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各位來香港留學的小夥伴,每天坐地鐵等各種公共交通工具

,可能都會發現一個跟內地差很多的日常現象:

經常看到上了年紀、有了白髮、五六十歲的老人坐地鐵/巴士,怎麼都沒有人給他們讓座?

一些帶過老人小孩到香港遊玩的內地遊客,回來後甚至還在網上質問:香港人為什麼不讓座?引起了不少網友認為“香港人沒素質、沒文化”的誤會。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作為一個在香港生活了超過7年的(老)學姐,燒麥也認為,香港的讓座風氣跟內地的確有不一樣的地方。但並不如網民說的那樣是“素質”造成,而是因為社會氛圍、讓座標準提高等原因。

對於“很少給老人讓座”這個現象,燒麥結合自己在港的生活經歷,大概總結出了幾個原因。

對於有需要人士

定義不同

首先,香港人並不是不讓座,而是讓座的範圍要比內地小很多。

在內地坐地鐵/公交時,讓座對象會比較廣,只要看到是五六十歲的老人,或者五六歲的孩子,人們都會站起讓座。

而在香港,根據燒麥的生活經驗,孕婦最有可能獲得讓座,其次是帶著嬰兒的父母,和需要攙扶的老年人。可以自己站立的小朋友和不需其他人幫忙的老年人,通常不會被讓座。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這種現象有數據支持嗎?還真的有。根據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耆年服務部的「公共交通工具讓座文化」調查顯示, 94.1%受訪長者表示在過去一週有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出,當中接近40%受訪長者沒人讓座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因此一些頭髮花白,走路穩健的老人,似乎不屬於香港人的讓座範疇內,就算不讓座也無可厚非。

遵循有規矩的

社會氛圍

“不給老人讓座”許在大家看來是挺不靠譜的。但這種行為,事實上也與香港接受的是規矩教育,而內地接受的多是道德教育有關。

在香港,規矩的重要性顯得十分重要,在香港上班、上學的小夥伴應該會感同身受。比如你在學校需要辦一份文件,在內地可能跟老師說一聲就行了,在香港卻需要嚴格按照辦公室的流程辦事。

這種思想其實更體現在香港的日常生活上。乘電梯時,即使沒有人來提醒,大家都會自覺站在右邊;上地鐵時,先下後上更是很平常的事。因為在香港人心中,“坐電梯站右邊”、“先下後上”都是需要遵守的規矩,這種規矩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自然而然地,地鐵/巴士上的位置先到先得也是一種規矩。眾所周知,香港人注重公平和獨立,花了同樣的錢,遵守先到先得的公平規則就正好符合香港的社會氛圍。

也許這樣少了點人情味,但誰能保證五六十歲卻身體健壯的老人,會比一天到晚加班好不容易佔到位置的上班族更需要這個座位呢?

老齡化社會

令讓座標準提高

香港的持續老齡化,其實也會使大家提高需要讓座的標準。

截止2016年,在香港的65歲以上人口已經達116.3萬。可以說,遇到老人一起坐公共交通工具,是最普通不過的事了。那是不是代表著每次都要讓座呢?

另外,就拿退休標準來說吧,內地到60歲的老人,很多都退休在家養老。但在香港,60歲還出去打工賺錢的老人真的佔大多數。小夥伴們平時去便利店,或者坐車時遇到的小巴、的士司機,分分鐘都已經6、70歲,連政府也在鼓勵延遲退休年齡......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也正因為如此,香港6、70歲的老人崇尚自力更生,去工作賺錢的仍是普遍現象,這也影響著大家對需要被讓座老人的概念。

那些拒絕

被讓座的老人

事實上,在香港給老人讓座也會遇到不少尷尬的情況,比如老人不接受你的讓座,甚至會表達不滿,好像被讓座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這種情況還真的是很多,因為燒麥身邊就有不少朋友跟我吐槽過,自己好心讓座反而被老人家拒絕。這是為什麼呢?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很多香港的老人家在6/70歲還出來工作,他們會認為自己身體還好著,並沒有需要坐這個座位。

另一方面,“讓座”在香港的老人家眼中,好像已被標籤成為“弱者”,他們不想被其他人當成是“弱者”,希望將自己視為與其他人能力一樣,也不願麻煩別人。這些老人家需要的不是對弱者的幫肋,不給他們讓座反而是對他們的肯定。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因此,由於文化觀念不同,讓座文化在內地來說會被表揚敬老,在香港的老人家眼中反而有可能是一種弱化他們的方式,所以才會發生這種婉拒讓座的現象。

有人情味的其他方式

隨著香港老齡化加深,香港公共交通系統也開始作出改變。比如港鐵在2009年推出的優先座,現在已經增加到每個車廂有4個關愛座。九巴也在2012年開始增設關愛座

燒麥很多時候發現,在香港坐地鐵只剩下關愛座有位置的時候,大部分年青人是寧願站著,也不會去坐那些關愛座。這樣的話,有需要的老人也會自覺去關愛座的位置上坐著,不會出現讓座婉拒的尷尬。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在坐雙層巴士的時候,大家更是自覺地走去上層的座位,把低層車廂的座位留給不方便爬樓梯的老人和小孩。

可以說,香港人對於陌生人的關愛方式,並沒有很明顯體現在讓座的方式上。但是不佔用關愛座,自覺留低層車廂的座位同樣也是有愛、有人情味的體現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其實呢,並不是香港人真的不想讓座。而是因為大家上了地鐵之後都愛低頭看手機,根本沒有留意麵前站的到底是誰,所以坐在座位上的全都是智能手機使用者↓

在香港坐車,為什麼很少給老人讓座?

看到這裡,有沒有解決大家認為“香港人不給老人讓座”的疑問呢?

讓不讓座只是兩地的文化觀念問題,並沒有必要上升到有沒有素質層面。燒麥認為,別人讓不讓座並不重要,大家還是應該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想讓座就讓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