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銀元更適合流通,為何中國的白銀一直做成元寶形狀呢

銀元是中國近代的重要貨幣,在清末墨西哥銀元,也被稱為鷹洋傳入中國,很快因為使用方便就流行起來,中國清朝和民國也鑄造了自己的銀元,比如出名的袁大頭,很快就取代了銀元寶成為了流通貨幣,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中國很容易接受了銀元,而且也沒有什麼技術限制,為何中國的白銀一直做成元寶形狀呢?

明明銀元更適合流通,為何中國的白銀一直做成元寶形狀呢

銀元寶

首先要說明的一個問題,其實銀元寶銀元寶,並不是真正的銀元寶,怎麼說呢?其實我們傳說中的銀元寶形狀,很多都是想象出來的,比如我們想象中的元寶中間都是高起來的,而實際上的銀元寶是叫做銀錠,做成船型,中間凹下,而且往往蓋有官印描述其重量。

明明銀元更適合流通,為何中國的白銀一直做成元寶形狀呢

銀錠其實更像餅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銅錢很早就鑄造成圓形,那麼為何白銀卻不鑄造成圓形呢?從銀元后來很快普及也說明大家很容易接受圓形貨幣,那麼為何白銀要做成元寶形狀呢?

這第一點呢,和白銀的儲藏量有關,雖然我們現在在武俠小說裡那些俠客都是隨手拿出一堆白銀,但實際上中國一直缺少黃金白銀這種重金屬,民間使用一直是以銅錢甚至鐵錢為主,這都是因為缺少白銀,即便明朝時期大量白銀輸入,但是也遠遠不夠,當時民間使用白銀的還是少數,白銀的含金量很高,當時一桌上好的酒席也就二兩銀子,平時吃飯用銀子就要掌櫃用專門的剪刀剪下一角,稱重量找零,所以大多數情況根本用不到銀元寶,只是碎銀子。銀元寶剪下一塊還能用,而假如是銀元的話,想想這銀元剪下一塊還能用嗎?

而到了清朝,大量白銀輸入,白銀已經普及,而且含金量也降低了,清朝的物價遠高於明朝,清末物價大概都是明朝的十多倍甚至幾十倍了,白銀使用頻率和分量也提高了,使用銀元也沒必要剪下來一塊了。

明明銀元更適合流通,為何中國的白銀一直做成元寶形狀呢

鷹洋,清末輸入的銀元

第二點則是習慣和輸入方式了,明朝時期輸入的白銀不是銀元模式,那時輸入的要麼是西班牙白銀,要麼是日本白銀,都不是銀元形狀,既然沒有更好的模式,大家自然會選擇原有的銀元寶作為貨幣。而到了清末,外國輸入的白銀主要是銀元模式,中國民間都已經普及了外國銀元,而且外國已經用武力打開了中國大門,實力因素也導致中國民間拋棄銀元寶選擇銀元,中國政府也隨其自然鑄造銀元了。

明明銀元更適合流通,為何中國的白銀一直做成元寶形狀呢

袁大頭,民國時期銀元

第三點則是鑄造技術了,早期銀子為何做成銀元寶或者銀錠方式?因為這樣的方式最好鑄造,而銀元的話則存在一個被剪刀手剪漏的情況,怎麼說呢?比如銅錢和早期的銀元邊緣都是光滑的,而有些人就剪下邊緣,這樣表面上不太容易看出來,實際上是被偷了一些分量,銅錢時代都這樣做,比銅錢貴重的白銀更不用說了,肯定更多人會這樣做,所以乾脆讓民間自己稱重量。而到了清末,白銀普及的同時,鑄幣技術有了進步,防止剪刀手的邊緣齒也出現了,所以銀元不會被盜剪,一下得到了普及。

正是這三種因素疊加,才使得銀元取代了銀元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