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操設立的摸金校尉專職盜墓,那他們都盜過誰的墓?

別酒怯流年


三國時期,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盜的古墓大多都是漢代的,最出名的就是梁孝王和他王后的墓,曹操可以說是歷史上盜古墓的祖師爺。

曹操創業初期,實力很弱,打戰是需要銀子的,而戰爭又不斷,糧餉就成了曹操擴充軍隊面臨的最大問題。由於連年混戰,百姓手裡也沒有餘糧。


曹操不愧為一代梟雄,活人的主意打不了,他打起了死人的主意,於是幹起了盜墓的行當。

激發他想像力的原因是:西漢時期,經歷“文景之治” 時是國富民強,所以王侯將相死的時候都流行厚葬,墓地裡都有不少金銀財寶陪葬。


但漢朝的墓地多有巨石堆砌而成,盜墓是一個大工程,於是曹操就設立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兩個職位,由軍人組團盜墓。

盜墓的目標當然是有身份、有錢的人,其中最令曹操感興趣的就是文帝之子、景帝的弟弟梁成王的墓。梁成王是文景之治的功臣,很受文、景兩位皇帝的愛護,在漢代也是富可敵國。


由於他有沒做成皇帝的遺憾,所以他大建王陵,想死後過過皇帝的癮。他的陵墓規模宏大,足足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裡面埋葬無數的金銀財寶。據記載,曹操就單單盜他的墓,就足足承擔了曹軍三年的軍費。

所以曹操起家,盜墓這個行當功不可沒。不過真替漢獻帝叫屈,曹操靠挖他的祖墳起家,最後還奪了他的皇位,這冤找誰訴去?


花木童說史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兩個詞最早出現於《檄豫州》(陳琳)一文中,“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墮突,無骸不露”。

可是在學術界中,對於曹操是否設立過這兩種官職依舊存在著爭議,不過曹操為了軍費,的確設立了專門的盜墓機構。

為何會說曹操不一定設立過這兩種官職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陳琳的這篇檄文屬於孤證,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紹帶軍在官渡進行大戰,這篇檄文正是這個時候寫的,當時袁紹為了拉攏劉備和義士輔佐自己討伐曹操,特地讓陳琳寫了一篇檄文。

我們都知道,檄文在古代就是一種宣戰書,檄文一般都會強調自己的正義性,在討伐時具有鼓舞士氣的作用,所以檄文的主觀色彩很強,不過檄文也不能過度偏離真實性,不然難以服眾,因此,陳琳的這篇《檄豫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真實性,可也有誇大的成分。

可令人疑惑的是,陳琳提到的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兩種官職,在其它史料中卻沒有記載過,但這篇檄文中所記載的其它曹操事蹟,在史料中均可以印證,就比如這篇檄文提到九江太守邊讓因為直言進諫別曹操所殺的事蹟,在《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料中都有記載。

檄文中說曹操汙罪楊彪、誅殺邊讓等事蹟全都真實發生,這篇檄文中除了摸金校尉等官職找不到史料印證,其它事蹟全可以找到對應,可見《檄豫州》的內容應該是真實記載,並非有故意誣陷曹操的意圖,所以曹操對於盜墓發陵和設立兩種官職的記載應當屬實之言。

而且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似乎也可以印證,陳琳並沒有故意誣陷之意。《六臣註文選》記載:“後紹敗,琳歸曹公,曹公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謝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發,曹公愛其才,而不責之”,從曹操和陳琳的對話可以得知,曹操只是質問陳琳為何要對其祖父惡言相向,可對檄文中設立的發、摸兩種官職以及挖掘梁王墓一事卻隻字不提,可見曹操應當是默認陳琳所言為實。

既然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屬實,那他到底挖了哪些人的墳墓呢?由於曹操盜墓這件事史料沒有記載,唯一的孤證就是陳琳的這篇檄文,文中也只提到了曹操盜挖過西漢梁孝王的陵墓,而且挖墳方式很粗暴,拿完陪葬品就將梁王的屍體隨意丟棄。

至於他還盜過誰的墓,可能連曹操本人都不知道,在《太平御覽》中記載“魏武北征塌頓,升嶺眺矚,見一崗不生百草。王粲曰:必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生磐石,死而石氣蒸出外,古卉木焦灰,即令鑿看,果大墓,有碧石滿瑩”從這記載可以知道一件事,曹操盜墓就真的只是為了墓中的錢財,他對墓主人是誰並不感興趣,挖完就走,他根本就不在意是誰的墓,只在意能挖到多少古墓,根本不會像現在的考古人員,比對信息,查閱史料確定墓主人身份,至於說他盜過哪些人的墓,我想可能漢朝大部分的墓都被他挖了。

曹操盜墓一直被看作是他的汙點,可其實三國時期參與盜墓的人不只是曹操,他甚至不是第一個盜墓的,我國的秦漢時期厚葬的風氣非常嚴重,帝王諸侯的墓葬更是豐富,有的人是傾盡所有去弄陪葬品,因為他們堅信死後有來生,如今考古發現的漢墓中,陪葬都極為豐富,像金縷玉衣這種珍貴的文物,大多都是從漢墓中出土的。

秦漢的厚葬就引發了東漢末年的盜墓之風,因為當時天下混亂,根本沒有人去管盜墓,上到帝王,下到百姓都在盜挖古墓,三國時期盜墓最狠的還是吳國,因為他們連自己祖先的墓都不放過,由此可見,曹操設立丘發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是曹操奸詐的本性,讓大家覺得盜墓這種缺德事更符合他的個性,但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盜墓實在是正常不過。

也正是盜墓太多,曹操深知厚葬的結局有多悽慘,於是他先後兩次頒佈詔令要簡葬,曹操臨終遺令也是關於節葬的問題“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可見,他早已經明白,動亂年代的厚葬,結局無非就是遭他人盜挖,讓人死後也不得安生。

但不管是何原因,古有曹操盜梁王墓,今有孫殿英盜慈禧墓,這些盜挖行為都是極其不道德的行為,更是讓我們損失大量的珍貴文物,盜墓行為無論何時都會被千夫所指。

參考文獻:《檄豫州》《三國志》《太平御覽》《六臣註文選》 圖片來自網絡


曉雨歷史觀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地方州郡和諸侯王以及農民起義軍,地方豪傑,江湖幫派都擁兵自重,天天打仗,從不斷息。


那麼,打仗必須要有兵,而能養兵的就是糧食了。有了吃的,就有人當兵。在混亂的環境中,金錢依舊是買糧的首要交換貨幣。因此,就有兵馬未行,糧草先行的說法。曹操的兵也要吃飯發餉。他家底本來就薄,加上年輕舉事,號召力又不強,剛開始時連塊落腳地都沒有。比"一窮二白"幹大事好不到哪裡去。但手下人要吃飯,慕從者要安撫!他是老大,他得管。曹操鬼點子多,地上搜刮有限,為什麼不換個地方撈呢?他就想到挖墓葬。他先挖了些規模不大的墳墓,有了收穫後信心高漲而堅定。認定先人闆闆樂意資助他成大事。就成立了個專門挖陵掘墓的機構。時人叫它摸金司,司長為摸金校尉,官不大,權利不小。因為這摸金司大車小車運送的都是金銀寶貝。眾軍不仰視都不行。曹操的魏王所在地,就是戰國時的魏國,魏國是三家分晉後最肥沃的地方,魏國都城大梁,所以又稱梁國。秦滅魏國後,國是沒了,但魏地更為東郡,三川郡等郡國。


漢文帝時,劉啟為太子,小兒子劉武封在梁地建諸侯國。七國叛亂平定後,梁王有大功,朝廷賞賜鉅萬計,又因竇太后愛小兒子,送的財物更是與朝廷均等。梁國是當時漢朝建立後的頭份富豪之國,梁孝王劉武后來被人惑亂,想入朝為太子,漢大臣袁盎等人以歷史殷鑑說服竇太后,竇太后讓小兒子守人臣本份。梁王一怒之下謀刺袁盎。事牽梁國上下,案結後,漢景帝不待見梁王,梁王憂懼而病死。墓地就在梁國。陪葬品多得讓人不敢想象,引起盜墓賊天天惦記。曹操就盯上了梁王劉武的墓地,讓摸金司實施取寶計劃。這摸金司也實在是幹實事的部門,幾把洛陽鏟就搞定了墓門位置,以後的事就是埋了三百多年的金銀財寶重見天日了。梁王死的時候,梁國正是西漢最大最富庶的封地國,擁有封地多達四十多座城池。由於是皇親,幾乎不上一毛稅收給中央財政,財產因此逐年倍增,更別說他搜刮來的奇異珍寶,合起來比西漢國庫裡還要多,就連他晚上用的夜壺,傳說都是用金子做成的,他的財寶嚇人聽聞。


梁王死了之後,竇太后怕兒子去了那邊受苦,把庫存一半的積蓄給了小兒子去陪葬。她是怎麼也沒想到後來的大漢的曹丞相,盜墓挖墳挖到梁王墳上,將就這些財物去招兵買馬,購糧購鐵,把大漢的江山給收在手中,轉手交給兒子曹丕,換代改朝了。


劉一千五


曹操盜過誰的墓不在重要,主要今天我們還沒有真正找到曹操墓。


我愛祖國美166


請摸金校尉或南派三叔回答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