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龍嶺迷窟》中經常出現的摸金校尉在歷史上真的存在麼?

🐝銘


雖說近兩年來,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被拍攝了很多部,但是大部分的盜墓網劇實際上都是以摸金校尉這條線為主的,只有此前潘粵明版的《怒晴湘西》講述的是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的故事,所以說,大部分觀眾所熟知的盜墓知識,也大抵與摸金校尉有關。

  說到摸金校尉的知識,我們除了知道有摸金符之外,更多聽說的,應該就是“摸金校尉合則生分則死”這句話吧?在近日熱播的《龍嶺迷窟》中,我們也是屢次聽到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說到摸金校尉的這句至理名言,就不得不說說當年的張三爺,也就是了塵大師的師傅,當年,張三爺在行內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一人就擁有三個摸金符。後來,張三爺收下了四個徒弟,便將自己的本事和三個摸金符留給了其中的三個徒弟,讓他們繼承自己的衣缽。

  張三爺的這三個徒弟各有所長,了塵大師擅長分金定穴,金算盤心思縝密,鐵磨頭則武藝高強,三人組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鐵三角”,他們一起合作,也是征服了不少的大墓。

  作為師傅的張三爺知道,三個徒弟只有在一起才能成就大事,相反,分開行動則很容易出事,於是張三爺就立下了規矩,摸金校尉合則生分則死。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因為一次意外,三個同門師兄弟後來走散了,了塵大師獨自與鐵磨頭下墓,鐵三角不全,最終,鐵磨頭也慘死墓中,而了塵大師也不得不選擇金盆洗手。







情人的眼淚江小白


摸金校尉在歷史上確曾真實存在過,不過這只是在特定的時期產生的特定產物。並非如小說《鬼吹燈》等文學作品中,傳得神乎其神的盜墓組織。

東漢末年,各路軍閥各自拉起隊伍,甚至為了爭奪地盤不惜挑起戰事。可打仗就需要武器裝備,士兵還得吃飯拿軍餉,沒錢啥事幹不成,只有被動捱打的份。

曹操建立摸金校尉,其初衷只為籌措軍餉

勢力最大的袁紹,雖也雁過拔毛似地瘋狂盜墓,可只屬玩票性質的。而兵多將廣財粗氣大的董卓也曾就動過盜墓的勾當,且將自己勢力範圍內的皇陵一古腦端了個乾乾淨淨,墓中的寶物多用於軍費開支。

當時勢力較小的曹操,要想擴充隊伍吸引人才增強戰鬥力,只能多搞錢。錢從哪裡來?最快捷的方法自然是仿效董卓等人,實施盜墓行為。底子單薄的曹操,經濟上早已捉襟見肘,對於盜墓一事自然倍加重視。

盜墓向為世人所不齒,適逢亂世一心只想著錢財的曹操也顧不了那麼多。別的軍閥盜墓只是找到古墓就盜,不會分出隊伍專職幹這事。而曹操就專門從部隊中,拔出人員建立發丘中郎將和模金校尉,足見其十分重視盜墓所得財物,盜墓已成了曹操籌措軍餉的最大希望。

考古界有句話,“漢墓考古靠運氣”。指的就是這一時期,因為盜墓行為十分猖獗,沒被盜過的漢墓少之又少,通過考古,能發現完好無損的漢代大墓,幾乎全憑運氣。


曹操是否設置盜墓部隊,學界仍有不同的聲音

最先揭發曹操盜墓一事的,是出自袁紹手下“建安七子” 之一的陳琳發佈的檄文。檄文中不僅指出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還言之鑿鑿地指出曹操親自指揮將士盜掘梁孝王陵墓。

後世不少歷史學家認為,單憑檄文不足以認定曹操設立專職盜墓部隊,並從事盜墓活動。然而,在《水注經》裡,又存有這樣的記載,“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上世紀80年代末,在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時發現,墓葬群雖然曾被盜墓,但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

歷史上的可考的摸金校尉,實際上是南北朝時期的暴君劉子業建立的。他設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一職,更多的應是參考了當年陳琳的檄文。

據《南史卷二·宋本紀中第二》記載:“帝少好讀書,頗識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誄》及雜篇章,往往有辭采。以魏武有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陽王休祐領之,其餘事蹟,分見諸列傳。”


即便曹操沒有設置摸金校尉,但並不等於就否定了其沒有參與過盜墓活動。東漢末年盜墓成風,軍閥大多都曾染指過。如袁紹、董卓、孫權等,陳琳指責曹操盜墓,除了作為敵對一方的惡意抹黑這一因素外,恐怕也並非全是空穴來風。

這從曹操對於陳琳的指責,並無作出反擊便可得知。縱使沒有盜取梁孝王墓,至少一般的貴族之墓也曾盜掘過。以曹操起兵之時的處境看,要支撐一支強大的軍隊,短期內光靠 “屯田制” 來解燃眉之急並不現實。

“摸金校尉” 僅是曇花一現,早就湮滅在歷史中

曹操設置摸金校尉這一正規軍事編制的說法,只出自陳琳的檄文。在天下三分後,這支盜墓部隊就再沒出現過。據說曹操 “挾天子以令諸侯” 時,即已取消所謂的摸金校尉。

自此以後,盜墓者皆各自為政,同行之間並無師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盜墓,均為摸金校尉。盜墓這種罪惡的行為,本身就被歷代的法律所不容。所謂的 “摸金校尉” ,到了後世多是盜墓賊為掩人耳目的一種稱謂罷了。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前幾年小說《鬼吹燈》系列等一些盜墓小說盛行,為讀者們打開了一扇地下世界的大門。書中情節驚悚刺激,刻畫的環境精美絕倫,讓讀者從無限想象想中踏入這個世界。這幾年電影電視行業發展迅速,盜墓題材類電影電視的層出不窮,今年疫情期間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算是良心劇,劇中多次提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等盜墓流派,歷史中真有這樣的門派麼?今天給大家說說。

三國之初,軍閥混戰。當時曹操的勢力版圖還很小,城市也沒有幾座。就算打下了城市也是十室九空,城市之間易主頻繁沒有調整休養的時間。想要有軍隊攻略其他地方擴大地盤,就低有錢,沒有錢軍隊不會給你賣命,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難題需要解決,所以曹操的目光就轉向盜墓這個行當這個。當時的西漢的喪葬習俗是偏厚葬的,這就為曹操的突破底線去挖墳創造了條件。為了能在眾軍閥中脫穎而出,曹操在軍中設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專職盜墓事宜。

為了得到大量的金錢,曹操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進行盜掘,有時還親自下場指揮。曹操曾參與盜墓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琳在檄文中說:“(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水經注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在曹操之後,摸金校尉由官方,轉向了私人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