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順、大清、南明三股勢力,官紳士族為何倒向大清?

烏文俊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為什麼沒有官紳支持呢?

是因為他的追繳助餉政策,本來他進入北京,甚至在之前進軍路上,一路上大多數官紳都是望風而降,這些人精投降李自成這個流寇,圖的是什麼呢,自然不是因為李自成的王八之氣使他們五體投地,而是想保住他們的榮華富貴。

結果李自成玩了一招追繳助餉,這群官紳當然不願意了,所以沒有支持李自成。

南明小朝廷呢?

南明小朝廷是當時最正統的存在,可以視為明朝的延續。但偏偏就是這裡壞菜了,因為它延續明朝的優點基本上為零,倒是將明朝的那些臭毛病延續的一個比一個精通,比如說內鬥黨爭。

南明第一個政權弘光政權就是黨爭的結果,東林黨人不想擁立血緣最近帝系的朱由崧,因為當年萬曆帝想立朱由崧的老爸朱常洵為皇太子,東林黨死活不願意,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二者之間結下了樑子。

朱由崧無奈之下只能不要臉面去爭取江北四鎮的支持,有了這些武將支持,朱由崧當然是如願以償成為弘光帝,但這些武將因為擁立,有著從龍之功,是非常的飛揚跋扈,甚至不將皇帝放在眼裡。


於是乎南明小朝廷是大臣們文恬武嬉,黨爭搞的烏煙瘴氣的,武將是飛揚跋扈不聽調令,不只是坐失收服失地的良機,更是使官紳階級認為是爛泥扶不上牆。

所以清軍一南下,大臣們紛紛打開城門表忠心。

不是後來清庭非要剃髮易服,估計官紳階級早將南明給拋棄了,南明也不會堅持那麼久。

官紳為什麼支持清庭呢?

因為清庭剛入關的時候,保護了他們的利益。

首先清軍入關,趕走了追繳助餉的李自成,有了這個負面影響在前,清軍可以更好的籠絡人心。

清庭不只是停止了李自成的追繳助餉,還宣佈凡被起義軍奪去的田產一律“歸還本主”。甚至“前朝勳戚賜田、己業,俱備照舊”。很明顯的是在維護官紳階級的利益。

同時還規定各地徵收田賦一律按萬曆年間冊籍,停徵崇被時期加徵的遼餉、剿餉和練餉。這樣一來,又照顧了一下廣大老百姓。

在官員任命上,清庭不只是重新官復原職的起用前明官員,對於那些投降大順政權,並且升官的官員,比如說周伯達在明朝任陝西關西道,在大順政權中升任甘肅節度使。劉達原為前明臨汾知縣,大順政權中升任巡按河南直指使,清廷並沒有讓他們恢復前明官職,而是決定按大順所授的較高官職錄用。

清庭如此拉攏官紳階級,加上李自成的大順和南明的爛泥扶不上牆,簡直是形成了鮮明對比,官紳階級自然倒向了清庭。


宋安之


其實這個問題是既好回答又無法回答得令所有人滿意的!說它好回答是因為大順、大清和南明,這三方的最終勝利者是大清。而假如沒有官紳士族的支持,清朝是不可能那麼快就鯨吞掉泱泱大中原的!說回答無法令所有人都滿意,是因為我們這些問答參予者,多是非歷史專業人士。只能根據自己的淺顯見解發表意見!我個人以為清朝能成為最終勝利者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1,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明朝在頻繁的失策下,己經失去了大部人的支持。北京失陷崇禎自縊後,事實上明朝就己經滅亡了!明朝剩餘勢力雖在南方重建政權,但是卻仍然延續著導致北方丟失的:黨爭、貪腐,再加上擁立庸主無法凝聚人心,各地武裝擁兵自重。一盤散沙之下使官紳士族階層喪失了對"南明″的信心!因此南明不可能持久!



2,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攻取明都北京後,勢力達到鼎盛!貌似天下可傳檄而定,但卻由於政策性失誤導致失敗:首誤於不去穩固人心,而去"追髒拷餉″致失官紳士族階層的支持。二誤于軍紀混亂驕兵橫行,大失民心。三誤於輕視吳三桂,對吳三桂可能與清軍的"聯合剿匪"估計不足,致有山海關之敗。而後又犯了"流寇主義″的錯誤一再逃跑,試圖割據西北。因此也必敗!



3,清朝由關外入中原之時,正值崛起之際。天時、地利、人和盡佔!而且己經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統治制度,各方面的磨合也己基本完成。而且在入關之前,清朝對降官叛將們大加籠絡,延攬了一定的官紳士族們的支持。並且他們佔據北京之後,利用北京200多年的"都城影響力”標明自己的正統地位!並打出為明帝報仇的名號,以欺騙和擾亂天下人心。再加上清軍行動迅猛,在不長的時間裡便陸續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南明這些″成體系"的抵抗力量。而那些殘餘勢力盡管不甘心,也己無力改變現實了!至於一向依附於朝廷才能保全利益的官紳士族們,此時也只有支持清朝這一條路好走了…



上述回答只是一家之言,歡迎補充與指點。我真誠地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關注。您的關注,將是我努力的動力⛵⛵⛵謝謝…


北疆同心


明末有三股勢力,即大順、大清、南明,那麼官紳士族為何不心向漢族的大順、南明,卻倒向外族的大清呢?

我來對這三股勢力做一下描述,為大家分析一下。

李自成的大順:



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得到了底層勞動農民的支持。

但是“免糧”,就意味著不收賦稅,那麼巨大的糧草軍餉從哪來呢?當然是官紳士族、地方豪強,他們的錢財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大順軍每到一處,就開倉放糧,將官紳士族、地方豪強的財產全部沒收,充當軍餉。所以,李自成的大順侵犯到了官紳士族的利益,得不到他們的支持。



還有經過一片石之戰,李自成的大順已是強弩之末,實力消亡,後來雖然轉戰多省,但還是兵敗如山倒。所以,官紳士族不可能把寶壓在“大順”的身上。

南明:

明末各種天災人禍,人心渙散,民心盡失。南明小朝廷,只得到南方少數官紳士族的支持,北方基本被大清控制,北方的官紳士族基本都投降了大清。



大清:

經過一片石之戰,清軍順利進入了北京城,佔領北京,之後逐漸控制北方地區。清軍每到一處,便出榜安民、安撫百姓、與百姓秋毫無犯、收復民心。所以,大清沒有侵犯到官紳士族的利益,便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綜上所述,由於大清保護了官紳士族的利益,因此官紳士族紛紛都倒向大清。


文人提筆安天下



125878215蜂獾


原因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利益,李自成進京後對原大明官僚士紳的政策是追贓繳餉,因為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是李自成對百姓的政治承諾,也是李自成能東山再起迅速壯大的重要原因。但是不納糧軍隊也是要吃飯的,那只有對反對農民軍的官僚士紳們下手。

當然李自成也不是一刀切的蠻幹,大明官僚士紳只要不是惡名昭著,交出部分家財都能免罪,甚至被納入大順政權,三千多原明官僚爭先候選大順政權官職就是實例。

李自成對吳三桂開出的價碼不可謂不高直接封侯,要知道崇禎也不過給吳三桂封伯,大順政權的最高爵位也只是劉宗敏的汝侯,但是人心的貪婪和無恥是沒底線的,吳三桂看到的是遠不如他的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都被大清封王,李自成開的價碼吳三桂自然不接受,甚至父親兄弟妻子都在李自成手中也毫不顧忌。

當一片石之戰後李自成一把火燒了故宮撤出北京,故宮迎來了新主人大清。對於原明官僚士紳,大清的政策是隻要投效大清授官絕不低於原官,大明的加徵賦稅全部蠲免,所以整個北方大清幾乎傳檄而定,各地官僚士紳紛紛捕殺大順地方官員喜迎大清。


至於南明政權那就是個垃圾,李自成在河南懷慶反擊清軍,殲滅金玉和一個鎮的同時,南明派出了左懋第使團,向大清輸金割地獻媚,寄希望能聯虜平寇。


遠處吹來陣風


先看看一片石之戰以前,各方勢力對官僚士紳的態度吧。


大順:大順在戰勝孫承宗之後,大明已經沒有能夠阻擋大順進軍北京,奪取天下的能力了。很多官僚文武都在考慮投效大順的事,把明順之爭看成了朝代交替,希望能搭上新朝這艘大船,在新朝成為勳貴。但是大順在進北京之後,居然沒有制定賦稅政策,仍然執行了依靠剝奪官僚士紳的家產,即敲竹槓(追贓助晌)來維持政府和軍隊支出的辦法,而沒有向農民徵稅。也就是說,他們的基本政策仍然是以打擊官僚地主,保護農民為主。

滿清:滿清在山海關戰勝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之後,宣佈凡是被農民起義軍剝奪的田產一律“發還原主”,承認和保護士紳的財產所有權,停止了崇禎年間加派的各種苛捐雜稅,對投降的官員也基本上是一律原職,或升級錄用。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原來投降了順軍的一些地主和鄉紳紛紛叛亂響應清軍。


所以在山海關之戰之前,很多投降了的官員士紳都在觀望這一戰的結果。結果這時候李自成又犯了個大錯,失敗之後不是固守太原,而 是火速跑到了西安。隨著李自成的軍事失敗,原來已經投降大順的士紳紛紛投降清朝。


異鄉人Stranger


明朝的正統滅亡了,大順為家奴,南明為狗尾續貂,因為歷代統治者,大都是寧降外敵,不降家奴,所以,他們不會倒向大順,也因為南明政府毫無進取之心,只想偏安一隅,且大清一統,勢在必行,鐵騎之下,所向披摩,鄉紳士族選擇倒向大清,共建繁華盛世。


用戶5261879612631李


南明政權都偏安一隅了,內部還在爭鬥;李自成就一暴發戶心態,殘暴墮落的本性很快就流露出來了;大清讓人看到了前途。


貝貝127554956


個人見解啊,如要是大順等農民起義軍都是劫富濟貧的,士紳們都導向清軍也是無奈;另外一點,南明戰鬥力太弱,真沒幾年奔頭,中國的士紳還是比較會抱大腿的。


柏鍇兄


順應民意,明朝已經大勢已去,清朝勢必要發揮它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