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汉灵帝为啥喜欢装扮小商人骑驴过市?一个原因很关键

小说:汉灵帝为啥喜欢装扮小商人骑驴过市?一个原因很关键

汉灵帝、名宏,肃宗刘炟玄孙。世封解渎亭侯,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以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

汉灵帝的一些不被人所理解的行为,其实可以从他的出身上找到原因。灵帝即位为君,可以说是被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砸在头上了。

因为桓帝死后无子,他才被窦武和窦太后父女二人选中。可能是他的年纪正符合窦家父女的要求,灵帝的出身用现代说法来讲,他的政治面貌一栏中勉强可以写为富农,比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下中农强不到多少。

汉代的亭侯,食邑不过百户,收入和一个二千石的官员相差无几。有史料披露,汉初的二千石廉吏在死后身无余财。试想,这二千石的收入在东汉末年物价沸腾当然是缩水了不知几何之事。因此灵帝幼时家中的生活水平不可能很高。

侥幸做了皇帝的灵帝富有四海,是汉帝国排行第一的不差钱人。令人不能理解的是,终其一生灵帝都在卖官敛财搞创收。这并非是他有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超前经济意识,母子二人这样做,完全是因为穷怕了。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贵为天子的他也不能免俗。

至于他喜欢穿商贾的衣服,弄狗驾驴,不过是他圆了儿时的一个梦想罢了。

灵帝身周多是些贫困百姓,幼小的心灵中最羡慕的是衣食无忧的商人。一旦成为皇帝,潜意识中的小农意识、市井思想发生井喷。因为缺乏正人在身边做正确引导,灵帝儿时的梦想成真后,才会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表达出来。他喜欢招来鸿都学生“陈方俗闾里小事”,更喜欢平民化的辞赋书画,而不喜欢呆板的经学也是符合逻辑的事情。

造化弄人,灵帝的理想本来不是做皇帝,而是像商人一样驾着驴车在市井穿梭。商人驾驴疾驰而过在他眼中看来帅呆、酷毙了!

灵帝是个好孩子,天真善良的好孩子。他不但听妈妈的话,更听老婆的话。在弄狗驾驴的时候,不但没有被狗咬到,而且没有被驴踢到脑袋。正是因为他身手敏捷的缘故,所以死后谥为“孝灵皇帝”

刘宏“既孝且灵”,谥为“孝灵”乃是名至实归!

自我感觉良好的灵帝,就像只落在了猪背上的黑老鸹,他看不到自己黑。得意于自己的文治,一次忍不住问侍中杨奇:“朕何如桓帝?”

虽然他贵为天子,每天可以听到如潮的谀词,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再多的马屁也只恨其少,他仍希望得到大臣杨奇的赞誉。

灵帝有此一问无非是认为自己要比桓帝强多了,希望臣下知情识趣的奉承几句。被灵帝问到的杨奇左右为难,睁着眼说瞎话是昧良心的事,但让正在兴头上的灵帝失了颜面,也会引来不必要的烦恼。这杨奇也是机变百出的人,略一思忖回答道:“陛下之于恒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

灵帝听出了杨奇的言外之意,只好王顾左右的自我解嘲了。

杨奇话中有话:不要比了,先帝就够糟糕的了,陛下您更是黄鼠狼生了老鼠,一窝不如一窝。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已经发展壮大起来。他们凭借其文化知识的力量积极参与政治,到处游说,一些个中翘楚完成了出将入相纵横捭阖的人生理想。更多的士人为了找到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经常是“朝秦暮楚”,为求个人功名利禄,根本谈不上忠于哪个政权。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虽然儒学已经发展为显学,拥有了广泛的社会力量。但秦始皇父子二人所重用的只是那些熟悉法律的官吏,阻挠了儒生仕途的通畅。所以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时候,一些儒生很快就加入了造反的阵营。

秀才遇到兵之后,实现了强强联合,一举颠覆了秦政权。

刘邦虽然是流氓出身,但西汉政权建立之后,吸取了秦政权二世而亡的教训,对儒生有一定程度的重视。到了汉武帝时候,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由官方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让儒生们空欢喜一场的是,所谓的“独尊儒术”只是汉武帝丢给他们的一根干骨头而已。整个西汉时期,不过是加强了儒生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罢了,老刘家并没有给儒生们完成洗脑。也未能成功地灌输忠于刘氏一家的忠君思想。

所以,当王莽化家为国的时候,主动给他歌功颂德,甚至劝他做皇帝的儒生争先恐后。王莽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篡汉,正是因为他做皇帝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东汉光武帝刘秀及明、章二帝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特别注意表彰士节。

东汉皇帝对不肯与王莽合作的儒生大加褒扬,或者赐以高官显职,这样做,正是要让天下臣民知道,想做官不一定要去投靠权贵,想巴结就直接巴结圣明天子好了。只要个人行为光明磊落,照样可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此消彼长,士大夫力量壮大势必会削弱宦官与外戚的势力。因为士大夫对宦官的公然蔑视和对宦官把持政局的公开批评,宦官自然要对士人进行打击、管制。双方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冤家。对待士人,宦官给了士大夫两个选择:是不想活了,还是想死?

因此,士人既肩负拯救国家危亡的神圣政治使命,同时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也只能与丫的宦官们死磕了。

灵帝之时,在士人和宦官两个敌对的阵营中,士人群体除了社会上中下阶层出身的士人和太学生以外,还有许多是由士人出身已经做到了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官吏。这样,士人与官僚在政治上的结合更加密切。太学生乐于与朝中官员来往,自然是为了找一个前途光明的工作。而朝臣也愿意把自己的政治诉求交由这些年轻气盛的学子来实现。外戚窦武干脆将两宫赏赐自己的财帛全部分赠给太学生。

对此,太学生也投桃报李,天下标榜的士人领袖,最高的是“三君”:即大官僚窦武、陈蕃、刘淑三人,这时候的士人周围已经紧密的团结了学生群体。在东汉尚名节和激浊扬清风气影响下,太学生、名士的言论,往往成为影响和指导各地士人的行为。使他们在舆论引导下向往并侧身其间,形成了更广阔的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斗争。宦官与此针锋相对,很快形成了史称“党锢之祸”的恶性事件。

这本书小编写了五年,翔实细致的再现了皇叔刘备的逆袭之路,希望方家不吝指正,畅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