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提起砸冰箱,海爾為什麼不能用質量好的產品來尊敬顧客?

張瑞敏:提起當年“砸冰箱”事件,他說,海爾為什麼不能用質量好的產品來尊敬顧客?


張瑞敏:提起砸冰箱,海爾為什麼不能用質量好的產品來尊敬顧客?

張瑞敏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他在企業管理上的創新探索獲得中外管理學界高度認可,但以“自以為非”為座右銘的張瑞敏,始終有一種緊迫感。目前,他又在探尋物聯網時代企業的生態體系。

海爾從創業初期就開始探索管理創新,2005年以來,海爾實施並不斷髮展完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張瑞敏認為,“人單合一”就是讓每個人的價值最大化。新華社記者的專訪《“我不過是趕上了時代的節拍”——記注重企業管理創新的優秀企業家張瑞敏》文章報道,張瑞敏解釋:“人單合一”的人是員工,單是用戶,以用戶為中心是海爾最早的基因。提起當年“砸冰箱”事件,他說,海爾為什麼不能用質量好的產品來尊敬顧客?

張瑞敏:提起砸冰箱,海爾為什麼不能用質量好的產品來尊敬顧客?

是的,我們為什麼不能用質量好的產品來尊敬顧客呢?

為顧客創造價值,通過商品交換,企業銷售產品,獲得利潤,企業有盈利,企業才可以持續發展。顧客是上帝,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這兩句話很老套,老套到人人皆知,人人都說。但是,怎麼落實?只看一條,就是企業要為顧客提供質量好的產品。質量好的產品,可以超越民族情感,超越國界,超越意識形態,成為世界品牌。海爾的電器產品如此,華為的5G產品亦如此。

但是,事實上,很多企業片面只強調自己的利益,僅僅記得“利潤”兩個字,追逐利潤,忘記了尊重顧客,忘記為顧客著想,只想著從顧客口袋裡掏錢,完全沒有張瑞敏先生砸冰箱的膽識和魄力。

有的企業,不思進取,不關注顧客需要,不能提供讓顧客滿意的高質量產品,反而抱怨顧客刁鑽,不好說話;有的企業,不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任由帶著瑕疵的產品出廠,糊弄顧客,顧客沒有反映,便自鳴得意,甚至僥倖,發現有顧客抱怨,才趕緊想辦法去捂顧客的嘴,為顧客維修或者更換新品,這其中的各項費用何其多也?真的是本末倒置;有的企業,產品質量很差,只想用所謂的優質服務彌補,結果花費很多,傷了顧客,沒了口碑,丟了市場;有的企業,把請顧客吃飯,熱情招待當成法寶,好像很會做市場,很會做人,最終落個是“你是朋友,你的產品不是朋友!”的評價,給客戶造成麻煩,造成損失甚至傷害,幾句好話,一頓飯,幾個小錢,就想彌補?顧客稀罕嗎?最終顧客還是用腳投票,悄然離去。。。。。。這些企業,他們僅僅把心思用在依靠服務來彌補產品不足上,而不是想辦法提高產品質量,落個如此結局,嗚呼哀哉!那個幾乎毀掉國產奶粉信譽的三鹿奶粉,不缺製造好奶粉的技術,缺的是製造好奶粉的德行,明知三聚氰胺之害,還要故意為之,肆意妄為,坑蒙拐騙,作奸犯科,損害顧客利益,危害顧客健康,最終落得個企業破產倒閉的可恥下場,遺臭萬年。

一個企業,把產品質量做好,才是真的尊重顧客。有人說,顧客是衣食父母,你不尊重父母,誰管你的衣食?

2016年,海爾併購美國通用電氣家電(GEA)。張瑞敏對GEA員工說:“我不是你們的領導,我和你們的領導都是一個人——用戶。”

營銷是橋,產品為王,客戶第一。客戶關係中,人是朋友很重要,產品夠朋友更重要。產品讓客戶心動,服務讓客戶感動,營銷讓客戶行動。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才有價值。重視質量的海爾成了世界家電知名品牌,名揚寰宇,受人尊重。不要質量的三鹿成了中國奶粉行業的罪人,轟然倒閉,萬劫不復。把人才用好,轉換成市場需要的產品,是人才作用發揮好壞的試金石。企業的所有競爭力,最終都反映到產品上。

能阻擋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用戶就是我們的大地,我們要永遠腳踏實地,不離開這片大地。——張瑞敏如是說。

張瑞敏:提起砸冰箱,海爾為什麼不能用質量好的產品來尊敬顧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