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山東濟南市,因為有“七十二名泉”,被人稱作“泉城”,也有人稱它為“水城”。其實濟南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在唐朝時就有人這麼叫,一直沿用至今,跟古代一位聖賢有關,這位聖人就是“大舜”,曾經在濟南一帶種過地,因此人們把濟南也稱作“舜城”。至今在濟南市,有很多帶有“舜”的地名,比如濟南有歷山,也叫“舜山”,山上有舜井、舜祠等。濟南城內有舜井街、舜耕小學和舜耕路等,都是為了紀念這位聖賢。

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說起大舜,從小就是一個苦命的孩子。母親早就去世了,瞎子父親娶了一個後母,心如蛇蠍。後母又生了一個叫“象”的兒子。母子倆把舜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把舜害死,好讓象獨吞財產。一年夏天,雨季來臨了,他們讓舜去修理破舊的穀倉,舜二話沒說,戴上斗笠,拿著抹子就上了穀倉。後母娘倆隨後就抱來乾柴,放在穀倉下面點燃起來,想把舜燒死。結果舜摘下斗笠,當做降落傘,從穀倉上跳下來,竟然毫髮無損。

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後母一計不成,又施一計。有一年春天,天氣大旱,於是就讓舜去挖井。挖到兩人深時,估計大舜上不來,就往井裡填土,想把他活埋在井裡。大舜上過一次當,早有防備,在井壁一側,挖好一個地道,從地道口爬了出去。儘管繼母三番五次地想害他,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孝順父母,善待他那個狼心狗肺的弟弟。他的父親也夥同繼母經常無緣無故地毆打他,大舜看在家裡實在呆不下去了,就來到歷山,自己種地,豐衣足食。歷山一帶的老百姓,都很佩服他的孝行,都來投奔他。

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後來部落首領堯,想找一個接班人,就派自己的幾個兒子來到大舜身邊考察他,還把自己的倆閨女都嫁給了大舜,結果大舜把家裡外頭都調理得井井有條,姐倆在家裡和睦相處,老百姓安居樂業。堯就把自己的位置禪讓給了舜。

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其實用現在的眼光看待舜的作為,也不都是完全可取的。比如父親和繼母弟弟合夥害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家庭暴力。大舜只是一味的忍讓,躲避。總想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他們,結果他們不但不知道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一而再,再而三地害他。其實他們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屬於謀財害命,殺人未遂。大舜完全可以把他們告到當時的縣衙,讓官府懲治他們。而大舜卻一忍再忍,使自己時常處於危險的境地。

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單位同事李姐,就是一個典型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她和丈夫是大學時候的同學,結婚後丈夫吃喝嫖賭抽,幾乎是五毒俱全。李姐稍微勸說他幾句,他就拳腳相加,把李姐打個烏眼青。李姐怕同事笑話,常常戴著口罩和墨鏡出門上班。也有好心的同事們勸她:“不行就離婚吧,何苦老受著罪呢!”可是李姐總是怕年幼的孩子受委屈,所以一直下不來決心,總是一味地忍讓,幻想著有一天丈夫能夠幡然醒悟,改邪歸正。結果丈夫在她的忍讓和縱容下,變本加厲。整天夜不歸宿,去豪賭。終於有一天把家裡的房子輸給了別人,自己因為打架被刑事拘留。李姐在寒冷的冬天,被迫帶著孩子去租房住。

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如果李姐一開始不是一味地忍讓,跟丈夫開誠佈公地挑明講,如果他不改正,就跟他離婚。也許丈夫就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就不會出現那樣悲慘的結局。“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這句話放在這裡,也許不太恰當。但是,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養虎為患,遺患無窮。如果大舜當初,不是一味地對父親、繼母、弟弟無原則地忍讓,他的父親也不會發展到後來,行兇殺人,被捕入獄。

濟南被稱作“泉城”,其實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跟一位古人有關

所以說,大舜對父母孝順是值得稱頌的。他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即使到了父母晚年重病纏身,弟弟怕被傳染,躲得遠遠的,而大舜依然親自給父母餵飯喂藥,為他們養老送終。他的行為被寫進“二十四孝”,受到後人的敬仰和讚頌。然而,他對父母弟弟家庭暴力的一味忍讓,是不值得稱頌的。你對大舜的行為究竟怎麼看,歡迎探討。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傳併發布,百家號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百度立場。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