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的統帥是如何選出來的?

CarKei


大家都知道八國聯軍是因為義和團而起的一次集體侵華事件。而這個事件中的最高統帥是德國人瓦德西。

那為什麼選德國人呢?其實一開始,聯軍的統帥是英國人西摩爾。

西摩爾當時是英國駐華艦隊總司令,他早年曾經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還跟太平天國交過戰,所以對中國情況很熟悉。

在他當英國艦隊司令的時候,義和團運動爆發了。當時英國指示他跟各國的艦隊一起合作,商議對策。於是,他把自己的艦隊集中到了大沽口,然後開了一個各國艦隊的高級會議。在接到英國公使的催兵電報後,西摩爾決定馬上採取軍事行動。第一批次組了五百人。這其中,西摩爾就是聯軍司令,一來這個江湖召集令是他發出的。二來他當時的軍銜最高,是中將。

西摩爾當時對戰局估計太樂觀了,當年鴉片戰爭打清朝正規軍都輕鬆取勝,難道現在還打不過民兵性質的義和團。結果一路上被義和團不斷的伏擊。一共死了六十二個人,不但沒能如期打進北京,還被圍困在天津,最後,在俄國的增兵下才解圍。

西摩爾一看軍事指揮不行,就跑到上海南京去跟湖廣總督張之洞以及兩江總督劉坤一談東南互保協定去了。那就需要新的統帥了。

最終,德國人瓦德西成為了新的統帥。

為什麼德國人當呢?一個原因,德國人突然變成最“苦大仇深”的了。因為德國人的公使克林德被打死了。

義和團事件後,慈禧下令所有的外國使者離開北京。外國使者覺得太匆忙了,要求延期。可總理衙門遲遲沒有回覆。克林德就跑去問到底批不批啊。結果走到東單牌樓,正好碰到清軍神機營的巡邏人員,其隊長恩海一看是洋人,一衝動就放了一槍,這一搶就把克林德打死了。

這一下事情沒有轉機了,打死人家的外交大使,這在國際上是很罕見的。而且是清朝的軍方人員。

所以,德國是大怒,一定要報這個仇,把他們的元帥瓦德西派了出來。

這一下,在一干聯軍將領中,瓦德西的軍銜最高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國人當總司令,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一個方案。

首先八國聯軍不少是打醬油的,比如意大利、奧匈帝國、法國等,他們人數都沒超一千。而日本雖然出兵數量最多,但他們當時還是列強插班生,威望遠遠不夠。其實有能力當的只有英德俄三國。

這其中,德國因為勢在必得,搞了大量的外交攻勢,使得俄國同意讓德國人當統帥,德國加上俄國當然就壓過了英國。

這樣,瓦德西就成了總司令,不過,他到的時候,八國聯軍已經進了京,他實質上並沒有指揮一場戰鬥。而更多的是有關他跟賽金花的坊間傳聞。


腦洞歷史觀


這個統帥不是別人,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瓦德西。瓦德西德國名字叫阿爾弗雷德·格拉夫·馮·瓦爾德澤,被戲稱為“世界元帥”。中國人所知的是他在帶領八國聯軍的軍隊攻入北京之後,他坐了一下龍椅,這張照片被隨行的記者公佈於世。讓世界人民看到了侵略者的嘴臉。而他在坐完龍椅後回國不久就神秘暴斃了。 那麼當時這個統帥到底是怎麼選出來的?



據說當時八個國家都想推薦自己人做主帥。當時還有這樣一個笑話,俄國人以自己優越的地理位置,就想奪統帥。所以他就提議誰帶兵多就推誰,當時俄國人帶了4800人是最多的,日本人馬上說15,000日本兵馬上上岸。俄國人馬上變卦,那誰的將領軍銜高,誰就當主帥。俄國當時派的最高的是中將,其他國家基本都是上校和少將。那當時德國人馬上說我們的瓦德西元帥正在來的路上,俄國人瞬間沒了辦法。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但其實當時八國聯軍主要的原因是在義和團運動中,有一個清朝的士兵殺死了德國駐華大使克德林,要知道當時在各國派出的大使都是受到全權性保護的,代表了當時德國在中國的最高地位。

這樣一起大使被殺事件引起了世界的譁然,讓德國人在世界上沒有了面子,因此德國人非常之生氣,德國皇帝於是和其他求七個國家商量,讓德國瓦德西任主帥以此來羞辱中國。因此就選擇了瓦德西來作為八國聯軍的統帥。



歷史課課代表


按當時各國在列強中的實力地位和在華兵力的多少,能夠得上作聯軍統帥資格的國家無非就俄國,日本,英國,德國。可以說他們各懷鬼胎,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同時又牽制別國在中國得到的好處,聯軍司令的人選是各方妥協斡旋的結果。

俄國在內部自己首先排除了謀求統帥的可能,不是俄國不好意思甘居人後,而是北極熊不願意出頭,儘管他的軍隊在聯軍中數量不少。俄國認為在他們滿洲有鐵路和工業設施,大量的俄國人在那裡工作,俄國希望在戰後能迅速和中國恢復“友好”關係,繼續在華攫取利益。所以雖然在兵力上和幾次戰役它都起了關鍵作用,但俄國政府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做“出頭鳥”。

而日本骨子裡是急吼吼地想通過這此歷史性機遇,仰仗甲午餘威趁勢與世界列強共舞,建立自己在遠東絕對霸主的地位。它的部隊人數也最多,是想作聯軍統帥的,但問題是日本的企圖受到俄國的掣肘。日俄之間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有利害衝突,雙方就差兵戈相見了,北極熊不當聯軍統帥,那日本也當不成。

當時英國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前階段英國海軍司令西摩中將帶領聯軍近五百士兵向天津進軍,企圖向北京大使館增援,結果損兵折將死傷慘重。適逢英國在南非殖民地又受到重挫,特別是法國藉此譏諷英國沒有帥才,沒有人會再信任英國將軍的領導,換個角度講,法國言外之意可以推舉德國將軍來擔當此任。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明確提出由陸軍元帥瓦德西伯爵擔任統帥,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日本方面都表示同意。俄日的態度很好理解,雙方既然都不能勝任,那麼與其好處讓英國人搶去,還不如送個人情給德國。因為對於俄日來講,英國在東亞事務方面和他們有著比德國更大的利害衝突。

德國政府也清楚,在他領取統帥職務之前,英國是最大的障礙,所以德國先搞定俄日,利用他們相互牽制的情況,首先得到他們的同意。之後把這事外交照會英國,既然俄日兩強已經認可了,英國政府只好同意了。

在大佬們充分切磋達成共識之後,沒過幾天,意大利、奧匈帝國表示同意在瓦德西的領導下工作,稍後美國政府也表達了類似立場。法國由於這事需要內閣會議的同意,因會議的召開日程有些滯後,但最終也算勉強通過了對瓦德西的任命。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一開始的時候呢是英國人西摩爾,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英國人是當時的日不落帝國,綜合國力肯定是世界老大,這一點無可爭議,所以讓老大來做老大的位置,這一點大家都認同。第二,這個西摩爾曾經指揮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率領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在中國的作戰經驗比較豐富,所以當時八國聯軍成立的時候,英國人當仁不讓的成為了老大。

但是在這個時候,由於在這之前列強對中國的作戰行動之中,進攻太過於輕鬆,所以西摩爾犯了輕敵大意的毛病,軍隊的軍艦開到運河上面,結果遭到別人的伏擊,死了60幾個人。

這一下子讓德國人感覺十分開心,(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你看英國人吃癟了,如果人這個時候的主持者是誰呢?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他對英國人吶,是感覺恨得牙癢癢的,憑啥老子這麼努力,就是當不了老大。

出於這方面的原因,他去遊說了其他幾個國家,說英國人此次作戰失誤,完全就是英國主帥自己清理大意所造成的,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推選一個主帥,而我的領事大使死在了中國,所以這件事情必須由我進行負責。

大家一想也對,德國這回損失這麼大,應該讓德國人當主帥,況且這個地方是亞洲地區,即便德國人的觸手再長,也不可能直接越過沙皇俄國,或者是日本將觸手伸到中國來,所以德國人當主帥反而更加公平。

在大家的主持和推導之下,終於瓦德西,當了八國聯軍的統帥,也成為世界上知名的世界統帥。

從道理上來講,這一回想要當八國聯軍的統帥,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比較苛刻的條件,低一點,離中國比較遠,如果離中國比較近,那如沙皇俄國或者是日本人,他們就會盡可能的擴張自己在中國的權益,這樣的話中國原本是大家一起共用的一塊兒奶牛,這個時候被一個人直接給獨佔了,其他國家當然不開心,所以沙皇俄國日本人直接pass掉。

接下來就是實力強悍實力不強,你憑什麼去命令其他的國家應國是日不落帝國,但是在第一輪作戰行動裡面放了重大失誤,出現了事情,最後被人給刷下去了,這一點就無可爭議,接下來就是誰是世界老二,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心想挑戰英國的日不落帝國,德國的實力。經過普法戰爭以後,得到鉅額的戰爭賠款,將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向高潮。德國整體實力已經大大提升,英國人此時都已經感覺到德國人對他們的威脅,所以這個時候讓這個老二來擔當老大的位置,也是吳可爭議的。


漩渦鳴人yy


這要問選舉者才知到


生水姚


西摩爾的那批部隊被清軍打退了,後來因為列強之間有矛盾,最後選定以德軍陸軍元帥瓦德西為八國聯軍統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