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继承人”赫斯为何在战时叛逃英国?

段德顺


鲁道夫·赫斯同志泪流满面的表示,你们都是坏人,合起伙来坑我这个老实人。我没有叛逃,我是忠于第三帝国的,《我的奋斗》都是老子执笔写的,著名的举手礼都是我发明的。我只是想到英国谈个判而已,谁想到事情搞这么大,好吧,我承认我没看过那本什么《三国演义》,更不知道什么蒋干盗书,但我真的只是想谈个判而已.....

其实赫斯同志是个挺苦逼的孩子,他和希特勒一样是个没有出生在德国的德国人,他比希特勒还惨,居然生在埃及。之后为了表示精忠报国的他代表德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两次负伤,之后又转入空军当飞行员。一战结束后开始接触纳粹,参加了啤酒馆暴动,并且与希特勒一起被关进监狱,在监狱里希特勒口述,他执笔写下了《我的奋斗》。一起蹲大牢的关系让他和希特勒亲密无间,之后他一直是作为希特勒的秘书和副手出现的。元首大人也是义薄云天的,得势以后把他提拔为“不管部长”,不是啥都不用管的部长,是除了外交和军事全管的部长。

只是到了1939年他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战争开始以后,希特勒明显更亲近军人,把戈林提拔成了帝国继承人,他的顺位有所下降。问题在于赫斯并没有做错啥,他弄不明白为啥突然老领导就不待见自己了。苦逼的赫斯被打发去和盟友联络,最重要的就是联络意大利盟友。我真的不想黑意大利人,但很明显和意大利人接触过多之后会有强烈的逗逼倾向,赫斯就这么被坑了。

长时间的接触某个爱情小说家后(墨索里尼),赫斯日耳曼的严谨中被参合了大量地中海的浪漫,如果好好调和一下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可怕的政治家,比如我们的润公,可惜赫斯兄弟选错了模板,他的模板和中正公很相似.....

他无比渴望一鸣惊人夺回自己的地位,现实却没有发挥才华的余地,直到时间来到1941年初。那时候德国横扫法国,在西线的陆地已经没有对手,可是因为海军不太给力,拿英国的办法不多。元首本人也确实不想去死磕英国,就那么几个岛,不产石油不产铁,打下来也没什么实际收益。元首大人更希望快点结束西线的僵局,到东线格鲁吉亚大胡子家去抢劫,可是战争发起容易结束难,英国那个死胖子(丘吉尔)非得要死磕到底,破裤子缠腿的感觉实在不爽。

赫斯兄弟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战场无法解决的事情就应该由专业人士来搞定,他决定实现元首的愿望,凭一己之力!在1941年5月10日下午6时左右,他单枪匹马的乘坐一架卸掉武器的战斗机飞向英国,准备说服英国退出战争。我有理由相信元首大人并不知情,因为元首只是中二,不是二逼,这是一个没可能成功的计划。

我也得承认赫斯的计划有一定的可行性,他去找的并不是丘吉尔,而是汉密尔顿公爵。赫斯在柏林奥运会期间结识了汉密尔顿公爵,这位公爵是个和平派,他觉得可以通过公爵与英国王室达成一些协议。但他忽略了一个细节,汉密尔顿公爵同时是一位军人,在战时军人是没有政治主张的。所以赫斯兄弟悲剧了,他没有走外交途径的行为在战时只能算是被俘虏,并且传达给了丘吉尔,他的行为完全被曝光。

听到消息的元首大人彻底斯巴达掉,他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赫斯的脑袋被驴踢过,他的行为让德国十分尴尬。当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是还生效的,元首虽然一直在策划打苏联闷棍,但那是要搞偷袭的啊,这不是把战略意图暴露了?对英国的秘密谈判也不用搞了,全TM公开了,小兄弟意大利和日本都开始怀疑带头大哥要出卖他们。元首只能声称赫斯这混蛋得了神经病,大家不用管他做什么,咱们继续干咱们,可惜毫无说服力。

英国也同样被折腾的灰头土脸,美国的政界和媒体纷纷怀疑英德秘密媾和,法国抵抗力量的老大戴高乐本来就是个杠精,这回可算找到借口,把丘吉尔喷个体无完肤。即使到了苏联加入盟军时,斯大林还在怀疑丘吉尔和德国有勾结,是想坑苏联。老丘遭此无端横祸简直气的要抓狂,却不得不配合德国淡化这事情的影响。啊,赫斯发神经了哈,我看也挺像的,没事,没事,来,我们接着不列颠空战,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总结起来,鲁道夫·赫斯的那次飞行虽然迷雾重重,但确实不能说他是叛逃。因为那时候德国还是优势明显的,赫斯在国内也没什么重大威胁,很多证据表明他确实去英国是想谈判,只是事情闹的太大,让德国和英国两边都下不来台。至于他的行动是否经过希特勒允许就不得而知,我个人倾向是没有,因为希特勒确实不是二逼,想谈判的方法多的是,单枪匹马的跑别人地头去只能说是犯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