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人民支前厅,陈列着一根长约1米的小竹竿。乍看去,竹竿上斑斑点点,像一组做工粗糙的雕花,这些“雕花”刻的是村、镇的名字。它太普通,一点不起眼,但它却是馆内国家“一级文物”。

山东支前模范唐和恩在支援淮海战役时,就是拿着这根小竹竿当拄棍,从家乡山东莱阳出发,推着小车支前。走一个地方他就把一个地方的名字刻在这根小竹竿上。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淮海战役胜利后,唐和恩立特等功,被授予"华东支前英雄"称号。他带领的运输队也人人立功,被评为"华东支前模范队",同时荣获"华东支前先锋"锦旗一面。新中国成立后,这根小竹竿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唐和恩1951年至1973年任西陡山村生产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1993年1月13日唐和恩病逝。2009年,唐和恩被评为“烟台市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山东莱阳支前模范唐和恩的忆述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人民支前厅里,陈列着一根三尺主长的小竹竿。竹竿上歪歪扭扭密密麻麻刻满了许多村、镇的名字。我就是这根小竹竿的主人。上面刻着的八十八个地名,是我和我们小分队支前运粮所走过的地方。

我家住山东莱东县(现改为莱阳县)陶障区。当年我从家乡出发支前时,带了根小竹当拐棍。每走到一个村,就把地名问清楚刻到竹竿上,想看看我们这个小分队共走过多少村,住过多少店。没想到,纪念馆的同志把小竹竿收去进行展出,成了革命文物。坐下来细想一想,当时我们走这段路程,也实在是不易啊!那是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经过千难万苦才走过来的啊!每个村,每个店,都留下了我们民工的苦心,洒下了民工的汗水。

出发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一九四八年,区里提出让我们村出三个民工去支前。村支委会马上开会研究。我提出:“叫我去。”他们说你刚去支援过南麻战役,这一回就别出去了。”我说:“怎么,支援前线打敌人还论回数?去的回数越多越好!”他们被我说服啦,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我们支前的任务是运送公粮。我推车的技术不咋好,我们村上有个的推车是个好把式,我就约他一块去。他也刚从线支前回来没多久,经过考验,不怯阵。我找到了他。见面我先开口说:“老姜啊!咱过了富日子,可不能忘了穷日子的苦啊!咱解放啦,可不能忘了还有没解放的兄弟在受难啊!”老姜到底是个有觉悟的人,他马上表示要带上自已的小车,跟我一块去支前。

八月十一日,我们出发了。我们陶障区的民工划为一个分队,下有五个小队,我担任一个小队的小队长。在欢送会上,我代表全队民工向乡亲们表示:决不怕路途遥远,也不怕艰苦困难,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支前任务,把粮食尽快运到前线,让战士们吃饱吃好,有劲儿消灭反动派。不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我们决不回家转!

节约粮食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打仗靠人,人不吃饱肚子,是无力行军打仗的。我们每个民工都知道送粮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光积极运粮,一路上还千方百计地想法节约粮草,以便省下来支援前方战士。当时,发给我们民工的给养,是每人每天一斤二两粮食。我随身带着一个茶缸,正好能盛半斤粮。要是上午不行军,做早饭的时候,我们按每人一平茶缸半下锅,大约有六七两(小两)。

下午要行军,就多加二两。一天吃两顿饭。这样,每人每天就能为国家节约二两粮。当我们的车队来到朱陈镇时,发现这里的老乡喜欢要高粱,一斤高粱能换斤半豆子,我们就将粮食换成豆子,自己做豆腐。豆腐是菜,豆腐渣泡到小米粥里就是饭。有菜有饭,有吃有喝,同志们吃得饱,吃得香。这样,每人每天就不止节约二两粮了。

我们推的是小米、白面,可我们自己有时连小米也舍不得吃。我们吃的是“三红”(红高粱、红胡萝卜、红辣椒),省下细粮留给子弟兵吃,让他们吃饱吃好,有劲儿去打国民党反动派。

后来,我们连高粱也舍不得吃了,用高梁到豆腐房去换豆腐渣吃。在柴草方面,我们也是想方设法节约。一到驻地,同志们也不说累,满野地去拾柴草。在支前运粮的五个月中,我们小队节省了三百斤粮食、三千斤烧草,还节省下不少菜金。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不怕雨和雪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一天下午,我们推着运粮小车“吱吱扭扭”地快走到黄口车站的时候,天阴下来了,起风了,不一会儿下起了雨。雨点打到同志们身上没啥关系,没有人叫苦。雨水要是淋到粮袋子上可不行啊!粮食不是发长毛,就是生芽。那咋办呢?有说,咱有再大的力气,可也堵不住天。不错。堵天,谁也没那个本事。可也不能眼看着叫粮食淋湿啊!我身上正披着一小块雨布,就解下来盖到粮袋子上。

同志们也都将自己身上披的小包袱皮等解下来,盖到粮食上。村头上有老乡们扔掉的破草苫子,我们也拣起来,盖在车子上。到了驻地,停下来一看,同志们个个淋得象个落汤鸡,棉衣都湿透了。推着车子,头上冒汗不觉得冷,车子一停下来,冷风直往身上钻,全身凉飕飕的,心只想颤抖,牙只想打架。再看看车子上的粮食,大伙心里都乐啦!保护得很好,没有淋湿。只要粮食不受损失,自己受点冻挨点淋,心里也觉得舒坦。

到了夜里,气温下降,雨变成了雪。下雨也好,下雪也好,行军送粮是不能停的。我们推起车子,迎着风雪,又继续往前走。乡下的土路,泥多,砖头瓦块多,坑坑洼洼,实在不好走。一步两个坑,车子一动一条沟,比加了上千斤粮还要重。同志们使劲儿地拉呀,用力地推呀,用上全身的气力,踏着泥泞路,一步一步往前移。快走到庄头的时候,路更孬,尽是一道道深泥沟。

我和战世公推的那辆车子,一下陷进了一个泥坑里,推也推不动,拉也拉不起。他拉开架势使劲儿往上推,我使上全身解数憋足了劲用力往上拉,只听“咔”的一声,因为用力过猛,把绳子给拉断了,我一头栽进了泥坑里。战世公一看事不好,大声喊:“咱们小队长栽到坑里去了!”大伙停下车子急忙跑来,把我从坑里拉了出来。我弄得象个泥猴,满脸、满身都是泥,也顾不得擦了,把车子推起来就往村里走去。到了村上,有个队员指着我前胸说:“小队长,你这里怎么有血啊?”这一说我才觉得里火辣辣的不是滋味,用舌头一舔,才知道自己少了一颗牙齿。我说“不要紧,前方的战士,身上穿了窟还照样冲锋,咱磕掉牙齿有啥关系!

休息时,我找到老乡问了一下村名,又在我的小竹竿上刻上“郭庄”二字。

过河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我们车队从小岗出发,朝着界牌行进。正走着走着,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怎么过呢?问老乡哪里有桥。老乡说,得走出二十里路才有桥,来回就是四十里。多走四十里路没啥关系,可是时间就耽误了。战争发展很快,前方急需用粮,为了保证解放军连续作战的需要,上级要求我们晚饭后就要渡过河去。

看看天色,已是快吃晚饭的时候了,绕道从桥上过河已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只好趟水过河了!我把面临的情况和前线的需要向小队的同志们一说,大伙一致表示争取时间要紧,全都同意趟水过河。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满天飘着小雪花,河水结了一层薄冰。我和战世公先脱了衣服,往车子上一搁,两个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抬起小车,踏破薄冰,涉水前进。接着,同志们也都照样抬起车子紧紧跟了上来。水冷刺骨,同志们却精神抖擞,情绪饱满,没有一个叫苦叫冷的。

刚上了岸,还没来得及穿衣服,敌机就“嗡嗡”地飞了过来。我们没敢停步,继续往前跑。跑了大约有半里来路,天色转黑,飞机也渐渐地飞远了。这时,我们才停下来喘口气,把衣服穿上。我一看,同志们个个冻得嘴青脸紫,可情绪都很高。凭着每个人的革命觉悟和革命热情。大伙一刻不歇地又推起装满军粮的独轮小车,大步流地往目的地前进。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遇险

我们来到岔河附近一个叫桥头的小庄。刚吃过饭不大一会儿,看见飞来了一架小飞机,斜着翅膀围着岔河集转来转去,后来在上空放出白烟,划了个白圈圈就飞走了。战世公有点经验,他一看,马上叫道:“坏啦,这小飞机是引路指目标的。赶快隐蔽!”大伙忙了手脚,有的推车子,有的找树枝,赶快先把车子伪装隐蔽起来。正忙,果然飞来了一架大飞机,飞到白圈里,象母鸡下蛋那样,一连扔下了六颗炸弹,岔河集上硝烟滚滚,炸死了不少无辜百姓。国民党反动派残害人民的暴行,又一次刻在我们脑子里,更增加了心头的阶级仇恨,激发了要彻底、干净、全部把它消灭光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这,再苦点,再累点,我们也心甘情愿。

顶着困难走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我们出门在外,已经有四个月了。从深秋到寒冬,全两只脚走呀走呀,一步一步穿过了七八十个村庄,行程数千里。同志们冒风雪,踏泥行,爬山坡,趟河水,天天在泥里走,水里泡,袜子只剩下脚后跟上边的一个圆筒筒,鞋底磨出了两个大圆洞。一动步,脚下就“卡哒卡哒”地象打竹板一样响个不停,两只大脚都露了出来。几乎每个同志的脚上都磨出了大血泡,每走一步都得咬着牙、忍着痛。

特别是十二月,敌人眼看打不赢了,想逃跑。我军猛力追截,两大野战军都集中在双堆集、陈官庄一带,我们运粮队也得紧紧跟上。记得从黄口车站往濉溪口运粮的时候,任务要求急,天气又冷,路又难走,虽说同志们心里很起劲,但是鞋烂了,脚也破了,想走快有时也走不快。鞋破了,能缝的我们就用针缝缝,缝不上的,就用根小绳或布条扎一扎,有的连扎也扎不住。

眼见同志们一个个露着冻得发紫的脚,有的还鼓着一个个血泡,硬是在冰雪地里踏来踏去,着实感到心痛。怎么办呢?我想,我除了身上穿的一条长裤以外,还有一条长裤和一条短裤,可以撕了给大家包包脚。到新围时,我就把裤子撕成七八片,给同志们包脚。他们怕我冷,不忍心叫我撕裤子,可是怎么也拗不过我,只好接过布来把脚包上。大伙包上脚,再上路的时候,就不象原来那样东倒西歪的了。那些血泡和象紫萝卜一样的脚后跟,不再露在外边了,人人走起来步子跨得大了,脚根站得稳了,走得快多了。看到这情景,我心里也踏实了。

就这样,我们从胶东出发,走了一村又一村,走了一庄又一庄,直到淮海战役取得了彻底胜利,我们才转回家乡。当我胜利还乡的时候,仔细看了看我的小竹竿,上面刻满了地名,数一数,刻下了包括山东、江苏、安徽三个省在内的八十八个城镇村庄的地名。计算了一下,有三千二百多里的路程。其实,哪止这点路,往回返的路还没算在内哩!我想,这不光是我唐和恩一个人所走过的路程,这是我们支前民工共同走过的艰苦里程。

一路上,留下了我们民工的爱国之心,洒下了我们民工的血和汗。我觉得,我刻下来的不是几个地名,这是几百万民工在淮海战役中踊跃支前的缩影,它记载着人民战争的胜利进程,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完)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原题《我和我的小竹竿》,《淮海战役专辑》,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第543页

国家一级文物——小竹竿儿


这根小竹竿上用小刀密密麻麻地刻记了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村庄和城镇的名字,行程路线为:

1948年8月初十日,路线(山东)莱阳县、水集、院上、李家庄、马岚、平度县、门度、大营、桃古庄、昌邑县、寒亭、潍县、住留店、肖格庄、昌乐县、团家坊子、益都县、三教堂、临淄、金岑镇、三组岳店。8月15日,崔郡、桓台县、(运服装)张店、淄川县、孙家大庄。(节约粮)18日,博山市、南庙山。20日,莱芜县、颜庄。25日,新泰县、站里、洛阳县、东宋福、蒙阴县、青阳镇。9月9日,界牌、孟良崮、沂水县。

10月初1日,青驼寺、临沂县。10月初六日,郑庄、朱陈、苍山县、于家庄、赵北、张家桥。10月15日,小中村、石埠、蔺陵县(江苏)、泗湖、小岗子、渡水桥。10月20日,牌庄、邳县、岔河、(飞机轰炸)桥头、沙窝、夹口、泽县、吴家庄、芦塘、铁佛寺、官湖、运粮河、土山战城、睢宁县、沟北(河南)、线集(送弹药)、洪集、铜山县。

10月25日,武家村、徐州市、卧牛山、毛庄、肖县、里潮、瓦子口、桃园、红庙、陈士楼、黄口车站、(护军粮)大吴集、安徽、新围子(冬至)。11月20日,岱家围子、宿县、店集(磕掉牙)。阳历年、戈庄、濉溪口、(飞机炸)丰楼、大吴于、泮家楼、丁庵、太山营、徐州、薛城。12月17日,汉城(孟子庙)邹县、滕县。12月20日,兖州、阎家评功发奖。正月初一复员、孔子庙曲阜县、马庄重回兖州坐车。初3日,济南、昌潍下车。初7日,莱阳县。初八日,陶漳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