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小學校實行全員競聘,你認為這對中小學教師的發展是否有利?

糊塗畘悳


沒有虎視眈眈的狼,鹿群開始退化 ,肥胖懶惰等等層出不窮!後來引入幾頭狼,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殘,鹿群雖然慘遭損失,但卻慢慢變得身強體壯,煥發了生機。這就是“狼鹿效應”。

1.實行全員競聘,肯定會對整個教師行業帶來勃勃生機。

教師這個行業其實沒有真正的外部競爭機制,只有內部的折騰,尤其是公辦學校。

雖然從2000年教師隊伍廢除了分配製度,但是不管從什麼渠道(招教、特崗)進入教師行業,只要取得編制,一般就是終身的了,很少有中途被開除的,就是俗話說的拿到鐵飯碗了。

任何行業都有職業倦怠,教師行業尤其是這樣,大部分中老年教師對工作都有深深的倦怠和厭煩,並且停止了職業成長,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來自外部的競爭。

就像沒有狼的鹿群一樣,沒有來自外部的威脅,就沒有了危機,就停止了成長,慢慢就呈現一種整體的頹勢。全員競聘肯定能給這個行業帶來一些生機。



2.問題是規則的制定和實施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但是全員競聘一定會有相當多的問題,就像一位網友說的:

在全員參加的競爭中,一些人同時既是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甚至連組委會主席的職位也一同兼了去,無法保證競爭活動的公平公正和公開。試想,一個制定規則、解釋規則、執行規則的人跟一群遵守規則的人在一起PK,顯然是他先勝出,然後是他看好的人勝出。當然,還有就是特別厲害,厲害到連規則都要按他的標準制定的牛人,也會昂首勝出,只不過,這樣的人鳳毛麟角,實屬罕見。

這個就是最大的問題,其實說到底就是競聘的公平公正和透明,這一點如果無法保證的話,就是瞎折騰,必然還會傷了一些老師的心,到時候,一定會適得其反的。

3.教師隊伍經不起折騰。

一個事物引得大家去爭的前提是有足夠的吸引力,要麼是薪資,要麼是地位(利或者名)。試問,教師行業有麼,總共就那麼點工資,給個績效工資,還是教師自己出的一部分工資,大家對這個玩法已經相當不滿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爭個啥勁啊,沒意思。

鹿跑輸了失去的是自己的命,教師競聘輸了,失去的是一份“撐不死餓不著、可有可無”的工作,你說,教師有激情和你去玩這個“競聘”的遊戲嗎?

教師工資低,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並且自從退休工資納入社保,養老優勢也沒有了,廣大教師們已經覺得自己的鐵飯碗是雞肋了,年紀大的沒辦法,只能馬馬虎虎幹下去。年輕的,不折騰還不愛幹,如果折騰後,沒有更大的好處,誰還願意在這個行業幹下去。



4.如果要有嚴厲的競爭機制,須有吸引人的報酬。

廣大教師也不是不願意有競聘機制,如果有公平公正的競聘機制,如果有相當豐厚的酬勞,那就折騰唄,誰怕誰呀,願賭服輸,贏了更好,輸了再來,不行就換工作。

如果真的能做到這一步,全員競聘對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終將長大


我來說說吧,我家2公里內有三個小學,一個是9小,老城區幾十年的老學校,破,小,沒有足球場,門口停輛車就堵車,成績是最好的,課外補課最少的,都是老教師。

一個2012年新建的小學,就是你說的大多數聘任制,教學質量超級差,小學數學不及格的比比皆是,80多分算高分,聽家長說因為老師換的太快了,學校招聘的教師工資很低,而且沒有編制,很多剛畢業的學生去幹個半年一年過度一下就考走了,或者轉行幹培訓機構,私立學校了。而且由於聘任制,沒有人怕丟了飯碗,所以課下老師瘋狂有償補課,掙點是點,到時候給校長送送禮就過去了,就算真開除了也不怕,因為沒有編制。

還有一個私立學校,設施好,教學質量中等,好在 誰都可以上不要戶口,學費從學前班開始一年2萬,每升一個年級好像是加2000,教師工資是7000左右,是我們這編制老師的不到2倍,我們這編制老師4000,而且人家也有五險一金,福利發放的比正式的多,現在正式單位不敢發。

你想想如果都是聘任制,合同工,會出現什麼現象?9小的老教師都會被私立挖走,私立敢給一萬一個月,五險一金,地方政府給得起嗎?專門給老教師成立一個VIP班,學費4萬,老百姓上得起嗎?如果都是聘任制,誰還去公立學校?掙那點可憐的工資?但是公立又不是盈利機構是9年義務教育,不收費,所以沒錢給老師補助,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又負擔不起高工資,所以到那時候公立學校就會成為畢業生增長經驗的跳板,所有好教師,老教師,全都跳板到有錢有實力的私立學校,有錢的家長也會把孩子送到私立,因為有更好的教育資源,沒錢的也會咬牙上私立,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最後公立只是一幫學渣,學生混子,甚至家長都無所謂的在那上學。

我給你舉一個現實的例子,沒有任何應試教育壓力的,幼兒園。(所有有孩子的家長都懂


大太陽旺


不請自來,我說說。

幾年前我從國企辭職去了私企,發現同樣的事情風格差異很大。基本上老闆會給你國企兩倍的工資和三倍的工作量,回頭看自己國企的十年經驗,也是看到各種人浮於事、混日子,無非就是鐵飯碗。老師也是鐵飯碗,但又有不同,必定是特殊群體,涉及面大,搞不好要出大問題。但在北京現在看,問題開始浮現,北京很多不錯的學校,收入也不低,但留不住最好的老師,他們紛紛去了私營性的學校和機構。這也沒什麼,問題是長期的淘汰優秀的,普通的看到的只有鐵飯碗,問題就越來越大了。

但我也反對全員競聘,這個涉及面太大,操作上現在可行性小,容易滋生新的腐敗,還是算了吧。

第一步我覺得是建立完善的教師績效評估體系,通過幾年的積累,讓這個體系變得公平公證。績效評估體系要從很多方面綜合考慮,不能一刀切。比如北京有的高中就採用中考入門成績和高考成績比值去考察是不是好,這就太唯成績論了,要多方面考量。

第二步讓這個績效評估體系的結果逐步加入到教師分配體系中去。由於前期績效評估結果可能差異大,所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值也不宜佔比太多。但可以逐步擴大。

第三步才是讓這個績效評估系統作為優勝劣汰的標尺。也不是什麼全員競聘,而是末尾淘汰制。所謂流水不腐,讓教師隊伍的兩頭都流起來就好了。

總體來說,過程不能急,慢慢來吧。現在教師挺累的,先通過績效評估結果給優秀的漲點工資吧,先別動存量,教育投資給點增量吧。


飛翔的弱智


教師全員競聘上崗?一個提了多年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哪個人頭腦一熱就能實現的!諸多因素,諸多程序帶來了諸多麻煩!搞得教師暈頭轉向,不知所措!競聘上崗有好處,如果真實有能力的老師上了崗,真正優秀的教師上了崗,教學成績只能是上升。但是結果往往都是事如願違的!這裡面就摻雜著各種關係問題!加上教育上的諸多腐敗問題。難免有些真優秀者會”跑路“。學校各方面條件優越,倒還可以待下去,如果達不到教師滿意,很可能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人處“!搞亂教育教學秩序是板上釘釘的局面。再說每所學校所屬主學科缺少教師,”一個蘿蔔一個坑“聘誰不聘誰都在未知中。如果因為競聘上崗,把學校搞亂,搞垮的確得不嘗失!我建議別搞教師上崗競聘了,先搞一下校長競聘上崗吧!


君臨天下102102459


哈哈,許多地方都招不滿名額,你還全員招聘哩!光我們學校因上級調不來老師,沒辦法自己在社會上招了13個民辦老師。像我校這種情況的,我市有很多學校。(我們是寄宿學校,公辦學校)

這又是誰坐在辦公室裡一拍腦殼想出的“好"辦法呀!

不要再折騰教育,絕大多數老師都十分敬業,全社會學校這塊仍是先進的。

沒有什麼吸引力的職業,競聘又怎的?年齡大的無退路,會通過各種渠道保住,保不住也不可惜。年輕一代折騰煩了,甩手走人。後果是教育事業後勁減弱!

總有人以砸勞動者飯碗為樂,砸工人飯碗,砸服務行業飯碗,如今又砸教師飯碗。前一段,說有老闆開了個無人銀行丶無人超市丶無人賓館,連砸多個行業勞動者飯碗,就有人拍手叫好,呀,看,科技進步了,又砸了一批鐵飯碗!這麼多人丟飯碗,他卻樂得直拍手!

現在又想來砸教育從業者的飯碗了!這不是砸第一次了!為什麼砸了這麼多年,早已砸癟了卻沒砸爛呢?這隻癟碗還背必要砸嗎?人心涼了,人都走了,丟下一堆碗,我們還有臉去砸碗碗嗎?

現在還不是砸碗的時候!現在砸碗,是在砸教育大廈的柱子!

草民一介,視野有限,歡迎討論。




才飲長沙水6


中小學全員競聘,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十分複雜。為什麼說複雜呢?

第一,在中小學競聘中,到底誰是來聘?

是校長聘老師嗎?如果是,校長能公平無私的對待工作嗎?與校長關係好的,教學水平一般的教師和與校長關係不好的,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校長會聘哪一個呢?如果真的是校長聘教師,教師為了個人的利益,會不會給校長送錢,從而滋生更多的不公平?

第二,規則誰來制定?

我們學校晉職稱,制定的規則都是對中層領導有利的,對副科一點好處都沒有。有些規則就是給特定人制定的。普通教師與中層領導在規則面前就是不平等,因為規則本身就是學校領導制定的,領導既是規則制定者,又是參與者,而普通教師呢,只是沒有發言權的參與者,最後聘不上的只能是普通教師而不能是中層領導。

第三,如果實現競聘,最好在全國範圍內打破體制,讓優秀教師隨意流動。

很多優秀教師並不擔心競聘,他們會選擇待遇和薪資更多的學校,會選擇給自己發展空間更大的學校。

一旦競聘實行,優秀教師將會遠走高飛,走不出的教師依然對校長溜鬚拍馬,好的學校會越來越好,落後的學校越來越落後,兩極分化將產生。

第四,實行競聘,教師隊伍不再穩定。

一旦實行教師競聘,教師會把掙錢放在首位,假期補課更無法控制。因為教師可以與學校簽訂一年的聘書,在一學年結束後辭職,然後補課一個假期,就可以掙很多錢,在結束補課後繼續與其他學校簽訂聘書。當然平時也可以隨意補課,學校如果不滿意隨時可以解聘,至少教師可以去補課機構,總不至於餓著。

第五,教師競聘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就是想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實,絕大多數教師已經非常認真敬業了,對於個別不努力工作的人,競聘他們就努力了嗎?

另外,如果想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不是競聘這麼簡單,更不是折騰教師,而應該給教師職業發展拓展更大的空間,讓每個從業教師發自肺腑的喜愛這個工作,更喜歡讓自己成長的教育職業本身,或者喜歡這個平臺。如果是那樣,中國的教師職業一定會成為令人嚮往的職業!

你怎麼看這件事?談談你的想法!


中考政治劉老師


🌟異想天開🌟——有百害而無一利!⛳️提議老師全員競聘,的確很有建設性,有的人都亢奮了,恨不得舉雙手贊成,不是我要潑您冷水,您那是盲目客觀。😄

老師壓力已經夠大,全員競聘會是壓垮教師的最後一根稻草,再折騰,不淘汰,都沒人願意去,再淘汰,那些持樂觀贊同態度的人能頂上還是智能機器人能頂上?😀

取消職稱呼聲那麼高,為什麼?因為職稱評定鏈條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公允,體現不出多勞多得,我就想問問,全員競聘就能力保公平?若不能,你覺得會如何?顯而易見競聘掉的會是一些腳踏實地、不會耍乖賣巧的老師。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結果???那你們真是“人才”啊😀😀😀👍👍👍





百里靈犀


那麼誰來決定聘用,校長嗎,那我只能恭喜校長髮財了,學生家長嗎,那就恭喜家長,你的孩子一定不會受一丁點的委屈,老師管教學生要注意了,影響工作。大家有沒有想過以前也沒有那麼多治老師的政策和方法,也沒那麼多的二百五出餿主意,為什麼老師們要搶著上課,為什麼那時會有無償補課,週六週日和陪學生,放學不回家陪學生,現在這些情況都沒有了,老師還是那些老師,為什麼變化。哪些所謂的專家,所謂的媒體,還有自己不努力但還看不得別人好的,當然也有害群之馬怎麼就不去反思下,只會博同情,博眼球,你自己得到了利,但毀掉的是整個教育。教育的變化是眼看著變化,唉!


翱翔82378034


這個提議有意義!

如果中小學教師實行全員競聘,無疑會增加很多老師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這對提升教師的素質能力是有意義的!

可以這樣設想,競聘實行百分制,異地考核。考核分數由三部份組成:由一線教師組成評審團評分40分、學生評分40分、教育理念考試20分。考核內容兩部分:臨時指定授課、教育案例分析及教育理念展示。A縣教師到B縣考核,B縣教師到C縣考核。陪審組負責評估教師課對重難點的把握,知識結構,廣度、深度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合理運用。學生通過課堂看實際教學效果。案例分析檢驗教師對教育個案的處理能力,教育理念展示考察教師對未來教育的理解和認識。



這樣的考核競聘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平公正,也有利於考察出教師的真正勢力和應變能力,同時還能夠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教師的潛力並增強老師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這樣的競聘,完全可以考慮運用到實踐中去!


流浪小夜曲


教師競聘上崗是最愚蠢的做法,這是某些領導人士不顧教育發展別有用心的心裡體現。試想一下,教師是需要持證上崗的,是屬於人才中的佼佼者,現在不足40的教師,當初是經過學校篩選出的最優秀的學生,送進了中師,這些嬌嬌者畢業後挑起了教育的大梁。競聘就有落聘,人員不夠用誰來任教?能勝任教師的人不多,當然,社會上有一些人通過各種渠道取得了教師證,但是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培養,能擔起這個重擔嗎?就像當年民辦教師一樣邊教學邊培訓嗎?教師隊伍只有通過激勵和管理才能強大,因為教師不是神,而是人,他她上有父母,下有兒女,需要吃飯穿衣,需要住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