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繼承人”赫斯為何在戰時叛逃英國?

段德順


魯道夫·赫斯同志淚流滿面的表示,你們都是壞人,合起夥來坑我這個老實人。我沒有叛逃,我是忠於第三帝國的,《我的奮鬥》都是老子執筆寫的,著名的舉手禮都是我發明的。我只是想到英國談個判而已,誰想到事情搞這麼大,好吧,我承認我沒看過那本什麼《三國演義》,更不知道什麼蔣幹盜書,但我真的只是想談個判而已.....

其實赫斯同志是個挺苦逼的孩子,他和希特勒一樣是個沒有出生在德國的德國人,他比希特勒還慘,居然生在埃及。之後為了表示精忠報國的他代表德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兩次負傷,之後又轉入空軍當飛行員。一戰結束後開始接觸納粹,參加了啤酒館暴動,並且與希特勒一起被關進監獄,在監獄裡希特勒口述,他執筆寫下了《我的奮鬥》。一起蹲大牢的關係讓他和希特勒親密無間,之後他一直是作為希特勒的秘書和副手出現的。元首大人也是義薄雲天的,得勢以後把他提拔為“不管部長”,不是啥都不用管的部長,是除了外交和軍事全管的部長。

只是到了1939年他的地位受到了挑戰,戰爭開始以後,希特勒明顯更親近軍人,把戈林提拔成了帝國繼承人,他的順位有所下降。問題在於赫斯並沒有做錯啥,他弄不明白為啥突然老領導就不待見自己了。苦逼的赫斯被打發去和盟友聯絡,最重要的就是聯絡意大利盟友。我真的不想黑意大利人,但很明顯和意大利人接觸過多之後會有強烈的逗逼傾向,赫斯就這麼被坑了。

長時間的接觸某個愛情小說家後(墨索里尼),赫斯日耳曼的嚴謹中被參合了大量地中海的浪漫,如果好好調和一下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可怕的政治家,比如我們的潤公,可惜赫斯兄弟選錯了模板,他的模板和中正公很相似.....

他無比渴望一鳴驚人奪回自己的地位,現實卻沒有發揮才華的餘地,直到時間來到1941年初。那時候德國橫掃法國,在西線的陸地已經沒有對手,可是因為海軍不太給力,拿英國的辦法不多。元首本人也確實不想去死磕英國,就那麼幾個島,不產石油不產鐵,打下來也沒什麼實際收益。元首大人更希望快點結束西線的僵局,到東線格魯吉亞大鬍子家去搶劫,可是戰爭發起容易結束難,英國那個死胖子(丘吉爾)非得要死磕到底,破褲子纏腿的感覺實在不爽。

赫斯兄弟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戰場無法解決的事情就應該由專業人士來搞定,他決定實現元首的願望,憑一己之力!在1941年5月10日下午6時左右,他單槍匹馬的乘坐一架卸掉武器的戰鬥機飛向英國,準備說服英國退出戰爭。我有理由相信元首大人並不知情,因為元首隻是中二,不是二逼,這是一個沒可能成功的計劃。

我也得承認赫斯的計劃有一定的可行性,他去找的並不是丘吉爾,而是漢密爾頓公爵。赫斯在柏林奧運會期間結識了漢密爾頓公爵,這位公爵是個和平派,他覺得可以通過公爵與英國王室達成一些協議。但他忽略了一個細節,漢密爾頓公爵同時是一位軍人,在戰時軍人是沒有政治主張的。所以赫斯兄弟悲劇了,他沒有走外交途徑的行為在戰時只能算是被俘虜,並且傳達給了丘吉爾,他的行為完全被曝光。

聽到消息的元首大人徹底斯巴達掉,他有足夠的理由懷疑赫斯的腦袋被驢踢過,他的行為讓德國十分尷尬。當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可是還生效的,元首雖然一直在策劃打蘇聯悶棍,但那是要搞偷襲的啊,這不是把戰略意圖暴露了?對英國的秘密談判也不用搞了,全TM公開了,小兄弟意大利和日本都開始懷疑帶頭大哥要出賣他們。元首隻能聲稱赫斯這混蛋得了神經病,大家不用管他做什麼,咱們繼續幹咱們,可惜毫無說服力。

英國也同樣被折騰的灰頭土臉,美國的政界和媒體紛紛懷疑英德秘密媾和,法國抵抗力量的老大戴高樂本來就是個槓精,這回可算找到藉口,把丘吉爾噴個體無完膚。即使到了蘇聯加入盟軍時,斯大林還在懷疑丘吉爾和德國有勾結,是想坑蘇聯。老丘遭此無端橫禍簡直氣的要抓狂,卻不得不配合德國淡化這事情的影響。啊,赫斯發神經了哈,我看也挺像的,沒事,沒事,來,我們接著不列顛空戰,不要在意那些細節。

總結起來,魯道夫·赫斯的那次飛行雖然迷霧重重,但確實不能說他是叛逃。因為那時候德國還是優勢明顯的,赫斯在國內也沒什麼重大威脅,很多證據表明他確實去英國是想談判,只是事情鬧的太大,讓德國和英國兩邊都下不來臺。至於他的行動是否經過希特勒允許就不得而知,我個人傾向是沒有,因為希特勒確實不是二逼,想談判的方法多的是,單槍匹馬的跑別人地頭去只能說是犯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