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公公婆婆每天晚上吃完飯來我家逗孫子玩?

碎在揚花裡的文字


你們根本沒有看明白樓主什麼意思。公公婆婆每天晚上吃完飯來家逗孫子。說明公公婆婆沒有幫忙帶孩子,確還要享受天倫之樂。每天晚間時候應該是一家三口相處時間,我不是說不允許公婆來。天天來不打擾兒子媳婦一家的正常生活嗎?有些人體會不到。我家比樓主家更誇張,我兒子早產。公婆基本不咋來。孩子一歲多會走路了,會說簡單的話了。開始每天下午差不多我老公該下班了來了。進門第一句話就是有飯沒,我們還沒吃飯。從來不說問問我,在家帶孩子有沒有飯吃。吃了飯開始一個玩電腦,一個玩手機,等該睡覺了,走了。他們兩個每天就是去這跳舞,去那聚餐。我不是說讓她們給我帶孩子。你至少不要等帶孩子得做飯吧。


-楊文靜


從你的問題裡看不出你公公婆婆有哪些毛病,反而感受到你對公婆的嫌棄!公婆是你兒子的爺爺奶奶,他們過來逗孫子,那是本性使然,有什麼好解決的呢!

我和公婆住一起的,我深刻地體會到隔代親到底有多親!公婆對我兒子的那種寵溺遠超乎我的想象!雖然有時候我們也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產生分歧,但是我會換位考慮,會反省,會體諒!你要這樣想,你兒子多了兩個疼愛他的老人,總比沒有老人疼愛要好吧!

再說了公婆沒有和你們住一起,他們平時很難看到孫子,所以利用晚飯後過來逗一逗,享受一下天倫之樂,這沒什麼不妥!不要搞得公婆像陌生人或者仇人一樣!


芊芷芋


我就奇了怪了,象你這樣的人怎麼有人要。你是好壞不分,狗屁不懂。公公婆婆逗孫子玩,從哪裡說,都不是錯。你還要解決?你怎麼忍心來!

實不相瞞,我也隔幾天就去看孫子。做為老人,隔代親誰也替不了。不高興的時侯,和孫子玩一會兒就高興了。幹活累了,抱起孫子來一點不感覺累。孫子不會吃東西,我每次去都不買東西,看出兒媳明顯不高興,我也裝不知道。我是去看俺孫子,又不是看他倆。沒孫子的時候,我都成好幾個月不去,現在有十天不見孫子就想。

我想大概題主也沒別的意思,就嫌二位老人天天去吧!畢競有長輩在,不如小倆在家自在,存在諸多不便。這你可以和丈夫說,讓老倆別天天去。我每次去都先打電話,小倆同意我才進門,有門鑰匙都不亂闖。


老邢談情感


朋友你好,書生為你解答。

公公婆婆晚上吃完飯逗自家孫子玩又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罪過,聽你這口氣,好像十萬個不樂意,恕我直言,你這個當兒媳的心眼也未免太小了。

我給你說說我妹妹家的情況。

我妹兩個孩子,大的四歲幼兒園中班,小的還不到兩歲。我妹夫是鐵路職工,祖國哪裡需要他,他就去哪兒,一年四季最多回兩趟家。家裡的兩個孩子,全權由公公婆婆照看。他們在一起都已經生活五年了,基本上沒發生過什麼大的矛盾。

兩個老人均來自農村,除了有點不太講衛生(實話實說),其餘什麼都好。老人愛小孫子,真的勝過他們自己。自己捨不得花錢,所有好吃的都留給小孫子,上幼兒園的每天還要四趟接送,老人也毫無怨言。

我們家和我妹家離的很近,步行不到二十分鐘。我和我爸每天吃過飯,都要過去逗兩個娃玩會。大的小外甥從小就跟我爸和我親,經常騎到我們頭上把他舅舅和姥爺當大洋馬騎。現在上幼兒園中班了,我過去也會幫著他完成一些老師佈置的作業。男孩子太調皮,有時候我假裝生氣要揍他,他卻一點不害怕。兩個孩子沒有爸爸陪在身邊,我這個做舅舅的、還有我爸當姥爺的理應經常照看,好幾年了,我們所有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初看到你的提問,還真的把我嚇一跳。我在想,我和我爸每天過去看小外甥是不是做錯了?但事實證明,我們不過去的時候兩個小孩到處哭鬧著找他舅舅和姥爺。人和人之間,最好的關係都是通過感情來維持,連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作為大人豈能不知?

都是一家人,和和睦睦過日子多好。何況你公公婆婆又沒和你住在一起,他們只是單純地愛小孫子,就這點權利,你不應該給他們剝奪。氣量大一點,心放寬一些,這樣的兒媳才能贏得所有人的尊重。


情感書生談感情


你好,我看到很多人都是指責你,我想你可能有別的意思。

我和老公孩子三個人一起住,公公婆婆在老家,我們有時候回去。

但是回去了也有很多不方便,比如有一次半夜公公來我們房間關空調說費電,早上還沒起床婆婆就開我們的房門,有人會說怎麼不鎖門,因為人家有鑰匙。公公常來我們屋裡有時候還躺我們的床上。

還有就是你說的看孩子的問題,我剛出了月子,公公婆婆來我家陪我坐月子,有時候餵奶,公公也不避嫌,一直在旁邊看著。

有時候真的不是小輩嫌棄他們,而是有些老人真的不懂人情事故,我自己爸爸在我餵奶時候自己就出去了,公公常常一直看著,喂著奶,還去逗孩子。

我只能說有些老人為老不尊,不能怪小輩。


包租婆33


看了這題,我非常羨慕題主,老人在身邊,相較我們這樣身邊沒有老人的,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前幾年孩子幼兒園重陽節活動——給老人端茶、捶背,實在沒辦法,我給孩子“借了”一個奶奶去參加活動。我家孩子從小就非常羨慕別的小朋友,可以天天和爺爺奶奶一起。看到我家的故事,就會知道有個老人在,是多麼幸福!


我們在山東工作,孩子爺爺奶奶在陝北老家。我懷孕兩個多月時,孩子奶奶沒能見上孩子一面就走了,孩子爺爺今年88歲了,還是在她小時候,和爺爺一起生活過四個月。

老人家裡朋友多,驟然來了山東,人陌生、生活不習慣,勉強住了四個月,回了老家。之後,一次沒來過。老人說,“年紀大了,怕在外面有個閃失,哪裡也不去了”。



我家孩子兩歲多就送去了幼兒園,剛上學時,飯還不會自己吃,上廁所都不會。家裡有老人在的,絕不捨得孩子這麼小就送上學,入學第一年,足足哭了一個月。

慢慢的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也和我們一樣沒有寒暑假,每年她都要上到臘月二十七,班裡20多個小朋友,最後就剩他們兩三個。別的小朋友,寒假都去了爺奶家,而她卻要一直上學。

從小,孩子就非常羨慕別的小朋友,可以給自己放個假,去爺爺奶奶家裡瘋玩。爺奶在身邊,孩子是多麼幸福!老人對孩子的愛,父母是無法替代的!



題主,您公公婆婆住的近,每天飯後來家裡看孫子,可能對您的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可是,對孩子來說,有個爺爺奶奶在,真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另外,您有個什麼事時,老人在也能幫一把,不會像我,無論多忙,孩子都要自己親力親為,有時候真的很難……

題主,和我比起來,是不是不那麼難接受公婆每天來啦。建議您,一定要想開些,處理好和老人的關係,現在天氣好了,可以讓老人帶孩子出去玩一玩,您在家裡還可以放鬆些。其實,老人也是愛孩子,換位思考,也就能理解啦。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我的故事可以幫到您)


燦爛的格桑花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但是我覺得外孫女的一切比我重要,這大概就是隔代親。雖然她現在才四歲多,她一出生就是我帶大的。說實在話女兒小時候沒外孫女好玩,一個原因是那時候工資低,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人生活擔子壓的喘不過氣來。還能怎麼欣賞小孩,看了都煩。現在外孫女不用負主要責任,就是看好她別做危險動作,像養個小寵物一樣。所以覺得小孩是開心果。給小孩買東西不眨眼,她開心我就開心😊。就看她等快遞兩三天,玩具到那開心樣子就值了。女兒說我沒買過一樣像樣的東西給她,給外孫女買項鍊手鐲,我告訴女兒是“你生不逢時”,現在也不會買給你。要買找老公去,我給外孫女的是玩具不是首飾。老人疼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也是天性,想看看他們只是心裡愛的反射行動,他們怎麼不去看別人家的小孩,兒媳婦幾十年後就知道感受。


深澗游魚1


公婆來家裡逗孫子玩,你應該感到很榮幸。因為我的兒子三歲了,婆婆從來沒有心疼過他,

去年夏天的時候,我帶兒子在小區門口玩,小有一個地方哥弟們在維修,放了有一些磚頭,兒子站著玩,不小心一下子砸到了腳趾頭。當時兒子哇哇大哭,大概哭了半個多小時,他還說不清楚,因為他才兩歲,砸掉了腳趾頭,後來我把她鞋子脫掉,才發現腳趾蓋砸掉了。

我和老公都在鄭州上班,不方便照顧兒子,請假也不太好請,然後讓婆婆來照顧兒子幾天,可是婆婆連兒子病情都沒問過一句,說不來照顧孩子就掛了她的電話。

還有一次,我兒子在半歲的時候,發現肌張力有點高,當時我們剛買完房子,手裡不寬裕,想讓婆婆幫忙墊點錢,結果婆婆為了買那個理療器,這幾條其實騙人的。花了5000多塊錢,然後我的兒子,看病還是借別人的錢。

我的婆婆一點兒也不疼孫子,但是我兒子每次回到家見到婆婆,就會不停的叫奶奶奶奶。

你們遇到過這種婆婆嗎?


夢若藍


老年人和孫子玩很好,可是得有個度,一週一次足矣,每天都去兒子兒媳婦兒家,好像有點干擾他們一家人生活的節奏,畢竟年輕人和老年人生活節奏不同,再說了,取媳婦兒要孫子,是為了讓兒子幸福的生活,而不是為了老了用來打發自己的時間,任何時候,父母和兒子媳婦兒有點距離感都是好事情,父母有困難,子女盡力幫忙,父母身體不好,子女細心照顧,這些都可以,可是,父母絕對不能硬著強迫兒子媳婦時時刻刻都和自己在一起,即使是看孫子,也要有個度有個時間點,每天那樣子看孫子,不管誰都難以接受,這不是兒媳婦兒不孝,是老人不懂的自尊自重。

時代不同了,有些老觀念老思想得變一變了,兒媳婦兒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自己的過日子節奏,兒媳婦兒不再是婆家人的工具可以任人擺佈而毫無自我。

即使老了,也要有自己生活的意識,子女是依靠是希望但絕對不是工具,媳婦兒呢?她是一個獨立生活的人,她不是誰的附屬品,她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有些老人很強勢,奉勸一句:可以讓自家子女單身,專門為父母奉獻終身。

話不好聽,但是實話。



心心喜人


你佔了人家的兒子,還不讓人家逗自己的孫子?!這就有點過分了啊。

就從你的描述上來看,公公婆婆已經是非常體諒你了,因為他們完全可以要求你吃完晚飯帶孩子過去探望他們,而不是甩開老胳膊老腿到你家去逗孩子。

而且時間節點上,是晚飯後,孩子的作業做完了,剛剛吃飽,此時去探望孫子,也不會影響孩子的作息時間。

換位思考一下,多年後,你的兒媳婦也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會何等傷心?奉勸一句,再保持這樣的想法去對待老人,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身教的作用永遠大於言傳。

可能老人有些行為讓你感到不舒服,那不過是兩代人之間教育觀念的衝突,完全可以靠溝通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隔絕兩代人之間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