當臺質疑,馬三立由此放棄柳活

《文昭關》這段傳統相聲,侯先生和劉文亨都使過。兩個版本都是教科書式的範本,風格上卻各有千秋。正唱流水板這段,兩位水平旗鼓相當,難分伯仲。歪唱時侯先生的作派和臉上使相兒更抓人,包袱抖的自然。而劉文亨先生在這段柳活中處處透著一個“帥”字,舉手投足瀟灑大方,嗓音清澈透亮。

侯先生之所以能配得上相聲大師的桂冠,在於他有一雙善於取長補短的慧眼,即便已經被眾人認可推崇,仍能發現別人身上之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