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土地孕育革命英才——讀《羅田英烈傳》第一卷

羅田縣著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片紅色熱土上孕育一批德才兼備的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將領和優秀指揮員。其代表人物是李梯雲,肖方,文建武,徐錦樹,周鎬等人。據不完全統計,羅田縣先後有10萬餘人參戰或參加革命活動,他們浴血奮戰,留下不可磨滅的豐碑,這些都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羅田英烈傳》一書的最大特點是真實。即史料真實、人物真實、情感真實。全書脈胳清晰,史料豐富翔實,地方特色鮮明,語言簡練,凝聚了廣大黨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一部難得的革命傳統教育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資政輔政的好參考書。

红色土地孕育革命英才——读《罗田英烈传》第一卷

一是語言簡潔有力,可讀性強。相對於多數黨史讀物在可讀性方面有些欠缺,這使廣大讀者對黨史學習“望而卻步”。《羅田英烈傳》第一卷以故事敘述的方式,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但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如“1931年1月,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軍,肖方任紅四軍第十二師副師長。1931年9月,肖方在紅四軍南下途中抵制了張國燾的冒險主義,而堅決擁護軍長徐向前、政委曾中生正確作戰方針,張國燾十分惱火,懷恨在心。紅四軍北返後,張國燾藉口“肅反”,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肖方,於10月殺害於河南光山縣白雀園,年僅24歲。”不惜用生命捍衛了實事求是的作風。讓讀者在閱讀中,認識和體會中國共產黨經歷的艱難曲折;增加知識量,擴展讀者對黨史的瞭解範疇。“1929年5月6日(立夏節),商南舉行了武裝起義,李梯雲是總負責人之一,徐思庶、肖方為總指揮。起義成功後,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二師,李梯雲任師黨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1931年5月,國民黨暫編第二旅和六安保衛總團共約3000餘人,在獅子堖地區圍剿紅軍,李梯雲率部到前線指揮,不幸腹部中彈負傷,腸子外流,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用手按住腸子,繼續指揮戰鬥,終於取得了勝利,繳獲敵人步槍300餘支,機槍6挺,追擊炮一門,敵人傷亡數百人,戰鬥結束後,李梯雲由赤南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丁江成等人抬下火線,經搶救無效,當晚犧牲於李集茶棚嶺,時年24歲。”語言簡潔有力,準確地記敘了李梯雲在安徽金寨附近的獅子堖與六安反動民團作戰,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不幸被敵彈擊中腹部,最終搶救無效,不幸英勇犧牲。24歲,正直青春年華,本該憧憬美好人生。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際,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偉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中,直至獻了他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二是歷史詳實,知識面廣。文建武,1911年出生於羅田縣滕家堡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1929年在家鄉參加革命暴動,並於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2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歷任師參謀主任、紅四方面軍總兵站部長、旅政治委員、地委書記、縱隊司令員、軍區副司令員、兵團副司令員等職。曾參加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二萬五千里長徵,百團大戰、中原突圍、淮海戰役等著名戰役,領導了新中國成立前夕河南的剿匪鬥爭,建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令人惋惜的是,文建武在1951年英年早逝,未能被授予軍銜。新四軍第3支隊第5團團長徐錦樹,1941年1月13日,在皖南抗日前線突圍中負傷被國軍俘虜,後囚禁於江西上饒集中營七峰巖監獄,1941年深秋,挖牆越獄時犧牲,終年34歲。軍統少將周鎬,1910年1月21日,出生於老塔山村一個農民家庭。1943年,受軍統局長戴笠派遣,潛伏南京,活躍於汪偽政府上層軍界中,專門負責情報聯絡工作。1946年,經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負責人鄧子恢、譚震林批准周鎬為中國共產黨特別黨員。1948年淮海戰役時,周鎬奉命策反國民革命軍劉汝明部起義,不幸被劉汝明、孫良誠出賣而被捕,1949年1月在南京犧牲。……閱讀這部沉甸甸的英烈傳記,民族精英浴血奮戰的英雄形象歷歷在目,浩然正氣胸中頓生,令人蕩氣迴腸,熱血沸騰!他們的光輝業績對於後人具有永遠的教育意義,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重大作用。這些可歌可泣的史實讓我們在學習中深刻的體會到了革命先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崇高革命情懷,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值此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閱讀《羅田英烈傳》第一卷讓人獲益良多,今天的和平與安寧來之不易,當我們翻開革命先烈,用自己珍貴的熱血與生命譜寫出的愛國華章時,怎能不對英雄們肅然起敬呢?憶往昔崢嶸歲月,我們更應該用實際的奉獻精神,來回報養育自己的這片熱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