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籤合同,細節把握不能少——“醜話一定要說在前頭”

創業不易,旅途風險,有法365幫你規避。歡迎收看創業故事匯第六彈——

合同是用來做什麼的?開玩笑的說,合同就是雙方“打架”時候用的!上期我們說到了合同中爭議解決條款,就是為了預防合作過程中出現問題。那麼,除了爭議解決,合同中還有哪些重要的條款呢?

創業者胖喵:胡律師,上期您跟我詳細分析了合同中的爭議解決條款應該如何簽訂,我受益匪淺,正好手頭有一份合同就把它加上了。

從我們創業公司,努力做事兒的角度來講,還是不希望和甲方在合作過程中出現不愉快,如此耽誤的是雙方的時間。

那麼我想問您,針對我們的“新媒體代運營”業務來講,有哪些我們必須明確的甲乙雙方責任與義務,或者說協議條款嗎?

“新雲”的創始人胖喵,曾經在合同上吃了不少虧。想要儘量完善合同條款,還是要專業律師幫忙出謀劃策。今天,看看胡曉律師會給他什麼樣的建議吧~

問題1:

胡律師,說到合同條款問題,我想問問,咱們擬定合同的時候,最開始應該從哪些角度出發去思考?

問題解析:

簽訂合同,要思考的基本點就是:基於哪一方的利益去考慮。同樣的一份合同,有經驗的律師問你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你是甲方還是乙方?

雙方所處的角度不同,同一個條款的表述上自然有所差異。

舉個例子,你“上趕著”跟我籤一份合同,那麼合同條款肯定是更偏向我的,如果你在其中約定我的責任特別多,而我這邊並沒有執行的可能性,那麼這份合同也就沒有意義了。

問題2:

好吧,那像我們創業公司的合同,一般情況下應該考慮哪些問題?

問題解析:

創業公司的合同,我給你分為以下三種吧:

第一是甲方類,向外付錢的,比如採購合同。我們首先要明確規定所購買的物品是什麼,或者服務的類型是什麼樣的。然後就是供貨期、驗收標準(包括初驗和終驗)、結算方式、付款節點、質保金條款等等,服務類的話建議約定好提供服務的具體團隊成員、工作量的計算方式和核算標準、人員替換時如何處理等等。

第二是乙方類,別人給你們付錢的,代運營服務就屬於這類。這類合同重點關注的,就是工作量和工作成果的驗收標準。比如說,你們達成一個什麼樣的指標算完成任務,對方因此應支付給你多少服務費。很多收不回來款項的乙方,都是因為沒有明確驗收標準,或者沒有及時核算工作量或認定工作成果!

第三是合作類,雙方互利共贏的這種情況(比如各自具備某種優勢去進行某個項目)。這類合作最終體現在法律上可能會有多種形態,股權的、項目的,等等。此時,首先要明確雙方是否存在合作的基礎條件,並將基礎條件(如提供的資源)在合同裡明確下來。再有就是雙方通過何種具體方式合作,也要落實到合同裡。

問題3:

明白了,我們目前的合同大部分都是基於乙方的,這類合同中還有哪些要注意的細節問題呢?

問題解析:

把指標量化!把指標量化!把指標量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以你們寫新媒體文章為例,很多時候,甲方不能給你們提出什麼建設性意見,你們改來改去他都覺得不滿意,這就非常尷尬。假如你沒有量化指標,沒有約定文章達到什麼樣的一個標準算完成任務,對方賴賬你也沒有辦法。

比起文章,“遭此迫害”的還有設計類的一些業務,很多時候合作雙方最後都是一肚子怨氣。所以簽訂合同的時候,最好約定什麼情況下算完成了成果,或者我完成了但你不滿意時我可以為你修改多少次,或者成果中必須有什麼樣的元素等等,不然你可能改上一個月都沒法完成甲方的需求,比如五彩斑斕的黑。

問題4:

您說的太扎心了,很多時候甲方的需求真是“五彩斑斕的黑”!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向您說的第三種合作方式傾斜,即互利共贏的合作方式,這類合同又有哪些細節要注意呢?

問題解析:

這類合作方式,比前兩種都要複雜些。從最基礎的內容出發,首先你要約定雙方彼此的權利義務,以誰為主,以誰為輔,還有具體的合作落地方式。

如果雙方想要進行捆綁更緊密的項目合作,那麼可能就涉及到一起成立一家公司的問題(股權合作)。新的公司股權如何分配,運營層面如何運作,財務上如何處理…這些都建議提前溝通好。

再有,新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都有哪些,投票規則是什麼樣的?小股東要不要有一票否決權等等,也都需要提前考慮。

另外還有其他股東退股的問題,這個實際上實踐裡比較常見。比如一方認為和之前談的不一樣,或者運營狀況不理想,可以退出嗎?什麼條件?這些初期就談似乎傷感情,但比起後期因此發生爭議,還是建議“醜話說在前頭”,先有君子約定,避免後期矛盾。

胖喵:得嘞!這塊實在是太複雜了,真籤合同的時候,我還是簽好了拿過來給您看一眼吧!

胡律師:那當然最好啦,我給你把把關,別被人坑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