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軍旅 索倫山上的“電視燈”

在那艱苦的歲月,有一束微弱的燈光給我們無聊的黑夜帶來了無窮的期盼和歡樂,那是我們軍營駐地索倫山上電視轉播塔的信號燈,家屬院的人們管它叫“電視燈”。其實,所謂的電視塔也就是一個幾米高的三腳架,和內地高大的電視塔不可同日而語,那盞小燈也並不太亮,只有在漆黑無星的夜晚才看得見它的閃爍和光明。

索倫是地處中蒙邊界的一個邊遠村鎮,相對內地來說基礎設施等比較落後,直到1984年才有了國網的長明電,之前我們照明用的依然是十分古老的煤油燈,後來部隊用柴油機自己發電,每天天黑給電九點熄燈停電,生活很不方便。尤其是在那個年代,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極端匱乏,除了能看幾場電影其它只能是聽聽收音機了,所以,看電影就是戰士們最大的期盼了。有時為了趕片期搶時間不得不採取一些特別措施,如印度電影《流浪者》我們硬是白天在一個山洞裡看的;蘇聯電影《解放》和日本電影《三本五十六》《啊,海軍》,我們是坐火車到百公里外的烏蘭浩特市看的,大家自帶乾糧足足看了一夜,這還是幹部才有的特殊待遇。夏天還好,冬天看電影我們要坐在冰涼的野地上,雖然穿著皮大衣、大頭鞋,一場電影下來還是凍的透心涼,常常是半身麻木、腿腳抽筋……和戰士們一樣,住在部隊大院裡的軍嫂和孩子們的生活也一樣單調無味,夜晚,孩子們在微弱的煤油燈下呆的極端無聊,只能靠聽收音機和一些反覆講的故事來打發那漫長的黑夜。

難忘軍旅 索倫山上的“電視燈”

大約是1983年的秋天,團裡開始策劃要在北山建一個電視轉播塔,消息傳開立刻在全團引起了強烈反響,戰士們高興、家屬們興奮,這是一件我們想不到也沒敢想的大喜事。當電視轉播塔建成開始轉播時,軍營歡騰了、家屬院歡騰了,大家圍在電視機旁看著模糊的電視畫面異常興奮,雖然雪花飄飄、彩條陣陣,大家還是目不轉睛、十分高興。當時的電視機很少,團部大院好像只有一臺電視機放在了司令部值班室。所以,每天傍晚山上的“電視燈”一亮,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幾個電視機旁,當時家屬院裡只有三四家買了電視機,有電視的這幾家自然成了“電影院”,炕上地上擠滿了人。我家算是買電視機比較早的一戶了,那時電視機異常緊俏,我是託瀋陽的戰友才買到的一臺18寸的“夏普”彩電。這是我置辦家產最大的一筆開銷,1450元!這幾乎是我們當時的全部家當。電視機買來了,我們家增添了歡樂也增添了煩惱,一是怕丟,這麼貴重的物件一旦丟失那損失可就大了,為此我專門請木匠打製了一個電視櫃,把電視機裝到裡面並鎖上;二是怕壞,每天我都小心翼翼輕輕地擦拭,生怕劃出一點痕跡來,我愛人還用紫紅色大絨布製作了電視機罩套在電視上。為了防止電壓不穩傷害電視機又買了個“穩壓器”。可以說電視機是我家當時最貴重、最珍愛的寶貝了。一天夜裡,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電閃雷鳴十分嚇人,我擔心雷電擊壞“巨資”買來的電視機,糾結猶豫再三,最後起身關了電視拔掉了天線,這個舉動立刻引起了在我家看電視的幾位鄰居強烈不滿,他們冒雨摔門而去。是啊,大家正看在興頭上誰能滿意?不久,家屬院大部分家裡也都先後買了電視機,我家也就再沒人來了,這件事我始終有點糾結和後悔。

難忘軍旅 索倫山上的“電視燈”

當時的電視也只有一個“興安電視臺”,電視節目主要是星期天節假日白天播放,其他時間只是晚飯後播放兩個多小時,雖然單調和短暫,可畢竟能看到了外部世界,能看到了彩色的天安門、能看到了鮮豔的五星紅旗,也能看到了一些新聞軼事。更主要是眼界大開,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人們的話題變了,精神面貌也變了,平凡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味道,人們有了新的期盼和嚮往。那盞小小的“電視燈”彷彿為那閉塞的山區打開了一個瞭望世界的天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好幸福的曙光。尤其令人們興奮的是電視連續劇,這種全新的節目迅速征服了人們的眼球,自古以來我們看到的最現代化的動態畫面就是電影,而電視劇的出現立刻讓我們耳目一新。

難忘軍旅 索倫山上的“電視燈”

當時播放的是日本電視劇《血疑》,這是我們全家人看到的第一部電視劇,人們被一集集新奇、精彩的劇情所牽引,每當晚飯後人們都急不可待地仰望北山的“電視燈”,團部大院和家屬院都緊靠山根,正是“燈下黑”的死角,要看到“電視燈”還需向南走出100多米,所以,每天傍晚孩子們都是匆匆地吃完飯,早早地跑到團部大門外,仰望北山期盼著“電視燈”的出現。一旦燈亮了,孩子們便會呼喊著飛速跑過來報信,早已等在電視機旁的大人們便會立刻打開電視機,很快,寂靜的夜空就會傳來播音員甜美的聲音和《小路》等動聽的歌曲…… 記得播放電視劇《萬水千山總是情》時,電視主題曲很快就傳唱起來,優美深情的旋律衝擊著山溝裡軍人們的情懷,唱慣了軍歌的戰士們真是心扉大開。尤其是電視劇《上海灘》的播放,柔情似水的劇情牢牢地抓扯著人們的心,本來就人煙稀少的索倫鎮達到了萬人空巷的程度,當時正值春節,山上的“電視燈”白天也亮了起來,人們都被吸引在電視機旁。婉轉優美的主題曲也迅速流行開來,雖然人們還聽不太懂粵語的腔調,可還是人人哼唱,許文強、馮程程成了人們的主聊話題……一時間,看電視已成了人們每天期盼的一件大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索倫山上的“電視燈”豐富了、改變了索倫人的生活,是它讓我們看上了電視節目,是它讓我們看到了彩色的外部世界,是它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個漫長的冬夜。也可以說,那盞微弱的燈光是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快樂之光,是人們開闊視野、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之光。

難忘軍旅 索倫山上的“電視燈”

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索倫小鎮也今非昔比、舊貌換新顏,如今電視家家有、手機人人拿,電視網絡早已普及。去年八月,我又一次回到闊別多年的索倫,故地重遊去看看我們生活戰鬥過的地方。當日細雨濛濛,我來到了雜草縱生的營區,看著眼前的熟悉的一切頓時感慨萬千:團部大院,家屬院、高機連......這裡就是我們當年工作戰鬥的地方,我在這裡足足生活了16年,我16年的青春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眼前的一棵棵大樹是我們親手栽種,這裡的一石一瓦是我們親手修建,這裡處處都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足跡;這裡的一切都記述著我們當年的奉獻......仰望北山,電視轉播塔依然在山頂豎立,如今它完成了歷史使命,那盞“電視燈”燈也不亮了,可當年它給我們帶來的歡樂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束微弱的燈光將永遠在我的腦海裡閃爍不熄……

寫到最後:2019到來了,我看著電視節目突然想起了當年看上電視時的歡樂,便寫下了此文。謹此獻給曾經用過煤油燈的戰友和家屬同志們,願能喚起我們那艱苦貧乏而快樂的那段軍旅生活的美好回憶。祝戰友們新年快樂!軍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