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李思默 車麗 姚東明 李楠 劉浩邦)中國之聲連日來推出清明特別策劃《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多路記者赴山西、江蘇、山東、河南等地,採訪到了一個個幫助烈士回家的動人故事。節目播出後,令人激動的消息頻頻傳來……我們的記者也陸續收到新的線索並進行了追蹤。

節目播出第二天,

楊壽本排長的親人找到了!

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央廣記者李思默採訪守墓人卞康全

我是記者李思默,中國之聲清明特別策劃《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4月4日播出了《五條嶺下遲來的祭奠》。江蘇鹽城步鳳鎮慶元村的卞康全,不僅多年來執著守護著1947年鹽南阻擊戰中犧牲的2000名無名烈士的英靈,還積極查找相關資料找尋烈士的親人,分撥分批給他們寄去信件,幫烈士“回家”。

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卞康全寫給烈士後人的信

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有一位姓孫的先生電話聯繫鹽城市步鳳鎮工作人員。孫先生是阜寧人,家人聽到中國之聲的報道非常激動,因為他岳父的哥哥當年在鹽南阻擊戰中犧牲,迄今不知安葬在哪裡,這也是岳父心中多年的牽掛。

鹽城市步鳳鎮社事辦主任於鑫:“孫先生說,他岳父的哥哥是名烈士,1947年在鹽南阻擊戰中犧牲,當時是24團的排長,一直不知道安葬在哪裡。老岳父今年已經80多歲了,身體也不如以前,耳朵也有點聾,但他心裡面一直有這個願望,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哥哥安葬在哪兒。所以孫先生聽到廣播的報道,就跟他的岳父提起的這個事情,想(岳父的哥哥)會不會安葬在五條嶺?他跟我們工作人員聯繫,告訴我們的烈士的名字叫楊壽本,是阜寧陳集姚場村人。我們就立刻聯繫了守墓人卞康全。”

五條嶺守墓人卞康全在接到信息後,立刻在已知姓名的836名烈士名單中找尋。

卞康全:“他告訴我,烈士是阜寧人。我就快速地把名錄拿出來,而且很快就翻到了‘楊壽本’烈士,然後我就告訴他,有這位烈士的名字,24團的排長。”

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楊壽本烈士 英名錄圖片

查到“楊壽本”烈士的名字,讓孫先生全家感慨不已,他們將擇日到五條嶺烈士陵園祭奠。另一方面,卞康全也告訴我,就在這幾天陸續又有幾十位烈士的親人第一次來到五條嶺尋親祭拜。

記者:“我是3月末到您那裡採訪的,當時我們統計的數據是189名烈士的親屬被找到了。現在這個數字又更新了嗎?”

卞康全:“5號的當天就有11位烈士的後人到陵園來尋親,並且都在名錄中,找到了他們親人的名字。6號尋親的烈士後人就更多了,這一天一共是18位烈士的後人到這裡來尋親祭拜的,從起初,一直到今年的4月6號,累計尋訪過來的親人共有230名。”

烈士後人:“你好!”

卞康全:“你好!請稍等一下……”

就在這次電話採訪卞康全的時候,我聽到又有烈士的親屬登門尋找。卞康全說,這幾天數字還可能會繼續增加,他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線索,讓烈士早點“回家”。

卞康全:“想通過媒體,把更多的消息讓外界的人知道,讓家裡有當年出來參加革命的烈士的家人們,向我們五條嶺烈士陵園提供線索。讓烈士的家人早點找到他們的親人,也讓烈士早一點魂歸故里。”

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卞康全和央廣記者講述五條嶺的故事

“這個事我的老父親知道啊”

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央廣記者車麗採訪賈狗心

我是記者車麗,中國之聲清明特別策劃《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4月3日播出了《73年後的團圓》,山西平遙豐盛村賈狗心一家三代73年為無名烈士守墓,69歲的王京利奔走四年,最終確定了烈士的身份——正是1945年7月犧牲的鄒開勝,並輾轉找到了鄒開勝烈士的親人。節目結束前,王京利說正在平遙為另一個無名烈士墓尋找親人,他提到的“侯郭村”,讓遠在太原的熱心聽眾、75歲的劉大壽眼前一亮,劉大壽馬上聯繫了央廣駐山西記者站。

劉大壽:“在《新聞縱橫》裡我聽到的,一聽那個是我的老鄉在說話呢,這是我的鄉音嘛,就更感興趣了。特別講的是平遙的事,我就更感興趣,聽到尾聲那說在平遙縣的侯郭村還有一個八路軍的無名烈士墓。這個事我的老父親知道啊。”

祖籍就是山西省平遙縣侯郭村的劉大壽說,他清晰記得父親曾經給他講述過那段經歷。

劉大壽:“我老父親去世好多年了,他在世的時候說過,大概1944年左右,一天晚上,在我們村子西邊的官道上,八路軍和日本人打了一仗,槍聲打得可緊了,父親去世我也就不知道細節了。”

劉大壽的講述,讓王京利在找尋中更堅定了烈士犧牲在當地的事實。清明節前,埋葬在山西省平遙縣侯郭村的烈士親屬從福建來到當地,遺憾的是沒有找到烈士遺骨的具體位置,他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祭拜,並小心翼翼地帶回了一捧黃土。王京利說,烈士沒有回家,找尋不會停止。

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王京利

王京利:“節目播出以後,我看到太原有一位老同志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我也聽到平遙當地的老鄉找侯郭村的支部書記反應情況。我現在希望有更多的同志,特別是老同志或者知情人,加入到我們尋親的隊伍中,幫助我們共同尋找革命烈士,現在有了很大的進展,隨著團結的人越來越多就很容易辦到了。”

中國之聲清明特別策劃《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播出後,也收到很多聽眾和網友的留言。有作為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聽眾表示,《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十分感人!這樣的事情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並參與其中,這樣的教育契機不想錯過!

還有微信留言說,五條嶺就在我出生的這個小村莊上,小學、初中每逢清明節都會去掃墓,在這裡心情都是很沉重的,看著那五條嶺就會想起那些戰鬥英雄,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和敵人戰鬥到底的精神值得我們晚輩學習。希望我們這些晚輩牢記歷史,時刻記住那些犧牲的英雄形象,再接再厲,堅持不懈!

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有網友點評,這些守墓人不是一般的凡人善舉,是對烈士和人性的大愛!致敬!聽到報道後,我溼潤了眼眶,我們的安寧生活,是先烈們用熱血換來的。又逢清明節,願英烈們安息,能早日找到家鄉的親人,有後人祭奠終入土為安。還有網友表示,願做志願者,讓大家都行動起來,幫助英烈“回家”。

央廣網:找到了!找到了!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感謝聽眾網友們的關注與留言,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提供線索,完成烈士葉落歸根的夙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