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名竟如何,总是一南柯

德国作家托马斯·肯比斯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从不关注他的名誉高度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名是人生的负累,如果一个人以追求名声为目标,那么,名声就会成为他成就事业的最大障碍,如果我们还会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来获取名声,那就更令人不耻了。

世人皆为名声而沾沾自喜,即使是一个十足的好人,也可能喜欢虚名,喜欢别人把自己高看一眼。事实上,虚名也好、实名也罢,如果我们为名声所累,就会影响到我们做事情的心态,甚至会生出嫉妒之心,从而改变我们的心性。但为什么世人却逃不出虚名的诱惑呢?

我们需要在他人眼里高高在上,以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能力出众。但同时,这也是一种负重。因为,汲汲于名利的人,往往为名所累。我们都有一种经验,如果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不好,就会感到心神不宁,甚至愤怒。为了获得所谓的好名声,我们常常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身不由己的事。

我们做事情是因为喜欢,是因为这是我们人生的至高追求,而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名望。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就可能使事情背离我们的初衷。

姚雪垠说:“谁能闯过不爱虚名的关,谁就能做出更好的成绩。”舍弃名望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放下负累,还原他们的初衷。隐士林逋经常把自己的诗稿烧掉,不使之流传。他说:“我隐居的目的就是不使自己受到人世名声的负累,如果这些诗稿流传出去,就背离了我隐居的目的。”

有真才实学的人是用不着去用所谓的“虚名”来证明自己有学问或者是如何优秀的。恩格斯一直都非常反感别人称他为“导师”,他在给普列汉诺夫的复信中,第一句话便是:“请您不要称我为导师,我的名字叫恩格斯。”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金质奖章给孩子当做玩具,她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可是,很多人为了获得虚名,常常夸张大自己的功绩,甚至伪造自己的成就。而隐藏自己的缺点和无知,树立一个虚假的自己,就更是追求虚名的人常常使用的手段了。

好为人师,喜欢受到欢迎,喜欢自己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人物,则正是普通人的追求。一旦这些虚名成为我们心头的负累,人就会感到身不由己,疲惫、迷茫。要获得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让名声成为我们心头的负累,就要放下它,让自己“无名”一身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