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荒山變成“幸福林”

把荒山变成“幸福林”

加緊施工。公保安加攝

“城上村千畝果樹經濟林項目正式開工,大幹三十天,荒山變林田,綠水青山造福子孫後代!”4月2日,城上村第一書記劉貴明發出的一條“朋友圈”動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4月3日中午,站在城上村文化廣場,便能看見在不遠處被村民稱之為“燕麥地”的村莊後山上,5臺挖掘機和十餘位村民正緊鑼密鼓地放線、開溝的忙碌身影。第二天,從陝西寶雞預訂的富士2號蘋果樹苗就要運到村裡,他們有些著急了!

“大寨人能把‘石頭地’耕成‘幸福田’,我們就能把荒山溝壑變成青山綠水,變成‘幸福林’”剛從半山腰的工地下來,‘灰頭土臉’的劉貴明顯得有些狼狽。

城上村位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康楊鎮西南部,海拔2100米,氣候宜人。在這個季節,整個村莊掩映在楊樹、杏花和梨花交織而成的斑駁春色裡。也許是由於不遠處靜靜流淌的母親河黃河的千年滋養,這裡的每一個村落周圍或村道兩旁都一樣被茂密的樹木包圍著,村民們的院裡門外也總能看到三五棵枝葉繁茂的果樹,但當目光轉移到依舊黯然的村莊後山時,一種強烈的反差使得心裡不禁感到一絲疑惑。這座山被城上的村民稱之為“燕麥地”,據58歲的村民段三元猜測,也許在逝去的某個時段,村裡的祖先們在這裡曾種植過大片的燕麥,但他自己卻對此沒有絲毫記憶。

“這山上只長些稀稀疏疏的草,我們種的檸條都好好不長。”這是段三元對村莊後山的感知。為了改變這座山的模樣,10年前,村民們曾經自信滿滿地在這裡種植過大片的檸條,只是後來不知緣由地都乾枯了。

直到2018年11月底,歷時6年的尖扎縣李家峽水庫南乾渠灌溉工程順利完成試通水,這座山的綠化工程也隨之被提上了日程,為此,第一書記劉貴明和村民們有些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去年底那個嚴冬裡不止一次聊到後山綠化的事情。

城上村往西可遊坎布拉,往東可進尖扎縣城,今年初,考慮到咽喉般的地理位置、巨大的鄉村旅遊潛力和宜人的氣候條件,尖扎縣決定在包括城上村後山在內的200公頃山坡種植果樹,一來可以使得這裡的荒山溝壑披上綠衣,二來可以為村民脫貧致富帶來另一個經濟增長點。為此,尖扎縣農牧局和林業局組織專家到山上取土測樣、評估,最後決定在海拔2300米以下種蘋果,2300米以上種杏子,緊接著,經過討論考察後在陝西省寶雞市預訂了富士2號蘋果樹苗。

“南乾渠的建成,就已經給足了底氣,過兩天再把灌溉基站修出來,我們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專家已經說了,如果我們管護得好,明年就可以開花結果呢”劉貴明渾身充滿了幹勁兒。

下午,穿過城上村走到山根仰頭望向山上,在山的右端,白色的水管被村民徐徐地接到了山頂,左端,機械的轟鳴聲不絕入耳,人機合力的場面依舊熱火朝天。

“現在村裡的產業都搞起來了,今年把後山改造完,明年開始我們就可以敞開門迎接客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沒錯啊!”劉貴明年近花甲,作為城上村“第一書記”,他認為在自己的任期內遇到後山改造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

記得去年8月24日晚22點,天色突變,黃河沿岸突降暴雨,大雨持續一個多小時後,城上村新修建的景觀河道一端被大水沖毀,劉貴明和村民們眼睜睜看著,卻束手無策,他們深知,在大自然的咆哮面前,人類的任何補救行為都是徒勞的。“如果山上是森林而不是眼前這個景象,那次洪水也不至於這麼大吧!”劉貴明說,打造青山綠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兒,他相信,子孫後代一定會為他們今天的這一舉動而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