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如何治療?

kurenai


說千到萬,因高血壓是一個慢性病,現目前還沒辦法根治,我們為什麼要控制它呢?那是因為我們通過對血壓的控制,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病死率明顯下降,所以我們對血壓的控制目的也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及死亡率。




到底怎麼控制血壓呢?

首先在非藥物上改善生活方式,如減輕體重,限制鈉鹽的攝入量,補充鈣喝鉀鹽,減少脂肪攝入,戒菸限制酒精攝入,適量增加運動。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能讓所有各種高血壓患者收益。

其次就是降壓藥的應用。需要降壓藥的因素常常包括以下幾種:1,血壓≥160mmHg患者。2,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或者有心腦腎等損害的。3,血壓持續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後血壓也未獲得有效控制。4,心血管危險分層,高危患者也需要降壓藥物的治療。


藥物的選擇應用在以前的問答中多次說到,這裡就不在說明,只是在降壓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血糖,血脂,心血管因素。儘量協同治療,以更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餘千蘭


血壓高於140/90mmHg的,可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的患病人群,在我國已經呈現高發的狀態。而高血壓的發生與膳食方式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合理的調整膳食在高血壓的防治和預防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說到防治,我們先看看形成高血壓的因素都有哪些?

1、遺傳因素:有高血壓家族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防止高血壓的發生。

2、飲酒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過量飲酒會大大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有些人,即使是少量飲酒,也會有血壓升高的可能。

3、多項研究表明,肥胖者更容易患高血壓。

4、高能量、高脂肪、高鈉的膳食習慣,與高血壓的患病發生成正比。

5、長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運動缺乏也是造成血壓高的原因。

我們正視這些造成高血壓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在生活中科學的調控血壓:

1、飲食嚴把用鹽關,尤其注意隱形鹽。

很多人在防控高血壓的時候,只關於每天 炒菜的控鹽量,卻忽視了我們攝入的諸多隱形鹽。除了炒菜,我們吃的麵食中的鹽分、喝湯攝入的鹽、麵包蘇打餅乾中的鈉。這樣一天攝入的鹽,遠遠超標了。(根據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日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而已經患有高血壓的人群,要控制在5克以下)

2、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養成吃飯時細嚼慢嚥、少吃或不吃炸薯片、油炸食品的習慣,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食用不少於500克的蔬菜和200克的水果。

3、運動調節控血壓,減輕體重正當時。肥胖的人,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風險,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人們寧可吃藥控制,也不願意多一分鐘的鍛鍊,這也是事實。所以邁開腿、管住嘴,才是關鍵。

4、做主食,嚴控鈉,酵母替代泡打粉。這一條是我作為美食愛好者的經驗總結,特別食用。現在很多朋友都注意食品衛生了,尤其是家有病人,會選擇更多的在家就餐。自己做美食,是個好事情,但製作饅頭、花捲、烙餅,要注意鹽的攝入。蒸麵食,用酵母而不是泡打粉。含鋁的泡打粉,對人體有害,而無鋁的泡打粉,含有的是有機酸鹽和小蘇打等,使得麵食中的鈉含量增加;而麵包房買來的麵包、餅乾等,含鹽量也較高,這些攝入都不要忽視。

5、已經患有高血壓的朋友,飲食中要多吃雜糧、豆類、薯類、酸奶和蔬菜、水果,紅肉要少吃。飲食清淡很重要,在烹製方式上,減少煎、炸、燒、烤的方式,選擇拌、燉、蒸、燜的方法。

6、調整工作壓力、生活放鬆。這裡用一句俗語:吃得飽、睡得著。實際上是飲食規律、睡眠充足,這樣的生活狀態,不僅可以防控高血壓,也是健康生活放鬆的第一步。


花兒的美食廚房


高血壓如何治療這個問題好大啊!從宏觀層面講,高血壓如何治療,首先要看患者罹患的是哪一種高血壓類型,到底是原發性高血壓,還是繼發性高血壓?一般說來,這兩種高血壓處理治療方案不一樣。

一、如果是原發性高血壓的話,這種情況代表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高血壓類型。對於原發性高血壓來說,最重要的治療方法是嚴格改善生活方式,如果改善生活方式無效,或者一起病就是中重度高血壓,這就可以口服降壓藥了。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方案,大致都是這個樣子的。

二、如果是繼發性高血壓患者,這類患者多在年輕時候就發現血壓升高,血壓異常升高,同時吃降壓藥效果不佳,這種情況就要考慮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了。繼發性高血壓一旦明確診斷,要特別注意根據病因進行治療。比如說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明確診斷後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治療後高血壓情況一般可以得到明顯改善。

以上是張大夫對於如何治療高血壓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您。


張之瀛大夫


那有兩個理解:1.你是要消除高血壓症狀?2.還是要恢復身體的整體健康?

消除高血壓症狀呢,通常是醫生們最愛乾的事情,使用降壓藥,終生服藥,這是醫生們最樂意的事情。那請問消除症狀後,恢復健康了沒有?顯然沒有,因為甚至是終生服藥,終生服藥,也就意味著終生都沒有恢復健康,既然是終生都沒有恢復健康,怎麼能說是治療呢?對不對?

血壓高,要恢復正常,就好比,我們的水用火燒著,水開了,可是你要讓水冷卻,是一直往裡面加冰塊呢?還是從源頭做起?肯定是要把火給滅了,對嗎?水開了是症狀,火一直燒是病因,只有把火滅了,這個水就不再被燒開了,加不加冰塊都能冷卻,對嗎?

所以說,醫生那個使用降壓藥來降壓,祈求血壓恢復正常,其實是蠻不講理的事情。病因不是很清楚,也就是讓血壓升高的病因一直還在,你這邊雖然降壓,可是那個讓血壓升高的病因一直還在,也就意味著,身體發出的指令要求升高血壓,你卻降了,這樣身體就反覆在做著升壓還降壓的動作,不但把能量白白耗掉了,同時這個心臟、血管因為過度工作,就會導致心衰,同時血管更加的硬化,這個可怕的猝死和腦出血、腦卒中的風險就增加了許多倍了。

所以這個高血壓使用降壓藥的治療方式,不但不是科學的治療手段,同時還是因為長期服藥降血壓,增加了三高併發症的風險,同時因為能量被白白耗掉,也就增加了患其他嚴重疾病的風險。

那還有一條路,就是恢復身體的健康的路,去查找高血壓的病因和發病條件,及時切斷高血壓的病因和發病條件,同時及時給於身體修復的措施。

高血壓的病因和發病條件通常有幾種:1.各種壓力;2.血管老化硬化或是狹窄堵塞;3.血液中的營養缺乏;4.長期在大紅色的環境中生活,或是長期使用大紅色的被褥和服飾,因為大紅色可以增加血液循環;5.中毒包括吃各種垃圾食品、大量飲酒抽菸等。

所以呢要讓血壓恢復正常,1.要及時去查找跟壓力相關的事情,同時及時的緩解跟壓力。別讓自己長期處在神經緊繃的狀態,其中包括各種不良情緒,以及熬夜,疲勞過度,餓過頭等,對待生活的態度問題需要及時的往正確方向去,要及時進行一定的呼吸訓練,壓力的最大根源在於缺氧;2.及時的去修復血管的彈性和疏通血管,修復血管的彈性和清理血管中的垃圾,需要均衡的營養,良好的心情,適當的冷熱刺激和鍛鍊等才能做得到,同時定期的做三到七天的用果汁或是完全流質式的食物;3.必須吃好營養早餐,營養午餐,營養晚餐,同時做到食物的多樣化,品種多樣化,儘量一個都不缺;4.高血壓患者,儘量避免穿大紅色服裝,睡大紅被褥和房間,以及避免在大紅色的環境中生活與工作;5.要儘量減少精製米麵、精製糖、大量酒煙和其他會損害身體健康、特別是傷害到血管的行為。

如果真正的做到以上恢復健康的五點,那麼基本上在半年的時間內,這個人的身體狀況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甚至不但能讓血壓逐漸恢復正常,同時可能把身體過去隱藏的疾病也逐漸的剝離。

這個就是醫生消除症狀的危害和整體性恢復健康的好處的根本區別。


疾病與醫療真相


高血壓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疾病,保守估計我國高血壓患病人群高達3億,我們要重視高血壓的診療,長期穩定的控制血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是我們的目標。高血壓的治療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高血壓類型、血壓水平、合併症等情況進行綜合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預、藥物治療等。

一、明確高血壓的病因

高血壓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繼發性高血壓病因明確,常見的如急慢性腎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甲亢、腎動脈狹窄、嗜鉻細胞瘤等,積極治療基礎病是關鍵。原發性高血壓病因不明,考慮是環境與遺傳共同決定,一般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干預。二、根據血壓水平進行治療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需要綜合性分析,絕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需要使用降壓藥物,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而使血壓恢復正常,可不予以藥物治療。我們建議新診斷的原發性高血壓,如血壓水平不超過160/100mmHg,且未合併冠心病、卒中、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時,可先僅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最多三個月,如血壓仍未達標,則需開始藥物治療。

(一)生活方式的干預

生活方式的干預需貫穿高血壓治療的始終,主要包括:①低鹽飲食:每日鈉鹽攝入量不超過6g,最好不超過3g為宜;②適當運動,每週5次以上,每次半小時以上,以輕中度有氧運動為宜,要循序漸進;③規律作息:要按時休息,避免熬夜等;④保持良好的心態:日常要注意情緒的調節,避免焦慮、抑鬱、暴怒等;⑤控制體重:日常要注意體重的維持,肥胖者(包括腹型肥胖)要注意減肥。(二)藥物治療

絕大部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使用降壓藥物,降壓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常用的降壓藥物有鈣通道阻滯劑(CCB)、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降壓藥物的選擇要個體化,優選長效製劑。不同血壓水平用藥也不盡相同,隨血壓水平的增高,可從一種、兩種到三種聯合等逐漸增加。

感謝閱讀,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高血壓,積極正規診療是前提,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監測血壓,切勿偏聽偏信,以免貽誤病情。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科掃地僧


(1)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徵的進行性“心血管綜合徵”,常伴有其他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或臨床疾患,需要進行綜合干預。

(2)抗高血壓治療包括非藥物和藥物兩種方法,大多數患者需長期、甚至終生堅持治療。

(3)定期測量血壓。其中,非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時候,對任何高血壓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壓),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降低血壓、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

生活方式干預降低血壓和心血管危險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應採用,主要措施包括:①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鹽攝入;②控制體重;③戒菸;④不過量飲酒;⑤體育運動;⑥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藥物治療:降壓藥物應用的基本原則,應遵循以下4項原則,即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製劑,聯合用藥及個體化。

① 小劑量:初始治療通常應採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並根據需要,逐步增加劑量。

② 優先應用長效製劑:儘可能使用1次/d給藥而有持續24h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以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如使用中、短效製劑,則需每天2-3次給藥,以達到平穩控制血壓。

③ 聯合用藥:可增加降壓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應,在低劑量單藥治療療效不滿意時,可以採用2種或多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事實上,2級以上高血壓為達到目標血壓常需聯合治療。對血壓≥160/100mmHg、高於目標血壓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採用小劑量2種藥物聯合治療,或用固定配比複方製劑。

④ 個體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耐受性及個人意願或長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患者的降壓藥物。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CCB、ACEI、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五類,以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配比複方製劑。此外,α受體阻滯劑或其他種類降壓藥有時亦可應用於某些高血壓人群。

高血壓的治療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和死亡的總體危險。因此,既要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預,又要合理的應用藥物治療,定期檢測,使血壓值控制在目標範圍,使心腦血管的併發症發生率降低到最低。


藥事健康


這是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高血壓的發病機制。

病理學關於高血壓發病機理的描述,講的不外乎幾種原因引起的血管阻力增大,血液迴流困難,心臟搏血量增加,導致血壓升高。

但是,身體為什麼會血管緊張素增加?為什麼腎上腺素增加?為什麼心臟搏血量增加?為什麼血管平滑肌收縮?為什麼血壓突然異常升高,這是血管硬化、阻力增大無法解釋的。

我相信我們的身體,經過億萬年進化的生命體,一定很聰明,她不會莫名其妙的做出一些反應讓我們懵逼。反過來想,身體升高血壓一定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一定有不得不做的苦衷。

身體通過主動升壓,讓血液循環改善,從而讓供血供氧得到改善,代謝廢物儘快排出,身體有充足能量應對突發事件。遭到外來入侵時或意外傷害時,可以及時運送兵力與後期物資。對於突發狀況,也可以緊急調動各種激素來干預調節生理機能。

特別是,當血脂增高,血液粘稠,血液循環變得困難時,是不是不得不升高血壓呢?

當血管硬化,血液迴流困難,重要器官供氧明顯不足,是不是必須提高血壓呢?

當肝腎肺等器官功能下降,血液中的垃圾毒素增多,是不是需要升高血壓來加快代謝呢?

當突然的危險來臨,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提供給大腦和肌肉,保證身體可以隨時應對危機,是不是一定要升高血壓呢?

儘管長期高血壓會帶來高心病,高血壓腎病,增加血管意外的發生,但是,短期的高血壓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而是身體進行自我調理的必然途徑。

身體升高血壓根本原因是為了改善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當重要器官供血供養不足時,身體會啟動自救行動。否則,她不會隨便調動身體的大量能量來維持血壓持續升高。短時間的升高血壓對身體損傷並不大。血壓升高是身體改善供血不足所採取的妥協之舉,明白這句話,就能幫助你理智、謹慎的看待血壓問題。

換句話說,單純的藥物降壓並不能解決高血壓問題,反而有可能讓供血不足更嚴重。患了高血壓,即意味著你的生活方式要全面調整了。只有供血供氧不足改善了,血管彈性改善了,血粘血脂正常了,血壓自然也就正常了。

調整高血壓的五大關鍵因素

血脂的改善:

血脂主要來源是糖,也就是精緻米麵類主食,必須加以控制。對身體有利的主食是全穀物食物(胚芽米、糙米、全麥麵粉,意大利黃麵條、全麥麵包等),而精緻的米麵類食物會讓血糖快速升高,逼迫胰島素快速分泌,然後快速轉化出大量的膽固醇,這些快速的變化使我們身體不能完全適應,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體還不習慣消化精緻米麵類食物,這是最近幾十年才出現的食物變化,以前人類吃的多是糙米粗糧富含纖維素,反而有利於健康。精緻米麵升高的血糖還會拖慢血液中膽固醇的運動速度,並與血液中的鈣、膽固醇、血紅蛋白等結合成團,沉降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硬化。

要學會吃脂肪類食物而不是完全不吃,比方深海魚體內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改善血脂代謝軟化血管。亞麻油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調節血脂。紅燒肉,要燉夠2個小時以上,有超過40%的不好的膽固醇會變成好的膽固醇,適量吃反而幫助調節血脂。

血管彈性的改善:

改善血管彈性需要補充足量的蛋白質,純素食不可以,飲食太過清淡不可以。建議以魚和蛋、豆類作為主要食物。維生素C可幫助改善血管,是人體必須的水溶性抗氧化劑,橙子、草莓等水果含量豐富。維生素E對肝臟和血管有幫助作用,是人體必須的脂溶性抗氧化劑,核桃、大豆、花生、芝麻等含量豐富。

少吃鹽。加強腿部和心肺功能運動,可以走路,踩單車,幫助改善血管彈性。

西紅柿中有番茄紅素,切碎在鍋中加水炒制超過15分鐘以上才更好的釋放,幫助保護血管和心臟。

血液粘稠度、血流變的改善:

隨時補充水分,幫助體內清除多餘垃圾,因為年齡增大,口乾的感覺遲鈍,等發覺已經嚴重缺水,所以最好養成每天喝茶的習慣。

生活規律,按時休息。每天晚上11點前,最好是10點入睡,給身體足夠的修復時間。晚上10點到凌晨兩點,是骨髓造血時間,也是腦垂體釋放促生長素幫助細胞分裂修復的關鍵時間,睡眠對於血液代謝和血壓都有很大好處。

改善血粘稠最重要的是減輕肝負擔,補充維生素B族可以改善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緩解肝臟壓力。VB主要來自於動物的肝臟,麥芽和糙米、瘦肉、酵母,綠色蔬菜。很多醫生只知道肝臟含有較多膽固醇,卻不知肝臟含有大量VB幫助降脂,適當的吃肝(豬肝粥或者豬肝湯)並不會引起膽固醇升高。作息規律、限制飲酒,少吃油炸、醃製食物也可以減輕肝負擔,便於肝臟分解毒素並恢復正常功能。

堅持腹式呼吸,改善身體缺氧!

有氧與無氧,糖代謝獲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異!很多人的呼吸太淺,前半口氣還沒進入肺,後半口氣就吐出去了,沒有氣體交換,體內實際處於長期缺氧狀態。重要器官缺氧,必然強迫身體主動升壓!練習吸氣時鼓肚子的腹式呼吸,可以滿足足夠的氧氣供應。腹式呼吸可避免身體供氧不足而升高血壓,也能夠減少由於缺氧引發的血糖無氧酵解,減少糖代謝的副產物乳酸,以及由於能量不足蛋白質脂肪參與能量代謝,產生更多酸性毒素。

消除應激反應!

避免持續高負荷工作,學會放鬆壓力。壓力、緊張、熬夜、酗酒、高負荷工作,低血糖,負面情緒等都是常見的應激因素,容易引發應激反應!應激反應會導致身體對能量需求大幅增加,血壓升高!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和胰高糖素分泌增加,蛋白質脂肪通過糖異生作用為大腦和肌肉供能,也會產生大量丙酮酸尿酸,應激狀態機體更容易缺氧,進一步推高血壓,又導致乳酸大量生成,造成心、腦、肝、腎損傷。

可以通過聽音樂、春山步療和催眠導引等放鬆療法來消除應激緊張狀態。

最後,不要在臨睡前服用降壓藥,不要增加降壓藥物使降壓過低,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危及生命。從這個角度更可以看出單純藥物降壓的問題。我們應該把高血壓看作是個信號。是身體需要調整的信號,如果不懂得身體的語言,那麼高血壓一定是個無法治癒,需要長期服藥的疾病。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都是乾貨!在悟空的380個回答。

關於更多慢病調理,可查看我的悟空問答,之前療養院指導慢病康復,減肥降脂及多種慢病非藥物調理方法都在裡面。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謝點贊關注轉發!


vista說養生


王醫生,我這高血壓算是確診了,而且排出來繼發性高血壓,目前你看看怎麼治療?


第一、不能輕信小廣告,不能聽信七大姑八大姨的忽悠,要明確大多數高血壓都不能根治,都需要正規治療。

1、生活方式改變:

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可減少高血壓的發生,協助降壓,也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指南仍然強調低鹽飲食、減少飲酒和戒菸,控制體重,規律作息,減少壓力,每天鹽的攝入量應<5克。

應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推薦多食用蔬菜、新鮮的水果,魚類、堅果等,另外還要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等,與以前的指南基本一致。

不管對哪種疾病,都強調改善生活方式。對這部分患者,我們也強調生活方式的改善,吃的更健康,規律作息都對降低血壓有益。

良好生活方式的培養是預防一起疾病的基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控制疾病的開始。

對於改變生活方式血壓仍未達標者,建議開始藥物干預。

新版指南推薦大部分高血壓患者以聯合治療作為初始治療,首選RAS阻滯劑xx普利,或xx沙坦與xx地平或利尿劑的聯合,這是個重大變化。

對於合併某些特殊臨床情況的高血壓患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後、心衰以及控制心率等,可使用β阻滯劑與其他主要藥物進行聯合治療。

總之,對於無併發症的高血壓,核心的藥物治療策略是以ACEI/ARB+CCB/利尿劑進行初始二聯治療,如療效不佳,則採用ACEI/ARB+CCB+利尿劑的三聯治療。

對於頑固性高血壓,應加用螺內酯,如不耐受,可加用其他利尿劑(如阿米洛利)或較高劑量的其他利尿劑、β阻滯劑或α阻滯劑。

新版指南並不積極推薦用儀器來降低血壓,總的來說,基於設備的高血壓治療已經有了進展,但並沒有更多的證據支持對指南進行修改。

(設備降壓,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高血壓的控制簡單分為生活習慣和藥物,我們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


心血管王醫生


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疾病,2018年估計約有3億患者,其中接受治療、可以認識高血壓危害的不到50%。今天來說下高血壓的治療。

一、生活方式干預

建議所有的高血壓患者應立即啟動生活方式干預,建議生活方式干預貫穿於高血壓治療的始終。

1、低鹽飲食,WHO推薦每日攝入量不超過6g,約一瓶酒瓶蓋,我國人群每日鈉鹽攝入普遍在11g以上。

2、增加有氧運動,建議每週5天的有氧運動,每次不小於30min,推薦慢跑、快走、游泳、爬山。

3、控制體重,使BMI<24,男性腰圍<90cm,女性<85cm。

4、戒菸酒,避免二手菸,不鼓勵飲酒,及時少量的飲酒也不推薦。

5、健康飲食,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推薦DASH飲食。

常用藥物主要有:

1、ACER類: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

2、ARB類:坎地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

3、CCB類:拉西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緩釋片。

4、β阻滯劑:美託洛爾/緩釋片、阿替洛爾、比索洛爾。

5、利尿劑:螺內酯、雙氫克尿噻、呋塞米。

6、常用的複方製劑:複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纈沙坦氫氯噻氫、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氨氯地平/纈沙坦、依那普利/葉酸片。


心內科豪斯醫生


我國是一個高血壓大國,其發病率高、患病人數不斷持續增長。高血壓這個概念對大家已經不再陌生,但能對其科學認識和管理的人並不多,尤其以下幾個問題最為常見:

問題一,沒有長期規律檢測血壓
對血壓進行監測是診斷和治療高血壓的基礎,如果不能正確及時測量血壓,醫生就無法診斷,當然也很難得到有效治療。有些人甚至從來沒有測過血壓,患病多年卻渾然不知。還有些人覺得年紀大了血壓增高很常見,不需要經常測量。事實上,高血壓對老年人危害更大,更易出現血管和心臟的意外事件。

指導建議:

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公眾對高血壓的知曉率。

推廣家庭血壓測量知識,與診室血壓相比,家庭血壓監測更為方便、省時、易堅持。

《家庭血壓監測中國專家共識》建議,每日早、晚各測量2~3個讀數,間隔1分鐘;

初診或治療早期應在就診前連續測量5~7天,血壓控制良好時,每週測量1天。

測量時要注意,先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著休息5分鐘,測血壓時,儘可能確保捆綁袖帶的上臂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

問題二,治療高血壓無有效管理
很多患者被確診高血壓後,未能進行持續有效的管理。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高血壓當成感冒,吃了幾天降壓藥血壓正常了,就認為高血壓治好了,不需要再吃藥了。二是雖然知道高血壓要長期吃藥,但總自己扛,認為“不吃藥血壓可以維持在比較好的狀態,一吃藥高血壓會加重”。

指導建議

高血壓病人通常需要長期服降壓藥,對血壓進行持續有效管理。

如果血壓降下來馬上停藥,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

另外,高血壓不能扛,經過嚴格審批上市的藥物,基本上都是安全有效的,只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會讓高血壓加重。

堅持長期服用降壓藥,可保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減少心梗、腦卒中、腎衰竭等不良事件發生,降低死亡率。

問題三,不合理用藥
有些高血壓患者雖然長期堅持服藥,但吃的藥物不是長效、安全性好的藥物,當出現不良反應時會自己停藥。更有甚者,在降壓藥選擇上也有從眾心理,聽身邊人吃什麼藥降壓效果好,便自作主張服用同樣的藥,或者聽信廣告的誇大宣傳,用保健品、降壓儀等替代藥物治療。

指導建議:治療高血壓宜使用推薦的起始與維持治療的降壓藥物,特別是每日給藥1次能控制24小時並達標的藥物,具體應遵循4項原則,即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製劑,聯合用藥及個體化此外,人體的血壓會受生活中各種因素影響,如季節、環境等,所以不要一種藥吃到底,要長期堅持血壓,如出現變化及時找醫生諮詢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