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概述

漯河,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地處伏牛山東麓平原與淮北平原交錯地帶;界於座標為東經113°27′—114°16′,北緯33°24′—33°59′之間;屬暖溼性季風氣候。轄區總面積為2617平方公里,轄3市轄區、2縣;總人口280.59萬,常住人口263.5萬(2016年末)

[1]

漯河歷史悠久,在 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7000多年前的 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秦漢屬召陵縣管轄;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明朝時漯河已是繁華的水陸交通要道,商埠重鎮。1948年,設立縣級漯河市。1986年,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

漯河是中國首個" 食品名城";孕育了亞洲最大肉類加工基地- 雙匯;全國第一家葡萄糖飲料生產商-樂天澳的利。先後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桂冠。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 說文解字》的 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

2018年11月,漯河入選2018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歷史沿革

河南省“漯河”概述

漯河夜景(30)

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初見雛形。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

秦漢屬召陵縣管轄。

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併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

明嘉靖三年(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清末,京漢鐵路在這裡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

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

1960年6月郾城縣併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里。

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地理座標為東徑113°27′一114°16′,北緯33°24′一33°59′。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64公里,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北距省會鄭州140公里,距臨潁縣城30公里;西與郾城縣城相接;西南距舞陽縣城45公里。

地形地貌

河南省“漯河”概述

漯河記憶(23)

漯河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市境範圍內沉積了厚達千米以上的新生界地層,形成比較平坦的平原地貌景觀。由於西部山地的上升,全市總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卸甲店一帶絕對高程達百米以上,東部漯河市區57米左右,臨額縣王崗、三家店一帶最低,為53米左右。坡降在1‰一4‰。漯河市區位於舞陽崗及召陵崗之間,屬沙汝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地面絕對高程56—59米之間;全市區分剝蝕殘崗和沖積平原兩個地貌類型,剝蝕殘崗分佈在市區西南陳崗、小村鋪及東北部召陵崗西側。是召陵崗及舞陽崗邊緣部分。地面高程在60米以上。其中陳崗、小村鋪殘崗由於唐江河切割,形成兩個南北向長條狀崗地,高出東側衝積平原2—3米。剝蝕殘崗由晚更新世黃土狀亞砂土組成;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市中心一帶地面高程58—59米,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至56—57米,成為南北汝河水系的分水嶺。

地質

漯河市位於舞陽崗及召陵崗風積崗地之間,全為澧河及汝河改道氾濫沖積層。除市區西南陳崗、小村鋪一帶及召陵崗西側分佈有晚更新統黃土狀亞沙土外,其它地區為全新統沖積地層及沼澤相地層。市區新生界底板深度1500--2000米,300米深度內全部為第四紀地層。秦嶺緯向構造帶延入河南以後,分為北、中、南三支。漯河市及所轄舞陽、郾城、臨潁三縣範圍內位於其南支,因此以東西向構造為主,北西向及南北向構造次之。由於華北盆地在新生界以來長期處於下降階段,其構造形跡全被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呈隱伏構造。

氣候

漯河位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氣候特點表現為“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春季乾旱多大風”。全市累年平均氣溫為14.6℃。7月份最熱,累年平均為27.4—27.7℃。1月份最冷,平均為0.5一0.7℃。極端最高氣溫43.2℃(臨潁1966年7月1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6℃(舞陽1969年2月2日)。氣溫年際變化不大,年內變化明顯,以7月份為界限,以前各月氣溫是逐月上升,以後各月為逐月下降。全市年均降水適中,但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年內時空分佈不均。一般是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並且雨量多集中於7、8兩個月內。

4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漯河市境內鹽礦主要分佈於舞陽縣境內的孟寨、姜店兩個鄉,估計有80平方公里,儲量約400億噸。特別是澧河沿岸,鹽藏深度最淺的約900米,鹽層厚度為120米。河沙主要產於沙河和澧河,其沙質純淨,大小均勻,級配合理。常年開採量在200萬立方以上。

植物資源

漯河市糧食作物共有4科13屬18種。以小麥、玉米為主;其次有稻子、大麥、紅薯、穀子、高粱、大豆;另外還有豌豆、綠豆、扁豆、喬麥等。經濟作物共11科15屬16種,主要有菸草、芝麻、油菜、花生、麻類、棉花、蘆筍等;蔬菜約16科40餘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林果資源約有40科屬122種,其中喬木約有19科36屬56種,主要樹種有泡桐、毛白楊、柳、榆、槐、椿、楝、松樹等。灌木主要有花椒、荊條、酸棗、白臘條、紫穗槐、杞柳等。果樹共9科16屬22種。主要有蘋果、梨、桃、杏、柿子、葡萄、石榴、櫻桃、山楂等;花卉約60科130餘種,木本花卉以梅花、月季、臘梅、海棠、玫瑰、扶桑、梔子、柑桔、佛手、牡丹、米蘭等為主,約有32科76種;草本花卉常見的有菊花、蘭花、芍藥、君子蘭、朱頂紅、晚香玉、文竹、一串紅、美人蕉、仙人類等,約28科54種。

動物資源

漯河市家養動物有馬、牛、驢、騾、豬、羊、狗;雞、鴨、鵝、貓、兔、蜂、貂等;野生動物有野兔、貉、山貓、黃鼠狼、獾、刺蝟、蝙蝠等;野生飛禽有鵪鶉、大雁、鴛鴦、魚鷹、貓頭鷹、啄木鳥、燕子、麻雀、杜鵑、喜鵲等,大多數是益鳥;魚類資源以人工養殖為主。有鯉魚、鯽魚、草魚、白鰱魚、鱅魚、圓魚、團頭魴等。

水資源

河南省“漯河”概述

沙澧河(23)

漯河市水資源豐富,地表水年均天然徑流量為3.7億立方米,沙、澧河等過境水徑流量為27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年均總補給為5.2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3.7億立方米,單井湧水量每小時超過60噸。中深層地下水日開採量可達2.5萬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