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裝聾作啞”,總打這筆錢的“歪主意”,成為行業“潛規則”

現在小區的質量比以前要高很多,住戶也比以前的小區要多,那麼就衍生出了物業來進行管理,不僅負責安保工作,還有區內的花草維護、基礎設施維護等。但是物業一般也不是業主選擇的,基本上你住進去後就已經有物業了, 而業主也需要每個月像物業交物業費。而當下有些物業並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還想著怎麼增長“業績”。物業“裝聾作啞”,總打這筆錢的“歪主意”,成為行業“潛規則”。

物業“裝聾作啞”,總打這筆錢的“歪主意”,成為行業“潛規則”

不少小區裡面經常會在區內、小區出入口、電梯內打各種廣告,而相關的費用收取卻沒有向業主進行公式,而業主每個月還要按時交物業費,這兩筆收入成為物業的重要資金來源,但是按照相關的規定,在小區內公共區域產生的相關收益,是歸全小區業主所有,可是不少物業明知這回事,卻“裝聾作啞”,想把這筆錢收入自己的口袋中,業主也很難知道物業到底有掙了多少錢。

物業“裝聾作啞”,總打這筆錢的“歪主意”,成為行業“潛規則”

可能很多業主連這回事都未必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敢去維權,覺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算下來也沒多少錢。但是這些不該物業拿走的費用被拿走之後,可能會變本加厲,對那些免費停車的區域也要劃線收費,不管是地上還是地下車位都是如此。但是在這塊還有做得好的,有的物業逢年過節就會把這筆資金分發給各個業主,而這筆錢的主要來源就是小區內的廣告收益,這樣對比想一下,是不是感覺到不平衡了?

物業“裝聾作啞”,總打這筆錢的“歪主意”,成為行業“潛規則”

物業的宗旨還是服務於業主,但是到現在看來,好像變了味,成為了管理和被管理者,那麼彼此之間的平等關係上也要打問號了,其實這兩者之間沒有誰更高,而是物業打了歪心思,想要從業主身上多掙點錢,這也是很普遍的現象,甚至成為了行業的“潛規則”。但是也有良心物業,也是會發紅包給業主。

物業“裝聾作啞”,總打這筆錢的“歪主意”,成為行業“潛規則”

在小區中,如果物業和業主的關係上不對等,那麼就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矛盾,需要多加強進行溝通,業主也能成立屬於自己的業委會,並對物業進行監督,只有保持雙方平等,才能讓大家都住的舒心。若物業管理不到位,可以進行替換,當然有問題還是要多進行溝通,事情總能進行很好的解決。

物業“裝聾作啞”,總打這筆錢的“歪主意”,成為行業“潛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