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父慈母”的家庭教育模式對孩子是否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意義?

王瑜瑜


嚴父慈母式的家庭表面看起來對孩子的教育有好處:父親嚴厲把關,母親慈祥痛愛。可在實際生活中,往往事得其反。例如有一家庭中,孩子在初三讀書,有一天作業多了點,晚上十點多還沒完成,母親心痛地說:孩子先休息去吧!明天早上再做。可父親不高興了,生氣地說:不行,今天的作業,必須今天完成,到了明天又有新作業了!孩子不知所措,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從這件事例可以明白:嚴父慈母往往讓孩子進退兩難,不知道聽誰說的好,也不知道誰說的對!

所以說碰到問題要全方位分析處理。換位思考,做出正確判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要統一原則,把握好對孩子的嚴慈度,不能在同一問題上產生牴觸和矛盾,讓孩子無所使從。

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示範很重要,一言一行給孩子做表帥,身教勝於言教!

總之,父母在教育孩子同時,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心中有凌雲的羽翼,定能達到理想的高度!


北極星xw


嚴父和慈母,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的符號化。

無論父母,如何其中一方過於嚴苛,孩子難免會覺得壓力很大,對這位家長產生恐懼的心理。甚至會習慣性地焦慮。


如果其中一方過於慈愛,太好說話,對於孩子又是一種溺愛。孩子對這位慈愛的家長肯定有很強的依賴感,但是這份縱容對孩子來講不一定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我想說的是,父母雙方都不一定選擇一個“臉譜化”的行為模式,就像很多家庭那樣,爸爸負責唱紅臉,媽媽負責唱白臉。


而是應該是調和的。而且這種對孩子的態度上,最好雙方統一思想,統一步調,不然孩子真不知道該聽誰的。


很像職場上遭遇雙頭領導,孩子的KPI就很難實現了。


而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理性而科學,對事不對人。


針對具體的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斷,和孩子理性地溝通。又急又吼或者縱容溺愛,都不是正確的態度。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我們都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與孩子正常地溝通:

1)安撫孩子的情緒,取得孩子的信任。

2)詢問孩子事情的來龍去脈,鼓勵孩子說出真實的想法。

3)指出孩子行為的不當之出,或者可以提升的地方。

4)強化正確的行為,懲罰錯誤的行為。

5)整個事件結束後,再與孩子長談一番,覆盤並且確定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6)如果孩子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家長出面或者與老師溝通解決。


很多孩子不服父母管的原因,是因為父母根本不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簡單粗暴地去解決問題。這樣可能只是發洩情緒,真實的問題越積越多。


甚至很多孩子都已經對父母緊閉心扉,拒絕溝通。這樣不僅不利於家長了解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甚至孩子自己也學不會一套行之有效地溝通方法。這對他今後走向社會也不會有好處。


多一點溝通,就多一點了解,多一點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