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男孩子不願意學習,靜不下來心,容易暴躁該怎麼辦?

豐色福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經歷巨大的身體和情感上的變化,這是他們根本無法控制的生物學的一個過程。生理成熟的過程伴隨著突然而強烈的荷爾蒙的變化會造成他們情緒的波動,所以我們會經常看到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比較暴躁。大腦會經歷第二波發育,他們的大腦前額皮層仍然在成熟的過程中,而前額皮層是負責人的情緒管理的調節,問題的解決等等。



為什麼他們總是會靜不下來呢?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的,他們很難去抵禦外界的一些誘惑。有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要求青少年和成年人看電視屏幕。當屏幕出現一個詞時,要立刻說出這個詞的顏色?有時顯示的詞其含義和顏色一致,比如用紅色寫紅色,用綠色寫綠色。有時顯示的詞其意義和顏色不一致,比如用紅色寫綠色,用綠色寫黃色。結果當詞的含義和顏色不一致時,雖然成年人和青少年都會犯錯,但青少年的錯誤率明顯高於成年人。原因就是青少年比成年人將更多的注意力分散到了任務以外的事情上,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斯特普魯效應。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的時候靜不下來時,並不是他不努力,而是由於他正在努力使自己變化,以適應自己所屬的世界。




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去傾聽孩子。為什麼不想學習呢?是覺得壓力太大?其他的原因。如果是壓力太大的話,可以適當的給孩子放鬆一下。媽媽與孩子談話,不要總是去談孩子的分數。有的孩子他們不願意上學,其實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在學校裡沒有真正的朋友,成績不是很好,老師不喜歡他。是不是在班上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所以這些事情媽媽都要詢問清楚,然後可以跟班上的老師進行溝通,媽媽要去鼓勵孩子,也希望老師也能夠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有自信心。



孩子靜不下來,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從培養孩子開始坐在書桌前的習慣開始。當孩子回來以後不想馬上寫作業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坐在書桌前做一點,她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合理的範圍內,媽媽可以讓她選擇自己的事情,比如說聽一會歌,看一看電視新聞。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時候,我們不要去打擾他。父母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也安靜的做。



青春期的孩子確實是會有很大的變化,但是還需要我們的父母多多去引導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包容。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點贊留言或關注。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雨後山林靜


男生①靜不下心,②不願意學習,③容易暴躁3點在青春期一起爆發出來,的確讓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怎麼辦呢?

首先,男生有什麼運動方面的愛好嗎?有,家長多支持;沒有,家長使勁鼓勵。

孩子喜歡什麼運動,可以從日常關注的運動賽事上看出來,男生一定要有運動的習慣,青春期精力充沛,沒養成穩定的生活心態,沒有運動的習慣,多餘的精力沒處釋放,肯定坐不住、定不下心做任何事,而學習是十分枯燥且需要耐心的長期工程,所以,養成某項運動的習慣對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害。

其次,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這些科目,男生對哪些科目相關知識感興趣,課本雖然枯燥點兒,但動力、建築、機械、電子、香料、合成、過濾、催化、動物、植物、自然界、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氣候洋流、七大洲四大洋、南北極、赤道、沙漠、礦產、資源等等知識博大精深,一點兒也不枯燥。

通過廣泛閱讀和有意識的接觸瞭解就可以找到相關興趣點,家長主動引導看些天文、地理、自然、人文的紀錄片、專題片,歷史、戰爭方面的影視劇,不是熱播的穿越劇或完全不顧史實的宮鬥劇哈,可以參考豆瓣評分靠前的相關推薦劇目,網絡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採集精華為我所用,錯誤的打開方式是被網絡糟粕牽著鼻子走。

最後,培養孩子幹家務活的意識和能力。別小看家務勞動的作用,生活自理和學習自主不僅不衝突,而且能幫助孩子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和統籌規劃某項事務的流程,生活處處皆學問,不做家務就不是真正在生活,又怎麼習得生活中的學問呢,我們在養育中犯了太多脫離生活實際只盯著排名成績的錯誤,做家務表面上看不出和學習的關係,但深挖學習品質和認知的形成,哪一點能離開具體的生活呢!

錢花在哪兒哪兒有面子,心用在哪兒哪兒有收穫,牛不喝水強按頭,牛會暴躁;孩子不愛學強迫學,孩子也會暴躁,家長要試著找尋打開孩子心靈的突破口,當孩子對有意義的事情感興趣、著了迷,不用逼迫,他自己就一頭扎進去不願意出來了,養育孩子是技術活,家長得掌握點兒套路。



阿娥你好


就看家長怎麼看呢,那我給你幾個選擇:

第一種:強迫孩子繼續學

結果你自己知道,孩子更不願意學,更暴躁

第二種:那不願意學,就不學吧,聽之任之

結果孩子懶散下來,反正也人管,愛幹什麼幹什麼?最終孩子失去追求的目標,散成麵條了。


第三種:不願意學習,靜不下心來,家長們先暫時放一放

1、仔細觀察孩子有沒有其他興趣與愛好,陪孩子一起找到提高孩子成就感的突破口

從而使孩子找回“自信”

2、給孩子定一個小一點的學習目標,達到了及時鼓勵!

3、發現孩子的進步 (哪怕你是一點點)

4、這種情況下,千萬別專注學習方面的督促,而是要採用迂迴的方法

舉例說來:孩子已經積食了,你還要讓他一個勁的吃飯,那怎麼辦?

肯定是先不讓他吃,讓他運動,吃助消化的藥,等到胃空了,再吃才會健康

如果家長一味地想著,不給吃怕餓著了,那孩子一直食慾不振,反而越來越瘦了


順勢教育頑石張


說起孩子教育問題,我聽了李玫瑾老師(心理犯罪專家,尤其育兒方面的培養有一套)的,頭條就可以搜到,頗有心得和感受,還特意做了筆記……

孩子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在原生家庭和八歲之前的家庭教育上找到答案!

0-3歲建立安全感期,這個事情的孩子缺少媽媽爸爸的陪伴,將來多多少少安全感上存在問題及在跟父母內心潛意識親疏上存在問題(如果這段時間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將來遇到心理不舒服,有啥事兒,他們更容易對爺爺奶奶打開心扉)。

3-6歲自我認同期,探索期,這個事情如果總說打擊孩子的話,打罵孩子,和不讓孩子做著做那,這不敢碰,那不敢摸,他將來內心會不自信自卑有點混日子破罐子破摔和失去創新探索發明的能力(這就是我國發明家不多的原因之一)。

4-8歲競爭期,需要合理引導,他們這段時間喜歡贏,喜歡得到,如果孩子引導不好將來容易變成搶劫犯,偷盜飯,小霸王,李天一。例如如果父母只要他想得到就滿足哪怕是無理的要求。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總不讓他得到,他將來失去努力掙取勇於爭取一些事的能力……

6—12歲,需要用心關心(可不只是物質方面哦)、希望得到父母尊重、父母理解、支持期,希望父母躲鼓勵,多支持,多同意,除非原則性錯誤。

12-16歲,需要父母學會適當放手,讓他自己去摸索一些事(吃虧有時候未必是壞事),但你要盯著,及時出來點評下他的所作所為,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讓他心服口服,別犯大的錯誤就好!

…………

反正太多了……你可以諮詢下心理育兒方面的人,及時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早點解決問題。

當然,我也做的不是很好,我現在就在想法彌補(好在我孩子還小,不過我錯過了她的0-3歲,還真是有啥她好像更喜歡給奶奶說),孩子有自己的小世界,想法走進去再說吧!

孩子如果不喜歡學習,就問他喜歡什麼,他喜歡什麼就支持他什麼,但是跟他籤個協議,有個約定,說你喜歡這個就要努力去做,盡力做好,媽媽爸爸全力支持你,也希望你做出成績,不要說我不尊重你,想得到父母尊重,自己也得讓父母放心,尊重是相互的。


雲在天氺在瓶


這是進入青春期孩子通常的表現,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要沉著冷靜好好應對,正確引導,幫助孩子引入正軌才是父母和老師應該做的。


如何正確的引導,那就要先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產生這些表現的原因。


原因有以下兩點:


隨著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的一些顯著變化,個性發展上也出現了一些顯著表現,主要表現在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自我意識增強、對異性的啟蒙認識等諸多方面。總體來說,初中生出現不願意學習,脾氣暴躁,靜不下來主要原因是生理和心理引起的變化。


第一,自我意識增強


他們已經具有強烈主觀意識,但是社會經驗少,表現為偏執性,也就是俗話說的“我最大,誰管我也不服”的性格發展,不成熟的表現。由於進入青春期後,青春期的孩子出現了成人的一些身體特徵,在這個階段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以為自己長大了,這種變化是突變性的,對於孩子來說不適應就會變得恐懼,會持續一段時間,他們自覺或不自覺的將自己向成人學習並開始注意自身,比如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開始打扮自己,開始注意異性對自己的態度,開始去有意無意的吸引異性,比如開始思考反省“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該成為什麼樣的人”,開始更加深入的去認識事物,這些都導致他們的精力轉移,從而對於學習興趣就會變淡,很難靜下心來去考慮學習的事情。


同時,初中生這個階段的性格還表現在偏執性,也就是自以為是對的,偏執性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且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因此,當聽到別人在低聲講話,便斷定是在議論自己;當看到別人面露微笑,又認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師多看了他一眼,就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總之,他們覺得周圍人時時刻刻都在品評他,這種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壓抑、孤獨而且神經過敏。


這些都使的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無法安心學習。


第二,逆反心理作祟


主要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對父母、老師等所有人的逆反。在這一階段,他們的心理是矛盾的。逆反父母,但卻需要父母給予經濟供養;逆反老師,但是還要聽從老師的安排;逆反社會,但是還無法掌控;逆反同學,但是卻無法左右。逆反卻不獨立,導致出現情緒上的對抗,主要表現有態度強硬、舉止粗暴;漠不關心,冷淡相對;交際關係緊張等,這些存在的問題也都會轉移學習的注意力。


以上突出的兩點很容易會在青春期階段出現,且會越演越烈,導致成績下滑,會走進惡性循環中。


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及時的青春期教育。


家長、老師要及時的告訴孩子青春期的發展特點,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一些變化是正常現象,說明自己長大了,作為小大人,要有擔當有責任才對,不能小肚雞腸,告訴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要讓他們去花心思去自己思考,要善於引導。對孩子要多一些關心和幫助,他們需要溝通,需要理解,也需要幫助,不要把他們依然當孩子對待,要保護他們的隱私,重視他們的想法,這樣才會健康的度過青春期。


第二,榜樣的力量。


以身作則去影響孩子的成長,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自己做到,用一些成功人士的經歷去教育他們,用一些典型的事情去引導他們,讓他們有正確的認識、正確的成長方向。


第三,包容和關心。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需要家長、老師更多的關心和包容,不要自詡自己是家長或者老師命令他們去做一些事情,也不要以你做的不對,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去交流,好好的溝通和交流引導他們思考反省自己,跟他們講道理,他們已經有自我意識和自我判斷了,多一些關心少一些斥責,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和學習。


青春期是孩子的一個重要成長階段,我們家長和老師要重視他們的成長,多去關心和幫助他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吃瓜影視快訊


1.幫助孩子提高學業水平。

2.鼓勵孩子參加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每天進行30到40分鐘體育鍛煉。

3.父母好好對孩子說話。批評要小聲,每次不超過1分鐘。

能做到這三條,孩子就不擰巴。



木瓜家


青春期的小孩子不願意學習暴躁,

其實我們需要找到孩子創造的原因,

他暴躁的原因根子在哪裡,

我們家長是不是很急躁浮躁的。

往往一個不好的環境和家庭學習氛圍,

也容易讓孩子急躁。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剛剛有了自我獨立思想的時候。

再加上體內的激素激素的改變,

所以又會造成一些情緒上的影響。

因為大部分人都喜歡放縱自我,

而不願意去自律自我約束,

而往往學習呢?又最需要自律和自我約束的時候,

所以對學習很多人就是抗拒,

這還是因為我們十歲之前

沒有培養出來他學習的目的是為什麼學的?

我們對於孩子從小培養的過程

也許言行的不知不覺的急躁,

其實已經影響了小孩子,

十歲之前看孩子一切都好,

往往都是順其自由的發展性格以及心態,

沒有去刻意引導過

其實小孩子身上的毛病往往在大人身上都帶著影子,

只不過在小孩子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更加翻倍了而已,

更加因為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

所有的關注力都在孩子身上,

所以孩子有的毛病很容易被我們無限的擴大化,

就覺得稍微有一點點狂躁頂撞父母老師就不得了。

或者是對孩子往往失去理智的那種憧憬,

認為一切都好。其實這兩種都屬於極端。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大人要以身作則,

做一個有智慧有素質。目光長遠的人,

首先自己要學會愛學習,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氛圍。

哪怕自己沒時間,也要在他學習的過程當中,

我們不要去打擾他,更加不要去分散他的注意力。

你自己哪怕在不愛看書,

也要拿幾本書做樣子要給他看。和孩子共同學習,

首先家裡面有一個學習的氛圍,

孩子逐步的都會受影響,

這些都需要從父母身上改起,

其實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而已。

複印件壞了,我們是從哪裡修改起呢?

那首先肯定是要改原件呢。

把原件改了複印件才可以改的。

就如同我們最近常說的一句話

孩子的學習大部分取決於學校,

但是他的性格與道德的培養大部分取決於家庭。

其實我們現在很多孩子學習都還蠻不錯的,

只不過是因為父母往往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更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錯誤,

因為每個父母都要上班,忙碌的緣故,

往往把孩子丟給了學校,

每天在浮躁和急躁的社會當中,

讓自己更加急躁起來,

有意無意的影響了孩子而不自知,

我們都不會承認自己的缺點,

帶給孩子的影響都覺得是孩子自身不聽話,

或者是老師沒有教導。

其實我們追根尋源的話,

大部分的問題都出在父母身上。

我們沒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氛圍和學習的環境,

我們並沒有給孩子心掏出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自己

而不是為了父母,

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從小對孩子的培養。

都是灌輸的,目光短淺的目標,

導致孩子並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到底是為了誰,

有很多孩子好像學習了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

好像是為了應付。

其實這都是因為不懂得學習目的的緣故,

所以不願意去學習,

再加上青春期體內激素的增長,造成心態的浮躁,

還是不懂得自我剋制的時候。

這更需要大人去耐心的引導影響的。

但是我們想想看,

大部分的父母有幾個懂得對孩子心靈疏導的。

要麼你暴力我更暴力的強行壓制,

要麼就是傷心傷神的置之不理不管不顧,

作為在兩個極端當中。

這樣的思想和行為如何能夠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呢?

因為父母始終是孩子的老師和醫生的榜樣,

以及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因素都不可忽略的,

也忽略不掉的。


牧羊撐舟


文|家長必讀學堂堂主


每個暴躁的人都是因為感到害怕。

憤怒的源頭常常都是恐懼。就好比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前面有一輛車沒有打開轉向燈,突然變道。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是害怕。害怕他的突然變道,害怕失去自己的生命,害怕發生車禍。接下來,發現自己沒有失去生命,也沒有發生車禍,我們的恐懼就會變成憤怒,在腎上腺激素的影響下,我們甚至會做出不文明的舉動。


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樣,他們往往在經歷著內心“迷茫”“恐懼”“躁動”的自我成長。他們不願意學習,是因為他們想尋找更多的方式來體現自我價值。


要想知道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來看一下您的家庭教育現狀,有沒有出現以下這幾種情況,如果有,可以對症下藥。:

1.家長像對待嬰兒一樣對待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有很多家長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經常會事無鉅細的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種“保姆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甚至家庭/社會,都有著巨大的威脅。家長不僅僅喪失了自我,甚至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孩子在小時候,沒有反抗的能力與機會,一旦進入青春期,反抗的情緒就會爆發。

所以,各位家長,作為孩子的成長教練,請對孩子“放手去愛”,讓他們學會獨立,不要太過於敏感孩子成長的每個環節。


2.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甚至設立很多不必要的規則。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個中國家長的心願。但是,(我不得不說但是)在這種傳統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孩子不得不被迫成為了家長的傀儡。因為你不僅僅把你的願望投射給了孩子,就連孩子的言行舉止,你都在俏無聲息的控制著。我們一邊忙碌著把自己設定的劇本強加給孩子,卻從來沒有思考過孩子到底適合什麼角色。

所以,各位家長,請停下你的“導演”,多聽聽孩子的聲音。青春期孩子,會暴躁,是因為他們在呼救。呼救家長幫助他們走過躁動的青春期。家長不要去想象孩子的行為,也不要用家長的標準去衡量他們,我們要理解孩子,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讓孩子滿足家長的需求。


3家長處理問題,簡單粗暴,傷害孩子自尊。

世界最應該持證上崗的崗位是什麼?是家長。我們不是一生下來就會為人父母,只能不停的學習如何做更好的父母。但是,有些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不去學習,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仍然用上一代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這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我們想想,我們的上一代,大部分沒有受過教育,上一代的教育方式依然沿用的是上上一代。面對孩子,除了講大道理,就沒有找到其他方式來應對。甚至只會說自己的孩子“笨蛋”“懶蟲”等等。這些行為,嚴重傷害了少年的自尊心。

所以,各位家長,請記住,無論我們是如何長大的,請不斷學習,讓我們成為稱職,強大和充滿愛心的父母。


最後,講一個真實的故事。英國有一位母親,她的兒子在青春期非常叛逆,加入了有組織犯罪。她非常震驚,但是她覺得應該做些什麼。於是,這位母親,騰出一間房間,放上舒適的椅子、檯球桌、電視,邀請兒子的朋友們來家裡玩。米米慢慢的瞭解了每個人,並且幫他們洗衣服、做飯。米米說“愛是最偉大的事情”。不管這些年輕人是多麼的頑固不化,他們的確對米米的愛有所回應。她的兒子也從幫派成員轉變成了對社區有幫助的一員。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請好好愛他。如果一時無法靜心學習,請不要逼他。和他聊聊他熱愛的體育項目或者遊戲,接近他,溫暖他,幫助他,陪伴他。


家長必讀學堂


針對暴躁、靜不下來、不想學習的青春期小青年,以我的認識,可以有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多理解。理解萬歲,掌控自己的荷爾蒙,也是需要智慧和時間的,何況每天又處在強壓之下,生活在枯燥之中。多理解孩子,做家長就應該有個過來人的樣子,不要隨便指責,不要隨意扣帽子,最後讓自己也跟著孩子的情緒走。

二是,抓重點。成長中的事瑣瑣碎碎,青春期的妖千變萬化,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就放他們一馬,作妖就作一會兒吧,釋放釋放就好了。他急躁,你寬和,慢慢就能緩和了吧。

三是,多幫助。孩子急,除了生理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學業上遇到了困難,自己又找不到很好的解決辦法,家長呢只會督促嘮叨,實質性的忙幫不上。想想,如果,孩子一門功課遇到瓶頸,你呢可以高屋建瓴得給予指導,他可能就沒有那麼急躁了。所以,家長要多幫助孩子,自己不行,求助他人。

最後,希望媽媽們一定要Hold自己,別嘮叨~別嘮叨~別嘮叨~千萬別嘮叨~青春期的小孩兒來說,嘮叨就是緊箍咒~


小汀101


人們在孩子的問題上往往容易走進誤區,就是在教育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對孩子給予了很高的希望,為了能實現家長的目標,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用各種手段“威逼利誘”、“哄和詐騙”,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結果,青春期來了,家長們糾結了,怕孩子走上極端,殊不知這一切都是“因果報應”。話說回來,其實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們完全不用著急,俗話說,缺什麼補什麼,把欠孩子的還給孩子,首先,跟孩子多多互動,放下家長的“尊嚴”,走進孩子的世界,嘗試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交流,其次,多多鼓勵,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用陽光積極的心態去影響孩子,第三,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孩子一定的空間,遠遠的觀察,絕不要干預。“用心”家長們,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塊碧玉,需要我們小心翼翼的打磨,呵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