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大渤海海底隧道方案有望開通,煙臺至大連僅40分鐘,會成為下一個“長三角”嗎?

lierenhuichang


十多年前的舊聞又搞出來博眼球?

這十幾年來,煙大渤海海底隧道,海南瓊州海峽海底隧道和臺灣海峽海底隧道是否要建的討論逐漸熱烈了起來,而其中煙大渤海海底隧道方案是最接近的一個地方級重大工程提案,而且煙大渤海海底隧道方案前期工作做得非常詳細、到位,但後來被環渤海高速路以無可爭議的優勢所取代。

我記得當時最後一次研討會公佈的原因很簡單:

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市和東營市等地市代表提出:建煙大隧道,大利煙臺大連兩地,但運力止於此,對其他地區幫助不大;而建環渤海高速路,則對環渤海七八個地市有著明顯的經濟帶動作用。

有關專家和領導經過一番討論,便通過了這個建議,畢竟煙大渤海隧道投資巨大,山東遼寧財力不足以支持,國家在財政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先行建設環渤海高速路。等未來經濟更為發達的時候再考慮隧道方案。

有鑑於此,就算未來二十年內,國家也不可能建煙大環渤海隧道的,因為還有更加優越、輻射更廣,其他地區更支持的環渤海高鐵項目排在前面。

http://toutiao.chinaso.com/bj/detail/20170313/1000200032986441489373788001766538_1.html

希望二十年後,國家繁榮昌盛的時候再研究規劃建設吧。


一步蓮華的工作與寫作


這個問題設想是非常棒的,但是準確地講環渤海不會成為下一個長三角,因為兩者的概念以及綜合情況完全不同。問題描述中提到渤海經濟圈之所以難以像珠三角、長三角那樣,形成連續、統一的經濟圈,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主要原因是環渤海南北兩岸相隔,成為交通死角。

其實環渤海經濟圈與長三角、珠三角既有可比性又有非常大的區別性。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環渤海之間是內海,而兩個三角洲是依託的是內河。即便煙大海底隧道建設完成,發展模式肯定也和兩個三角不同,因為環渤海地區單獨拿出來都將近一箇中型國家的規模了。首先,煙大海底隧道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已經設想了幾十年,近些年也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其實,縱觀世界上的發達的沿海國家,基本都有一個“經濟灣區”環灣區的經濟發展一般都是國家支柱,這其中以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三個最為出名。但是這些灣區與渤海灣區相比規模都比較小。
如果未來渤海灣發展為世界最大經濟灣區,那麼煙大隧道必將是發展的重中之重,超越長三角完全不在話下。世界上的內海有很多,但是沒有一個像渤海灣這樣大還獨屬我國,加勒比海、波羅的海、地中海等內海基本都是分屬不同國家。我國經濟發達目前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國家,並且我國基建水平位於世界前列,未來將渤海灣打造為世界上真正的“第一大灣區”不是沒有可能。目前環渤海灣地區已經在計劃建設高速鐵路,將環灣區的城市快速鏈接,如果再將大連與煙臺實現高鐵無縫鏈接,環渤海高鐵就真正實現閉環,那必將是我國一個偉大戰略的起點,也會成為書寫我國曆史的偉大篇章。
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首先,煙大海底隧道的必要性不用再討論,已經上報國務院。

項目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待國務院立項後,有望於“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施工建設預計需要10年。根據方案,跨海通道全長123公里,以火車為主流運輸方式,設計時速250公里,隧道平均深度20米至30米,項目通車後從蓬萊到大連只需40分鐘左右。隧道前期設計了四條跨海備選線路。此次上報國務院的方案最終確定為部分連島方案,具體線路為老鐵山-大欽島-北長山島-南長山島-蓬萊東港,長112公里,入口設在大連和蓬萊。由於渤海海峽的阻隔,目前往來於山東和東北之間的鐵路、公路只能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煙大海底隧道建成後,原來需要7-8個小時的路程將縮短至3個小時左右。

其次,我們來分析下如果海底隧道貫通,渤海經濟圈的發展問題。

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以京津冀為核心、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經濟區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也就是三省兩市的"3+2"經濟區域。面積51.8萬平方公里;人口2.3億,佔全國17.5%;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萬億元,佔全國28.2%。其經濟及人口總量目前都是高於長三角的,只不過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協調發展的整體,一旦煙大隧道開通,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將緊密協同,形成1+1遠大於2的效果,整個渤海經濟區必將被激活,其前景將不可限量!

某人的淺析就到這裡,謝謝!



臨海羨風


煙臺,山東省地級市,是山東半島的中心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青島,南鄰黃海,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煙臺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909千米,瀕臨渤海、黃海,有島嶼63個。煙臺市轄4區、1縣、7個縣級市。2016年末,煙臺市常住人口706.4萬人。

煙臺是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骨幹城市、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海濱城市,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建設港口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與威海同為中國著名的“雪窩”。

2016年12月7日,煙臺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6全年,煙臺市地區生產總值6925.66億元,比2015年增長8.1%。

2017年,煙臺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大連,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青泥窪,是遼寧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旅遊城市,也是新一線城市。

大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開發了大連,1899年開始稱大連。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

大連環境絕佳,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東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稱,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後獲得國際花園城市、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榮譽。

大連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夏季達沃斯的常駐舉辦城市,擁有中國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貨市場:大連商品交易所。2014年6月,中國第十個國家級新區大連金普新區正式設立。

2016年6月14日,中科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顯示,大連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排名第四。2016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確定大連市等13個城市為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範城市。

2017年,大連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津京唐重工業區:

京津唐工業基地位於華北平原北部,瀕臨渤海,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市。是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逐漸取代了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提法。因此,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唐山來說是一次新的機遇。

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發展工業的主要有利條件:1.有豐富的鐵、石油、海鹽等資源;2.有統一的京津唐電網(河北北網);3.有便利的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和海洋運輸;4.臨近山西能源基地;5.有輸油管道接連東北、華北的油田;6.有科技和人才優勢。 發展工業的主要不利因素:本區水資源嚴重不足,工業產品“高、精、尖”比重不足。 重要工業城市:1.北京、天津-綜合性工業;2.秦皇島-港口城市;3.唐山-採煤、冶金、陶瓷工業。



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中國。 交通便利,緊靠山西能源基地,並由輸油管道連接東北、華北的油田。

自然資源豐富

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工業體系門類齊全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全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文化科技發達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素女青衣


查看了一下地圖,大連和煙臺建設通道後,瀋陽到上海的距離,沒有這個直達通道的話,陸路就得沿渤海經過天津附近,這樣到上海要一千五百多公里,若走經過直達通道到去上海的話,估計路程是一千三百多公里,近了二百多公里,也就是說,東北將有相當大一部分地區走陸路去華東包括山東、江蘇和浙江等沿海地區都可以少走這二百多公里,但是最大得利者仍然是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這兩個半島上的民眾,這條通道如果建成,兩個半島之間的通行便利以及遼東半島未來與華東江浙滬之間的通行便利都要便捷很多,想一想,這個直達通道一旦建成,那這個渤海灣就真的可以成為一個大圓了,我有點小激動……只是這個工程實在太大了,遠超港珠澳大橋吧,橋隧結合還是全部隧道?難度還是有的吧,渤海灣口子這裡的水深我記得要有七、八十米了吧?不過幾個島礁之間水淺一點,建橋應該比隧道便宜吧,但偏偏水深的地方恰是海面最闊的地方,只能挖隧道的……哇!祝願這個宏偉藍圖早日成為現實!


久卓子


北方人的性格決定了不會發展成下一個長三角,我是河北人,周邊安於現狀的人太多了。南方人如果有幾十萬,大多數要搞投資,北方人大多買房買車。思想保守,安於現狀,這是大多北方人的現狀,即使有個別人發達了,也是離不開自己家鄉的一畝三分地。不像南方人那樣滿世界找商機,南方的小廠遍地都是,北方不行,一個縣有幾個大鋼廠,拴住了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拴住了人,也拴住了那顆進去的心。即使有想法,也就是做個小商店,開個小吃店,很少有做大的。看看人家一個省多少上市公司,在看看北方。並且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國字頭的。其實交通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思想。


血色浪漫83376773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看這個構想能否實現。


跨海大橋這個構想很久以前已經提出,但是由於煙臺地區和大連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因而這個方案一直在國家的專門部門那裡做認證和討論,因為這個地帶地處地震帶,因而在建設方面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從煙臺到大連這個地區它的海域也存在不同的地質問題,有的專家建議一半海上的路,一半海底隧道,但是有的專家全部建議海底隧道,總的來說都有不同的意見,同時開通後是否會實現經濟的持續帶動以及獲得相應的收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


假如說兩地通車,那麼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這個位置肯定會成為下一個長江三角,從他的地理位置來看,這裡是中國北部交通要道,北方著名的城市比如北京,天津,大連,瀋陽等城市會順勢崛起,屆時這裡將會發達起來,北方主要發達城市的集中地,因而其經濟的發展也會很快。

學社連接第一人,以專業的角度認真細心的回答每一個問題。


學社連接第一人


連接煙臺和大連也可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利用蓬萊諸島,從長山島-北長山島—東大礁—龍門礁—坨磯鎮—大欽島—小欽島—南隍城—北隍城,採用用跨海大橋連接起來(也可以採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技術,海里用隧道,島上走公路,取決跨海大橋對於蓬萊諸島的航道的影響程度),

另一部分,從北城隍起用海底隧道,採用建設港珠澳大橋時的“沉箱式”技術鋪設隧道,終點為大連旅順區鐵山街道,在鐵山街道東邊的老鐵山自然保護區靠海的一邊向北延伸進入大連(約45公里),或者在鐵山街道的大羊頭登陸,再向東北沿旅大鐵路沿線進入大連約(55公里)。


扛火箭的喀秋莎


未來以煙大兩市為核心輻射周邊城市的生活圈一定會形成的。

第一,大連是東北唯一的深水不凍港,木材、糧食、汽車、石油、煤炭等資源的出口進口港,相關的配套產業鏈比較成熟。軟件業、動漫業、金融業、機械製造加工業發達,擁有北車集團、大連造船廠、重工起重、東北特鋼、中石油中石化原油加工、大連港碼頭、瓦軸等大型企業等大型企業,現在自貿區也成立了,更是加速了大連經濟復興的步伐。本身大連還輻射了營口和丹東兩個遠離大瀋陽城市生活圈的城市,可以帶動兩市的發展。

第二,目前煙臺威海青島遠離濟南但經濟實力較強勁,語言與大連基本一致,情況和大連一樣得益於地理位置也受限於地理位置,三面是海陸路只有一個方向,建設煙大海底隧道可以為兩個城市群拓展新的出路。

第三,建設煙大海底隧道可以繞過山海關關河北一線,節省成本,直接讓東北和山東的產品對接,降低生活物資物價等。

第四,目前建設海底隧道技術成熟,此前已有成功的項目,大連正在建設大連灣海底隧道,採用組裝海底沉降拼接的施工方法比較省錢,相對於大連4000億建設地鐵來說,不管是施工難度還是技術難度都低的多。回本應該也會很快。


玄字肆叄


能否成為下一個長三角取決於人的意向,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去北上廣發展,所以說經濟交通文化都傾向於北京等地。而大連到煙臺之間,兩者沒有太多的關係,但是如果能夠縮短時間,肯定會帶動當地的相關經濟。我有一點不明白,我曾經去過煙臺,臨海環境相當不錯,旅遊業但是沒有發展起來就是很困解。如果帶動相關旅遊業,那麼前景是非常巨大。但是,並不可能成為下一個,長三角。這需要很長時間,因為當地經濟發展也不是特別的高。基礎決定一切,這是一個機遇,奉勸各位到當地去購置房地產,如果,水下開通,房地產必然漲價。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