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車廂:集體性的、強大到不可抗拒的窺視欲

火車車廂:集體性的、強大到不可抗拒的窺視欲

火車在問世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採納隔離式包廂,即各包廂之間沒有走廊可以互通,每個包廂能容納六到七名乘客,相對而坐,每排有三到四個座位。因此眾多陌生而毫不相干的乘客就這樣被臨時安置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由此,火車旅行為剛剛跨入現代社會的人們提供了近距離觀察陌生人的機遇,各種面對面相視的戲劇隨時都可上演。

火車車廂:集體性的、強大到不可抗拒的窺視欲


愛麗絲漫遊:規訓成“工業時代的主體”

《愛麗絲漫遊奇境:鏡中奇遇》(1871)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愛麗絲在不知不覺間就坐在了火車一等車廂的座位上。車警來檢票,愛麗絲沒有票,她很害怕地告訴檢票員,“我來的地方沒有見到售票處”。對方不相信,“一直在看她,首先用望遠鏡看,接著用顯微鏡看,然後用帶柄的單片觀劇鏡看她”。這種粗魯的觀看方式遂將愛麗絲“非人化”“動物化”。檢票員用各種鏡觀察這個突然出現在一等車廂的小姑娘,似乎是在質疑她作為人的本體地位,而不是她的社會地位。

可以想象,小姑娘一定是膽戰心驚,瑟瑟發抖,而且身邊那些奇怪的乘客都對她表達了排斥之意。檢票員檢票時,許多聲音同時說:“別讓他久等,孩子!他的時間每分鐘要值一千磅!”當檢票員說她應該在司機那裡買票時,這些聲音又說:“火車司機就是開車頭的人。嘿,火車頭的煙每噴一口就值一千磅!”每當愛麗絲欲作出回答,這些混合的聲音就會齊鳴,而當她沉默時,這些聲音竟又能猜出愛麗絲的想法。由此,車廂內部瀰漫著一種集體性的、強大到不可抗拒的窺視欲。(via 社會科學報 點擊“瞭解更多”獲取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