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陝西人說天府之國指的是陝西?

自由的陌上歸人


河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河南。

中原江南——河南。

中國屋脊——河南。

天府之國——河南。

彩雲之南——河南

多彩河南——河南。

文化之都——河南。

魅力之都——河南。

天下糧倉——河南。

美食之都——河南。

千古第一都——河南。

宜居大省——河南。

共和國第一功臣——河南。

工業之都——河南。

教育大省——河南。

科技沃土,東方硅谷——河南。

礦藏大省——河南。

佛祖頓悟地——河南。

耶穌誕生地——河南。

老子出關處——河南。

亞洲耶路撒冷,東方麥加——河南。

華夏之根——河南。

世界之源——河南。

宇宙奇點——河南。

井蓋之謎——河南。

/

/

好了,還有不滿意的沒?告訴我我再加。挑起爭端有意思吧~

哦,對了,你可以說詞條是陝西人寫的。

你也可以說,當年國家行政中心本來是鄭州(洛陽?開封?),結果,陝西人覺得他們沒有機會,又不甘心就在背後捅刀子,耽誤了一屆“首都”夢。





一喝水就燙嘴


“天府之國”本來就指陝西的關中地區。

《戰國策·卷三》,蘇秦形容秦惠文王統治的地區為天府,天下之雄國也。“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

“天府之國”一詞最早出處:《史記·留侯世家》:“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所以最早天府之國指的就是現在的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

陝西的關中平原,養育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也最輝煌的“周、秦、漢、唐”四個朝代,把中國古代史推向巔峰。形成博大、包容、開放的關中氣象。“安史之亂”將唐明皇趕出長安,也將中國古代文明掀翻在地,由此,中國再也沒有了世界文明巔峰狀態而走向沒落。以致於千年之後被動挨打,淪為倭國覬覦。至於現在的“天府之國”則指成都平原。

李冰修都江堰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西有羅馬,東有長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一帶一路”偉大構想,再次聚焦陝西這片中華文明的搖籃,也再次吹響了中華民族重回世界文明巔峰的號角,東西方文化的再融合,由此出發,必將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長安,是中華民族的福地。長安淪落則國家貧弱,長安興旺必將迎來中華民族的興旺!


劍膽琴心0718


陝西人說得天賦之國,我想應該是陝南吧!

無論才從地緣環境,生活習慣,以及歷史發展,陝南都和四川有解不開的緣分!戰國時期,陝南那一塊叫巴國,四川叫蜀國,後來秦國派兵把兩個國家兼併了,成了秦國的郡縣,在長平之戰中,正是由於天府之國源源不斷糧食的支援,使得秦國戰勝了趙國。

這只是我個人的淺見,有不對的地方,請朋友們指正!


李子老孫


天府之國前指陝西關中後指四川盆地,河南人又來挑事兒


何妨醉死如醉侯


天府之國,東方明珠,地大物博,半城神仙,所有的好地方都是陝西的,讓提問的人虛榮心滿足一下!


張袂成帷8888888


我本來想反駁你說陝西人沒說過,因為我的認知天府之國一直是四川,但是我本著不胡說的原則,我百度了一下,這次我也學習了一下



用戶9971778210432


陝西省的天府之國不是說關中平原,而是說巴蜀之地中的古巴國的漢中,漢中在氣候和生產生活應該是南方,說話也算是四川口音,漢中是個南依巴山,北靠秦嶺,是漢江和嘉陵江的發源地,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出產豐富,一年兩熟,盛產水稻和油菜,茶葉。物產十分豐富,動植物品種全面。最早的天府之國是指漢中盆地,元朝後行改為陝西后沒落,和漢中盆地相近相通的成都就凸顯出來。在古代漢中盆地和成都平原都是天府之國。三國中的蜀國指出J這點。武候詞和武候暮成都和漢中都有。只是現在成都的更出名,但更正宗的應是現在的陝西漢中的。


一生一夢20


張子房說的,關中者,天下之伏背也


璪瑩


自娛自樂,他們感覺自己都還活在京都之中,


栗子2101


其實“天府之國”最早是指陝西的涇陽,三原,高陵這一帶,秦始皇元年大興水利,在涇陽涇河的北部,開鑿了著名的鄭國渠,灌溉良田數萬畝,由於農業發達,物阜民豐,國力日益強盛,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