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走進正安縣鳳儀街道樓臺村永紅組陳興的黃果柑果園,一片黃燦燦的景象映入眼簾;一米多高的果樹上,黃果柑綴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現在這黃果柑還沒有完全成熟,要等到清明後才算是真正成熟,但現在口感就已經很不錯了。近段時間,每天有不少人親自開車過來採摘或者打電話訂購,估計這片果園等不了成熟就銷售光了。”陳興高興地說。

黃果柑,俗稱青果,果面橙黃,酸甜爽口,要在春季才採收,彌補了春季柑橘市場的空缺,因而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返鄉創業受重挫

今年31歲的陳興,在樓臺村算是為數不多的在家年輕人。提起陳興村裡人無不讚嘆,豎起大拇指誇獎他,在鄰里眼中,陳興從小就是個懂事、勤勞樸實的孩子。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由於從小家境貧寒,陳興初中沒有讀完就輟學外出打工,他希望通過打工掙錢改變家人的生活狀況。他心中一直堅信著一個道理:“要想富必須靠自己”。因此,在外務工這些年,他從來不喊苦不叫累,只要是賺錢的正當行業,他都敢去闖願去幹,進過廠、幹過印刷、學過木工…後來還到建築工地上做過活,通過這些年的辛勤苦幹,家人的生活逐漸過上了好日子。

但是他深知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忙忙碌碌一年到頭,幾乎沒能回家幾次,而且父母也漸漸衰老。為儘自己的一份孝心,他決定回家創業,用自己打工攢的錢養殖兔子,可受當時市場的影響,沒能如願地賺到錢,多年的積蓄就這樣打了水漂,但他沒有就此放棄,創業的夢想依然沒有破滅。

荒坡地長出“搖錢樹”

一次偶然的機緣,他到親戚家串門,看到親戚家種了不少柚子,長勢不錯,可在他看來,這些柚子和外地的柚子比起來完全沒有競爭力,賣不了好價錢,何不換種其他更有經濟效益的水果?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這個問題就像是問他自己一樣,回來之後便一直思索。經過多方打聽,他了解到在四川有個地方盛產黃果柑,在市場上很受青睞。

心動不如行動,他馬上將樓臺村的氣候特徵和地理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和對比,發現樓臺這個地方同樣適合種植黃果柑。

於是,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從朋友那裡借了5000多元,直奔四川購買了1000多棵黃果柑果苗,在家附近開始進行試種。

為了讓試種能一次成功,他網購書籍親自學習栽培技術,又從網上下載視頻進行實地操作學習,嘔心瀝血的攻克每一道栽培程序、悉心呵護每一棵果苗的生長。每天早出晚歸的在果園園裡施肥、除草、剪枝,辛勤耕耘。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3年的生長期,曾經的小樹苗長成了一米多高,開始掛上了金黃的水果,一片欣欣向榮。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按照目前的掛果情況,一畝地有80棵,每棵結果20斤,每畝將產值1600斤,按每斤5元計算,一畝將產值達到8000元。據瞭解,黃果柑要六年才算成年,到那時候畝產將達到16000多斤左右。”陳興滿臉興奮地算了一筆經濟賬。

因此,這個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加上已有試種經驗,今年陳興又大膽的在家附近流轉了30多畝土地進行擴大規模種植。

要富大家一起富

當前,正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行退出玉米計劃,樓臺村委會經過市場調研,肯定了陳興當前發展黃果柑產業的做法,一致認為在樓臺具備適合大面積種植。

在村委員的動員下,嚐到甜頭的陳興非常願意帶動周圍的群眾一起種黃果柑。當起了樓臺村青年農民學校的導師,積極組織村民開展栽培技術培訓,向當地群眾傳授自己的創業經驗和致富技能。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目前,在陳興的帶動下,全村黃果柑種植面積達到150多畝,帶動農戶30戶,精準扶貧18戶,群眾對黃果柑十分看好,積極主動參與栽培管護。

“陳興敢想敢幹,勤勞致富,是返鄉民工的學習榜樣,群眾脫貧,產業是關鍵,是他在創業實踐中為困難群眾找準了一條致富新路子。”鳳儀街道樓臺村支部書記張傳友說。

如今,陳興積極的帶領群眾深入到剛發展的果園基地,手把手的的指導群眾管理果苗,並要求大家全面使用農家肥進行施肥。他想讓樓臺的黃果柑成為真正無汙染的天然水果,成為樓臺村一張響亮的名片。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遵義這兒的黃果柑好誘人哦~


“今後等新種植的150多畝黃果柑成年上市後,我們要成立合作社進行規模化專業化種植,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同時利用我們這裡的資源優勢,開辦鄉村農家樂,增加更多的致富渠道,讓鄉親們早日脫貧奔小康。”信心十足的陳興又定下了新的目標。

採記小評: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人才振興是關鍵。特別是像陳興這樣的鄉村青年農民,他們外出務過工,見識廣、視野寬,有技術、有想法,能吃苦、能受累,且生於長在於農村,對農村這片熱土有著不可割捨的情感。遠方的世界再精彩,或許在他們看來都是短暫的,不管走到哪裡,家鄉永遠都是他們魂牽夢縈的地方,最後他們依然選擇回到夢啟航的地方。因此,在脫貧攻堅戰中,他們是鋒隊;在鄉村振興路上,他們是主力軍;在群眾脫貧致富路上,他們是領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