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混得好了就不願意和那些沒本事的人繼續交往了,為什麼?

地球球長Q


我們三人是農村出來的好姐妹,在一個餐館裡打工。麥麥長得漂亮,老闆讓她在吧檯收款。林林長得矮胖在後堂洗涮,我長得平平常常但口齒伶俐,就安排我做招待。我們租住的對面是個大媽,天天接送上小學的孫子。

有一天看到一個很有氣質的女人,開著車接回那男孩子,進了大媽家裡。後來打聽到那是大媽的女兒,是一個部門主管。我就自告奮勇,天天幫大媽接孩子,經常把家裡帶回來的土特產送過去。大媽漸漸的也知道了我的心意,就向她女兒推薦我去做銷售人員。

我在農村的親戚也很多,這些年也富裕了,就先向他們推銷產品,再慢慢的擴大銷售範圍。由於銷量高,也常常被表揚,還拿獎勵。可是,總這樣在同一水平線上徘徊也枯燥無味,就像是一個鷹在雞窩裡感到壓抑,想要飛的更高些再高些。

有一回,總監來檢查工作,我私下裡請他們夫妻吃了頓豪宴,又給他們五千的機票錢,還把一大箱家鄉的土特產給他們郵遞了過去。總監說:“你的銷量好,又有頭腦,上面會重視的。”不久我被升為另個地區的銷售主管了。收入多了,吃的穿的就氣派多了,腰桿子都比平常挺直了許多。但我覺得“要逼自己優秀”,就在業餘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和讀文學作品,氣質也漸漸的上來了。

閒著時也約過麥麥和林林,麥麥因為長得好,被餐館老闆的兒子看上了,下個月就要結婚了。麥麥還推薦林林,代替她在吧檯收款。她們倆總聊這個話題,我也不感興趣,以後我們就幾乎不約了。我關心的是,怎樣才能夠有上升的空間,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一蝶詠


人是自私的。

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裡6個人,來自6個省市,生活習慣有的不太一樣,但是不影響同學之間的友誼,除了每天一起上課,我們其他時間就是出去玩,網吧一起局域網打CS,那時候只是玩,不涉及到利益關係,同學之間只是友誼,男女朋友之間只是愛情,但是大學一畢業,面臨著很多錢的問題,任何交流都要參考一下對方的身份,有一次我和山西的那個同學去北京看望北京那個同學,去的時候很寒酸,因為那時剛畢業,沒啥錢,只是很久沒見了想聚聚,去之前在超市裡買了幾個橙子,香蕉一把,也沒敢買太多,因為太貴,人家住北京什剎海,估計價值幾千萬吧,進門之後就感覺到什麼叫富麗堂皇,當時的感覺很不好,就像兩個農民剛進了大城市一樣,尷尬至極,在一起只是聊了聊現在的工作,很是拘謹,再也沒有大學裡那種無拘無束,酣暢淋漓的感覺,從那以後,幾個本來很要好的同學很少再聯繫了,尤其是身份地位差距比較大的,我和山西那個偶爾還聯繫一下,只是不在一個城市生活,交流也慢慢的變少了。

可能人心都是這樣的吧,我自己也很少再聯繫以前的同學,尤其是相對比我混的差的,因為多多少少都會考慮到一些現實因素,留下些回憶吧,因為我們曾經單純過。

我是一戒小生,關注我,有很多故事和大家分享。


一戒小生


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意識形態不一樣,說不到一起去】

就像讓一個成年人去跟個小孩講理想一樣。混的好的人,不管怎樣他的眼界和思想還是發生了變化,再跟那些保持原始想法的人怎麼都說不到一起去。時間久了,當然也就交往少了。

【二是沒有共同促進的價值了,也就自分層分化了】

人是社會的動物,都是扎堆成群的,而且也是相互幫助的發展的。就像現在人所說的圈子文化。

當一方跟不上對方的發展,也就慢慢脫離原本的圈子,而那些發展好的人自然也就走出當前的圈子,向更好的圈子進發。

【直白點就是:我跟你講你也聽不懂,而且也對我的發展沒有幫助,那還跟你們耗著幹啥】

不要說別人現實,有可能那種疏遠不是刻意為之,只是最後發展自然就變成這樣了。


夢裡夢外都是夢一場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管什麼人一旦混好了,說話的內容方式口氣都會同原先有所區別,以顯示自己的身份並被別人認可。

首先要先保持現狀,保持也是一種進步,而保持也不容易,這需要接觸新的環境和人物,瞭解他們的思想方法策略。不進則退,誰不想提升自己?提升絕非易事。需要進一步學習、瞭解、認識,這需要時間做保證。

從另一方面講,朋友再好也不是親兄弟,而親兄弟也是一時的,現在的親兄弟也不行,任何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接觸的主要人物是不一樣的。我若再同你像原那樣好,你是否有點瞧不起我?你會不會問我借錢?我若不借你是否不再理我?我有必討好你嗎?我若借給你,你以後是否會進一步借?你要是有個急事,我不借給,你是否恨我?我要是你,你要是我,你不這樣想啊?我並沒有同你絕交,只是接觸的時間少了,以後見面還會同你打招呼的,還會問寒問暖的,你不會敏感吧?朋友多一個少一個並不重要,指誰都沒有用。


惠方854


這位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現象吧,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混的好了,無非就是社會地位啊,收入啊都遠遠的超過你,你自己也明顯的感覺到了,別人生活水平啊都成了你羨慕的樣子。混的不好,我理解的是,我就平平凡凡的過日子,按部就班的上班,拿我應拿的那份報酬,我自己也不太努力,甚至找不到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更慘的情況就是你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剛畢業的時候看不出差距,可是隨著時間的行走,差距就越大了,新東方的俞敏洪老師說過,人是心的動物,你自己想要活成什麼樣,至少有機會,就怕你自己把自己放棄了,我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那一定就那樣了。

人前風光,人後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了,你在玩遊戲啊,出去旅遊啊,出去逛街吃美食的時候,別人可能在報了本書在考證啊,出去跑生意之類,總之都在奮鬥。

別人進步十步,你還在原地踏步,你追不上別人了,圈子不一樣了,自然接觸的也少了,時間一長關係就淡了,自然就這樣了。

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認為朋友都是自己相處來的,甚至認為是喝酒,發煙,認識出來的,可能你是這樣認為的,朋友朋友,自身沒點實力,誰跟你交朋友啊,領導跟領導一桌,同事跟同事一桌,都是實力差不多一桌。


蒙面的小超人123456


不是一個群兒的,就是最好低調一些,不去湊熱鬧。人分三六九等,不是一個級別的遠點兒,不然會情緒不爽。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自然現象。學會接納和放棄,適合自己的便是舒坦的。真正的友情是經得起考驗的,而且也是相互的。不能一概而論或相提並論去默認一些人和看待一些事兒。自知之明的人都會過得自在坦然。虛偽和姦詐的人,不僅自己心虛更讓別人彆扭。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為妥。社交情感都需要每個人親自體會,說多了可能會惹人不爽。對的借鑑錯的體諒!


碧空浮雲3207665


我現在就是比之前上學時的大多數同學都混的好,也比身邊一些鄰居強一些,我打心眼裡確實不願意跟他們交往太深。原因:

1、我混的好,並非老天眷顧,而是努力學習和工作的回報,如果非要說老天眷顧,那就是眷顧我身體健康,沒遇到飛來的橫禍,使我平安至今,才得以成長和發展。

2、十分忘我的努力工作,並不能獲得成就,而是需要方向來指引的,而這個指引我的理念,也是在不斷的努力、挫敗、再努力中領悟獲得,“挫敗”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及痛苦的煎熬,豐富了我的認知,話說“白天不懂夜的黑”,有些道理,是必須得“吃過屎”才能懂的。

3、在“挫敗”中遇到的人和事,使我看清楚了人性的陰陽兩面的複雜性:陰,欺騙、自私等,陽,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生命的嚮往等...

4、所以,理解了身邊不成功的人是為何不成功的,也知道他們或許礙於面子或其它原因,不甘於平凡,可又不肯下功夫,他們總以為區別只是錢或資源,並且換著花樣騙取他人錢財或資源,看他們表演出來我早已看透了的戲碼,套取他人利益的時候,回想起自己的曾經的遭遇,對他們深感厭惡和噁心,一分鐘都不願與他們多呆。


小尖15


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

越是努力的人,

圈子越大越能遇到優秀的人。

對於曾經的那些圈子,

不是不願意呆,

是不適合了,

強融進去比較尷尬,

不如自己適時退出更好。

每個人都在改變,

每個人的圈子都在變,

以前的圈子滿足不了自己的求知慾望和交友能力,

自然會是想更好的選擇上去靠近。

良禽擇木而棲,

如果一直呆在一個圈子裡,

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去向更深層次更優秀的圈子融合,

遲早有一天會被淘汰出局,

成為一個井底之蛙。



V曉123


有本事的人很忙,沒有閒情逸致與沒有利益關係之輩浪費時間;這是很現實的事情,換做是你也一樣。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不同社交階層的人,各自有不同的圈子。這與自私及功利沒有必然聯繫,乃共同語言及利益所致。

最近幾年,微信上流行“不要刻意去社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的貴人”等雞湯,就是基於這個道理。因為沒有共同話題,是難以長期交往的。現代人生活節奏都很快,有人能夠擠出時間來應付一下;有人就乾脆直接冷落。

很多人應付你出於無奈,是禮貌以及涵養使然。做人需要知趣,勿能有事無事去打擾人家。

即使節假日拜年祝福,亦需適可而止,做人過於熱心效果適得其反。


陸燕青


這麼說吧,都是十年前相互關係很好的朋友,現在有的整天忙著賺錢,房車全有,偶爾有事需要幫忙會立刻伸出援手,有的常年沒固定工作,一個地方幹倆月攢點錢就花天酒地,花完了才想起去賺,隔一倆月就得四處借錢,每次借沒半年以上都還不了,你願意跟哪種人交往?

朋友相互幫忙是應該的,但自己多少得爭點氣。遇到那種他認識的每個人都欠了錢的,一開始他有事還願意幫下,過四五年發現從來都是你幫他,每年借三四次錢至今欠了不少沒還上的,你有事他半點忙都幫不了,每次出去要麼你請要麼AA,他從不付賬的,你還願意繼續跟他做朋友?又不是我家的孩子憑什麼免費養他?我交朋友不用對方一定比自己有錢,只要對方不把自己當成提供無息無限額度貸款的就行,畢竟只是找個朋友又不是找個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