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孕育革命英才——读《罗田英烈传》第一卷

罗田县著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片红色热土上孕育一批德才兼备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将领和优秀指挥员。其代表人物是李梯云,肖方,文建武,徐锦树,周镐等人。据不完全统计,罗田县先后有10万余人参战或参加革命活动,他们浴血奋战,留下不可磨灭的丰碑,这些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罗田英烈传》一书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即史料真实、人物真实、情感真实。全书脉胳清晰,史料丰富翔实,地方特色鲜明,语言简练,凝聚了广大党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一部难得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资政辅政的好参考书。

红色土地孕育革命英才——读《罗田英烈传》第一卷

一是语言简洁有力,可读性强。相对于多数党史读物在可读性方面有些欠缺,这使广大读者对党史学习“望而却步”。《罗田英烈传》第一卷以故事叙述的方式,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如“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肖方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副师长。1931年9月,肖方在红四军南下途中抵制了张国焘的冒险主义,而坚决拥护军长徐向前、政委曾中生正确作战方针,张国焘十分恼火,怀恨在心。红四军北返后,张国焘借口“肃反”,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肖方,于10月杀害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年仅24岁。”不惜用生命捍卫了实事求是的作风。让读者在阅读中,认识和体会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难曲折;增加知识量,扩展读者对党史的了解范畴。“1929年5月6日(立夏节),商南举行了武装起义,李梯云是总负责人之一,徐思庶、肖方为总指挥。起义成功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李梯云任师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31年5月,国民党暂编第二旅和六安保卫总团共约3000余人,在狮子垴地区围剿红军,李梯云率部到前线指挥,不幸腹部中弹负伤,肠子外流,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用手按住肠子,继续指挥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缴获敌人步枪300余支,机枪6挺,追击炮一门,敌人伤亡数百人,战斗结束后,李梯云由赤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丁江成等人抬下火线,经抢救无效,当晚牺牲于李集茶棚岭,时年24岁。”语言简洁有力,准确地记叙了李梯云在安徽金寨附近的狮子垴与六安反动民团作战,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不幸被敌弹击中腹部,最终抢救无效,不幸英勇牺牲。24岁,正直青春年华,本该憧憬美好人生。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直至献了他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二是历史详实,知识面广。文建武,1911年出生于罗田县滕家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9年在家乡参加革命暴动,并于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2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历任师参谋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长、旅政治委员、地委书记、纵队司令员、军区副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等职。曾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百团大战、中原突围、淮海战役等著名战役,领导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河南的剿匪斗争,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令人惋惜的是,文建武在1951年英年早逝,未能被授予军衔。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团长徐锦树,1941年1月13日,在皖南抗日前线突围中负伤被国军俘虏,后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1941年深秋,挖墙越狱时牺牲,终年34岁。军统少将周镐,1910年1月21日,出生于老塔山村一个农民家庭。1943年,受军统局长戴笠派遣,潜伏南京,活跃于汪伪政府上层军界中,专门负责情报联络工作。1946年,经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负责人邓子恢、谭震林批准周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1948年淮海战役时,周镐奉命策反国民革命军刘汝明部起义,不幸被刘汝明、孙良诚出卖而被捕,1949年1月在南京牺牲。……阅读这部沉甸甸的英烈传记,民族精英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历历在目,浩然正气胸中顿生,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他们的光辉业绩对于后人具有永远的教育意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大作用。这些可歌可泣的史实让我们在学习中深刻的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崇高革命情怀,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阅读《罗田英烈传》第一卷让人获益良多,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当我们翻开革命先烈,用自己珍贵的热血与生命谱写出的爱国华章时,怎能不对英雄们肃然起敬呢?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更应该用实际的奉献精神,来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