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記李王寨與張王寨的故事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1 九女潭)

寫在前面的話

自兒時起,灣裡乘涼時就聽老一輩講述李王寨的故事,都是代代口頭相傳,遺憾的是至今竟沒有人將之付諸書稿。前幾年曾有外姓人道聽途說,寫了篇《九女潭的傳說》,隨著九女潭聲名鵲躍而一路遠播。目睹此情此景,一直以來就有將其正名的想法,又恐描述不盡客觀,遂每每作罷。但原作竟將如此悽美的愛情故事描寫得面目全非,與我們從小聽說的傳說相去甚遠,吾心惶恐悽然。為解開此心結,現將小時聽說的《九女潭的傳說》草擬成文,以便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這段曠世奇緣。

於我而言,我將其奉為愛情經典。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樣,為愛情之千古絕唱,他們在塵世間演繹著一幕幕美好的愛情舞劇,結局雖悽美而悲壯。在古代同態復仇盛行,氏族觀念極強的農耕社會,誰又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芸芸眾生,滾滾紅塵,對於傳說、對於愛情,對錯已無關緊要,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是每個人的視角和背書不同而已。想到此,我已內心釋然,不再糾結細節和對錯。本文無關姓氏偏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妄議張氏與李氏先輩。故此,我只談風花雪月,並將儘可能忠實地將所聽到的民間傳說呈現出來。

正文

(一)

相傳明朝末年,朝廷宦官專政。貪汙腐化盛行,橫徵暴斂空前絕後,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又恰逢遭遇連年災荒,老百姓實在走投無路,便紛紛揭竿而起,各路英雄豪傑攻城拔寨,一時狼煙四起,中原大地處於一片風雨飄搖之中。其時民間盜匪橫行,他們也乘機興風作浪,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官府自身難保,自是無暇顧及這些小蟊賊了,可憐天下蒼生,本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這正是:

宦官亂政惹禍根,橫徵暴斂添惡行。

災民無路揭竿起,天下英豪結同心。

賊匪猖獗興風浪,燒殺搶奪欺良民。

李氏家族避亂世,李王寨裡謀生存。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2 李王寨老城牆)

話說在鄂豫皖邊界有一個風景秀麗的千年古鎮,名叫鮮花店(即現在的宣化店)。這裡古代就是官道驛站,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鎖鄂、豫咽喉,扼南北要衝,南下達武漢,北上抵鄭州。境內有著名的墨斗關、大勝關兩個天然關隘,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景色雋秀,民風淳樸。鎮東約六公里有圓潭河與東河激情交匯,隨後一路歡歌流向鮮花店,匯入著名的大別山竹竿河。兩河交匯處西岸為雲彩村張家畈,河東岸為蓮花村山背灣,繞山背灣翻過老虎腿便進入下李樓,對面為安家畈,依次上行途徑圓潭河、董家窪、蓮花石後便可抵達中李樓和上李樓。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3 李家樓舊居)

當年李氏後裔,不堪賊匪的騷擾和侵襲,在族長李王的帶領下,來到了距村東面三公里多路的東大山深山老林裡建了一個方圓兩公里的寨子謀生。此山寨即為當時赫赫有名的李王寨。寨子東、西、北三面都是陡峭的懸崖,下面是數丈深淵,十分險峻。山腳下有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自河南新縣境內流出,進入湖北境內上段稱之為上河,中段為圓潭河,途經老虎腿與東河相會。河岸邊荊棘叢生,其間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為蓮花村進入河南新縣卡房鄉河山村的主要交通要道。沿此路前行兩三公里即可到達河南省的“觀音洞”。站在山路上舉頭仰望,可以看到壁立千仞的李王寨雄姿。寨子南面稍微平緩,李王帶領族人在南面修建了一個雄偉的寨門,上書“李王寨”三個遒勁大字,字體靈動飄逸,頗見功底。寨門城牆四周彩旗飄飄,迎風獵獵作響,給深山老林中的李王寨平添了一段神秘而又莊嚴的氣息,甚是威武。南大門是進入山寨的唯一進出口,其他三面則各開了一個較小的偏門供寨內人員平時勞作出入。寨子四周則是工匠們用堅固的大石頭修建了五米高,一米寬的城牆,將整個寨子圍在中間,堅不可摧,用以抵禦野獸和外來人的侵襲。城牆上每隔百米還修建了瞭望哨用來觀察敵情。李王寨依託天然屏障精心設計,巧奪天工。由於三面是懸崖,只要守住了南大門,寨內便可高枕無憂,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王帶領族人白天耕種勞作,夜晚練兵佈防,多年相安無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寨內安定祥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4 李王寨之一面懸崖)

相傳李王,乃天上星宿下凡。只見他身長丈餘(古尺寸,約合現在2米左右),虎背熊腰,肩闊臂圓,武功蓋世,實乃天下無雙。眼如銅鈴,目如閃電,走路虎虎生風,穿山越嶺令蟊賊聞風喪膽;打仗橫掃千軍,騰雲駕霧,威名震天。李王漆下有九子,個個才比宋玉,貌賽潘安。李王自是疼愛有加,從小就悉心教他們武功絕技,並請鄉紳名儒傳授他們四書五經。雖年紀不大個個都溫文爾雅,氣宇軒昂,知書達理,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湛。寨子裡每逢豐收年月、傳統佳節和閒暇娛樂時,族人都要載歌載舞,舞獅助興。每逢重大慶典,李王都會盛情邀請九里十八寨的族長們前來賞獅遊玩,把酒言歡,大家開開心心歡聚一堂。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5李王寨舞獅隊)

李王寨舞獅的習俗源遠流長,最初起源於唐朝盛世李氏先祖,鼎盛於明末清初,流傳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方圓數百里聲名遠揚。故當時就有“李家樓的獅子大勝關的燈”之美譽,影響力可見一斑。每逢舞獅時整個寨子都張燈結綵,鑼鼓喧天,壓軸戲是李王九子同臺登場競技,只見那:

舞獅臺上張燈結綵,正中央九張方桌層層疊開。

銅鑼鼓鈸敲的是韻律十足聲聲作響,三隻雄獅八面威風撲面而來。

但見臺上“鷂子翻身”看得人是眼花繚亂,“半截滾”翻的驚得人是目瞪口呆。

“黃鶯展翅”騰空而起繞場一週急速盤旋,“四盤架”踩得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三隻雄獅翻轉騰挪逐一高攀直達高空方桌雲頂,凌空倒立巧翻筋斗舞高超技藝驚喜連連。

蓋李王寨地處險峻高山之巔,歡聲笑語傳遍九里十八寨熱烈非凡,此所謂“居高聲自遠”。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6 李王寨舞獅隊)

(二)

距李王寨幾公里遠的東北方,有一簇群山,高大巍峨,大山裡有一個寨子,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名曰張王寨。寨中住有數百人,寨主張王可謂人中龍鳳,蓋世英豪,武功超群,實力雄厚且足智多謀,堪稱一代梟雄。但張王為人孤傲,自尊心極強。事事都不甘落於人後,表面與李王關係極好,但暗中卻處處與李王爭風較勁,欲取而代之當諸山寨領頭大王。

話說張王膝下無子,九個女兒個個玲瓏乖巧,美若天仙,且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只見她們身著杭州綾羅綢緞,上有手繪蘇州刺繡丹鳳朝陽。髮髻高拋輕挽,金銀首飾點綴兩旁。丹鳳眼脈脈含情凝望,柳葉眉彎彎似笑微揚。丹唇輕啟,呵氣如蘭。走路風姿綽約如三月細風擺柳,笑起來悅耳動聽似六月山泉叮噹。這九個女子真可謂人間尤物,行走在這青山綠水山之間,好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這年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節,九里十八寨的人都依習俗上宣化店集市觀看龍燈廟會。李王九個兒子感覺寨中乏味,很久沒有下山,遂也跑到街上玩耍。正猜燈謎時,不覺間,驚鴻一瞥,竟巧遇張王九女。人世間哪來如此俊俏的女子!她們舉手投足一笑一顰間都強烈的牽扯著九子的心!相互猜謎間,他們已被九女的美貌和氣質所傾倒,九女亦被眼前這九子的睿智和帥氣所折服。真乃天地奇緣,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九雙!於是情竇初開的九子與芳心蕩漾的九女心中暗生情愫,彼此一見鍾情都默默喜歡上了對方。從那以後,一有空他們便偷偷跑到山下的潭邊約會,或吟詩作對,或互訴衷腸。潭邊的溪水清澈明亮,周邊的濃蔭格外清涼。山間的小花溫情綻放,林中的小鳥縱情歌唱。這是多麼美妙浪漫的時刻,這是屬於他們的青春夢幻劇場……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7 九女潭)

可惜,好景不長。慢慢地,張王知道了此事,他心中頗為惱怒,心想這幾個臭小子竟敢來勾引自己的千金寶貝,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這成何體統,又讓本王情何以堪?!於是張王便對女兒嚴加看管,未經允許不許她們私自下山,並打算找機會向李王發難。可憐李王九子數月不見心中佳人面便日漸消瘦,也不知九女為何如此狠心音信全無不再下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時的九子最大的心願是想見上伊人一面。這一天,他們終於鼓起勇氣,對父王說出了心底的秘密,希望父王派媒人上門提親聯姻,也好了卻自己的一樁心願。李王一向開明豪爽,對張王九女自是十分喜歡,於是當即就派人帶厚禮去張王寨求親聯姻。九女在得知李王派人來提親後,個個滿心歡喜,她們都憧憬著父王滿口答應她們就可以立即下山。數月的相思苦呀,讓九女第一次感覺到時間竟如此漫長。多少個不眠之夜令她們淚流滿面一任相思肆意瘋長又爬滿小窗,可窗外的小草綠了又黃,心上的人兒天明卻依然不見模樣。哎!這惱人的相思苦,如今總算迎來了曙光!詩云:

誰謂相思不斷腸?蹉跎歲月空感傷。

去年元宵巧際遇,多情才郎今何方?

夜秉紅燭倚窗望,手挽青絲淚千行。

奈何禁足無處去,獨坐小樓愁日長。

誰知張王面對提親一事,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恨自己寵愛女兒管教不嚴。李王此次倉促提親有公然侮辱之嫌,這豈不是故意令人難堪出人洋相?!於是張王心生恨意,便要斷然拒絕李王的提親請求。忽然轉念一想,自己屈居李王之下多年,這何嘗不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根除李王,然後自己可以九里十八寨真正稱王。想到此張王心中暗自高興,於是心生一計,便對提親人說,“如果李王九子真心喜歡本王九女,那麼就請李王親自上門提親,一來顯示誠心和尊敬,二來顯示我們張李兩大山寨永結同心。如今這般模樣草率行事,難免會遭人家恥笑。速回去稟告你家李王,本月十五隻身前來本寨,我要與李王飲酒面談,過期不候,送客!”

提親人吃了閉門羹,李王寨裡暗自思忖,不知張王葫蘆裡賣什麼藥?李王明白此事實為張王有意刁難,但為了九個兒子的幸福,自己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倘若自己不去,豈不遭人恥笑?!料他張王也不敢把自己怎樣。主意已定,十五這天一大早,李王隻身帶了一名隨從,輕車簡裝便出發前往張王寨。

張王親自到寨門口迎接,寨內殺豬宰羊,格外隆重。進寨後分賓主坐,席間李王與張王推杯換盞相談甚歡,寨裡諸位也輪番上陣向李王敬酒,饒李王是海量,也抵不過眾人大戰風車,慢慢不勝酒力。大家自上午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方才散場。酒醉後李王被隨從攙扶著住進了張王早已安排好的臥房,隨後倒在床上便不省人事。及至子夜時分,寒月孤影,張王帶幾個心腹偷偷從後門靠前,趴在窗戶上偷窺屋裡沉睡的李王,見李王沒有動靜卻沒閉眼,嚇得一個機靈悄悄溜回。如此三番五次,見李王氣息均勻,卻始終雙目微張。眼看天快要亮了,張王怕錯過這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於是就繞到前門問李王隨從。

張王問道:“李王睡得可安好?”

隨從回答說:“大王醉酒睡得正香。”

張王又道:“李王睡覺為何睜著雙眼?”

隨從毫無戒心地笑曰:“我們大王睡覺從不閉眼。”

張王聽後大喜,使了個眼色,旁邊人趁其不備手起刀落將隨從殺死。因怕李王驚醒,張王衝進臥室向李王腹部猛刺一刀,登時血流如注。李王劇痛驚醒知道遭人暗算,遂一記“鷂子沖天”衝破屋頂,手捂著腹部向李王寨飛去。

李王遇刺後一口氣飛到中李樓背後秧雞窪山上的一個小山坳,終於堅持不住,一頭栽了下來。由於腹部傷口很大,流血過多,又經歷長時間的緊張飛行,李王的腸子都已經流了出來,隨後被緊急趕來的九子將其塞回肚裡抬回了李王寨,最終李王因傷勢過重含冤離開了人世。臨終前李王對九子只說了一句話,“心中有愛,不要尋仇,埋葬寨下。”李王飛行落下的地方,因受傷腸子流出後,此地長出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一年四季不幹,為紀念李王,此地被後人稱作“露屍窪”。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8 露屍窪)

李王九子含恨將父王埋葬在李王寨山腳下的蓮花石黃鬥堰山上,每年清明節李氏後裔都要去墓前隆重祭拜。旁邊廟裡供奉著東王爺黃飛虎、藥王爺孫思邈和南海送子觀音,此廟故稱“東嶽廟”,每年3月28日舉行廟會,李氏後裔及周圍村民至今還都保留著舞獅踏青和唱廟戲許願的習俗,如今東嶽廟廟會與宣化店西面的金山崗廟會一樣齊名,非常熱鬧。

大別山九女潭的傳說

(圖9 在原址正在重新修建的東嶽廟)

李王九子與張王九女彼此相愛,本來可成就世間一段曠世奇緣。卻因父輩誤會成仇,李王竟被張王刺殺身亡。九子心中雖很悲痛,但始終謹記父王臨終遺言並不尋仇,待找機會見到九女後問清原委。

(三)

張王刺殺李王后,自此解除了心頭大患,想到此後自己便可獨步天下,統領各山寨首領。於是張王高興得每天早上都繞城牆上走三圈,並向空中高呼:“誰人也破不了張王寨!誰也破不了張王寨!誰也破不了張王寨… …”隨之哈哈大笑。日復一日,月月如此。

一日早晨,天上一位神仙途徑張王寨上空,聽見張王在城牆上大呼“誰人也破不了張王寨”,於是按下雲頭,見張王在城牆上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誰人也破不了張王寨?好大的口氣!難不成我也破不了張王寨?!於是決定下凡教訓下張王。神仙遂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賣貨郎,挑著擔子在張王寨外叫賣。張王的九個女兒聽到叫賣聲,想打聽下九子的情況。可憐的姑娘們到現在也不知道寨內曾經發生過的驚天鉅變,於是跑到寨門讓賣貨郎把擔子挑進來。進寨後賣貨郎將擔子放在一旁,說姑娘我口渴了,能否先討碗水喝。善良的九女舀來一瓢水遞給賣貨郎,賣貨郎喝了一口水對著擔子一噴,霎時,擔子裡的小雜貨全部變成了天兵神將,拿出武器來就攻打山寨。不一會兒工夫,張王寨被天兵攻破,張王亦被戰死,九女驚慌失措走投無路,只好逃到與九子曾經約會的幾個潭邊,想到如今家破人亡不想再連累別人,於是她們懷著對九子的無盡思念投潭自盡,可憐一代絕色佳人自此香消玉殞。

李王九子得知此消息後,傷心欲絕,遂來到潭邊將九女安葬。想到自己的父王和心愛的姑娘相繼離去,為了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九子出走到全國四面八方。如今李姓遍佈大江南北,為中華一大姓氏,這其中很多就是當年李王九子的後裔。

九女投潭自盡後,後人為紀念九女的善良、美麗和對愛情的忠貞嚮往,遂將這幾個潭取名為“九女潭”。隨後“九女潭的傳說”就在李氏家族代代相傳。詩云:

宣化自古育精英,才子情深戀佳人。

李王斗膽單赴宴,張王設計藏禍心。

絕世姻緣無從繼,魂斷南柯一夢行。

玉女情痴空餘恨,潭水無瑕浴女神。

料峭春風無歸處,滿腔柔腸向晚晴。

如今豪傑憑欄處,九女潭中覓知音。

網上傳說終覺誤,故擬此文正君名。

【後記】

雖然許多古老的建築經歷不同的年代大都已被拆除,但中李樓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崇禎年代的古牌樓,想必這就是叫李家樓的來歷吧。

小時上山打柴時我們總會爬上李王寨高高的城牆上神氣地繞寨子走上一圈,面對懸崖峭壁和對面萬壑群山總是情不自禁地扯開喉嚨高歌一曲,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然,最高興的莫過於鑽進瞭望哨裡,手拿枯枝裝模做樣當槍來耍,時不時還眯著一隻眼睛“啾啾”朝天亂放幾槍,神氣得很!彷彿當年先民們禦敵侵略時的豪情壯志溢於言表。寨子四周城牆至今仍保存完好,寨內有池塘、水井、菜地,可供數百人生活,如今寨內四周只剩下許多倒塌的屋地基。

距離李王寨兩三里的地方,有個“露屍窪”,我們喜歡稱之為“露水窪”,小時砍柴和放牛時,必到此地休息喝水,井水清涼甘甜,從不枯竭間斷,至今仍在。

九女潭位於今天的湖北省大悟縣宣化店鎮東北約十公里杏衝村,毗鄰河南省,屬大別山脈。距大悟縣城80公里,距孝感市區190公里。如今九女潭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大旅遊景點和宣化店一張亮麗的名片。

李王寨因為沒人宣傳,外界對其知之甚少。網上關於九女潭傳說的僅有記載,因作者的非理性客觀立場導致嚴重偏向,將李王及後代描寫成惡貫滿盈之徒,極盡歪曲和刻意貶損之意。而真正九女潭的傳說之事實恰恰相反,這是一樁關於李王九子與張王九女之間愛情的曠世絕戀!作為李王的後裔,我們對網上的誤傳表示寬容和理解。

窗外,大雁南飛,秋陽正好。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