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現在孩子和老人的錢好掙?

新鄉身邊事兒


現實的確如此。

孩子的錢好掙,我覺得主要是因為現在獨生子女或者兩個孩子的家庭比較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小時候條件不好,所以現在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於是,只要孩子想要,就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在自己身上可以節約點,但必須讓孩子開心,這就是現在好多父母的心聲。

老人的錢好掙,主要是因為一般來講,老人年齡大了,孩子們基本都成家了,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有退休金的老人,覺得錢攢著也沒什麼意義,還不如自己享受了呢,於是就可以隨心所欲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什麼保健品了,什麼長生不老藥了,什麼健身器材了,只要覺得對身體有益,再加做生意的忽悠,這錢就順利掏出來了。

其實我認為不管孩子還是老人,都需要理性消費,該買的買,不該買的堅決不能買,不能被別人忽悠,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慣孩子不可取,老人遇事也得和孩子們商量,讓自己的錢花到刀刃上,別讓騙子得逞。

願大家理性愛孩子,多關心老人,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給老人一個快樂的老年生活,和諧社會,理性消費也很重要。


簡單236270020


我與小雯結婚幾年來、一直在深圳打拼,每月寄2000元生活費給媽媽和兒子,近段日子媽媽總說錢不夠用、需要5000元一個月,我倆感覺不對,回家一趟推門一看屋裡盡是些什麼、什麼保健品。原來我的家鄉在廣闊的天地農村,老爸早年病故,老媽好不容易把我拉扯大,自從我進入大學後、從而認識了小雯,畢業後我倆進入了深圳一家大型企業,戀愛年多便自願走進婚姻殿堂,三年後,兒子有兩歲多了,為了工作、不得不將兒子送入家中要老媽看管,老媽當然高興一天總帶著寶貝孫子、白天打打牌、夜晚跳跳廣場舞,多麼快活、多麼幸福,不知咋的,老媽有一天正帶著孫子準備去打牌時、路過村委會門口看到一群人不知幹什麼,便從中走到前面,看到一位中年大漢在打廣告說:什麼、什麼的,老媽由於好心便問了聲大漢,這藥真的有那麼奇效吧,哪知大漢眼看大媽有心想買了,經過一番口舌別把老媽矇住了,從而只要大漢一來,老媽便滿心歡喜地去買,不知不覺老媽的生活費不夠用了,便要我倆每月寄5000元回來,我倆感覺奇怪,便回家一趟、哪知推門一看,我的天呀,急忙找到老媽問問怎麼回事,媽好言好語地對我說:媽這是買的高級補品、高級保健品呀。


黃金生10


孩子是每個家庭重點培養,各個補習班五花八門的,孩子的吃,穿,玩具應有具有的,我家孫女二級,報了兩個課外補習班,一期一萬多。老年人平時省吃儉用的,那些黑良心的保健品推銷員,先發雞蛋後發米,退休老人排著對拿,在來一個聽課會,推銷他們的保健品,吃了身體沒病,會活百歲,長壽人人都希望的,所以有多少老人上當受騙。還有更可氣的,有些推銷員上門,天天來哇哇講產品。我三樓的老太太被坑了好多錢,兒女們嘴皮子磨破也沒用。幸虧我老媽不完全相信,也知道世上沒長壽藥。


麗麗9868944887883


因為那些高級騙子抓住了人們心靈上最脆弱、最動感情的那一個“點”,讓眾多無辜的人們心甘情願的往外掏錢,節衣縮食也再所不惜。

比如,“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讓億萬家庭、甭問有錢還是沒錢,甭問價碼高低,可著勁的往那些輔導班、培育中心等等扔錢。

前不久見許多孕婦挺著肚子在某早教中心進進出出,我挺納悶這是幹甚?一問原來是聽“胎教”。

記得前年“奉命”接送孫子學圍棋,見有家長抱著一二歲的孩子進少年宮,很不解他們在幹什麼?門衛說這是“早教”。

幼兒園裡更不用說了,除了正常費用,什麼口才、鋼琴、電子琴、舞蹈等等,哪個家長不如外再掏許多錢?

現在學校倒不準辦班了,可學校周圍林立的那些校外鋪導機構,都在爭著搶著在這一行當裡分一杯羹,只要看看下午放學時那些蜂擁而上的舉牌子人、往你手上塞小廣告的人,你就知道這一行有多瘋狂了。

至於賺老人的錢,那更不用說了。體弱多病,渴望長壽,於是那些包治百病的神“保健品”傾巢而出,而且那些銷售人員爭著搶著當“侄子”、“孫子”,讓老人“深受感動”的往外拿錢。記得去年在校門口接學生時,二棉的老王見孫子出校門就買零食吃,剛說一句,孫子一蹦老高:你還說我,你花3萬多買保健品,讓人坑了怎麼不說?……

所以我認為這些賺孩子和老人錢的肯定是心理學專家,能讓人們心甘情願掏錢,那真是本事!

現在教育部門已要求小學一年級實行零起點教學,很多專家也呼籲老人不要亂買那些根本治不了病的保健品,但願能起到效果吧!


嶧縣西門裡老李


對於老人來說,有這樣幾種情況:

1.有錢沒處花類型 子女條件都好,自己手裡有錢又有退休金,任性!

2.子女有錢孝順型 子女有錢感恩父母,回報消費有市場!

3.珍惜生命不計成本型 年紀大了,感覺生命無多,怕的很,凡事能夠給自己希望的都捨得,哪怕被欺騙!

4.愚昧無知 老年痴呆 反應遲鈍 愛佔便宜型 很多無良奸商特別針對這一部分人群實施的模式!

對於孩子來說:

其實就是一點,父母疼愛,想上天都行…所以呢…市場就出現了!


知有涯耳道無涯


在現在這個市場行情下來看,之所以說孩子和老人的錢好掙,主要我覺得有不少原因的。

1.孩子的話,首先,在未出生的到上學之前,作為家人就要為其準備相應的服飾了。然後各種奶粉錢,經濟比較拮据的家庭買國產奶粉餵食。也有很多父母親不惜千里迢迢從國外美國、新西蘭和澳洲等國家海淘奶粉。其次就是尿不溼了。這東西也開銷不小,每天24小時都得用,髒了就得跟換。再者,就是到了小朋友六七個月需要添加輔食了!像麵條、米糊和磨牙棒等等。還有再等到三四歲大一點的話,小朋友認知能力又提高一個層次,什麼玩具看到就想要,我親戚家小朋友四歲多點,玩具新鮮勁一過就放一邊。我看他家客廳玩具堆成山了!那衣服更替的速度簡直跟不上長個的速度。等到上幼兒園什麼興趣班各種開支紛至沓來。我看我同學上學的時候,經常買衣服買化妝品,現在寧願自己省點都要給小朋友買。為了孩子母親都妥協了,不得不說真是小孩子的錢真好掙!

2.再說老人的錢為什麼好掙呢?第一,其實老人也是成年人認知能力強高,但他們警惕性和防範意識低。我單位寫字樓經常有年輕人一大早領著老人購買保健品!都說做買賣“童叟無欺”,但這些做保健品的人絕對是誇大其詞,欺騙老人!也有經常冒充燃氣公司工作人員的騙子給老人忽悠得把燃氣管更換掉收取費用諸如此類的事情。第二就是老人畢竟年紀大了,身體每況愈下,也是身不由己。經常需要購買藥物,尤其是一些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長期慢性病。

老人和孩子的錢為什麼好掙?總之,說到底還是他們是弱勢群體,需要照顧,滿足自身的需求。剛剛我在頭條上看到一則新聞每天奔波於津京之間一女士說得耐人尋味:“所有的收入都是用來給小不點上學給老孃治病,沒有什麼積蓄!”由此可見,小孩子和老人的錢為什麼好掙。








Jennifer0812


這只是相對來說的一個問題,其實,不止孩子和老人的錢好掙,女生的錢同樣也是!



孩子要排在首位,由於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或者二胎等……家裡自然會比較嬌慣,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只要家裡有條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會滿足孩子想要的!自然花錢要排在首位!


其次是老人,都想長命百歲身體健康,畢竟這是每個人都想的事!老人健康就是小輩兒們的福氣!連秦始皇不也一樣嘛,派徐福去東渡求得長生不老之法!只要是保健品,就用自己的養老金來買!拋去給孫兒們的錢,都花在了上面!似乎是有病亂投醫的感覺吧,說句古話:人死了錢沒花了……那豈不是很鬱悶的事嗎?

最後,咱再說個題外話:女人!同樣好掙!不管是化妝品,衣服,還是手機之類的東西……說不好聽的叫做虛榮,你有的,我也必須有!而且必須保持站在時尚的“前列線”上……花錢花的多,也是男人給他掙,給男人面子!

你要是素面朝天的參加一個聚會,那是丟你男人的面子!買,必須買買買買買!


鄰家大明


俗話說得好,上有老下有小,這兩者都是我們在人生中,最最需要照顧的人,因為他們都比較弱小,都需要人去保護,所以在對他們的生活用品方面,我們都會格外的關注。

老人的身體比較脆弱,他們的免疫力也比較弱,所以,我們在生活用品使用上,往往都會注重好的,健康的東西,比如說,很多保健品,然而這些保健品,往往都是非常昂貴的。但是不論效果如何,有時候我們往往都會去買,因為除了效果,我們在心理上還能夠得到一絲安慰。

小孩也是一樣,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寶寶的成本越來越高,因為大家都想用好的,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比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商家就看到了這個商機。

因此我認為用在老人和小孩的身上的肯定是比較多的,當然這也是理所應該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希望對在座的各位有一定的幫助。




杭漂碼農大囧哥


先說孩子,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塊寶,獨生的多,什麼東西都怕他不滿足,什麼東西想買就買,見啥買啥,所以奸商就看準了這方面的商機,大宰而特宰!老人們的錢有些是退休金和養老金,再加上子女和晚輩的親友逢年過節又給的紅包錢,所以錢也就不少了,但年老體又衰了,身體不行了,抵抗力下降了,所以賣保健品的又盯上老人了,再加上老人心態不行,又要想長壽!於是就大把大把的把錢拿出去買所畏的長壽藥來延年益壽,正中奸商之計,讓奸商賺了好幾桶金。所以說老人和孩子的錢好賺!實值還是青年人的錢,真是有口難言喲!!


柳正倫APC


老人 貪。肯定很多人會反駁我。

老人貪利息 把錢用於民間借貸 用在理財 用在高風險上面。被騙。這個大家都能理解。貪

老人 貪健康。越老越想長命百歲 怕生病。這也是一種貪念。有些人就能利用這個點 誇大一些東西的功效 從而賺老人的錢。甚至不法分子 賣假貨給老人 殘害了老人的健康。

該有些老人 臨老入花叢。跳廣場舞發生黃昏戀 找小保姆結婚等等。貪圖那份溫柔鄉。

因為有貪念 被人利用了貪念 賺老人的錢。甚至騙老人的錢。

小孩子 沒啥事非辨別能力。有些根本不是小孩子想要。是大人強加給小孩子。比如真的是幾百上千的名牌服飾比全棉的運動服好看嗎?是大人們的虛榮心。進口水果一定比國產水果 營養更好 口感更好嗎。還是大人的虛榮心。甚至一些所謂的外國水果只是國產水果貼個標籤。再例如孩子們寧願玩耍。大人們相互攀比(還找了個好藉口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你報游泳 我報英語 我不光報英語 我還是外教老師。另外一個看到你們都報班 怎麼辦 嗯 找個外教老師一對一英語 牛逼了伐。機構恰恰就看到大人的虛榮心 在這些噱頭上做足文章 一些三歲孩子的課 要好幾百甚至上千一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