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紀念淮海戰役勝利70週年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在淮海戰役紀念館的人民支前廳,陳列著一根長約1米的小竹竿。乍看去,竹竿上斑斑點點,像一組做工粗糙的雕花,這些“雕花”刻的是村、鎮的名字。它太普通,一點不起眼,但它卻是館內國家“一級文物”。

山東支前模範唐和恩在支援淮海戰役時,就是拿著這根小竹竿當拄棍,從家鄉山東萊陽出發,推著小車支前。走一個地方他就把一個地方的名字刻在這根小竹竿上。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淮海戰役勝利後,唐和恩立特等功,被授予"華東支前英雄"稱號。他帶領的運輸隊也人人立功,被評為"華東支前模範隊",同時榮獲"華東支前先鋒"錦旗一面。新中國成立後,這根小竹竿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唐和恩1951年至1973年任西陡山村生產大隊長和黨支部書記。1993年1月13日唐和恩病逝。2009年,唐和恩被評為“煙臺市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山東萊陽支前模範唐和恩的憶述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在淮海戰役紀念館的人民支前廳裡,陳列著一根三尺主長的小竹竿。竹竿上歪歪扭扭密密麻麻刻滿了許多村、鎮的名字。我就是這根小竹竿的主人。上面刻著的八十八個地名,是我和我們小分隊支前運糧所走過的地方。

我家住山東萊東縣(現改為萊陽縣)陶障區。當年我從家鄉出發支前時,帶了根小竹當柺棍。每走到一個村,就把地名問清楚刻到竹竿上,想看看我們這個小分隊共走過多少村,住過多少店。沒想到,紀念館的同志把小竹竿收去進行展出,成了革命文物。坐下來細想一想,當時我們走這段路程,也實在是不易啊!那是冒著槍林彈雨,忍著風雪飢寒,經過千難萬苦才走過來的啊!每個村,每個店,都留下了我們民工的苦心,灑下了民工的汗水。

出發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一九四八年,區裡提出讓我們村出三個民工去支前。村支委會馬上開會研究。我提出:“叫我去。”他們說你剛去支援過南麻戰役,這一回就別出去了。”我說:“怎麼,支援前線打敵人還論回數?去的回數越多越好!”他們被我說服啦,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我們支前的任務是運送公糧。我推車的技術不咋好,我們村上有個的推車是個好把式,我就約他一塊去。他也剛從線支前回來沒多久,經過考驗,不怯陣。我找到了他。見面我先開口說:“老薑啊!咱過了富日子,可不能忘了窮日子的苦啊!咱解放啦,可不能忘了還有沒解放的兄弟在受難啊!”老薑到底是個有覺悟的人,他馬上表示要帶上自已的小車,跟我一塊去支前。

八月十一日,我們出發了。我們陶障區的民工劃為一個分隊,下有五個小隊,我擔任一個小隊的小隊長。在歡送會上,我代表全隊民工向鄉親們表示:決不怕路途遙遠,也不怕艱苦困難,保證完成上級交給的支前任務,把糧食儘快運到前線,讓戰士們吃飽吃好,有勁兒消滅反動派。不打敗國民黨反動派,我們決不回家轉!

節約糧食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得慌。打仗靠人,人不吃飽肚子,是無力行軍打仗的。我們每個民工都知道送糧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不光積極運糧,一路上還千方百計地想法節約糧草,以便省下來支援前方戰士。當時,發給我們民工的給養,是每人每天一斤二兩糧食。我隨身帶著一個茶缸,正好能盛半斤糧。要是上午不行軍,做早飯的時候,我們按每人一平茶缸半下鍋,大約有六七兩(小兩)。

下午要行軍,就多加二兩。一天吃兩頓飯。這樣,每人每天就能為國家節約二兩糧。當我們的車隊來到朱陳鎮時,發現這裡的老鄉喜歡要高粱,一斤高粱能換斤半豆子,我們就將糧食換成豆子,自己做豆腐。豆腐是菜,豆腐渣泡到小米粥裡就是飯。有菜有飯,有吃有喝,同志們吃得飽,吃得香。這樣,每人每天就不止節約二兩糧了。

我們推的是小米、白麵,可我們自己有時連小米也捨不得吃。我們吃的是“三紅”(紅高粱、紅胡蘿蔔、紅辣椒),省下細糧留給子弟兵吃,讓他們吃飽吃好,有勁兒去打國民黨反動派。

後來,我們連高粱也捨不得吃了,用高梁到豆腐房去換豆腐渣吃。在柴草方面,我們也是想方設法節約。一到駐地,同志們也不說累,滿野地去拾柴草。在支前運糧的五個月中,我們小隊節省了三百斤糧食、三千斤燒草,還節省下不少菜金。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不怕雨和雪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一天下午,我們推著運糧小車“吱吱扭扭”地快走到黃口車站的時候,天陰下來了,起風了,不一會兒下起了雨。雨點打到同志們身上沒啥關係,沒有人叫苦。雨水要是淋到糧袋子上可不行啊!糧食不是髮長毛,就是生芽。那咋辦呢?有說,咱有再大的力氣,可也堵不住天。不錯。堵天,誰也沒那個本事。可也不能眼看著叫糧食淋溼啊!我身上正披著一小塊雨布,就解下來蓋到糧袋子上。

同志們也都將自己身上披的小包袱皮等解下來,蓋到糧食上。村頭上有老鄉們扔掉的破草苫子,我們也揀起來,蓋在車子上。到了駐地,停下來一看,同志們個個淋得象個落湯雞,棉衣都溼透了。推著車子,頭上冒汗不覺得冷,車子一停下來,冷風直往身上鑽,全身涼颼颼的,心只想顫抖,牙只想打架。再看看車子上的糧食,大夥心裡都樂啦!保護得很好,沒有淋溼。只要糧食不受損失,自己受點凍挨點淋,心裡也覺得舒坦。

到了夜裡,氣溫下降,雨變成了雪。下雨也好,下雪也好,行軍送糧是不能停的。我們推起車子,迎著風雪,又繼續往前走。鄉下的土路,泥多,磚頭瓦塊多,坑坑窪窪,實在不好走。一步兩個坑,車子一動一條溝,比加了上千斤糧還要重。同志們使勁兒地拉呀,用力地推呀,用上全身的氣力,踏著泥濘路,一步一步往前移。快走到莊頭的時候,路更孬,盡是一道道深泥溝。

我和戰世公推的那輛車子,一下陷進了一個泥坑裡,推也推不動,拉也拉不起。他拉開架勢使勁兒往上推,我使上全身解數憋足了勁用力往上拉,只聽“咔”的一聲,因為用力過猛,把繩子給拉斷了,我一頭栽進了泥坑裡。戰世公一看事不好,大聲喊:“咱們小隊長栽到坑裡去了!”大夥停下車子急忙跑來,把我從坑裡拉了出來。我弄得象個泥猴,滿臉、滿身都是泥,也顧不得擦了,把車子推起來就往村裡走去。到了村上,有個隊員指著我前胸說:“小隊長,你這裡怎麼有血啊?”這一說我才覺得裡火辣辣的不是滋味,用舌頭一舔,才知道自己少了一顆牙齒。我說“不要緊,前方的戰士,身上穿了窟還照樣衝鋒,咱磕掉牙齒有啥關係!

休息時,我找到老鄉問了一下村名,又在我的小竹竿上刻上“郭莊”二字。

過河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我們車隊從小崗出發,朝著界牌行進。正走著走著,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怎麼過呢?問老鄉哪裡有橋。老鄉說,得走出二十里路才有橋,來回就是四十里。多走四十里路沒啥關係,可是時間就耽誤了。戰爭發展很快,前方急需用糧,為了保證解放軍連續作戰的需要,上級要求我們晚飯後就要渡過河去。

看看天色,已是快吃晚飯的時候了,繞道從橋上過河已是來不及了。怎麼辦?只好趟水過河了!我把面臨的情況和前線的需要向小隊的同志們一說,大夥一致表示爭取時間要緊,全都同意趟水過河。

西北風呼呼地颳著,滿天飄著小雪花,河水結了一層薄冰。我和戰世公先脫了衣服,往車子上一擱,兩個人一個在前,一個在後,抬起小車,踏破薄冰,涉水前進。接著,同志們也都照樣抬起車子緊緊跟了上來。水冷刺骨,同志們卻精神抖擻,情緒飽滿,沒有一個叫苦叫冷的。

剛上了岸,還沒來得及穿衣服,敵機就“嗡嗡”地飛了過來。我們沒敢停步,繼續往前跑。跑了大約有半里來路,天色轉黑,飛機也漸漸地飛遠了。這時,我們才停下來喘口氣,把衣服穿上。我一看,同志們個個凍得嘴青臉紫,可情緒都很高。憑著每個人的革命覺悟和革命熱情。大夥一刻不歇地又推起裝滿軍糧的獨輪小車,大步流地往目的地前進。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遇險

我們來到岔河附近一個叫橋頭的小莊。剛吃過飯不大一會兒,看見飛來了一架小飛機,斜著翅膀圍著岔河集轉來轉去,後來在上空放出白煙,劃了個白圈圈就飛走了。戰世公有點經驗,他一看,馬上叫道:“壞啦,這小飛機是引路指目標的。趕快隱蔽!”大夥忙了手腳,有的推車子,有的找樹枝,趕快先把車子偽裝隱蔽起來。正忙,果然飛來了一架大飛機,飛到白圈裡,象母雞下蛋那樣,一連扔下了六顆炸彈,岔河集上硝煙滾滾,炸死了不少無辜百姓。國民黨反動派殘害人民的暴行,又一次刻在我們腦子裡,更增加了心頭的階級仇恨,激發了要徹底、乾淨、全部把它消滅光的信心和決心。為了這,再苦點,再累點,我們也心甘情願。

頂著困難走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我們出門在外,已經有四個月了。從深秋到寒冬,全兩隻腳走呀走呀,一步一步穿過了七八十個村莊,行程數千裡。同志們冒風雪,踏泥行,爬山坡,趟河水,天天在泥裡走,水裡泡,襪子只剩下腳後跟上邊的一個圓筒筒,鞋底磨出了兩個大圓洞。一動步,腳下就“卡噠卡噠”地象打竹板一樣響個不停,兩隻大腳都露了出來。幾乎每個同志的腳上都磨出了大血泡,每走一步都得咬著牙、忍著痛。

特別是十二月,敵人眼看打不贏了,想逃跑。我軍猛力追截,兩大野戰軍都集中在雙堆集、陳官莊一帶,我們運糧隊也得緊緊跟上。記得從黃口車站往濉溪口運糧的時候,任務要求急,天氣又冷,路又難走,雖說同志們心裡很起勁,但是鞋爛了,腳也破了,想走快有時也走不快。鞋破了,能縫的我們就用針縫縫,縫不上的,就用根小繩或布條扎一紮,有的連扎也扎不住。

眼見同志們一個個露著凍得發紫的腳,有的還鼓著一個個血泡,硬是在冰雪地裡踏來踏去,著實感到心痛。怎麼辦呢?我想,我除了身上穿的一條長褲以外,還有一條長褲和一條短褲,可以撕了給大家包包腳。到新圍時,我就把褲子撕成七八片,給同志們包腳。他們怕我冷,不忍心叫我撕褲子,可是怎麼也拗不過我,只好接過布來把腳包上。大夥包上腳,再上路的時候,就不象原來那樣東倒西歪的了。那些血泡和象紫蘿蔔一樣的腳後跟,不再露在外邊了,人人走起來步子跨得大了,腳根站得穩了,走得快多了。看到這情景,我心裡也踏實了。

就這樣,我們從膠東出發,走了一村又一村,走了一莊又一莊,直到淮海戰役取得了徹底勝利,我們才轉回家鄉。當我勝利還鄉的時候,仔細看了看我的小竹竿,上面刻滿了地名,數一數,刻下了包括山東、江蘇、安徽三個省在內的八十八個城鎮村莊的地名。計算了一下,有三千二百多里的路程。其實,哪止這點路,往回返的路還沒算在內哩!我想,這不光是我唐和恩一個人所走過的路程,這是我們支前民工共同走過的艱苦裡程。

一路上,留下了我們民工的愛國之心,灑下了我們民工的血和汗。我覺得,我刻下來的不是幾個地名,這是幾百萬民工在淮海戰役中踴躍支前的縮影,它記載著人民戰爭的勝利進程,它反映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完)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原題《我和我的小竹竿》,《淮海戰役專輯》,星火燎原編輯部編,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第543頁

國家一級文物——小竹竿兒


這根小竹竿上用小刀密密麻麻地刻記了山東、江蘇、安徽3個省、88個村莊和城鎮的名字,行程路線為:

1948年8月初十日,路線(山東)萊陽縣、水集、院上、李家莊、馬嵐、平度縣、門度、大營、桃古莊、昌邑縣、寒亭、濰縣、住留店、肖格莊、昌樂縣、團家坊子、益都縣、三教堂、臨淄、金岑鎮、三組嶽店。8月15日,崔郡、桓臺縣、(運服裝)張店、淄川縣、孫家大莊。(節約糧)18日,博山市、南廟山。20日,萊蕪縣、顏莊。25日,新泰縣、站裡、洛陽縣、東宋福、蒙陰縣、青陽鎮。9月9日,界牌、孟良崮、沂水縣。

10月初1日,青駝寺、臨沂縣。10月初六日,鄭莊、朱陳、蒼山縣、於家莊、趙北、張家橋。10月15日,小中村、石埠、藺陵縣(江蘇)、泗湖、小崗子、渡水橋。10月20日,牌莊、邳縣、岔河、(飛機轟炸)橋頭、沙窩、夾口、澤縣、吳家莊、蘆塘、鐵佛寺、官湖、運糧河、土山戰城、睢寧縣、溝北(河南)、線集(送彈藥)、洪集、銅山縣。

10月25日,武家村、徐州市、臥牛山、毛莊、肖縣、裡潮、瓦子口、桃園、紅廟、陳士樓、黃口車站、(護軍糧)大吳集、安徽、新圍子(冬至)。11月20日,岱家圍子、宿縣、店集(磕掉牙)。陽曆年、戈莊、濉溪口、(飛機炸)豐樓、大吳於、泮家樓、丁庵、太山營、徐州、薛城。12月17日,漢城(孟子廟)鄒縣、滕縣。12月20日,兗州、閻家評功發獎。正月初一復員、孔子廟曲阜縣、馬莊重回兗州坐車。初3日,濟南、昌濰下車。初7日,萊陽縣。初八日,陶漳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