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藝術作品,別再敷衍了事地評價,你應該學學這幾招!

藝術對於兒童情感和認知的正常發展,至關重要。如何與孩子互動,用什麼方法聊聊他們創作的藝術作品其實更重要,但,這卻是很多家長忽視的問題。

當兒童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時,藝術創作成為他們釋放天性的絕佳機會,譬如畫畫、手工藝、陶藝,甚至是科學實驗。藝術幫助兒童良好的宣洩情感,表達開心、悲傷甚至是憤怒的情感。藝術還幫助兒童更好的梳理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和印象。

面對孩子的藝術作品,別再敷衍了事地評價,你應該學學這幾招!

許多家長鼓勵孩子探索藝術,讓孩子嘗試符合其發展規律的藝術活動。但是在幫助孩子探索藝術的道路上,僅僅提供孩子藝術空間、藝術創作素材是不夠的,家長應該進一步和孩子談論他們的藝術作品,因為這是對孩子藝術創作最基本的尊重和鼓勵。

和孩子談他們的創作時,恰當的語言模式和行為模式不容忽視。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並且學習到很多新的詞彙,以便於孩子表達自己的藝術體驗。

.與孩子談論自己的藝術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長的言語、態度和行為主導著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如果我們能夠在討論孩子藝術作品之前稍作思考,預先想好應該怎麼說,怎麼做,則會對孩子的內在創造力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一、錯誤的交流方式

實際上,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向我們展示他的藝術作品時,我們往往會作出三種錯誤的反應。

1、不分青紅皂白的誇讚孩子

當孩子給家長展示新的畫作時,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誇讚孩子的作品,想都不想直接說:“好漂亮的畫”,或者詢問“你畫的是什麼呀”。雖然父母是出於好意而誇讚和詢問,但其實這樣的溝通方式並沒有太多作用,反而顯得敷衍了事。原因很簡單,如果每一幅作品都可以用“漂亮”來形容,那麼說“漂亮”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何況,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用“漂亮”來形容。

“漂亮”“真棒”“真有趣”,家長和老師經常使用這些詞彙來評價孩子的藝術作品,然而實際上這些詞彙意義空泛,並沒有針對作品本身做出差異化的評價。頻繁的使用反而說明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措辭。因此,我們需要用一種更積極、有益的方式和孩子對話。

2、問孩子畫的是什麼

同樣的,如果你總是問孩子畫的是什麼,實際上也就說明你並不知道他畫的是什麼。但在孩子的小腦袋裡面,他會認為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事情,心想“難道只有我知道畫的是什麼嗎?”因此,他會失望且沮喪。更糟糕的是,他會質疑自己的繪畫能力。有時候,孩子在繪畫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具體想要畫的東西,他們只是想要隨意的塗塗畫畫。家長一廂情願的詢問反而會增加孩子作畫時的壓力。

小孩子,特別是幼兒早期的作品,通常是抽象的,沒有任何具體意義的。孩子們嘗試筆、紙、各種材料工具,只是為了試試看這些材料能夠做些什麼。孩子拿起畫筆,並非目的明確的想要畫個什麼東西,而可能僅僅是為了在紙上塗塗畫畫留下圖案,並享受其中的樂趣,僅此而已。年齡較小的孩子特別享受作畫的過程,他們往往會尋思“如果把顏料弄到畫布上面,會怎樣呢?”卻並不會思考“我畫的東西看起來像什麼”,只要作畫的過程是開心的就好了。但是當大人提問“畫的是什麼”時,原本隨意的塗塗畫畫變得拘謹起來,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並且想象力受到約束,結果孩子從作畫中獲得的樂趣大打折扣。

3、對孩子的作品胡亂猜想

大人們還總是喜歡瞎猜。“你畫的是一隻小鳥麼?”非常遺憾,孩子的答案和你的猜測大相徑庭。不是小鳥,而是一隻怪獸,一隻很友好的怪獸。孩子對你看不出來失望之極,並進而激動、憤怒、大嚎大叫,開始懷疑自己的藝術能力。

面對孩子的藝術作品,別再敷衍了事地評價,你應該學學這幾招!

二、建議的交流方式

以上三種交流方式是許多家長不經意之間用到的,效果不好卻不自知。

我們需要用一種更具有建設性和開放性的溝通方式和孩子聊聊藝術。當我們能夠對孩子的創作過程和藝術作品進行仔細和精緻的描述時,孩子遲早有一天也能這麼做,並最終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藝術體驗。我們來看看,跟孩子聊他們的藝術作品時,有哪些好建議呢?

面對孩子的藝術作品,別再敷衍了事地評價,你應該學學這幾招!

1、接受孩子所創作的一切

若想要更好的幫助孩子進行藝術創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受孩子所創作的一切。不管孩子創作了怎樣的藝術作品,不管你是否完全理解,你都要無條件的接納,並給予孩子真誠的鼓勵。如果你總是敷衍了事,不假思索的告訴孩子他們的作品都好極了,這類誇讚會漸漸地被忽視,最終起不到任何鼓勵的作用。沒有差別的評價等於沒有評價。總之,父母對孩子作品的欣賞應該是真摯、由衷、發自內心的。

2、談談你所看見的

只談論你看到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客觀的描述畫面的內容,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慢慢的學會如何描述自己的藝術作品。在談論過程中,你會發現不同的孩子在作畫時,風格不一樣。有的孩子粗放,有的孩子細緻。當孩子用到很多顏色畫畫時,你可以說“哇哦,今天使用了很多顏色,有許多的色塊,看來是個大製作”。當孩子努力的揮動手臂作畫時,你也可以說“你今天畫畫很努力,很認真,不斷揮動手臂,整個身體都動起來了”。你可以談論孩子作畫時用的畫筆,談論他在畫布上面留下的圖案的顏色和形狀,談論不同顏色混合在一起後形成的新的顏色。談論任何關於畫作本身的內容,都有助於孩子積累藝術詞彙,學會表達自己的藝術體驗。

在孩子創作的過程中,家長大可不必像實況轉播一樣,一直站在旁邊評頭論足。如果你真想說些什麼,記得評論孩子畫畫的過程和你所看見的東西,這兩個辦法都很有借鑑意義。

3、問開放性問題

適當的問些開放性問題是和孩子交流的最理想方式。對面這樣的問題,孩子通常會更多地思考自己的創作,並且通過想象,拓展自己的體驗。開放性問題不會事先預設答案,也不會有任何暗示。例如:“你今天想要畫什麼?”“跟我聊聊你的作品吧。”

開放性問題或許可以激活一個新的創作過程。假如孩子回答道,“哦,我畫的是個兔子”,那麼下一步你就可以就這個答案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引申。比如你可以繼續問他,兔子的耳朵是怎樣的?兔子住在哪裡呢?兔子喜歡吃什麼食物呢?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等等,這樣一來,孩子的想象力閥門就被打開了。

4、在創作過程中穿插對話

有的孩子在創作的同時願意說說他的感受,談談自己在做什麼,那麼家長就應該全神灌注地傾聽,適當的插入一些對話。可以一邊聽,一邊時不時的插句嘴:“哦”“是這樣啊”“明白了”“有意思”,或指著他沒有講的部分問,“那些是什麼呢?”。

5、讓兒童自己說

“你能給我講講這幅畫麼?”這句話簡直非常有用,Dora有時可以完整描述自己所創作的東西,說得頭頭是道。有時候她會語出驚人,說出一些父母想象不到的話來。這時候我會記錄下來,很多有趣的對話就是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經意產生的,正如藝術創作時不經意迸發的靈感一樣。其他時候,我會坐在她的身邊,靜靜的觀察她,並傾聽她的自言自語。我渴望瞭解孩子在想什麼,我覺得靜靜的觀察孩子作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也很欣慰孩子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強,很欣慰孩子每過一段時間都能在曾經體驗過的藝術活動中,迸發出新的藝術體驗和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