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湮滅》究竟湮滅了什麼

評分:6.7分

觀影前一天連夜補看原著,看後情緒很複雜,既期待觀影,又發現這種期待大打折扣。《遺落的南境》有三部,《湮滅》是第一部,第一部專注挖坑,挖了很多坑,都需要在第二第三部慢慢填上。換一種說法就是,《湮滅》在情節推進上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交代背景和營造“氛圍”。希區柯克說:最恐怖的不是炸彈爆炸那一刻,而是大家相視等待炸彈爆炸的氛圍。作為非科幻迷的普通讀者,我理解《遺》超越《三體》獲得星雲獎可能就在於它對這種詭異、恐懼和玄幻氛圍的渲染,更準確地說《遺》是一部志怪小說。但小說歸小說,當把一個缺乏戲劇衝突的故事搬上熒幕,如何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吸引觀眾不走神還是有相當的難度。當然,另一方面,我很期待看到X秘境、地下塔裡流動的苔蘚文字、發光的娜塔莉波曼長啥樣。

#愛電影#《湮滅》究竟湮滅了什麼

電影最終還是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變(據說導演承認自己沒有讀完原著。。orz)。平心而論,我真是慶幸電影做出了這種改編,至少坑基本都被填上了,一部電影自己能自圓其說,不至於讓你在結尾開始拉字幕的時候一副what the f**的表情,覺得導演除了勾引你看續集沒幹其他事。這麼說吧,《湮滅》小說情節可以幾句話概括:生物學家為丈夫進入X秘境,在地下塔裡發現流動的苔蘚生物(爬行者)在書寫雞湯文字,而且整個地下塔是一個活體。為了解密,生物學家又去了燈塔,發現燈塔裡有以前燈塔管理員的照片和科考隊員的日記,哦還有心理學家領隊是個bitch,結束!可是留得坑太多了,地下塔是啥?爬行者是啥?雞湯文字什麼含義?燈塔管理員有什麼關聯?日記記錄了什麼?回來的丈夫為啥失憶?心理學家領隊為啥如此陰險毒辣?基本一個坑都沒有填。如果電影忠實原著,把這些問題都留到續集,我覺得觀眾可以把電影院拆了。有興趣的看看小說第二三部,發現腦洞大到無法收住,相比之下第一部除了造勢放煙幕彈,啥都沒交代。

#愛電影#《湮滅》究竟湮滅了什麼

我覺得電影開始對X秘境作用機理的交代還是不錯的。DNA之間的reflection,隨著五名科考隊員的深入而得到揭示。X秘境裡的生物之間會通過DNA的相互映射而產生稀奇古怪的雜交物種,比如長著鯊魚牙齒的鱷魚,頭上長梅花的梅花鹿,長成人形的植物,同株開出百合玫瑰的鮮花,咬死人繼而發出人類聲音的灰熊。。。所以當物理學家發現自己手臂開始長出藤蔓,精神開始崩潰。如果電影按照這個套路再深挖下去,可能故事邏輯更連續和一致。但是後來電影又被毫無鋪墊地帶回原著,原著第二三部交代X秘境最主要的作用機制是對生物體進行克隆複製。所以導演才設計了燈塔裡Kane自焚後隨即又出現了一個Kane,Lena盯著白光看又複製了一個Lena兩人“共跳現代舞”的場景。導演對原著的致敬卻讓觀眾覺得非常突兀。另外DNA的reflection在片裡真是深究不得,有機體之間reflection也就算了,為啥非生物體的冰凍海水也reflect了樹木的形狀DNA,長出沙灘冰雕的既視感呢?

#愛電影#《湮滅》究竟湮滅了什麼

電影把五個女性科考隊員的消失處理成《無人生還》的節奏也是對原著的有益改編。原著中隊員的衝突更多是人性使然,說得更確切一點,是心理學家的小陰暗。語言學家還沒進X秘境就慫了退了,人類學家是被心理學家當成對付地下塔怪物的擋箭牌犧牲了,勘探員被心理學家離間和Lena產生間隙,在Lena變異後有意射殺Lena結果被Lena一槍斃命。原著這麼設計情節有其道理,因為後面交代心理學家領隊是X秘境裡地外生物的帶路黨,她希望帶著源源不斷的科考隊員來獻祭。但電影說不了那麼多所以然,於是把其他隊員的消失處理成秘境裡其他生物的攻擊,一個在野外被變異灰熊咬走,另一個在破敗民宿精神崩潰被灰熊攻擊,接著一個發現自己被藤蔓附身,生無可戀,然後領隊直接在地下塔被白光湮滅,只剩下主角光環閃耀的Lena在燈塔孤軍奮戰。這麼處理至少場景豐富了很多,給觀眾的感官帶來不同的刺激。否則按照原著就一個地下塔,僅有閃著綠光不停流動的苔蘚,難免枯燥。

#愛電影#《湮滅》究竟湮滅了什麼

平心而論,電影對X秘境風光的展現還是非常有藝術感的。琉璃幻彩的日光,蒼翠欲滴的樹蔭,人體做拉奧孔狀的地洞入口,以及LenaA與鏡面LenaB的那段雙人現代舞讓我有一種黑天鵝重現的錯覺。是部用了心改編的電影,彌補了小說情節不足的硬傷,至於觀眾的觀影感受就智者見智了。

#愛電影#《湮滅》究竟湮滅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