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口”概述

周口,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處。東臨安徽省阜陽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許昌市,南與駐馬店市相連,北與開封、商丘市接壤;屬溫帶季風氣候。轄區總面積1.1959萬平方公里,轄1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人口1149.00萬,常住人口882.07萬(2016年末)

[1]

周口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 炎帝神農氏播種五穀,開創了中華民族的 遠古文明。周口古屬陳國。戰國末期,一度為楚國都城。陳勝吳廣曾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建國後,周口各縣市曾先後分別隸屬於淮陽專區、商丘專區和許昌地區。1965年,設立周口專區(後改為周口地區)。2000年,改為地級周口市。

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蹟”的美譽,被中華全國伏羲文化研究會譽為“中華文化發祥的重地”。[2]著名景點有:太昊陵、女媧宮、老子故里、關帝廟等。

2018年上半年,周口市完成GDP總量1225億元,全國排第93名。實際增速8.2%,名義增速11.15%。

歷史沿革

古代史

中國“周口”概述

周口(8)

周口,古屬陳國。戰國末期,一度為楚國都城。陳勝吳廣曾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兩漢以來,歷代以淮陽為中心設郡置府。明清時期,周家口是西北與江南物資交流的重要樞紐,曾被稱為河南四大商業重鎮之一。明朝初年,隨著沙潁河漕運的開通而開始發展,最初的集鎮也逐漸由沙河北岸擴展到南岸。為了滿足兩岸商賈往來的需要,一戶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匯區老街)開闢了第一個渡口,“周家口”也因此得名。

明代萬曆年間,賈魯河河道疏浚完成,於是周家口成為南接江淮,北通山陝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清初的五十年間,賈魯河疏浚達十次,以確保河運暢通。清朝乾隆年間,周家口鎮的發展達到頂峰,開闢渡口16個,擁有街道116條,常住居民數萬人,流動人口達數十萬人。清朝中後期,海運逐漸取代河運成為南北物資運輸的主要渠道。1843年,黃河在中牟決口,致使賈魯河淤積,賈魯河北上開封的航道被阻,自此再未恢復。周家口鎮的商業開始走向蕭條。咸豐同治年間,捻軍戰亂波及周家口,鎮內的許多廟宇建築“三次焚燬,幾至於盡”。[5]

近代史

1901年京漢鐵路全線通車。周口以西數十公里的漯河因地處鐵路沿線而吸引了大量商民,周口也徹底告別了古代“萬家燈火侔江浦,千帆雲集似漢皋”的繁華。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正值汛期的黃河改道,順賈魯河潁河而下。周口一帶成為黃泛重災區,受災長達九年之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口各縣市曾先後分別隸屬於淮陽專區、商丘專區和許昌地區。1965年設立周口專區(後改為周口地區)。2000年,周口地區改為地級周口市。

中國“周口”概述

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