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胡”的傳說》楊存保

“老毛胡”的傳說

小時候,常聽大人嚇唬調皮的小孩或者是晚上哭鬧的孩子:“再鬧,老毛胡就來了!——要不把你抱走,要不就把你吃掉!”小孩一聽,毛骨悚然,立刻就安靜了下來,生怕老毛胡一來,自己就有性命危險。長大後,才知道這裡頭有個奇妙的傳說。

元朝末期,由於連年戰爭,土地荒蕪,民不聊生,全國只有二千萬人口。那時候,我們林縣(現在的林州市)叫林慮州。據說當時到處是森林,人煙稀少,常常走十多里不見一個人影。

有一年朝廷科舉考試,滑縣的一名姓胡的白面書生,帶著文房四寶,日夜兼程赴京趕考。一天,走到現今的安陽一帶,望見遠處地裡,有一位老農在幹活。他也就坐到路旁一棵樹下歇腳,想休息一下再繼續趕路。

正在這時,忽然颳起一陣狂風,伴隨著驚天動地一聲吼叫,樹林裡衝出一隻野獸,渾身毛茸茸的,模樣如大猩猩般,撲向這位書生,背起書生狂奔而去。遠處幹活的那個老農,瞬間被嚇得扔下農具跑回了家。

這隻會直立行走的巨獸,揹著書生繞樹林轉了一圈,進了樹林深處一個大石洞。

胡書生當時嚇得魂飛魄散,只想“我命休矣!”竟然昏死過去。好半天,他才甦醒過來,睜眼一看,巨獸已不知哪去,自己卻躺在一個山洞裡的鋪草上。他環顧四周:“這是在哪兒呢?”仔細察看,發現這是個一丈多寬,一人多高的天然石洞。身子下面的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的乾草。洞口有塊巨石擋住,透過石頭縫隙射進一絲陽光。洞裡另一側地上,竟然有野獸的骨頭。

“我怎麼到獸窩裡來了!”他心裡大吃一驚。“不行,我得出去,不能在這裡白白送命。”

他起身去推那擋洞口的巨石,連推幾次,任憑他使上吃奶的力氣,石頭紋絲不動。他無可奈何一屁股又坐到草地上。

這時候洞外傳來似乎是野獸回來的聲音,他連忙躺下,屏住呼吸,緊緊地閉上眼睛,心裡頭卻“砰砰”直跳,甚至身上發抖!他感覺馬上就要被吃掉了。

那隻怪獸進來了。它輕輕地挪開洞口的巨石,兩隻前爪裡抓著野果,口裡叼著被它咬死的獸肉,來到書生跟前放到地上,用前爪推著書生,口裡發出一種“吱吱噥噥”的聲音,示意著讓他吃那些野果和帶血的獸肉。書生嚇得連眼睛都不敢睜開,哪裡還敢吃?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眼看著那隻怪獸每天出去,回來都帶些野果和獸肉回來,書生實在餓得撐不住了,便開始拿些野果吃起來,並偷看那隻怪獸。

怪獸看他吃東西,便搖頭擺尾,眼睛迷成兩道縫,流露出親切與溫和的目光,嘴角微微咧開,好像人在笑,它顯得很高興的樣子。書生看巨獸沒有傷害他的意思,逐漸地也不再害怕了。

就這樣,怪獸每天早出晚歸帶回吃的,書生呆在那不見天日的洞裡,吃些野果維持生命。

很快到了冬季,天氣逐漸變冷,野果減少直至無果可採,怪獸每天帶回來的都是獸肉。書生沒有食物可吃,看著那些帶血的生肉,在餓了幾次肚子嚥了無數次口水之後,無可奈何地學著像動物一樣,去啃吃生肉!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長期吃生肉),胡書生漸漸地身上也長滿了毛,像毛茸茸的怪獸一樣。那隻怪獸看來更加高興,與書生更加親密,用身體在書生身上蹭來蹭去,有時用兩隻前爪去摸書生的臉,甚至,它還用嘴去親吻書生。書生也感覺怪怪的,有一種異樣的溫暖。終於某一天他發現,原來這是一隻母獸!

書生和母獸在洞裡一起生活久了,產生了奇妙的感情,以至後來又生了個兒子(這就是後來的明朝開國元勳胡大海)。

胡大海長得很快,也很像他父親。兩個多月就跟著父親學會了用人類語言說話,七、八個月竟長得和他父親一般高!但是他也和父母一樣,渾身是毛。兒子的出生,給胡書生增添了樂趣,也給他掙脫這種非人的生活增加了信心。他拿出文房四寶,教兒子認字寫字,兒子很聰明,一學就會。有時候,胡書生還常給兒子講外面的世界,講家人以及父老鄉親的故事。胡大海對父親所講的一切,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和濃厚的興趣。

胡書生看兒子願意聽他講,便問兒子:“願不願意回老家?”

“願意!”胡大海很高興。

“那你推推洞口那塊石頭試試!”

胡大海上去就推,但石頭紋絲不動。

從此以後,每當母獸外出,胡書生就給兒子講故事、教兒子認字寫字,當然,更重要的,是每天讓他推那塊擋洞口的巨石。一天、兩天,一月、倆月,半年、一年……終於,那塊巨石被胡大海推開了!父子二人心中大喜,胡大海揹著父親迅速逃離了石洞。

他揹著父親在樹林裡繞來繞去,竟然又轉到了當年胡書生和老農相遇的地方,巧的是又碰到那個老農在種地。老人聽到動靜抬頭一看:當年那隻怪獸揹走了書生,怎麼現在又揹回來了!他嚇得丟下農具又跑回了家。

胡大海揹著父親,按照父親的指點一路往老家走。行人看到這兩個渾身是毛的“怪物”,嚇得四散逃避。他們只好曉宿夜行,連走數日,終於回到家鄉。為避免鄉親們害怕,父子倆白天躲起來,晚上胡書生才帶著兒子去敲打家門。

家中父母妻兒正在為胡書生出去幾年沒有音信而著急,突然看到他渾身毛茸茸地像野獸一樣出現在眼前,又是驚喜又感到害怕:

“你怎麼成這個樣子了?”

他對妻子簡單講述了一下自己碰到怪獸又生了個兒子的奇遇,又把胡大海介紹給家人認識。胡大海與爺爺奶奶母親哥哥一一見過禮,就在家中住下了。

胡大海身高體壯,力氣也大,幹起活來一個頂仨。可他也吃得多,一頓吃一斗小米。因此,母親、哥哥並不喜歡他,再加上他一身毛,就叫他“老毛胡”。

胡大海母親看到丈夫一身毛,感覺太難看,就用剃頭刀把全身毛髮給剃了。誰知丈夫竟然受了風寒一病不起,不久即撒手人寰。之後,爺爺奶奶也相繼去世,家裡只剩下胡大海母子三人。

胡大海母親看他頓吃鬥米,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難以供養他,一狠心帶著大兒子回了孃家,一去不復返。只給胡大海留了些吃的。

胡大海雖然身強力壯,可他不會種田,有勁無處使。母親留下的食物很快就坐吃山空。他只得四處流浪沿街乞討。但是,富人不肯給他吃,窮人因為他吃太多而管不起。日久天長,人們一看到胡大海就紛紛閂門。

胡大海由於回到老家以後,一直吃著熟食,身上的毛早已脫光,與常人無異,儘管如此,他“老毛胡”的綽號還是流傳開來。

看到人們不願施捨,胡大海漸漸地對這一帶人心生仇恨:哼,一旦我有出頭之日,一定要報復你們!

後來,朱元璋起兵反元,正是用人之際,來到河南滑縣,聽說有個頓吃鬥米的大力士,便派人找來。先看身材後試武藝,又看他略懂文字,朱元璋十分歡喜,便與他結為兄弟,委派他和常遇春領兵打仗。但是胡大海非要殺完滑縣一帶人,以報當年捱餓之仇。

朱元璋一想,那可不行。現在高舉義旗反元,讓他如此殺人,豈不喪失民心,誰還敢入我義軍?他略微思忖心生一計,對胡大海說:“孤家許你殺一箭之地,找到箭頭為止。”話畢,掂弓搭箭,站在滑縣城頭,“嗖”地一下往外射去!

豈料,這一箭正好射到了一隻正在飛行的老鴰屁股上,它感到疼痛,飛得更快,飛出滑縣途徑安陽、林縣到山西,一直飛到了洪洞縣。洪洞縣有一棵幾摟粗(幾個人雙手合抱)的老槐樹,樹上有許多老鴰窩。這隻老鴰飛到樹上,那支箭經過長途顛簸才從屁股上掉了下來。

胡大海和常遇春領兵按照老鴰飛的路線一路殺了過來,所到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方圓千百里幾無人煙。據說林縣只剩下姓白的兩三戶人家躲進了深山,才逃過了此劫。

朱元璋登基當了皇帝后,下旨讓山西洪洞移民到河南當年因遭殺劫而人煙稀少的地方,然而洪洞的老百姓誰也不願到河南來,皆是因為“老毛胡”殺人的緣故。但皇上旨意地方官又不敢違抗,遂採取各種強硬手段,才使得洪洞百姓移到了河南。

不過,一提起“老毛胡”來,人人都不寒而慄,大人總是用“老毛胡”來嚇唬小孩,並且逐漸地形成習俗。

所謂“老毛胡”的傳說,由此而來。


《“老毛胡”的傳說》楊存保


【作者簡介】:楊存保,網名雪裡青松,退休教師,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從小愛文學、愛文字。在職期間愛寫工作隨筆,並在《安陽日報》《林州教育通訊》發表通訊報道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