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出身的軍事專家,在戰爭時是否具備上戰場指揮作戰的能力?

yuzuki


紅龍認為金一南、戴旭、張召忠、杜文龍等著名軍事專家,如果有戰爭錘鍊的機會,一定會出現幾個彪炳史冊的將軍。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名將,霍去病、戚繼光、徐達等在驅逐外族的侵略戰爭中名垂千古。當前我們所處和平年代,也是我軍多位戰功赫赫的名將打出來的。所謂亂世出英雄,沒有戰爭自然不會憑空出現一位名將。

機會從來就是為有本事的人準備的。現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的金一南將軍,長期蟄伏於基層,但他沒有灰心。第一學歷只是初中學歷的金一南,在國防大學當了十多年圖書館管理員,他讀盡圖書館藏書(這可是國防大學的圖書館)。展露頭角後,被選派赴美國、英國等著名軍事院校學習,這些經歷與我軍早期將領有相同之處。

正所謂厚積薄發,他在我軍軍史、美軍等領域有較深研究,見解獨到,往往能一語中的,領會到歷史與戰爭的必然規律。金一南將軍側重於戰略研究,研究軍史可謂知己,研究美軍可謂知彼,這兩個研究領域都是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準備的,充分展示了金將軍務實的學習與工作作風,這些都是其有可能成為一位名將應有的品質。

金一南還有兩個重要標籤,作為唯一的現役軍人,2013至2017年長期處於全國作家版稅排行榜前列,代表作是《苦難輝煌》。第二就是華為技術公司任總的座上賓,連續多年被邀去這家中國最神奇的公司演講,軍事與經濟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洞察形勢的戴旭大校,為學外語給舌頭做手術的張召忠將軍,專注於先進武器裝備的杜文龍大校,他們都是沉醉於自己的事業之中,有血性有擔當的軍人。

馬雲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一流的將軍是防範與未然,制止戰爭的將軍;二流將軍是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紅龍認同這句話,和平何其珍貴,戰爭何等殘酷,備而不戰,引而不發才是上策,但願那些時時刻刻為戰爭準備犧牲的軍人們,永遠不會經歷戰爭。


紅龍軍團長


科班出生的軍事專家重在理論研究和分析研判,帶兵打仗肯定是不行的,或許不如一名普通的基層指揮軍官;主要因為理論研究與部隊實際指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眾所周知,部隊軍官分為指揮軍官和技術軍官兩種,活躍於銀幕之上的軍事專家更傾向於技術型軍官。

▲局座張召忠在退役後依然活躍於網絡,旨在普及國防教育

世界各國普遍存在擔任軍職負責理論研究的軍官存在,在我國這類科班出生的軍官主要在各軍事學院承擔教學任務,同時推進各類軍事理論研究工作,比如國防大學教授李莉和房兵、曾任海軍戰略研究所所長的尹卓、現任軍事科學院軍隊建設研究部研究員和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網絡研究中心主任的杜文龍、擔任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國際軍事分會會長的羅援以及已退役的原國防大學教授局座等;近年來以特約評論員的身份活躍於我國各大軍事節目,開展國防教育、軍事知識普及以及熱點問題輿論引導等活動。

▲有“中國軍方鷹派第一人”之稱的戴旭

這些軍事專家作為國家軍事領域智囊團的存在,長期從事軍事前瞻理論研究,為國防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由於接受專業的軍事文化學習、通過國外留學、擔任武官以及參加相關國際軍事研討活動,積極與國際前端軍事理論接軌,再結合我國發展實際情況研究創作出一系列軍事著作,為國家重大決策提供理論上的支持和建議。美國人之所以自二戰後長期引領世界軍事理論發展,最主要原因在於其有龐大的智囊團存在,比如白宮第一智囊團蘭德公司、胡佛公司等,正是這些智囊團前瞻性的研究、探索戰爭發展機理,才有了改變現代陸戰的“空地一體戰”,推動陸戰由傳統的機械化向信息化蛻變,成就了美國人世界霸主的地位,賦予美國軍隊世界各國難以望其項背的作戰能力,保持美國長期佔據世界軍事理論的制高點。

▲李莉是為數不多的女性軍事專家,常以獨特的見解深受廣大軍迷的喜歡

帶兵打仗不是這類軍事專家的分內之事,他們是軍隊基層幹部培養的源頭,通過研究軍事理論,結合實際創造理論,再傳道授業培養一批有一批的符合部隊打仗要求的新型基層指揮軍官,為提升軍隊基層指揮人員綜合素質以及部隊戰術、戰法創新實踐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作出重大貢獻;正所謂術業有專攻。

▲當前活躍度最高的杜文龍大校

此外,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始之所以讓這些軍事專家出現在銀幕之上,除了彰顯我國軍事透明度和體現軍隊建設信心之外,最更本的原因在於普及國防教育和熱點問題輿論引導;在開展國防教育的同時,積極引導國民愛國主義教育,在輿論場他們可謂是功不可沒。


鷹鴿分析


理論上與實際情況不是一回事,當年毛主席沒有進入軍事學院學習,學習專業是湖南師範學院,在當時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毛主席就憑《孫子兵法》作到了靈活運用,理論聯繫實際,結合中國的實際特點提出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武裝奪取政權。

有一些軍事理論專家不一定能夠勝任部隊的主要領導,理論和實際是一個永不分開的課題。毛主席常說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毛主席就把孫子兵法靈活運用到了極致,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在抗日戰爭最危險時期,毛主席寫下了著名的《論持久戰》,對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起到了巨大作用。

所以說理論必須來之於實踐,指導服務於實際情況,才能作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張書明8023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才能真正瞭解戰爭,掌握戰爭的訣竅。俗語云:廿年老兵勝將軍。一位打了二十來年硬仗,而能倖存的老兵,若有悟性,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確實比和平年代的拼花地板將軍,不知厲害多少倍!實踐才能出真知!紙上談兵、滔滔不絕的趙括式科班出身軍事專家,上了殘酷的戰場,絕大多數會害慘在一線衝鋒陷陣、前赴後繼、粉身碎骨、萬死不辭的士兵!這樣的例子,人類軍事史上層出不窮、不計其數。

雖然現代戰爭拼的是高科技,拼的是先進武器,拼的是綜合國力,但千萬不要忽視人的主導能動性,在戰場上人會起關鍵決定作用,若是人的意志不堅定,患了恐敵症,再先進厲害的武器裝備都是白搭、都是資敵之物!

將帥起於行伍士卒。從最底層的士兵,摸爬打滾,一捧血,一捧淚,流不盡的汗水中成長起來的指揮員,與科班出身的軍事專家指揮員比起來。就如同是現在的武術比賽散打運動員,與傳統武術專家相比,水平不知相隔幾條街,傳統武術專家經常鬧笑話。出拳的速度、抗擊打能力、體能、耐力、爆發力等等都不是同一個檔次!

科班出身的軍事專家,一旦上了戰場,充其量只能任命為一個見習參謀。

真正的將帥,不是誰任命、誰封賞的!而是對手——敵國選出來的。敵人戰勝、打敗了許許多多、數不盡的強手,就是打不敗你、害怕你,不得不承認你是最厲害的指戰員,你便是真正的將帥!鐵骨錚錚的將帥!








分貝民


軍事家,也就指揮欲定,決戰千里,臨陣應變,立於死地而後生,特別難能可貴的是把握形勢,以少勝多。在歷史有很多軍事家,象孫臏,諸葛亮,岳飛等等,就是在先秦也有白起,廉頗等,不過縱觀歷史能說上最英明的軍事家,唯有毛主席了,從學歷上,毛主席只讀了師範。而同期的委員長,則是黃埔軍校的校長,而委員長每次都敗在毛主席的手下,對於委員長的軍事著作設有看過,但對毛主席的著作則是看了不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論持久戰》以及從毛主席選集第四卷中對三大戰役的命令,計劃,方法以及前因後果的判斷,都是非常英明的,毛主席的軍事才能不但表現在軍事方面,而是把軍事與人心,與社會政治結合起來的,所以才能無往而不勝。便那些熟讀兵書的望塵沒極。


安徽巢湖記憶


什麼人能夠在戰爭中獲得勝利,並不取決於他是否班科出生,和非班科出生。

古今中外許多的戰爭獲勝者並沒有限制在一定的限度裡,而是出在各個領域生活的人。

許多的農民沒有進過科班,但是在戰爭中獲勝者往往是他們。還有出生礦工,或其他行業的。

歷代的改朝換代,都是打著赤腳的打贏了穿著皮鞋的人。

成吉思汗就是出生於草原,沒有科班背景,但是他戰勝了無數具有科班背景的軍事家。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在戰爭中登上勝利者的寶座呢?

這樣的人在那裡呢?

這樣的人是善於思考的人,是能夠通貫全局的人,是能夠在細微的事件中找到機遇和機會的人。是能夠在繁雜的事物變化中找到其要點的人,是能夠在無數的矛盾鬥爭中抓到主要矛盾和人。

他們又是有著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目標的的人。

在戰爭的全景中,操作這個戰爭機器向著勝利的目標前進,首先注意的是戰爭中的環境,瞭解戰場。

比如熱帶叢林地區作戰,使用大部隊進入,面對著處處都是暗槍攻擊的地形那就是驅趕牛羊入虎口,無法行動,處處受制。

而且複雜的地理環境極容易迷路和誤殺友軍。

極容易彈盡糧絕而無法得到補給。

沙盤和地圖往往離真實的情況不符。

而在地圖前拿著教鞭趾高氣揚的指指點點,而帶來的是人員的巨大死亡,物質的大量丟失。

坐在熒光燈下,侃侃而談,無論多麼的動聽,但是距離真實場面和真實的戰爭相差甚遠。無論表面上講得頭頭是道,方方面面,但是永遠也不會是瞬息萬變的真實戰場。

比如講湘軍和太平軍作戰,太平軍的首都在今天的南京,京城所有的經濟來源在那裡呢?

這麼多的官府機構,軍隊,王府,每天消耗的銀子,糧食,是個巨大的數目,這些又是支撐太平天國政權的支柱,沒有這些,太平天國這個國家立即就會垮塌下來。皖南,浙江,這些地區搜刮有限不便於運輸到南京,而且這些地方貧脊。太平天國的主要經濟來源在於江西,湖北,安慶蕪湖一帶,尤其是江西省富饒而且物產豐富,糧食盈足,全省的糧食都能夠通過贛江進入鄱陽湖出湖口進入長江,順東漂流而下進入南京。河流是當時最重要的運輸工具,船泊又能大量的裝載。

湘軍的統帥立即看到這點,割斷長江運輸就是打敗太平天國的首先,這比集中重兵攻南京城,久攻不下損兵折將強。

所以湘軍和太平軍在鄱陽湖上展開了生死大戰,駐守在安慶的陳玉成,李秀成,搏命撕殺,最後也沒有挽回太平天國滅亡的命運。當然太平天國失敗於內訌,但是這個內訌與經濟危機和互相對經濟的爭奪有關係。

一個會打仗的統帥,能夠抓住戰爭中對方的要害,而攻其要害比攻擊其他部位要好。

在搏奕的對陣雙方,什麼時候都要抓住主要的要害,而攻擊之,而改擊要害產生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場面豐富多彩,陰謀而詭詐。

具備這些,必須要有一個周全甚密的頭腦,而不是教條,和生搬硬套。


寶樹白石34222787


科班出身的軍官不一定能指揮打仗,但受過系統軍官培訓的,和普通士兵看待戰爭的層次不一樣是肯定的。二戰德軍很多將帥都認為,希特勒由於沒有受過系統的軍官培訓,在戰爭中做出了大量的錯誤決定。我軍自建立之初,大量軍校畢業的如各講武堂,特別是黃埔的畢業生擔任了大部分指揮職務,之後的紅大,抗大也培養了大量的軍事指揮人才,所以科班出身的軍官必不可少。當然,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一些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優秀士兵,也會脫胎換骨從戰鬥員成長為'指揮員,我軍很多高級將領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我是清風563


猛將必起於卒伍,宰相必取於州郡。所謂的軍事專家和真正的指揮員還是有不同的。

一、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

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一些軍事專家,其實大部分都是學者教授,更多的崗位是在院校裡面。比如張召忠教授、金一南教授,他們的崗位相對來說更傾向於研究領域,而不是在前線去指揮打仗。

而真正作戰部隊的將軍,更多的是從基層、機關雙向交流不斷成長起來的,他們對於具體的指揮作戰更為了解和熟悉,對於部隊的情況也更為明瞭。

我們經常講術業有專攻,不排除有能人,但是更多的還是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而且現在對於作戰部隊指揮員的履歷要求還是很高的,這其實也是非常對的,因為作為指揮員確實要了解更多的情況,不能有太多的侷限性。

二、參謀人員與指揮員還是有區別的

舉例來說,就好像諸葛亮用的馬謖,馬謖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參謀人員,在跟隨去南征的時候提出來以攻心為上的理念,也被諸葛亮視為門生。

但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甚至合格的作戰指揮員,有可能經過一定的歷練可能會成為指揮員,但是在那個年代不會給他太多的機會。同期的王平,雖然沒有豐富的謀略,但是他能夠穩紮穩打,在實戰中得來自己的一套作戰理念,這就是實踐當中得來的。

參謀人員的主要作用是提建議?可能有多種方案,但最終做決斷的是指揮員。我們知道三國的袁紹,多謀少斷,說的就是指揮員的問題。

其實參謀人員與指揮員都很重要,上下配合的好,才能取得勝利,當然這裡面指揮員永遠是處於核心位置的,畢竟指揮員是最後一錘定音的,這也是我們自古以來常說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三、軍事專家不一定必須是指揮員,但是指揮員要努力成為軍事專家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軍事專家研究的領域是很寬泛的,國際形勢、武器裝備、體制編制等等,一個軍事專家並不見得必須是優秀指揮員,有的地方人員經過長期的研究也可能成為軍事專家。

但是指揮員不行,你必須得有部隊的經歷,得有各級的歷練,得懂指揮、能協同、打勝仗。

同時反過來說的話,軍事指揮員首先也得成為軍事專家,才能真正的指揮好,就像粟裕大將那樣,沒有別的愛好,出去的時候都是研究地圖、研究作戰,這才是真正的職業軍人,優秀的指揮員。

而且我們的指揮員應該緊跟時代的變化,不能將過去的經驗變成今天的羈絆。我們未來作戰形態的發展必然是向無人化、智能化演變,我們也要跟得上時代的變化,更新最新的作戰理念,不能像蘇聯話劇《前線》中的戈爾洛夫那樣固步自封,這是需要我們研究和探索的。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軍校和入伍指導


科班出身的軍事理論家還是教學吧,真打仗很難說,但是一線將領還是應該多瞭解這些理論家的戰略上戰術思想,和武器思路,

畢竟戰場瞬息萬變,沒有和平時期那麼充裕的時間和完備的資迅,臨場判斷直覺教授不是最擅長,蔣百里,為民國制定了幾大戰略,但真開戰時他己經老掉牙了,武器也又升級了,蔡鍔,蔣百里,嚴格說是培養了一幫學生,真正開戰時從武器到國際形勢都發生了變化,計劃趕不上變化。

幾十歲的老研究員離開了資料堆,臨時發揮能發揮多少?

戴安瀾,薛嶽,一幫青壯年將領才是真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中堅力量。

局座的海帶戰真的立功不小,但是幾年過去了,

潛艇防纏繞刀刃設計已經改進,這還能讓局座上陣嗎?

學校很多時候是在講“故”事,而歷史經常是新的。

一線的創造力是巨大的。

普京在美墨邊境弄難民衝關,這操作,除了普京誰想得出?

坦克裝空調,飛機用電池,這些新鮮操作,都是新一代才想得到。老專家不服不行。


AUTUYG


這個事情要看這個軍事專家是什麼專業出身,如果是指揮專業出來的,那麼毫無疑問這些軍事專家是具備作戰指揮能力的。

在軍事院校中,有專業技術專業,也有指揮專業,還有政工專業。對於技術專業主要是學習各種專業技術,就是有點象理工學校的學生,而政工專業出來就是各種政工幹部,教你怎麼宣傳,做人的工作,而指揮專業就是教你怎麼打仗的,這些指揮專業的軍校生出來就是到部隊的各級指揮崗位,就是從排長到連長這樣一級一級往上升,當然這些指揮專業的軍官有可能在部隊幹了幾年以後回到軍校當教官,教授戰術一類的課程,象隆美爾就曾經在軍校中做過教官,他的步兵攻擊一書中有很多的就是他上課的教案。

而這些戰術教員的指揮能力還是非常強的。不過,現在在電視上邊看到的各種軍事專家通常不是這種教員,而是技術軍官,就是那些學技術的理工男或者理工女,這些軍事專家的實力指揮能力就不一定怎麼樣了,畢竟搞的不是這個專業。而且一般來說,戰術教官和部隊的各級指揮軍官是有一定的輪換制度的,戰術教官可能教了幾年書,就調到部隊作為指揮軍官了,相反的情況也是會出現的。

對於各種指揮軍官來說,如果是科班出身,那麼這些軍官的指揮能力明顯是直接由士兵提拔的軍官能力之上的,解放軍在文革中大量砍掉軍事院校,很多的軍官都是從士兵中直接提拔,這樣的好處是這樣的基層指揮員威信比較高,但是這樣的指揮員素質並不能夠保證,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暴露出來了極大的問題,這些士兵提拔的幹部,很多時候不會看地圖,不會組織火力掩護,完成了很大的損失。經過這一仗,解放軍意識到正規軍事軍校的重要性,等到了收復老山的作戰中,各級軍官已經普遍經過院校培育,這種情況下,解放軍充分發揮自身火力強大的優勢,打得越軍屍橫遍野,而解放軍自身的傷亡很小,這就是正規軍校教育的優勢。

隆美爾當過步兵學校的戰術教官,還當過維也納新城軍校的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