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農民並不在乎自家的地?

老梁話三農


其實不是農民不在乎自家地,而是現狀讓人很無奈,現在的農村一戶人家的田地基本為幾畝到幾十畝地不等,很少有上百畝地的,就算有的也是承包別人的土地,一般土地一年可以種植兩季莊稼,每畝地每年收入大約在兩千元左右,但是每畝地的種子、化肥、耕種及澆水管理等投入就要一千多塊錢,而且還有時間的成本,一年下來辛苦勞作收入也就一兩萬元,而且這還是平原地帶,如果山區收入會更低。



同時糧食價格基本都維持在國家最低基準價,投入多收入低,大豆及花生等經濟作物每年價格不穩定,一般企業都會進口大豆等,而且進口的大豆類成本還低於國內大豆價格。

現在物價及通貨膨脹嚴重,種子化肥等也在上漲,而且農村現在孩子結婚都是要買樓買車,光靠種地幾輩子都不可能買樓,同時一般年輕人也不會選擇在家種地,一般都會選擇外出打工,每年打工掙錢的收入畢竟是種地收入的幾倍,所以說也是無奈之舉。


所以現在農村種地的基本上是上了年紀的人,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農民也許會慢慢的消失,以後的農民會職業化,農場式千畝為單位進行種植,而且未來全部是機械化智能化來種植。


01號特約評論員


答:怎麼說呢,應該有兩種,其中我家的情況屬於第一種

第一種:像我們家這樣,雙女戶,都嫁出去了,就把地抽走了,就是沒有我和我姐的地了,母親呢常年身體不好,家裡的地若只有我爸一人種的話太吃力,所以呢家裡的地都包出去了,包括菜園都讓別人重了,也是無能為力

第二種:或許真的是不在乎,經濟條件稍微好一些,做一些買賣,忙不開,僱人又化不來,農民本身如果幾年不種地,地就不養莊家了,家裡地裡的一些工具也不齊全,收拾起來也麻煩

我覺得吧,農民出身,生活一般話的話不會撂下種地的,生活特別富裕的才會不重視自己的地,還是重視地的多😊


新農村痘痘姐


為什麼有的農民不在乎自家的地?

我也是農村人,我的家鄉在貴州省普安縣的農村地區。我們那裡的農民也太在乎自家的地,很多土地都荒在哪裡好多年了,他們都“攜家帶口”外出打工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在農村種地太辛苦,收入又太低,在家辛辛苦苦種地一年的收入還沒有外出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高。例如:一家兩口子在家種十畝水稻,一畝的產量最多1500斤,十畝就是15000斤。8毛錢一斤,只能賣12000元,扣除種子和化肥錢,一年一萬塊的收入都沒有。兩口子外出打工的話一個月的收入最少也有12000元。



其次,我們來了解一下農村的現狀,農村現在的主要勞動力是60後,70後,80後和90後,50後以前的老一輩農民已經不能種地了,都閒在家裡了。現在當家做主的是60後和70後,而60後也即將步入老年人行列,70後不願意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認得自己家的地,00後不認為自己是農民。


所以現在的農民都不在乎自家的地了。


貴州小順


您好!作為一個農民沒有理由會不在乎自家的田地,就像我的家鄉,在一個山溝溝裡,村裡總共就幾十戶人家,現在除去外出打工的村裡大概也就幾十口人,基本都是老弱婦孺在家待著!

現在,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在家種地已經養不起一家子人,有的外出打工掙錢了,都搬出了農村,到城市去生活,把自家的田地分給隔壁鄰居或者親戚種植!

雖然,在農村隨處可見荒田荒地,並不代表農人不在乎,而是生活所迫!田地才是農村人的根本,比如小編現在就在農村發展,種個地,搞搞家鄉的特產!

最後一句:自家的東西沒有誰會不在乎的

感謝閱讀,關注皖南兄弟一起分享農村生活






皖南1兄弟


為什麼有的農民並不在乎自家的地?

今天是清明時節,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過去,清明前後農民就忙著春耕春種,這個時候走在田坎上,能看到的農田裡到處都是農民忙碌的身影。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因為種地難難種地,各種農資產品不斷漲價,農村生活成本也不斷增加,糧食價格卻跌跌漲漲不穩定,繼續靠種地就難以滿足日常所需。因此,當前農村農民拋荒土地比較突出。



實際上,這些農民不是不在乎自己的承包地,而更多地體現出一種無奈。

之所以說這些農民還是在乎自己承包地,是因為當前拋荒土地是一種無奈之舉。一方面因為他們在外打工而無法繼續種地,但並沒有退出承包地;另一方面很多拋荒土地讓周圍鄰居種了。而且,他們知道農村土地越來越緊缺,如果現在退出承包地就難以再申請到了。

對於大多數不種地的農民來說,其心裡還是很在乎自己土地,要是自己承包地被別人佔了,你看他們急不急。



當然了,也不排除在不在乎自己土地的情況,但畢竟也是少數,至於要問為什麼?鄉鑑認為這少部分農民不在乎土地的主要原因有幾點:

一,種地賺錢養家難。

二,年輕人不會種地,老農民沒力氣種地。

三,種地即“靠天吃飯”還講技術,打工相對輕鬆。



聚焦“三農”,關注【鄉鑑】,更多精彩等你拿!

鄉鑑


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第一、我本人就是一個農村人,就按我們當地來講,山高路遠種地太吃力,還沒多少收入。

第二、現在農村種地開銷大,出去籽種,化肥,地膜等一年苦到頭基本就是隻有陪出去的,根本談不上收入多少。

第三、就算種出點糧食,小菜,老人又沒辦法背去賣,路不好走,太遠,年輕的又不划算在家種。

第四、農民倖幸苦苦種點小菜,不打藥,不催長,一切純天然生長,到集市上賣出的價錢卻是跟大棚蔬菜,反季節催長蔬菜一個價,沒有賣相,還銷不出去。

第五、農村不懂種植技術,在家種地還不如外出打工,就這樣農村的土地自然就荒廢了,不受太多人重視。





小余在農村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有誰會不在乎自己的命根子呢,只是現實不允許我們在乎它啊,現在好多農村都出現“空心村”的現象,農村人口也不斷的向城鎮轉移,越來越多的土地出現了空置,那麼我就說幾個為什麼農民現在不在乎自己土地的原因,

第一,糧食收入太低,近些年糧食價格一直都不高,很多農民辛辛苦苦種一年地,算下來也沒見攢下什麼錢,因為國家宏觀調控糧價,對於糧食的價格把控嚴格,也是為了避免糧食市場出現通貨膨脹,所以種糧食沒有多少利潤空間,遇到災年還會出現虧損,農民也是有苦說不出,只能放棄種糧了。


第二,外出打工收益高,現在很多人都選擇外出打工,因為現在在工廠或者工地的工資已經遠超種地的收益了,而且工作環境比種地好,工作強度比種地小,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70後幹不動,80後不想幹,90後不會幹尷尬局面的出現,70後奔50了幹農活確實吃力了,80後上有老下有小不出去拼就會陷入孝不了老,養不了小的境地,90後不甘種地的無趣,選擇去大城市享受現代文明。所以大家出於各自的考慮只能不在乎自己的土地了。



第四,人多地少,中國的耕地情況就是人多地少,一家就那麼幾畝地,著實養活不了一家人,所以出於生計考慮都會棄耕,選擇外出打工或者經商。


很多農民都故土難離,但不離就窮,眼下的行情就是解決溫飽,靠地發家致富還是佔少數,農民不是不在乎自己的地,而是現實不允許,誰不願意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啊,不都是錢給逼的麼。


石頭娃的農村生活


要說農民不在乎自己的土地,我第一個不認同!那又為什麼種地的人這麼少了呢!是因為,種地根本無法滿足家裡的開銷!

當今社會,物價飛速上漲!種地的收入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現在指著種地來滿足孩子上學買房結婚.老人養無異於痴人說夢!所以大部分人都想辦法去打工了!

但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土地!因為他們的根,在農村在老家!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農民身份,現在只是為了生活需要,才被迫出來賺錢!將來還是想著回到農村生活的!


瘋小妖9


我們作為農民可在乎自家的地了,因為土地是農民的根基、也是農民的寶貝,我小時候上一年級語文課本上有這樣兩句話;工人做工,農民種地:也就是說、工人👷必須要在工廠做工上班,才有錢花、有飯吃。同樣農民以土地為主,才能養家護口,如今的農民種地只能吃飽肚子混個嘴,因為一到開春農民種地時,那一切農資都再漲價,費用高必須年年向銀行🏦貸款,老百姓一年下來除過開支、還還貸款不賠帳能拉平就算是種地農戶不錯的家庭了。有部分人種地年年賠,貸款還不上沒有錢種地,所以:這一種農民才是不在乎自家的地,只能放棄土地出去打工了。


心想事成202294023


我的看法是,在乎土地和不在乎土地,分別有兩種情況:

先說在乎土地。這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土地面積較多,比如幾十畝。通過土地收益,可以解決溫飽,通過努力,可以達到小康。這部分人非常在乎土地。一種是年令較大的老農,他們除了種地,沒有其他技能,把土地收益視為生活主要經濟來源。這部分人,不管土地多少,都視土地是命根子。

再說不在乎土地。不在乎土地的人,肯定是思想超前的明白人,有一技之長的人,尤其是青年人。他們知道,憑手中這些土地,只能維持溫飽,不能發家致富,更不能實現小康。這點土地是累墮,阻礙他們去創業拼搏。所以,他們不在乎土地,時刻尋找機會,準備放棄土地,尋找更好的創業門路,跳出農門,融入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