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覺得高中的考試內容比書本內容難上一個難度?

於夢林


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無論是現在正在上高中還是已經畢業多年的我們回憶起高中的學習時,感覺都和下圖一樣。而原因有幾點:

一、高中知識對於“理解”、“運用”更重於“記憶”。

很多人憑藉著記憶力好,只要稍微用功,還是會取得不錯的成績,有的甚至到了中考的時候,這種偏重於記憶的學習方法依舊會取得成功。但是到了高中,理科方面的書本知識大部分都是基礎理論型的,即使有書上例題,也都差不多都是定義的簡單運用。如果想更深一部的學習,還需要書後及其他習題的鞏固。文科方面更重視知識點的提煉、總結以及與時事的結合。同樣一段材料,史地政三科都可以出題,並且花樣多變。

二、高中考試難度比例和之前的考試不一樣。

網上很多理論說高中考試難度比例是7:2:1,但是也有一部分說是3:5:2。應該很多人和我都會認為後者的比例更接近於我們的感受。高中再也不是拿下書本知識就可以考出好成績的階段,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我上一點所說對於知識的理解運用,還有學習方面的時間管理,學科鑽研的深入程度等等綜合因素的考量。

除去一部分特殊人群,高中的確還是選拔之地。一方面我們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另一方面我們通過高考走向理想的大學和專業。那麼應該如何應付這種書本和考試難度不符的情況呢?

一、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高中所學的學科多,知識難度大,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非常必要。完成作業、預習、複習、錯題整理,都需要合理的安排。

二、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很多學生到了高中,原本不錯的成績開始下滑,有一部分是沒有及時改變學習方法所導致的。可以慢慢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效率。

三、不要偏科,但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

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是拿分大頭,要多放點時間心思,另外幾科也要好好學習。最不擅長的學科不要低於及格分。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臨考前複習時對於科目的精力分配。我當時史地不錯,政差的多。很多人都勸我補一補。我臨高考前一個半月放棄前兩科,主攻後一科,結果考的還是很差。所以如果是臨考前,選擇能夠分數最大化的複習方式。複習短板或者加強長板,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說細水長流,還是不要偏科的好。

四、根據科目合理選擇是題海戰術好還是題型戰術好。

題海戰術未必不好,但是要對科目和階段進行選擇。像是加強閱讀理解水平,自然是題海戰術更能達到訓練目的。如果是練習中難度的理科題,當然是題型戰術更保險。

五、研究考試題型規律。

國外的留學相關方面表示,中國的學生是最會考試的學生。意思就是中國學生對於老師題型規律研究的透徹。我的語文老師曾經說過,《阿房宮賦》要全文背誦。如果不想背,那就自己分析哪些是考試重點。比如這篇卷子上考你“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這是正常的。如果考你“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咱們學校模擬考要是敢出這種題,你考完直接跑咱校教研組質問他們就行。高考的語文默寫只會著重有意義的,而不是純背誦順序的。


張動之


高中還是要有選拔性質的,所以很多時候考試有難度,重點在於自己應該讓自己學的內容更多一些,不要滿足於課堂老師講課的那些。英語可以看看自己喜歡的外文期刊,自己會有很好的提升


良子棒棒的


學生的書本知識與理論結合不夠,無法選用合適的方式去做試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