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這句話“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讀蘇東坡”?

liujinda22


古代的文人墨客不計其數,古代的成王敗寇不計其數,古代的王侯將相不計其數,古代留名千古的人不計其數,可是,對人生的參悟,又有幾個能做到蘇東坡那樣,順流如春風拂面,風光霽月,逆流如秋風過耳,依然快樂。所以,後世的人們才會如此驚歎:“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讀蘇東坡!”

那麼,蘇東坡有什麼好讀的呢?就我個人對蘇東坡的閱讀經驗而言,我覺得蘇東坡至少有四大方面值得讀的美妙之處。一是蘇東坡的思想深邃。蘇東坡是典型的儒家知識分子,他身上的儒家思想顯示無遺,他積極入世,心懷家國,有理想有抱負,體現出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同時,他的身上還有釋家和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一起,構成蘇東坡的思想體系,且並行不悖,只是隨著境遇的不同而各個思想表現的程度不同。

二是蘇東坡的作品閃爍著無盡的文學魅力和思想的光芒。他有非常深沉的作品,如《前赤壁賦》,那種對宇宙人生的探索精神,那種對人生得失的哲學體悟,“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崦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給人以深刻啟示。

蘇東坡的豪放是有目共睹,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蘇東坡的深情是讓人落淚的,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蒼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三是蘇東坡這個人特幽默。有一個趣聞:蘇東坡與中書舍人劉攽最為投契,一生知交。二人經常在一起詩酒唱酬。劉攽晚年患風疾,鬚眉脫落,鼻樑損壞,一日,朋友們到劉攽家聚飲,席間大家套用古人聯句相戲,蘇東坡用劉邦的《大風歌》打趣說:“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樑。”劉邦劉攽同音,而翻改的聯句既合韻律又合情境,聞者無不笑倒。

四是蘇東坡胸懷豁達,做人通透。他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宋神宗重用王安石,開啟了熙寧變法,此後,變法漸漸演變成了黨爭。王安石去朝,司馬光上臺,司馬光去世,章惇上臺,如此循環反覆,變法成了士大夫升遷的撬棍,皇帝支持變法,則變法派得勢,皇帝反對變法,則反對派得勢,許多人通過支持或反對變法而一步登天。

蘇東坡雖然對變法有所反對,但對變法中利國利民的政策還是非常支持的。他與王安石政治主張不同,受到放逐,但當王安石下野,他和王安石卻成為了朋友。他與司馬光政治主張相近,但司馬光上臺,盡廢新法,他又上書指出個別新法不可廢。他以事實作為判斷變標準,不像別人在變法中通過站隊來謀求政治前途。所以,他既不見容於變法一派,又不見諒於反對變法一派,變法派當政,他受排擠,反對派當政,他同樣受打擊,故一輩子顛沛流離,屢遭貶謫,45歲貶黃州,59歲貶惠州,62歲貶海南儋州。

然而,蘇東坡雖屢遭厄運,但他的通透之處在於,他只對事不對人,從不記恨那些給他使過絆子的人。王安石和後來的宰相章惇等人,都曾排擠或打擊他,但蘇東坡對他們個人,卻從來都沒有表露過絲毫的怨恨之情。蘇東坡的人生字典裡,是沒有“敵”而只有“友”的,蘇東坡只恨那些可恨之事,具體到某個人,他卻從來不放在心頭的,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說:“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於苟苟營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這就是蘇東坡,無論境遇怎樣,他始終豁達、樂觀,對仇怨如風過耳。


帝國的臉譜


1 這句話什麼意思?

簡言之,誰也慘不過蘇東坡。

換言之,不快活,讀讀蘇東坡,便有了力量。

是蘇東坡,而不是蘇軾。

2 蘇軾何時成了蘇東坡?

那一定是關乎蘇軾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湖北黃州,任團練副使一職,官微薪少,死裡逃生,心情抑鬱,蘇軾便閒了下來,建雪堂,開墾東坡,自耕自足,於是戲稱為“蘇東坡”。

在此之前,蘇軾做官也有屢受排擠,但不至於送命,這一次卻真的傷了心了。

自此,蘇軾儒家的濟世思想開始向蘇東坡道家的致虛守靜轉變。

這一變化,才有了人人敬仰的蘇東坡。

3 蘇東坡真的很慘,然蘇東坡也真的強大,是後天磨鍊的強大。

因與王安石新黨變法政見不一,自請出京,任杭州通判,疏浚西湖,築堤建壩,三潭映月,蘇公堤才是聞名天下的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詩的背後是蘇東坡默默的作為。

因與司馬光舊黨政見不一,蘇東坡一貶再貶,直到海南儋州荒遠邊地,然依舊生活得有滋有味,風生水起。辦學堂,改民風,拿出俸金修路。甚至築房置田,意欲海南終老。

“日啖茘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蘇東坡在困境之中的灑脫曠達。


好不容易熬到新皇登基,想起他來了,詔他回京,卻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這樣的不幸很多很多,然命運的悲慘總在蘇東坡的手上神奇的開出美麗的花來。

他人眼中的苟且恥辱蘇東坡總能過成了詩情畫意。

除了做官,樣樣都行。書法,“宋四家”之一,《黃州寒食詩帖》“天下第三行書”,繪畫,音律,美食,無一不通,樣樣都精。

愛吃的詩人,總能將柴米油鹽過成詩的樣子。

4 為何如此被虐,還不輕言放棄?

做官不順,窩囊活著,不如遊山玩水,愜意一生。

依蘇軾的名氣,完全不成問題,然蘇東坡依舊哭著,樂著,在官途上堅持著。

相比之下,陶淵明是懦弱的,不高興就回家種地了。

李白是不負責任的,不樂意就遊山玩水了。

蘇東坡卻是個智者,世界在他心裡永遠是美的。

渴望官途顯達,“何日功成名逐了,還鄉。”

現實卻一再殘忍,“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唯一不變的,永遠的灑脫曠達,苦中作樂,甘之如飴。

“青蓑黃箬裳衣。紅酒白魚暮歸。歸暮。長笛一聲何處。”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5 對理想的堅持是蘇東坡一生堅忍不拔的意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東坡)

如此說,也如此做。

對理想的堅持,數一是杜甫,數二是蘇東坡。

杜甫最苦,連詩都是苦澀的,蘇東坡也苦,可詩卻是美的。

蘇東坡的人格魁力是大於其詩的。

生活得不快活,讀讀蘇東坡,不是蘇東坡過得比誰都慘,而是我們能從蘇東坡身上獲取強大的力量,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逆而不屈,笑看風雨。

千年過後,再談蘇東坡,除了他的詩詞書畫藝術外,更賞識的是他的精神力量與人格魅力,“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黃庭堅評其:“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

錢穆評價其:“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人格是偉大的。”


一綠浮芳


要是你被生活打擊得尋死覓活的,那你肯定沒有了解過蘇軾這個人,讀過蘇軾的詩。

宋朝時,發配嶺南已經算是煙瘴之地判死刑了,蘇軾還要到更南的海南去,新黨的人滿心歡喜地想著這回總得弄死你了吧!但是別人蘇軾不在意啊,吃飽喝足了就領著老婆小妾在沙灘曬日光浴,還摸著肚皮問下人,老爺我肚子裡有啥?!下人都說是知識、抱負、墨水,唯有小妾一語中的說“老爺您肚子裡有滿腹牢騷。”


蘇軾笑呵呵地連連點頭。

您可別以為那時候的海南是度假勝地,說白了那時候它比現在亞馬遜還原始閉塞,買不到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得自己自給自足。蘇軾得自己曬鹽、種菜、餵豬、建房子不說,還得時時提防當地土著人的刁難,和他們搞好關係。說是有下人,可是真要幹起活來不給力,下人一個不順心都把蘇軾罵得暈頭轉向。真要那麼舒服,古代人還能談流放煙瘴而色變?

普通人真要到這地方,恐怕半路上一到嶺南就自己把自己愁死了,還能像蘇軾那樣雲淡風輕?!你看同樣和王守仁一樣流放到龍場的那對父子,半路上楞是把自己愁死了。

我們現在人,動輒受不了判若雲泥的落差,有個變故便尋死覓活。自己成就還沒怎麼樣,就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人家蘇軾心理承受能力才是真的厲害。22歲進士第二名(歐陽修誤判,實際為第一),為八品縣官。之後,一路高升至38歲為太守。那是真的見過世界什麼樣,天什麼樣的人。43歲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一般人恐怕又得尋死覓活吧?!可是蘇軾就是心態好,在去黃州路上寫下“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誰說我過得不好啦?這長江的魚肉真肥美,山筍真飄香,閒暇還鑽研美食做東坡肉,這可真是個好地方啊!後來,蘇軾又覺得不過癮,黃州實在太妙了,陸續作三篇《赤壁賦》,歌以詠懷。


也許在黃州,到底算是中原,還比較有人氣。新黨人一看他過得那麼瀟灑,還作小詩,氣得罵娘,又上書皇帝說他不思悔改。好吧,皇帝又把他貶到嶺南惠州去了。那時候嶺南可是煙瘴之地啊,蘇軾北方人的小身板,有個水土不服就一命嗚呼了。那時候到惠州可不是當官,而是讓他去和原始森林裡的土著民族溝通感情,和豺狼虎豹打交道。古來大多數流放嶺南的,要麼在半路上把自己愁死了,要麼就是恨不過,自己抹了脖子。可是蘇軾就不一樣,表現得視死如歸,如魚入大海,鳥倦歸林,流放日子楞是被他過得和隱居休假一般。

然後新黨聽說他還沒死,再把他貶到天之南去。一直到蘇軾快走不動了才回到中原,自嘲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晚年回到中原宣告:總有小人想讓我死,我偏不死,就得好好活著,氣死你們哈。

這才是大情懷的境界,好死不如賴活著啊。


不書公子


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的,有些人一碰到一些挫折,就各種低落,鬱悶,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就會怨嘆人生,家庭出身,覺得自己是如何的懷才不遇,命運多舛。

但其實,生活就是如此,不可能按照你的意願在過的,這個就需要一個樂觀的人生觀,比如可以看看蘇東坡的人生,看看他是如何面對慘淡的人生的。

蘇軾生於公元1037年,他與父親蘇洵、蘇轍號稱三蘇,嘉祐二年,蘇軾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主考官是歐陽修,歐陽修看了蘇軾的文章,覺得非常之好,以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為了避嫌,就將蘇軾定為第二名,就這樣蘇軾錯過了狀元。

不過榜眼也不錯,而蘇軾的也名動京城,正當他準備一展鴻圖的時候,突然他的母親過世了,蘇軾只能回家守喪,一直到了嘉祐四年十月,守喪期滿,蘇軾回到了京城。公元1066年,蘇洵病逝,蘇軾再次回家守喪三年。

而蘇軾回來的時候,剛好碰上了王安石變法,十分賞識蘇軾的歐陽修因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所以遭貶,公元1071年,蘇軾也上書議論新法的一些弊病,被貶為杭州通判。

1074年,蘇軾被調往密州擔任知州,公元1077年,在徐州擔任知州,公元1079年,在湖州擔任知州,但沒多久,蘇軾回為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很低,俸祿自然很低,蘇軾就帶領家人種田,貼補家用。

公元1084年,蘇軾被調往汝州,因為旅途過於勞累,他的幼子在路上夭折,他就上書奏請到常州居住。公元1085年,司馬光被任命為相,蘇軾被調回京,但是他也看到了司馬光這些人的一些弊端,所以蘇軾也不被司馬光等人所容。

公元1089年,蘇軾被調往杭州,他就在西湖邊上修築了蘇堤,公元1094年,他被貶到嶺南的惠州(廣東惠陽),公元1091年,被召回朝,但又被貶到潁州擔任知州,公元1094年再被貶到惠陽。

公元1097年,蘇軾被貶到儋州(海南儋州),而在宋朝,因為不殺士大夫,貶至儋州,這比滿門抄斬要輕一點的罪,公元1101年,蘇軾被朝回京,在路上常州病逝。

蘇東坡雖然一直被貶至各地,但是他一直保持著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蘇東坡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從他的詞中,我們絲毫看不出他的失意與落魄,更多的是奮發向上,積極樂觀。


歷史簡單說


因為蘇東坡哪怕是再被貶的時候也不忘了給自己尋開心,也會不時的乾點有意思的事情出來。

蘇軾,自子瞻,號東坡,是宋朝的一位大文豪,是個跨界的牛人,工書法,會畫畫,寫詩填詞更是不在話下,還培養出了蘇門四學士也算是一個教育家了,還是個大吃貨,東坡肉、東坡肘子等名菜傳世。可是這個牛人他也喜歡裝逼,還曾強行裝逼失敗。有詩為證,蘇軾有一首詞《定風波》。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序中的大概意思就是說,三月七日去沙湖路上遇到下雨,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被淋得很狼狽,但是我不覺得。而正文中說大意不要怕下雨,唱著小曲在雨中行走,看著其他人躲雨的狼狽,真有優哉遊哉啊。

怎麼樣有沒有覺得蘇大學士這麼幹逼格很高,是不是想給他雙擊666。但是告訴你,他這次強行裝逼失敗了,雨中漫步看起來很浪漫很瀟灑,但是容易受涼感冒啊。蘇大學士這次就感冒了。有詩為證。蘇東坡的還有一篇遊記《遊蘭溪》。這裡面寫道: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這段寫的是蘇東坡在沙湖買了塊地,去看地的路上生病了,去找一個聾子醫生看病的經歷。而這件事情發生在元豐五年三月。跟定風波中所寫的淋雨是同一個月,而且還是同一個地點。

不要以為渾身仙氣的東坡居士不會生病,淋了雨也是會感冒發燒的。想必“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這可不是“微冷“,而是“賊冷”啊,要不怎麼能凍感冒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雨中漫步確實很裝逼,但是不要裝逼過頭,該打傘還是要打傘的,沒看到蘇大仙人都會淋感冒麼。








葳蕤且饕餮


積極進取、豪放曠達、性情中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對逆境“逆襲”——我們可以從蘇東坡和王鞏、宇文柔奴的故事體悟一種人生的襟懷——


柔奴: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世有奇女自不俗,蘇東坡揮筆點贊!


世有奇女自不俗。

在蘇東坡眼裡,柔奴是一位可以用詩詞來褒揚的奇女子。

柔奴是誰?蘇東坡又用什麼樣的詞作來點贊呢?

柔奴姓宇文,本是洛陽城中大戶人家女子,誰知一朝家道敗落,便天涯淪落煙花巷,成了一名藝伎歌女。

若說柔奴是一位奇女子,主要有四奇:

一是才貌雙全,藝驚四座。為詩人、畫家王鞏一眼看中,成為其侍妾,出離了淪落。佳人才子,情定終身,已是傳奇。

二是王鞏因蘇東坡烏臺詩案受到牽連,貶官南蠻之地——嶺南賓州(今廣西賓陽),樹倒猢猻散之時, 柔奴斷然隻身相隨,始終不離不棄。可見蕙質蘭心,絕非俗常女子。

三是特別出奇的是,柔奴不僅才藝俱佳,甚至還深通醫理草藥,同情底層百姓,以高明醫術救治百病,贏得了廣泛的口碑,被譽為“神醫”。

四是當奉詔北上,王鞏和柔奴歸來時不僅沒有飽經滄桑之感,反而豁達坦蕩,精神煥發,顯得更加年輕。當蘇東坡問嶺南如何時,柔奴坦然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話中深意及不凡見識讓蘇東坡大為震動,為夫妻二人特別是柔奴而心折。

柔奴的身心狀態可以說是反差最鮮明的“逆襲”了——對逆境的“逆襲。”

於是,大家蘇東坡情不自禁,揮筆點贊,寫下了千古傳唱的名篇《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詞作畫面反差強烈,鮮明唯美,用筆行雲流水,意味超拔深長。如琢玉郎與點酥娘,天設一對璧人;皓齒清歌,令炎海飛雪;萬里歸來,飽經滄桑,卻是愈加青春;嶺南南蠻之地,瘴癘之地,卻是笑時猶帶嶺梅香,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個漂亮、清奇、坦然、獨立不遷的奇女子躍然紙上。


一首詩一個故事。我們還可以對比一下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被貶的狀況,白樂天的名篇卻充滿了不平、抑鬱、同情,當然還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詩中的琵琶歌女亦曾名噪一時,而年老色衰後終被拋棄,淪落悽慘境地……白居易同病相憐,寫得非常傳神細膩,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兩相對比,一喜,一悲;一積極,一沉鬱;一從容,一悽然;一安心,一傷情。兩首詩均是頂尖詩人的頂尖之作。藝術上各有千秋,思想性其實也難有高低之分,但在創作者和筆下人物的心境心態上,卻顯然有高低之別。

其實柔奴的“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正是出自於白居易的詩句:大抵心安即是家。這也說明人思想感情的多樣性,以及不同情境之下的心態表現。

回到柔奴的故事中,王鞏是受蘇東坡烏臺詩案牽連貶得最遠、最慘的一個。二人雖然是詩文唱和、山水同樂、情同手足的摯友,但蘇東坡始終心存愧疚,生怕王鞏在艱難困苦的南蠻之地一發沉淪,消極委頓。然而王鞏卻是本心不改、正直不改、豪情不改,精神挺拔,筆墨不輟,更加勤奮地創作、著述;兩人在書信來往中自然常常切磋詩文書畫心得。同時,蘇東坡叮囑王鞏注意保重身體,學習養生之法,而王鞏也在回信中常常談及長生之道。

柔奴之所以成為奇女子,背後是深層次的原因,簡單來說,主要包括:忠誠而深情;積極而樂觀;知順逆而從容;懂文化而有見識(此心安處有白居易書袋可掉,其實也折射著王鞏的詩書涵養和思想境界);深諳藝術而知音唱和(二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確實能體悟養生之道而身心怡然自得(與醫道相通)。


最後補幾筆——得為嶺南正正名:雖然古代嶺南確實屬南蠻之地、瘴癘之地、文化相對落後之地,但其實也存在“言過其實”的誇張認知。古代嶺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的寂寞凋零、失落頹唐,以及荒廢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當然,更不用說今天的嶺南了——已經成為中國人口最多、發展最快、也是最為宜居宜業的先進地區了。

自然養人和人養自然同樣重要。


經行天下光未央


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這句話,一語道出了蘇東坡留給我們後人的最大的財富—人生要有豁達、樂觀的心態。

我們經常說李白了不起,杜甫偉大,蘇子英明,為什麼?不僅僅是他們的遭遇,不僅僅是他們的才華,更主要的是,他們留給我們後人的一筆精神財富!

讀李白,我們更主要的是感受他那豪邁不羈,追求人格獨立自由的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讀杜甫,我們感動於他身處窘境,但卻發出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高尚情懷!



蘇軾,我敬佩他的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豁達瀟灑,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


蘇東坡的才華,我就不多說了。先看幾個名頭,就可想而知了:詞人,豪放派詞的開創者;詩人;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畫家;書法家;美食家,現在還有許多以東坡命名的菜;水利專家,西湖的蘇堤至今還發揮作用......

蘇東坡的遭遇,人生起伏也令人唏噓不已。“烏臺詩案”讓他的人生走到谷底,堂堂的太守,差一點就被“秋後問斬”。可是,死裡逃生的蘇東坡卻並沒有消沉,而是對人生的另一番思考。

最後東坡“突圍”(這是餘秋雨先生用的詞語)了,他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赤壁賦》)



這段話的意思大約就是:人看問題要能換位思考,有時“竹杖芒鞋”的確“輕勝馬”(無官一身輕),這樣想了,才會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和瀟灑。人生最美的風景不是功名利祿,而是享受“清風徐來,水波不驚”的平淡生活。是“坐看風起雲湧”的那份內心的淡定。



怎麼樣?看看蘇軾的經歷,聽聽蘇軾的感悟,想想蘇軾的豁達、樂觀!你的那些不快活,還算什麼呢?


煙花三月09


讀蘇東坡百餘萬字,執筆10餘萬字,蘇東坡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命運多舛,但是他始終保持生命蓬勃和天性解放:我似樂天君記取!――

蘇東坡在華人心中的地位,用喜歡來表達似乎意猶未盡,以甚愛喻之倒更妥帖。

是的,有中國人的地方,大抵都會吟誦“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會激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還會遙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和歌詠“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等千古佳句名言。

是的,有中國人的地方,東坡先生的身影無處不在,他的芬芳詩意無時不在。



掬一束詩行,猶如山澗清流汩汩而下,不經意濺起浪花朵朵,輕柔地拂過我們乾涸的心田,滋養浮萍一葉葉,蔥綠滄海變桑田。

隨時,隨緣,隨遇,隨安。

東坡先生在我們身旁,亦如昨天般。

走進中國詩詞文章的浩瀚星河裡,與先生一起可仰望星宿,可俯首攬月,亦可與一杯香茗相視而笑。生命是花開的,時光是靜謐的,長河亦是相連的。

就如走進東坡先生家竹林時,心情也是特別的。

春筍初發的季節,林間日光婆娑,葉兒沙沙摩挲,箜篁幽幽中一片澄明的清淨,彷彿正響徹當年少年的讀書朗朗。



十年前,如許的情懷,我行走在三蘇祠的每個角落,傾聽四面八方清風飄拂過妙音陣陣。又或在眉山晨晚時分,駐足林蔭下,風景秀美且清幽,空氣薄涼而清疏。

想著東坡先生曾嬉戲或棲息於此,詩意油然而生。這一方水土中,難免情不自禁蓬勃詩情畫意,張揚詩意繽紛,脫口而出的美好抒發,迎面衝動而來……

遠遠的,峨眉峻秀;清清的,岷江澈涼;高高的,大佛莊嚴,如此加持的眉山山水更加淳樸、恣意、靈氣。

當年的東坡先生置身於這樣的幽美如畫裡,加之天生才情,洞開心靈之窗不是自然而然麼?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評說:“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的人,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集逸士志高,集紳士優雅,集俠士豪放,集智者通透,集禪者精神,集君子情操,集文人情懷,集政客本領,集玩者情趣……蘇東坡所展現的人性之美,儼然天縱奇才,難怪林語堂先生這般的推崇和讚美。他還說:“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對於這位偉大的散文家、詩人、詞人、書法家、畫家、發明家、政治家,即使是林語堂先生的這些激賞,或也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實如許的東坡先生。



在散文成就上,蘇東坡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及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等並稱為唐宋八大家。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在詩歌造詣上,與書法家、大詩人黃庭堅並稱“蘇黃”。

在作詞風格上,與豪放派的辛棄疾並稱“蘇辛”。

在書法高度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蘇黃米芾”。

在繪畫藝術上,與文同並稱湖州畫派始祖。

東坡先生一生與水結下不解之緣,抗洪,抗旱,疏堵,他與水抗爭,與天地抗爭。

他主持西湖治理工程,利在千秋,功在萬世。

他還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公立醫館。

他喜歡煉丹、釀酒,好茶、美食、山水、交友、花木……

他愛上一切有味是清歡的生活美好。



蘇東坡正直一生,赤誠一生,飄逸一生,豪情一生,亦風流一生。

對堂妹的一往情深,有情人終未成眷屬,因而在蘇東坡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傷痕和遺憾。

溫潤敦厚的妻子王弗給予的關懷和愛護,彌補了他早早喪母的傷痛。

續絃王閏之的溫純和寬厚,猶如知心姐姐、心靈導師,讓歷經政治磨難的蘇東坡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和知己的情意。

侍妾王朝雲在蘇東坡最艱難的日子裡不離不棄,相依相偎相護,度過了最艱苦卻十分美好的晚年光景。

唐朝女詩人魚玄機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有情郎亦如東坡先生,人生何來遺憾呢!



清初詩人王士禎說:“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王國維則說:“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道:“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餘則以為不然。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真神仙中人。”

歷史上文人墨客對蘇東坡讚不絕口,歷朝歷代的政客對他也十分崇敬,阡陌之上,時有“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歌唱嘹亮而來……

出世的姿態,入世的精神。蘇東坡,覺醒的有情眾生。


詩漫讀書會


在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鎖住我們向前的腳步,但在這種困鏡中保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的態度,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說到樂觀,我也不禁想起宋朝第一大文豪蘇東坡,蘇東坡這個天生的樂天派,在仕途失意,仕途坎坷的蘇東坡卻依然不忘到了當地,尋找美味解解饞。他發現黃州當地的豬肉,多且好,但人們卻不怎麼去吃,於是蘇東坡就利用這一優勢,總結出了一道菜的做法,就是流傳至今的東坡肉。因此,他還發明瞭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餚。說到這裡我都快流口水了……看來不僅是宋朝的大文豪,還是宋朝的第一大吃貨,老蘇更是北宋著名的美食實驗家。

老蘇被貶黃州時,寫過一篇《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不僅對吃這方面很有研究,他蘇東坡還被一件東西深深迷住了,那就是他對沉香的著迷。源於宋代流行的香文化,當時人們用香禮佛,祭祀祖先,清新空氣。無論皇家富貴,還是尋常百姓,香都沉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蘇東坡曾經為了製作一種雪中春信的香。專門收集梅花的雪水,花了七年的時間,才能找到滿意的香味。

蘇東坡和弟弟手足情深,發現什麼好東西都會和弟弟分享,為此他四處尋找,想為弟弟找一塊,上好的沉香,功夫不負有心人。

蘇東坡後來找到了,一件形狀漂亮的沉香山子,適逢弟弟六十大壽,蘇東坡就把這個,沉香山子作為壽禮,寄給了弟弟,與沉香山子一同寄出的,還有蘇東坡寫的一篇

《沉香山子賦》

金堅無潤,鶴骨龍筋,膏液內足。

這十二字後來成為對海南沉香的經典描述,事實上這幾個字並不能,完全概括海南沉香的氣味之美。

在此,我不僅喜歡蘇東坡的樂觀態度,而且喜歡他的直爽的性格。直爽到什麼程度呢?

東坡性不忍事,嘗雲,如食,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朱弁

就有些話,放在肚子裡不說出來,就是飯碗裡有蒼蠅一樣,不吐出來很難受,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非要說出來,所以他這直爽的性格,然後再加上他的文才,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詩出來,天下傳誦,不得了啊~

人生只有不快活,只因未讀蘇東坡。作為年輕人,遇到逆境時,就想一下東坡肉也是不錯的。










FLY小浩


人之所以不快活,無非是看不開,放不下。要想獲得解脫,不妨讀讀蘇東坡。從蘇東坡大起大落,豁達自在的一生,或許你能得到一些啟示。

蘇軾青年時期,聰慧過人,21歲參加科考,就和曾鞏,弟弟蘇轍, 章惇,呂慧卿,程顥,程頤等,創造了史稱“千年科舉第一榜”的科考史上最豪華陣容,直接影響了北宋歷史,蘇軾也得到了仁宗皇帝和歐陽修的賞識,仁宗皇帝評價蘇氏兩兄弟說,這兩人有做宰相的氣質,當時的蘇軾可謂躊躇滿志,順風順水,前途看似一片大好。

可入仕後,他卻歷盡宦海沉浮。 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神宗元豐二年(1079)因作詩有訕謗朝廷意,被御史彈劾下獄,釀成了有名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在次年寒食節寫下《黃州寒食詩帖》。

詩文通篇表現了一種陰霾的意象,可以想見他當年謫居黃州時所過的那種灰暗煩悶,惆悵孤獨,心境窘迫的生活。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他大筆一揮,卻也成就了《寒食帖》成為天下第三大行書,遂使《黃州寒食詩帖》成為千古名作。

元祐年間蘇軾被召還朝,後來又因不滿司馬光的政見,再次外調,歷任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知州。哲宗紹聖初年,罷斥舊黨,蘇軾又遭貶謫,放逐惠州,海南。一次比一次艱難,一次比一次困苦。蘇軾一生所受的威嚇侮辱,折磨傷痛,簡直不可言說,可他卻有所堅持,胸懷磊落,不俯仰妥協,不隨波逐流。

黃州的貶謫,只不過是蘇軾流放生涯的開頭而已,可對他而言,卻也有著不凡的意義。飽經生死憂患,他自認為應當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卻死而後生,豁然開朗。他一生最好的詩文、書法皆完成於此時。

在黃州江邊,他畜養牛羊,除草種麥,逍遙自在,還把東坡肉搞成了一個傳說。著名的《江城子》寫於此時,“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著名的《赤壁賦》也寫在這段時期。他放浪山水之間,與漁樵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則“自喜漸不為人識。”

飽經詬病屈辱之後的蘇東坡,沒有自怨自艾,卻在自己的堅持中,繁華褪盡,大徹大悟,唱著“大江東去,浪淘盡……”樂觀曠達地了卻一生……

自此,反觀自我,我們應有所了悟。生活是自己的,不要和自己過不去,我們應心中堅持一份信念,拋去紛擾,以最好的方式開心地活下去。

看到這裡,給我這個新人點個讚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