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

幸福地帶2


目前來看,以印度的人口和國土面積,印度將一直會是最有潛力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國家之一。但是有潛力並不代表真的能夠做到,這便是無論美國,還是俄羅斯,都是願意賣武器給印度的根本原因。倘若短期內印度能成為超級大國,他們兩個國家是不會這麼做的。

首先來看一下印度這個國家。印度國土面積是298萬平方公里,2019年的人口是13.29億。以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就會超過中國了。憑藉著龐大的人口,印度就不可能被這個世界所忽視。

為什麼很多人會認為印度會成為超級大國呢?一方面來說是由於印度實行的是西方國家所推行的社會制度,西方願意它能夠成功。另一方面,印度過去20年GDP的增長是非常快,是世界上增長第二快的大型經濟體。當然,第一就不用多說是誰了。

其實更早以前,印度的表現更好。從1951年開始,印度就開始學習蘇聯搞5年計劃。那個時候印度的發展水平是強於我們的。1982年,印度是第三世界中科學研究的超級大國。印度學者發表的論文站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一半,大概是當時中國主流科學論文的5倍。不過2004年的時候,中國的論文數量就是印度的2倍多了。

那麼印度的問題在哪裡的?

人口負擔過重

我們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龐當的人口只有受過教育才能夠發揮人口優勢。為什麼我們的製造業有優勢?不單單是我們有著龐大的人口,而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接受過教育的。這些人能夠在現代社會中迅速轉化為產業工人。為什麼民國的時候沒有民國製造,因為人口的素質太差了,根本沒有生產力。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的確過快了,甚至快到能夠抵消經濟增長的成果,影響到人民的生活以及人口質量的提高。

現代化受到傳統社會文化的限制

首先來看印度這個國家的建立過程。他的建國方式是非常和平的,基本上沒有血腥的國內戰爭。建國以後,國家也沒有對舊有的制度進行徹底的變革。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弊的,正是因為這樣,印度舊有的制度一直沒有徹底破壞掉,所以21世紀的印度還有著很多和這個時代不相符合的東西。

印度是國內情況是非常複雜的,歷史上經常爆發大規模的暴力衝突。比如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平民教育推行的不好,社會中女性的地位也不高,地方勢力過於強大。這些改革都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一般的國家是很難完成得好的。沒有做成這些事情,一個國家是很難真正強大的。

缺乏安全穩定的環境

印度是南亞的地區大國,但是並不意味著他能有著不錯的發展環境。無論世仇巴基斯坦,還是南亞的其他國家,雙方的是不容易和平發展的。比如說印度在獨立以後的24年間,先後和巴基斯坦進行了3次戰爭。雙方直到今天,關係也一直是劍拔弩張的。

這對於印度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幸的,同時也限制了印度成為超級大國。因為巴基斯坦也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兩國存在根本性的衝突。

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想限制印度,只需要和巴基斯坦搞好關係,支援巴基斯坦就行了。印度搞不定巴基斯坦,怎麼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可是對於一個擁有核武器,人口接近2億的巴基斯坦,不是那個國家隨隨便便就能搞定的。


歷史是什麼


印度成為超級大國具備了許多優越條件,有些條件是印度得天獨厚,是任何人為努力賺不來的,讓既成超級大國美國也得羨慕嫉妒恨了。但以當今公認的超級大國美國為標準定意超級大國,印度想達到,老鐵不敢把誰一碗水看到底,但它確實非常難,非常非常難。



作為超級大國,必須在幾乎所有領域的軟、硬件實力,都比任何國家都具備絕對優勢,一騎絕塵,不會被任何他國輕易超越。

印度最大的優越條件在於它的地緣優勢,以其一家獨大的地位雄居印太兩洋之間,背靠世界地域最廣闊,人口最密集,資源最豐富,具有高度文明和文化程度世界政治及財富中心——歐亞大陸,而其最關鍵的是,相鄰的是一條廣佈德澤而又毫無侵略擴張性的巨龍,這是美國也無法望其項背的絕對優勢。三面臨海且以相對近距離直通所有發達的戰略區域,這種便捷開放的發展空間,羨慕死了當初的前蘇聯,就連美國的優越地緣也比印度相去甚遠了,可以說三哥家的地緣優勢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人口基數是其又一項優越條件,這保證了印度兵源,勞動力資源,商品的內需規模則保證印度經濟發展得以持續長久而不會受制於人,這也是美國和當年的蘇聯無法奢望的。疆域縱深也足夠三哥應對戰爭和自然災害的閃展騰挪。無疑這兩項優勢也是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有力支撐條件,這些硬件優勢都不是靠努力發展可以獲取的,而是印度與生俱來的優勢。


但上述的只是其自然具備的硬條件,還必須有軟實力與其相輔相成,才能讓印度有希望成為未來的超級大國。最近媒體經常爆出印度年輕人中高考舞弊猖獗,這應該是個負面新聞,但老鐵卻從中看出印度人已經開始重視教育重視知識了,這與其幾年前的情況相比竟發生了顛覆性變化,這種變化很可能逐漸潛移默化的推動印度國內各種矛盾的淡化,經常被世人調侃的奇葩現象極有可能變成印度的歷史,三哥很可能在未來會步入世界上流社會,為其成為未來的超級大國奠定了又一項基礎。


但三哥家的侵略擴張性格也是奇葩的與生俱來,使其外部發展環境很難有質的改觀;由其奇葩的自尊發展成的自大乃至狂妄,也堵死了三哥與人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機遇,成為超級大國必備的很多東西,不是僅靠自己一家創新就能完全做到的,最重要的經濟基礎,如果沒有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互聯互通,你的盧比誰都沒見過,你要跟誰像美國一樣稱霸去?

由此,老鐵認為,最終妨礙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將是三哥家那種奇葩的民族性格,與鄰為壑正是他這種軟件的硬傷,才可能是印度永遠都成不了超級大國的最大,而又很難克服的障礙。


鐵嶺鋒


印度五十年內會被分裂兩個國家(或者兩個以上國家)(或者印度內部自己主動分裂)!


<strong>


<strong>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67275248032809227/

首先,請看何謂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定義——國家(States)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理解很多人認知裡面認定印度是後起之秀,這個問題的問出也是隱含著中美蘇三角關係,要轉變成中美印三角關係,這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中美印三強互爭長短的認知,研究參考的全是印度的人口地緣市場等因素,不是錯誤。錯誤在於,印度的歷史進程還沒有走到現代文明國家的地步。

這裡從國家的四個組成條件逐步分析如下:

A 領土 印度的領土怎麼來的呢,是殖民者二戰後舊有的殖民得不償失,然後發展了殖民技術,變換了殖民方式,為了繼續隱藏殖民才送給印度獨立。他的領土不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自己打回來的。一個隱藏式殖民地怎麼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B 人民 印度人民沒有統一的文化凝聚力的,除了幾個現代化飛地,剩下的只是封建地主經濟下各土邦佃農。不是受過現代義務教育的生產者。

C文化 文化更不是現代文化了,他們從舊時代過來的時候,沒有經過文化的革新。舉中美蘇人民做例子,中國五四運動以來一波一波的文化前進,蘇聯自彼得大帝以來也是一波一波的文化改革,美國更早了。

D 政府 他們也就政府比較像現代化的樣子,然而,前三個因素決定了他們的政府也就是像現代化政府的樣子了,像而已!

上面是內因。

那麼說外因,冷戰時期,印度風頭不小,中蘇兩個死對頭一起對他友好幫助,但是正是這個友好幫助阻礙了他們的各種文化、工業、農業的深耕自強。一切都是買。借、要、拿,搞得看起來倒是驢糞蛋子表面光,國家觀瞻也不錯的樣子。

發展到現在呢,他的鄰邦中國抗蘇反美內功滿滿的站起來了,印度那些買辦政治家又領著殖民主子的命令反中!這種外交違反了事大主義的內在規律嘛。誰都知道他應該站在中間。已經不是中美蘇時代,他在傍邊佔便宜的時代了,他需要自己做三角的一角了,結果,他不在中間!徒喚奈何!

有一天 中美之間,為了劃分利益,為了和平,不管為了什麼吧,犧牲個小弟不會手軟的。他的命運反正是商品傾銷市場,是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不重要。

外力內因已經有啦,只等時間了。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張李化


印度總想成為世界大國甚至超級大國,但是超級大國不是你想做就做的到的。雖說印度有比較大的領土,人口也多,軍事實力也過的去,視乎有超級大國的潛力,印度有優點,不過劣勢更多,很多短板限制了印度成為超級大國。

印度經濟是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一個重要前提,不過印度經濟的成分實在支撐不起印度的野心啊!印度這些年經濟增長速度是高,可是總量並不多啊,中國的經濟是印度的幾倍啊,更不用說超級大國美國更是比印度要好啦!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必須佔到世界經濟總量一定的分額,至少百分之三四十以上,你才能成為超級大國,經濟上去了,你的影響力才能遍佈全球,很簡單的道理,錢多了,朋友多,貿易就多,世界都按照你的貿易規則來交易,這才叫世界大國。印度現在的經濟速度是有了,可是虛胖,印度經濟創收幾乎靠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創收,這可不行啊,超級大國靠的都是高技術賺錢,中美都開啟了未來的智能時代製造業了,印度才開始搞“印度製造”,製造業從山寨開始。所以說印度在高技術領悟總落後一步,一步錯,步步落後,印度成為超級大國很難啊,怎麼都輪不到它啊!


印度內部不穩定,別說成為超級大國了,印度分裂都有可能啊!印度國內地方的邦有一定的自治權,印度就不是一箇中央高度自治的政權,感覺有點藩鎮割據的感覺。印度國內有太多的宗教派別了,彼此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化傳統啊!大家有不同的教派信仰,就談不上民間團結,一言不合,打起來都是輕的呢!還有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壓制了印度的發展,導致社會的不公平和不穩定,矛盾很理解。印度講究人有等級之分,高的種姓不是做官就是有錢人,低種姓只能幹苦活累活,還被歧視打壓,印度政府說要取消種姓制度,那是欺騙老百姓罷了,你看所有的官員有幾個是低種姓的?權和錢都集中在高種姓人手裡,社會不鬧矛盾才怪,印度別說成為超級大國了,社會矛盾都可能導致印度內亂不斷,內鬥不止,還想成為大國,有點可笑呢!


印度貧富差距嚴重,全民教育落後,窮兵黷武,外部環境樹敵過多,都導致了印度的發展成為大國。印度人口僅次中國,可是貧富差距太嚴重啦,有8億多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現在印度連生活用水用電都沒有完全解決。3%的人掌握了80%以上的財富,那麼懸殊還怎麼發展啊,連平等權都保證不了,國家主體靠的是普遍的民眾,民眾溫飽都搞不定哪有力氣去幹活啊,超級大國是所有民眾都享有權力財富尊嚴的國家,印度差的太遠啦!國家靠的是人,成為強國,更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啊!可是印度的全民教育普及率低啊,印度有錢人精英教育很好,可是普通人孩子上學難啊,印度政府沒有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全民義務教育當中,它們重視的是精英教育,民眾教育問題不關心,導致印度文盲率80%以上,這真的很低啊,教育上不去,人才怎麼有啊,沒有人才何來的發展國家,何來的超級大國啊,只能做夢啦!


印度沒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它沒有形成地區局部優勢。你看美國在美洲就是個主導的強勢國家,美洲沒有國家威脅到美國,兩個海洋把危險隔開了,美國就是有良好的外部環境才成為超級大國的。印度就差太遠啦,印度在南亞到處樹敵,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就是印度的仇敵,大家長期對峙衝突,嚴重拖垮了印度的發展,印度連在南亞都沒有確保自己的地區優勢,就談不上影響世界了,外部不穩定,國家還怎麼安穩發展啊,最主要的印度還窮兵黷武,印度買武器可是出了名的,非常豪氣,越先進越買,不差錢的主,問題是買武器的錢都是老百姓出的錢啊,官員還貪了一部分,壓力都轉嫁給了民眾身上,官員和有錢人不出一分錢,越買武器,民眾越窮,官員貪的越多,這就是印度熱衷買武器的原因啦!這麼窮兵黷武,搞的民眾越來越窮,還想成為大國,那是想多了,只能是泡影!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應該說,印度是很有潛力成為超級大國的,並且成為超級大國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印度的優勢:

1、13億多的人口的巨大體量,接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國土面積。人口數量是一個超級大國必不可少的選項,超級大國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來支撐。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雖比中國小,但在世界上也排在前列,並且幾乎沒有不可利用的土地,土地質量極高。

2、絕佳的地理方位,海運河運便捷。錐形的國土造成了印度只有三個邊,兩邊都是海,北邊還有東西走向的一條恆河,印度國土幾乎被水包圍,這極利於貿易和經濟的發展。中國就東部和南部有海,西南、西部、北部、東北都沒有出海口,這嚴重製約了中國西部西南東北的經濟發展。但印度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三面是水的錐形體,造就了印度能夠各部平衡發展。

3、印度的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土地平坦,耕地面積比中國多了不少,這注定了它有足夠的糧食養活這麼巨量的人口。

4、印度雖是民主體制,但同樣能出強有力的領導。如今的莫迪算是一個精幹的領袖,印度人也寄予厚望,以後莫迪式的人物也必將層出不窮。

5、印度擁有原子彈。這就決定了沒有人可以軍事侵擾它,可以安心發展經濟。

擁有這些優勢,假以時日,印度成為超級大國還是非常可能的。

認為印度不能成為超級大國的無非是下面幾點理由,但仔細考究下,其實都不是理由。

1、國家是拼湊起來的,各邦之間向心力不強。但這不是致命的,印度的核心區域是北部恆河流域(可惜印度河不在印度了),其它幾個邊疆區域的離心力對印度構不成太大的威脅。

2、種姓制。種姓制確實會極大的削弱印度的潛力,但印度也早已發現了種姓制的弊端,也在大力的削除種姓這個東西,或許現在效果不是很好,但假以時日,種姓制必然會被取締的。就像中國打破男女不平等現象一樣,舊社會女性毫無地位到現在完全男女平等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而已。

3、熱帶,人性慵懶。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哪裡人都有勤快的和慵懶的,與熱帶沒有關係。中國海南和部分廣東是熱帶地區,這裡的人們一樣非常勤快,經濟發達。其實是缺少足夠的工資崗位造就了人的慵懶,只要有了足夠的工作崗位,人們自然就勤快起來了。

4、文盲率高。這也不是問題,解放初,中國的文盲率同樣高的嚇人,現在怎麼樣?才幾年的時間??

5、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牽制。牽制是有的,但作用大小就不得而知了。今天的中國何嘗不被美日牽制,中國不照樣發展的好好的?

雖然我認為印度能成為超級大國,但我並不認為印度能超越和取代中國。因為中國在各方面都完爆印度,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就像當年的日本與美國一樣,有威脅,但真要超越就難了。


笑談人生m


今天印度能否成為超級大國,取決於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及科技創新能力強大起來,才有可能成為印度製造業強大。

印度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優勢,就在於國家三面環海,海岸線長,海運這是製造業最便捷運輸方式。

印度三百萬平方公里,物產豐富,遠比俄羅斯物產豐富。

印度洋海洋水產豐富,印度人口增長快速,勞動力市場廣闊,人口非常年輕,消費市場份額巨大。

只要印度趕上時代的高速列車,印度完全有可能成為超級強國的潛質國家。

隨著世界經濟中心向亞洲傾斜,龍與象將是競爭激烈的國家。

印度從工業化進程中,慢了半拍,日後如果真的趕上節奏感,這就難講了。

世界經濟兩大引擎,前三十年看中國,後三十年看印度。

隨著製造業轉移開始,各國海外跨國公司紛紛戰略性轉移到印度,這必將使印度經濟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印度製造業起來了,但印度創造能跟上才行。

當然印度民族問題、宗教問題、種姓問題、男女平等問題、都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障礙。

我們的鄰國,我們應該用唯物主義者眼光來看待印度,少去抹黑,少去輕視,放下傲慢與偏見。

印太戰略性是美國人提出來的,並且在大力實施中,美國奉行大陸制衡理論,扶植印度來平衡我們的崛起。別大意。


隨雨飄渺


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在,印度都沒有成為世界大國的可能,這是由其歷史、文化等因素共同所決定的結果,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的話,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是無法進行詳細解說的,只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淺要的分析,來加以說明。

1、歷史因素

在歷史上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的名稱,而只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在這片南亞次大陸上曾經生活著大量的、以土邦為主的小型國家集團,從來就沒有一個國家實現過對印度大陸的完整統一。

這種狀況一直到英國人殖民亞洲的時候才得以改變,正是由於英國人長達百年的殖民活動,才使得印度這個名字從一個地理名詞,變成了一個國家的稱謂,繼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印度這個國家。

此外我們今天看到的印度的歷史,實際上也是這片大陸被征服的歷史,今天佔據著印度社會統治階層的雅利安人種,實際上是從南俄草原上遷徙到印度,並征服了當地的土生文明之後,才形成的一個社會階層。而這也正是為什麼今天的我們在佛教的發源地,只能看到印度教教徒,而再也看不到佛教徒的主要原因。

正是由於落後外來遊牧文明的入侵,使得印度本土文化被徹底的譭棄,這徹底得打斷了印度原生文明進化的歷程,並導致其文明發現陷入到了停滯之中,也使得印度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國家,最終無法實現文明的進化。

2、地理、環境因素

從地理環境中,我們可以看到印度北面和東面被高聳的青藏高原及其附屬山脈所阻擋,而在南面則面臨著廣袤的印度洋,只有在西面有一個通道與中亞地區相關聯。

也許從我們今人的視角,可能認為這個印度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亞歐海洋線的關鍵位置,但是如果在科技水平和航海技術十分落後的古代,茫茫的海洋很顯然就把印度圍成了一個十分封閉的地方,而這就是印度與其他三大文明古國之間,存在著的最大區別,自然也就導致了印度地區,無法產生一個能夠像周邊不斷擴張的大帝國。

要知道,任何一個文明想要成長,就必須要不斷的與外界其他文明保持高度的聯繫和融合,但是這一現象在印度卻很難實現,這一方面是因為印度與其他文明的接觸頻率,遠低於其他國家,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這種安逸的環境,徹底養懶了印度人。

所以印度人對於來自外來民族的入侵時,基本上都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姿態,當雅利安征服這裡時,這片大陸就接受了他們成為印度大陸的統治者,而等到蒙古人入侵這裡,建立莫臥爾王朝之後,印度大陸同樣又再一次接受了蒙古人。

因此像這樣一個四塞之地,然後又長期被其他地區民族征服的地方,是很難生長出強壯的原生民族的,這也就意味著在印度地區始終處於一個被征服的狀態,而在這樣的生存環境裡,原生自然就無法實現自我強壯,並不斷向外擴張的超級帝國。

3、文化因素

一個國家想要成為世界上頂尖國家,那麼這個國家所承載的文化底蘊,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因為文明的進步來不得一點虛假,只有經過時間的不斷磨礪,才能從中誕生出最強大的治國思想和文明之花。

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上的各個超級大國,如果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上看的話,其實都曾經擁有著古遠的文明傳承,比如今天的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傳承的就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而中國傳承的則是古老的中華文明。

但是印度呢?可以說今天的印度幾乎沒有得到古印度文明的傳承,因為崇尚種姓制度的印度教,已經徹底摧毀了古印度文明,這就使得印度地區在文明演變的時間,要遠遠短於其他地區,繼而導致文明的生長高度要遠低於其他地區的文明。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文明想要在短時間實現國家制度與社會思想的快速進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文明的發展來不得半點虛假,你的文明高度不夠,就絕不可能會建立起一個遠超其他國家的國家制度,繼而帶領這個國家走上超級大國的道路。

綜上所述,儘管印度在近十幾年裡,實現了經濟上的騰飛,但是這並不是說印度就已經邁入了超級大國的行列裡,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必然是世界的一極,也必然會面臨來自世界上其他超級大國的競爭。

但是從美國對印度想拉就拉、想打就打的舉動,以及印度在面臨美國的打壓時不得不被迫屈服的態度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印度距離超級大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落下m


從目前的情況看,還找不到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證據。印度是一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論國土面積它排第七位,低於第五名的巴西和第六名的澳大利亞,論人均GDP,在189個國家中,2018年是2016美元,排第144位。比印度條件好的國家多了去了,單單把印度挑出來,與超級大國相聯繫,我想可能是看上了它的人口優勢。

不可否認,人口的數量是成為超級大國的一個條件,但不是主要條件。還有其它的硬指標。比如,你要有獨樹一幟的主張,該主張必須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軟實力。美國政治上的主張是“普世價值”,經濟上的主張是“自由市場”。印度在這方面似乎沒有自己的建樹,它接受的是美國的主張。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因此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超級大國要有令人信服的能致勝的軍事能力及打敗過其它世界級大國的輝煌戰績。美國打敗過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前蘇聯打敗過德國和日本。這都為它們後來成為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而印度沒有這樣的輝煌軍史,只有和東方大國碰撞,被撞得頭破血流的教訓。超級大國的軍事力量無人敢碰,(除了恐怖分子,恐怖分子不想活了。)因為它們知道誰碰誰倒黴。而印度軍事力量沒有這樣的威懾力。一個簡單的空戰,就被巴基斯坦空軍打個落花流水。

超級大國還要有孤獨求敗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美國的經濟總量最高時達到世界經濟總量的30%,去年達到24%。印度的經濟總量只佔世界的2.8%左右,而且這個數據50來未變。美國的科技創新引領世界,像互聯網,超算,人工智能等。印度在這方面表現平庸,乏善可陳。此外還有工業生產能力,生產效率都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指標。30多年造不出一架戰鬥機,10年造不出一艘航母的國家,無論如何與超級大國掛不了號。

印度的自戀情結也是影響其成為超級大國的因素。一個國家要發展進步,就要善於學習它國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日本的快速崛起,就是善於學習西方的結果。而印度總是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有一個專家在電視臺做節目,講到印度的自戀時說,印度孟買市長訪問上海,看到上海那麼發達,於是有了危機感,說如果我們再不努力,再過20年,我們就被上海超過了。

總之,印度離超級大國很遠,屬望塵莫及的程度。印度許多基礎工作都沒做,這些基礎工作需幾代人的努力。


海之螢


印度不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原因很多,說幾個主要的。乍一看,印度13億多人口、2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儼然一個潛在世界大國,實則“虛胖”而已。“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找一個超級大國比較一下,就知道印度的超級大國夢想為什麼是“夙願”。現成的超級大國就是美國,下面逐一對比兩國的差距。

【印巴分治——印度國家的由來】

地緣政治環境。美國有3大鄰國:北方的加拿大、南方的墨西哥、隔海相望的俄羅斯。美英戰爭(第二次獨立戰爭)打成平手,美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獨立後加拿大成為美國盟國。美墨戰爭,割地約230萬平方公里,打垮了北美洲當時頭號大國墨西哥(歐洲列強除外)。兩場戰爭,南北方的威脅消除。美國阿拉斯加和俄國東部只間隔幾十公里寬的白令海峽,但是兩國的核心區新英格蘭和東歐平原相隔千萬裡,沒有直接威脅。再看印度,就一個問題,有能力“搞定”巴鐵嗎?

【印度錫克人巡捕】

種族大熔爐。作為移民國家,美國號稱種族大熔爐,但是,也有主體族群,就是母語為英語的白人新教徒(不包括說西班牙語的拉美裔天主教徒),有共同的主流價值觀。印度的情況和當年的蘇聯類似,主體的印度斯坦族只佔總人口的大約一半,地方語言上百種,這也是印度通用英語的原因之一(說印度當地語言無法溝通)。同時,印度還有一個世界獨有的“種姓制度”,雖然法律上已經廢除,但是數千年的傳統根植於民間,為了更加生動了解印度這一特殊文化,小夥伴們可以參考印度老電影《流浪者》。

【印度電影業算是相對發達】

綜上,英屬北美13殖民地因為共同利益組成了美國,有共同的語言、文化、價值觀,是自然形成的國家。印度號稱“人種博物館”,數千年來,小國林立,紛爭不斷,族群混雜,可以看作是英國殖民者的“人造國家”。這樣的國家如果不能克服內部、外部的種種弊端,不說超級大國,能作為地區大國長期存在都有很大疑問。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這個問題不值得關注。別說印度成不了超級大國,即使能成,由於有喜馬拉雅天然屏障,對中國構不成威脅。

印度比中國小很多,但耕地比中國多,因此糧食不成問題,人口發展比中國快。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語是官方語言,傳統上和英語國家聯繫比較緊密。印度獨立後致力於發展工業和科技,取得了長足進步,有些方面還世界領先。印度繼承宗主國英國殖民主義的衣缽,對我國西藏虎視躭躭,經常與我國發生摩擦,並對1962年的失敗耿耿於懷,想雪恥。50年過去,印度認為今非昔比,慾望膨脹了,它認為它可以超過中國,能和中國決一勝負。

印度一葉障目,以為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原地踏步,卻不曾想中國這些年已長足地進步了,龜免賽跑,兔不打瞌睡,龜永遠也趕不上兔,兔是中國,龜是印度。印度能成為地區大國,但永遠成不了超級大國,和中國為敵,只有死路一條。

希望《令日大條》上不會出現諸如此類的幼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