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龍井裡鎖得莫非是封印了三千年得龍?

井也稱鎖蛟井,是中國神話故事裡的一個實物性內容,反映人們數千年的治水理想,是中華文化裡一個重要現象。 最早的神話傳說是禹王鎖蛟龍,相關的有禹州的禹王鎖蛟井、濟南市舜井、淮陰龜山支祁井、重慶市巫山縣鎖龍村的鎖龍柱等文化傳說地。另外,北京市的北新橋、潭柘寺及其它省份也有鎖龍井(鎖蛟井)傳說。 值得了解:中國鎖龍井故事、走蛟故事、懸劍橋故事和日本瑞龍寺故事裡的“龍”是指蛟龍或蛟(即走蛟和營川墜龍事件裡那種蛟龍),而俠義的龍如武漢東湖“磨山樹倒之謎”故事傳說的龍能變形,是鎖不住的。在中華文化裡蛟與龍其實是有區別的。

鎖龍井裡鎖得莫非是封印了三千年得龍?

反映理想

鎖龍井(鎖蛟井)和鎖龍洞、懸劍橋是中國神話故事裡的內容,它的意義不在於真實,而在於反映人們數千年的治水理想。理想不能實現,就借神話來滿足心理。是中華文化裡一個重要現象。

值得了解:中國鎖龍井故事、走蛟故事、懸劍橋故事和日本瑞龍寺故事裡的“龍”是指蛟龍或蛟,而俠義的龍如武漢東湖“磨山樹倒之謎”故事傳說的龍能變形,是鎖不住的。在中華文化裡蛟與龍其實是有區別的,所謂“蛟五百年化龍”,因此,龍這個名字有廣義和狹義之別。

共性

鎖龍井裡鎖得莫非是封印了三千年得龍?

各地鎖龍井故事,一些沒人探測過,有的曾有人探測,有幾個共性:一是拉動鐵鏈很長後,井水出現翻滾現象,二是腥味湧來,三是井底傳出牛鳴般聲音(1934年營川墜龍事件裡異物死亡前也是牛鳴聲,另外古書說龍聲如牛),四是井水有陳香味(如新加坡電視臺曾考察的某龍井及昆明市中心東西雙塔之間被封閉之前的井)。

多地的禹王鎖蛟井

鎖龍井裡鎖得莫非是封印了三千年得龍?

最早的鎖龍井故事,發生在大禹治水這個大故事上,神話傳說禹王鎖蛟,有河南省禹州的鎖龍井故事、山東濟南市的舜井故事,江蘇省淮陰龜山的無支祁傳說,還有重慶市巫山縣鎖龍村的鎖龍柱。蛟龍在傳說裡是發水的。

河南禹州的

資料來源:中國禹州網—主頁>夏禹文化>追根溯源>禹王鎖蛟井。

4張

合併圖冊

禹王鎖蛟井,位於禹州市區,禹王廟山門之外,古鈞臺街路東。

史載,堯舜時期,寰宇之內,洪水橫流,平地水浸,民不聊生。大禹為民解困,率民治水。 他採取疏導方法,引水歸河,然後傾入大海。 當時,淮河之中,有一頭無角母龍,名喚蛟龍,是水獸之長 ,喜歡引發洪水,興風作浪。它看見大禹通過治水,使陸地顯露,海河安瀾,危及龍宮,便率領九仔以及水蛇 、龜鱉之類,引潮呈兇,阻止禹王治水。 大禹利用母蛟喜歡引水上湧的特性,令臣民立於山 巔 ,等待蛟龍湧上來時,以滾木、滑石擊之,蛟龍屢戰屢退。大禹先與之戰於伊洛,又截於河朔,再追於陳蔡,最 後圍困母蛟於潁河。大禹命人將潁淵堵住,使母蛟歸海。於是蛟龍敗陣,子孫四散。大禹又命勇夫百名,躍入水中,以繩擲套,縛住母蛟 。遂在高阜處挖一深井,立上樁柱,把母蛟鎖入井中,令其永世不得出來。只留下魚鱉蝦蟹之類,生存於江河湖沼之中,與人類為友。今市區古鈞臺街之禹王鎖蛟井,就是當年大禹治水縛鎖 蛟龍的遺 跡。是禹縣人民政府在1984年於原址稍東處重新修建的。井上建有一仿古亭閣,歇 山磨角,上覆琉璃瓦,前面四根明柱,八扇透雕 門窗。門額上刻著“禹王鎖蛟井”五個大字 。殿內正中塑有禹王立像一尊,右手摁住蛟頭,左手緊握鐵鏈,一副威武氣概。像前有深 井一口,以巨石掩蓋。石上穿有鐵鎖鏈一條,以示井內縛有蛟龍。移開井蓋,則見井內有水 ,水中有一石雕蛟龍,仰面朝天,似欲出之狀。觀者見之,無不緬懷大禹萬苦不辭、為民造 福、治伏洪水的偉大功績。

禹州的禹王鎖蛟井,故事:

縣誌故事:據禹州縣誌記載.明朝時候有一個新官上任.聽說著名的禹王瑣蛟井就在此地.沒來得及換下官服就跑去看.到了井口.師爺提醒怕把帽子掉進井裡.縣官把帽子放在井口伸頭去看.只見一片黑.忽然井下有了響動.隱隱有龍嘯和大浪的聲音.師爺想起老輩人說過的傳說.再一看.那紅彤彤.黃燦燦的官帽放在石頭井眼上.可不就象是石頭開花了嗎.趕快搶過官帽拉起縣官老爺就走.井裡才慢慢平靜下來了.後來這口井就被封了起來……

傳說故事:“大禹擒蛟龍後鎖在井中”[1]文章介紹:(我聽我姥姥講過.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破四舊.有一天跑到禹王瑣蛟井邊把井蓋上的大石板挪開了後十幾個人一起拉井口的鐵鏈.拉出了十幾米長後.井裡開始往上湧出水來.還泛著血沫.象一口大鍋裡的水開了一樣.紅小兵都嚇的不敢再拉了.也不破四舊了.趕快把井口又用石板封住了.從此以後這口井就成了一個大迷.但是沒有人再敢去碰它.現在井的上面蓋了一座亭子.天花板上繪的就是禹王瑣蛟的故事.經常還有許多老太太來這裡燒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