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恩恩怨怨重汽潍柴(25)——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

在《连杆断裂风波》中,我就提出:潍柴动力之所以发难中国重汽有两个明确的目的:延缓中国重汽香港上市的步伐,谭旭光先生在为自己整合湘火炬资源争取时间和主动性。有些中国重汽的年轻朋友就说啦,为什么中国重汽不趁机给潍柴动力去搅局,在湘火炬改制上动手脚?至少也应该帮助法士特摆脱了潍柴动力的控制,防止谭旭光再次对中国重汽进行釜底抽薪。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中国重汽有这样的举动。这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马纯济作为一个出身仕途的企业家天然的大局观。

众所周知,在世界上,卡车技术-零部件的供应上都是由定数的。大型独立发动机研究发展、设计开发机构有3个:德国FEV、奥地利AVL与英国里卡多(Ricardo)。发动机最核心部件——最先进燃油系统供应商有3个:德国西门子-博世、日本电装、美国德尔福。传动系统——变速箱供应商有4个:ZF、伦克、伊顿、阿里逊。和欧洲有点不同的是,在美国,车桥主要是美驰和丹纳。发动机主要是低特律柴油机公司(DDC,现隶属于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卡特皮勒、康明斯。在欧洲,主要的卡车企业都是自行研制发动机、、驾驶室、车桥和悬挂系统。

也就是说,如果潍柴动力在控制法士特后,停止向中国重汽供应变速箱,一方面,中国重汽可以用綦江变速器传动公司和上海伊顿应急,一方面可以外购;必要时,可以寻找伙伴自行建立合资企业,也就是说,即使停止向中国重汽供应变速箱的方案在陕西法士特内部获得通过,对中国重汽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更何况,陕西法士特目前的管理层不会对潍柴动力这种非市场行为坐视不管,毕竟陕西法士特利益最大化的途径是向中国所有的重卡生产企业供应变速箱!看看IT界你就知道,即使联想和AMD合作,英特尔也不会停止向联想供应CPU。显然,马纯济应该在战略层面上,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并且已经预备下了若干应对方案。

发动机是车辆的命脉。这一点想必马纯济理解极为深刻。那么,马纯济和蔡东在摆脱了“连杆断裂风波”之后,在干什么呢?那么需要让我们来重新认识“连杆断裂风波”!尽管中国重汽在济南组建了济南动力公司,但是众所周知,其技术和制造工艺来自杭州发动机公司。任何一个走进中国重汽技术中心大楼的人,在一层电梯口都会看到整个技术中心的办公机构分布图。在这张分布图上,我们能看到的有车身研究所、整车研究所、车桥研究所等等,唯独发动机项目仅仅以“小组”的身份出现。这不难理解,尽管引进的斯泰尔发动机技术的原始文件保留在中国重汽技术中心。但是生产一直是在潍柴厂和杭州发动机厂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发动机技术上,中国重汽技术中心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如果你再看看中国重型汽车企业的分布图,你就会发现占据着中国85%的重型卡车都是在长江以北上产的。中国重汽——济南总部在发动机技术和发展上,对潍柴动力没有任何威胁!更直接的说,中国重汽的济南动力公司不过是一个生产工厂!中国重汽发动机最优良的资产在江南——杭州发动机公司。也就是说,“连杆断裂风波”得指向与其说是中国重汽,还不如说是中国重汽杭州汽车发动机公司!

那么,中国重汽杭州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究竟有什么让谭旭光先生这么忌惮的资本呢?可能大多数朋友不知道,说到杭州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和中国重汽的关系,可谓是源远流长。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这种说法也许不严谨)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重型载重汽车之后,国内需求十分旺盛。最初只有上海柴油机厂一家供应SC6135Q发动机,其实这个SC6135最初是船用发动机,后来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供应重型汽车用的6135Q,这里的Q就是代表“汽车”。后来,上海一家的发动机不够用,杭州汽车发动机厂的6130柴油发动机也就成了济南汽车制造总厂黄河150的标准配置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还自己组建了济南汽车发动机厂,主要生产6120,也是黄河150系列车的标准配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和今天的中国重汽的血缘关系,要比潍坊柴油机厂亲近的多。也就是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从60-90年代,黄河150系列、黄河162系列这1代半(这个典故将来在《斯泰尔三兄弟》中另行讲述)2大系列车的历史上,三个发动机的配套厂是:上海柴油机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济南汽车发动机厂(不是济南柴油机厂)。

说到和斯泰尔的渊源,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同样最有发言权。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规划中的二代汽车柴油机引进技术定点厂有5个:隶属一机部汽车局的有3个:重庆汽车发动机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无锡柴油机厂;隶书兵器工业部的有2个:兵工华北柴油机厂、兵工渭阳柴油机厂。重庆汽车发动机厂是康明斯的定点厂,兵工系统的两个厂是道依次风冷柴油机(主要是军用)的定点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和无锡柴油机厂是斯泰尔柴油机的定点厂。由于当时无锡柴油机厂隶属关系比较复杂,产权划拨尚需时日,上海柴油机厂不愿加入中国重汽联营工业公司。到奥地利斯泰尔的样品发动机送来的时候,只有杭州汽车发动机厂适合搞发动机测试工作。从80年-82年,奥地利斯泰尔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常驻杭州,主导和配合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对斯泰尔WD615.65发动机样机进行各种试验。也就是说,国内斯泰尔发动机技术底蕴最厚实的就是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并且这些年以来,杭州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在615的技术进一步研发上,投入的精力丝毫不比潍柴动力少。谭旭光先生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在托管期间对杭州发动机厂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即便如此,杭州发动机公司依然有着惊人的旺盛生命力。

然而,马纯济和蔡东对杭州发动机公司的价值得认识,显然和谭旭光的认识不同。谭旭光带走了他认为杭州发动机公司最值钱的东西——技术资料、成果和人才。然而,他却留给了马纯济一大笔财富——杭州发动机公司本身。众所周知,杭州发动机公司老厂地处杭州市闹市区,几乎是寸土寸金。我一直在思索,马纯济在2005年底凭什么说服杭州当地政府和杭州发动机公司的中层职工,让杭州发动机公司“跟”他走,要知道当时有很多的杭州发动机公司的高层领导,对马纯济投不信任票,参成杭州发动机公司归顺潍坊柴油机厂。毕竟当时的中国重汽不可能在技术上给杭州发动机公司以支持,相反还需要杭州发动机公司对济南动力公司进行技术支持!刚刚进行了济南动力公司投资的中国重汽也不可能给杭州发动机公司以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重汽相对于杭州发动机厂来说,要钱没钱,要能耐没能耐!马纯济先生,难道你就凭你是我的直接上级来要求杭州发动机厂完全听你的吗?潍坊柴油机厂能独立,为什么我杭州发动机厂就不能独立?

我们只能说,马纯济在2005年底,对杭州当地政府是由许诺的!这种许诺极有可能是给杭州发动机公司一个名分:正房大太太。也就是说,未来杭州发动机公司将是中国重汽最主要的发动机生产基地。对济南动力公司的定位是:小妾。这种许诺履行的方式就是,在杭州当地重新建设一个杭州汽车发动机工业园。这对杭州发动机公司和杭州当地政府,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毕竟新建设大型工业项目就意味着GDP,就意味着政绩,意味着税收、意味着就业!

2006年9月,马纯济再次来到了杭州。他需要兑现他的诺言。当密底揭开的时候,所有人大吃一惊:马纯济没有从济南带来一分钱,但是他就地筹资——杭州发动机公司老场址的地皮价值30亿以上,拍卖后杭州发动机公司能得到20亿以上的真金白银。这折合2.8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意味着什么?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耗资10亿;上汽集团和IVECO组建重庆红岩IVECO项目,整车和发动机两个项目总投资1.2亿欧元(折合1.7亿美元);陕西康明斯总投资4000万美元,2003年济南华沃卡车项目总投资6000万美元.........列举这一系列的数字,我只是想让大家想象一下,马纯济用这些钱准备在杭州干什么?

马纯济自己给出的答案:3年以内把杭州发动机公司建设成年产10万台汽车发动机的大型发动机基地。如果再加上济南动力公司年3万台的生产能力的话,也就是说,借助杭州发动机公司这个平台,中国重汽3年后发动机的年产量将达到潍柴动力的85%左右。这一点,谭旭光不是看不到!这才有了潍柴动力一系列的联盟运动。

不过,耐人寻味的还有中国重汽对济南动力公司和杭州发动机公司的定位:“济南动力生产线是柔性生产线,主要用于中国重汽试制新产品和小批量生产发动机的需要,也就是基于地理位置与中国重汽更近,所以方便中国重汽对于匹配整车的新发动机的研制。而杭发的生产线是钢性的自动生产线,主要用于试制成功后大批量生产发动机”。

在这个定位中,杭州发动机公司的定位是:多用途、大批量。济南动力公司的定位:新机型、小批量。朋友们,这将意味着,中国重汽未来的发动机研发中心将设在济南!也就是说,中国重汽将对所有的子公司从核心技术发展上进行“中央集权”——这就是潍柴动力脱离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留下的最惨痛的教训。马纯济没有准备把杭州发动机公司卖地皮的钱带后集团公司,是有先决条件的:杭州发动机公司的研发力量将向济南——中国重汽技术中心转移。杭州萧山区将变成中国重汽最大的发动机“生产”基地。这就是马纯济,一个出身仕途的商人的本能。

以上为原作者写于2006年的文章,后续没有更新,小编2008年进入重卡行业,对后期所知晓的一些大事件简单列一下,后期有时间做一下统一的整合

1、2016年潍柴彻底从陕西国资委手中收回陕汽的人事,财务权利,潍柴作为陕汽大股东11年后彻底收回陕汽所有权利

2、2018年谭旭光2018年出任重汽集团董事长,当年被重汽100%控股的子公司潍柴反向控制老东家,以‘背叛者’谭旭光为代表的“曹魏集团”取代‘汉朝’,问鼎天下。谭旭光上任后纵论重汽‘十宗罪’。

3、重汽马纯济被匆忙下课,临走紧急提请两位候选人均被国资委否决,谭旭光与马纯济多年恩怨就此落幕。

4、红岩的未来并未可期,偏安西南,出川之路仍属慢慢征途

5、10年后的世界重卡销量翻了4倍,2006年30万两,2018年120万辆。

6、江山版图并未有新的变化,国内几个老大依旧是一汽,东风,重汽,陕汽

7、一汽解放领导层几无人幸免,新领导上台。2018年一汽获得国家1万亿授信

8、那些已经当年很新现在暮气昭昭的‘新贵’福田欧曼、安徽华菱,山西大运,联合重卡,徐工

9、2018年三一推出重卡,开始了互联网卡车的尝试

。。。。。。。。。。。。。。。。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谭旭光-曹魏集团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汉末天子-马纯济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重汽蔡东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胡汉杰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貌似这家伙当年载重1.5顿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如果不差超载,130顿没问题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重汽前世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重汽今生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东风EQ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东风天龙旗舰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欧曼H1,当年最俊

后潍柴时代的重汽(下)之跃马江南(结尾)

好吧,轮长相,你都在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