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國家將糧食普遍漲價到10元一斤,能解決農民收入難問題嗎?

劍花煙雨風情


我是個農民,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人不穿衣服、不座汽車、沒房子住、不打麻將不抽菸喝酒沒油鹽醬醋茶、不吃肉不會死人,但,沒飯吃了真會餓死人的

上世紀的三年自然災害為什麼餓死了那麼多人?我們為什麼不去外國買糧食?因為人家就算糧食放著發黴爛掉就是不賣給你!

為什麼做為生產糧食的農民餓死了那麼多而城市人反而沒怎麼餓死人?因為農民覺悟高,寧可自己餓死而把所產的96%的糧食交了公糧,老人講過我們農村繳完公糧後糧倉餓死過耗子!

現在網上好多人噴農民素質低[大笑]我覺得這些人都是農夫手裡的蛇--忘恩負義

有些人可能有這種想法,就算中國所有農民都不種地、不生產糧食了我們也不怕,我們可以找外國去買嘛

那您們的想法就太天真了,當我自己的糧食安全沒保障時你就會發現,我們拿著成堆的錢或許還不夠買不一頓早餐,美國為什麼向我們傾消他們的農產品(包括糧食)就是為了擠垮我們的農業,當我們的農業消失後的惡果會非常非常可怕!因為我們沒有農業,糧食的訂價權就直接交給外國了,他們就沒那麼好心當我們的保姆了,會露出它們的燎牙,糧價飛漲,也許您一個月金領的工資還不能保障一家人的吃飯問題

我們就會親身體會到什麼叫作卡脖子

2008年越南(世界糧食出口第二)的糧食危機導致全國糧食價格成幾倍增長(並且還只是有人炒作糧食,非糧食不足!)

我們現在的農民雖說創造不了多少GDP,但是是穩定糧食價格的柱石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後面默默無聞的農民,為什麼還要受到這麼多人的議論?

別說您們一年掙多少錢,也別說您開的車有多豪華、住的樓有多貴,我們要比農民優越多少,到沒吃的了這都是雲煙,如果那時您們就知道鄉下有個親戚有多麼幸福

最後回答樓主的提問,歷朝歷代的國家為了保障糧食安全,為了穩定市場,絕不會讓糧食的價格有太大波動,您說的糧食價格漲到十元一斤時,可能要等我們平圴月工資是現在五倍左右吧?

自古以來誰見種地的農民(地主不算,他們收租)發財的?越是生產糧食的農民越是捱餓的多。忠告您:如果您想種糧食發多大的財,請您放棄這種想法


糕級顧問


看到此問答令人驚訝且心有餘悸!

試想,糧食漲了十餘倍,對農民來說那叫大禍臨頭,非福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工人在工廠上班,現在每天最低生活費約需三十元到四十元。毫無疑問,糧價若漲十餘倍,每天生活至少也需漲十餘倍,那麼每天約需四五百元的生活費,一個月約需一萬五千元左右。

那麼工人的工資按現在平均四千元,到那時工人工資應漲到五六萬元,工廠的產品也會相應的暴漲,也就是說整個社會生產出來的產品通通會暴漲,這就叫牽一髮而動全部身,這就是通貨膨脹,若出現這種情況,錢不值錢,普通的農民,工人怕要少吃無穿了,不能養家餬口了……哎!真不敢想下去了!

糧食價格不能盲目地亂漲,最有效的辦法是,國家提高糧食補貼,直接補到農民的手中,就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聞聲36


所有糧食10元1斤,農民收入難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一畝地收入兩萬多,每家都有10多萬元收入,一下子進入小康了,比城裡的工人強了。國家再也不用為農民發愁了!



有人爭辯說,糧食漲價其他的商品都會連鎖漲價,其實這也不一定。如果國家的政策是扶持農業,就可以穩定糧食收購渠道,固定糧食收購價格,但銷售還是隨行就市,然後對收購部門實行糧食價格補貼。這樣就會形成糧價漲,其他商品價格不漲的局面。整個社會秩序和現在沒有任何區別。

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個完美的情景不會憑空出現。那麼問題會出在哪呢?只有一個問題,就是收購渠道的這部分虧損靠什麼來彌補?全國糧食產量六億噸,每斤10元就是12萬億,大體上相當於全國的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如果把錢全花在這個上面,則國防、教育、科技、社會福利就都基本沒有錢了。

那錢到底從哪兒來?我是“黔驢技窮”了。靠大家獻計獻策吧!


種田博士後


什麼叫假如國家把糧食漲到10塊錢一斤?沒有假如,國家永遠不會這樣做。因為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怎麼可能反市場規律運作。經常聽到有農民說:我們之所以窮是因為沒糧食定價權,如果我們能把糧食賣10塊錢一斤、或者50塊錢一斤,那樣我們農民不但可以大幅增加收入,我們也可以有錢自己養老。擁有這種想法的都是一些落後的不覺悟的農民,這些人碰到困難,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老是把種糧不掙錢的原因怨到別人頭上,有些人竟愚蠢的認為是國家在壓低糧價。這都互聯網時代了,是什麼原因,在網上好好搜一搜不就知道了嗎。有些人竟然幻想糧食漲到10塊錢一斤,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因為這種幻想違反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全世界有70億人口,我們中國的人口有14億,雖然最多,但是也只佔20%,根本不可能控制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價格。發達國家的農業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已經從機械化向智能化發展,獲得農產品變得越來越容易。和發達國家的相比,中國的農業生產方式非常落後,從而造成了糧食生產成本高的離譜,可以說是天馬行空,但是我們卻無法讓自己的糧食價格也天馬行空。因為糧食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在糧食庫存非常充足,供大於求的情況下,糧食價格怎麼提高?你就是想每斤提高五毛錢都很困難,更別說提到10塊錢一斤了。現在國內的糧價是高於國際市場糧價的,大約高20%~30%。農民種糧掙錢少的原因很簡單,中國的農業生產方式太落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早在50年以前就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美國只有1%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全部採用大規模機械化操作。一個家庭農場種幾千畝地,生產效率是中國農民的幾十倍。在討論糧食價格的時候,有些農民特別反對提美國,誰提美國他就跟誰急。其實何止美國啊?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德國、法國……這麼多國家都採用大規模機械化操作。你不和他們比,閉上眼睛裝看不見,但是他們還是會存在,還是會影響糧食價格的。中國現在有6.7億農民,去除2億多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常住人口仍有4億人。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農業人口實在是太多啦!農業的出路在於機械化大規模生產。40年以前中國的國力太弱,沒有能力搞農業機械化。現在我們國力強大了,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的第一大國。完全有能力實現農業全面機械化了,卻因為願意當農民的人太多而實現不了。現在的生產方式屬於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土地碎片化嚴重,生產效率極低。在播種和收割的重要環節上,不得不花錢請那些擁有大型農業機械的人代勞。這就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生產成本過高,意味著產品沒有競爭力。國家一方面給種糧農民補貼,另一方面控制糧食進口,只有10%的糧食是進口的。除了大豆的進口量比較大,其他品種的糧食進口量都不大。國內的糧價本來就比國際糧價高很多,如果再提高價格,只能全面停止進口。可是這樣一來國際糧價和國內糧價的差價就變的很大。巨大的差價利潤就會使人鋌而走險,促使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大量走私到中國。如果,我是說如果,國內糧價漲到10塊錢一斤,那麼真正賺錢的,還是把糧食走私到中國的外國人,外國農民富了。消費者只認價格,誰的便宜就買誰的。中國自產的糧食賣不動了,中國農民只會變得更窮!中國農業的最大矛盾是人多地少。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從事哪個行業的人最多,哪個行業的平均收入就最低。要想富起來,只能轉變落後的觀念。可以進城從事各種工作,也可以種一些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發展養殖業、大搞農產品的深加工、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那些種植水果蔬菜的農民,要想富起來,就必須徹底結束一家一戶的單打獨鬥的小農經濟模式。因為這種模式,農民沒有產品的定價權,大部分利潤都讓中間商拿走了。應該團結起來,成立農業合作社,主要解決農產品的運輸物流問題。把自己的產品直接送到城市的水果蔬菜批發市場,送到城市的各大超市。


銀河168


糧食漲到十元1斤,將有百分之七八十農民工返鄉,甚至百分之百,多少工廠倒閉,房地產停工,路橋建設停工,城市垃圾一夜之間成災,多少城市將成空城,鬼城,城市一遍衰毫!農村一遍欣欣向榮,到處歌唱社會主義好!農奴翻身做主人!

當然,市民可以吃1元|斤的進口轉基因糧食,農民十元一斤的糧食只有自己吃,但是,我也不知道是多少億的農民團聚了!可以坐下來一起談談了,談談退休金,談談那起早貪黑種出來的糧食全部送到糧店還欠黨幾十幾百塊提留款的年代!談談我們再也不去打工做二等公民了,大不了車賣了家裡的單車修修還能騎,

哈哈哈哈哈哈!

是這樣嗎?


子l明


我來講個故事吧 有興趣的看看。然後百度或者看書。

我國為了快速由農業國轉型工業國,做的主要調控就是打壓糧價,(或許打壓這個詞不合適,我們自己用的是“調整“),由於種地不掙錢,而且早期沒有自由交易的權利,要先交國家,然後剩餘的才能自由分配,所以很多人開始進城務工,這就是八十年代末開始的進城熱的開始,城市化發展迅速,物質生活和各類社會資源城鄉差距大,使得進一步擴大了放下鋤頭走進城的步伐,這也就為我國——注意這個詞語“工業人口”,有了一定規模。(打壓糧價迫使農轉工,世界上有兩個國家做過,除了我們,還有一個叫蘇聯,注意我說的是蘇聯,不是俄羅斯)

九十年代中期,我國入世,被要求雙休日,就是因為西方原世貿主要成員工希望以此來降低我國工業產值,而我國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應可能出現的產值下降,(我們當時主要是中低端產品和一些較簡單的組裝工業)——教育產業化和之後的高校擴招,這既緩解了城鄉就業壓力,又大量流水線般的製造出大量各領域技工,(也是很多人感慨為什麼感覺現在的大學生好像評論水平不如78年後或者60年以前的大學生有水平)。補充一句——學歷不代表素質,更不代表人品。

我國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我國為了還之前為了發展犧牲環境的債,一次次的下文件,要求停止或暫緩城市化擴建,以及退耕還林,青山綠水等環保政策,其實也是進一步主動的迫使落後農業現狀向集約化科學化機械化發展的態度。而簡單來說就是,村裡少點人,工廠多點人,人少地多就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管理有了前提。至於退耕還林,放心 平原肥沃土地退不了,畢竟國家進口糧食也是有紅線的。

總結: 僅僅是我這個屁民知道的這些都已經足以不使糧價上漲了,如果一邊搞扶貧,一邊搞糧價上漲,一邊再做各種類型的所謂“白蓮花福利”,比如各類老年卡,幫扶資金,攢的錢不多還可勁花,讓窮人變懶,富人出走,那麼下一個委內瑞拉可能就是我們了。

PS:我是一個工人,是無產階級,這只是我個人的淺薄看法,有不同意意見的可以不看。或者忍不住的可以用調查後的數據和實施來反駁我,但請不要光罵粗口,那樣我會覺得你是白痴。


小螞蟻向前衝


如果糧食普遍漲價到10元錢一斤,而其他物品都不漲價的話,那麼農民都能發個小財了,是能解決農民收入難的問題。

現在糧食價格不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有時候辛苦一年,種地的收入還不夠成本費呢,更有可能不夠某些大款一頓飯的支出。所以有很多農民都是外出打工,單憑種糧收入是難以保證家庭開支的。



如果將糧食價格普遍提高到10元錢一斤,那在我們這個地方,一畝地一年可以產2000斤左右的糧食,一家三口就有4、5畝地左右。那麼就可以收成糧食1萬斤,創收10萬多元。除去成本之後,還能淨剩餘8萬元左右。

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一年能夠剩餘8萬元左右,那麼收入也就很可以了。如果再加上農民的其他收入,那麼一個農民家庭,一年就可以純收入有20萬元左右。對於這樣的收入,農民真正可以步入小康了。

並且如果糧食價格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都大大的增加,愛惜土地的現象也會增多。多打糧,打好糧,也就成為了農民追求的目標。這對於各個方面都是有好處的。

人的生活,吃是第1位的,糧食生產也是第1位的。因此一定要想辦法提高糧食的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只要糧食充足了,人們才毫無後顧之憂。


法重情深


這麼多人都沒回答到點子上,真是國之不幸

農民為什麼收入低?

原因絕對不是糧價低,而是生產效率太低了,就糧價來說是太高了,而不是太低了。

從美國進口的玉米加上關稅,運費,到中國才5,6毛錢一斤,國產一元左右,價格會有變動,大概是這個比例。為什麼?

因為中國農業太落後,太原始了,現在還隨處可見人工除草,人工收割現象。

人家一人種上千上萬畝地,咱一人種一畝三分地,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肯定有人會說中國人多地少,國情所限,這明顯是偷換概念,耕地數量就是這麼多不會變,一個人能種的地非要1000個人種就可以提高產量了?相反只會降低產量,並且是毀滅性的降低。看看現在農村有多少土地撂荒或者種樹了吧,再過一代人甚至會種地的人都很少了。

要提高農民收入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土地集約發展,提高效率,要實現的話有兩個前提,一是土地政策,二是城鎮化,工業化。土地政策基本走到了死衚衕無解,不便多說。城鎮化目前還行,至少當地農村很多人都搬鎮上了,村裡沒啥人了。工業化還沒跟上,搬鎮上就業是個問題。

肯定還會有人說,中國多山,地不好種,不利於機械化,這也是誤解,我所在地區就是丘陵地貌,地也是一小片一小片,機器都很難開進去,直到有個村獲得了扶貧資金,直接把季節性河灘修車水渠,然後連帶河灘旁邊的山坡一塊平整了下變出了上千畝平整連片的水澆地。

當然個人肯定不會傻到自己出錢給公家平地了,你們都懂。

順便說下現在有些地方的植樹造林簡直就是生態災難,去年新聞上太湖溼地種的幾百萬畝楊樹不是因為破壞生態平衡被砍了嗎?山上種樹是好事,可能不能不要都種成一種樹?多種幾種當地原生樹行不行?有些不適合種樹的山地就保持原樣長些灌木,長些草不好嗎?都種成一種樹會造成野生動物的食物鏈斷裂,空氣是好了,但生態環境真的好了嗎?


清風起碧波


不能,現在是市場經濟而且已進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價格由市場決定,我們不可能再回到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目前的糧食價格已高於發達國家的糧食價格,10元1斤收上賣給誰?如果10元1斤收上加工銷售,必然引起市場終端產品的大幅度上漲,造成其他行業人員生活成本的增加,生活成本增加了就要漲工資,漲工資就要漲產品價格和服務費用,如此引起化工原料漲價、化肥漲價、農藥漲價、水費漲價、電費漲價、藥品漲價等所有生活用品都漲價,而農民除了部分品種的糧食和蔬菜能自己滿足需要,絕大部分的生產生活用品都靠市場供應,糧食漲價了,自己需要市場採購的生產生活用品也漲價了,收入增加了,支出增加的更多,所以,違背市場原則想靠大幅度提高糧價改善農民的生活是行不通的,也是一條死路。


閒的無聊23918557


我們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眾多,前面說過,現在市面上有10個賣糧而買糧的只有3個人你說怎麼個提價法?儘管國家給了許多優惠政策和農田補助然而農民種一年田還當不出外打工一個月的工資,所以除了老弱病殘和的留守外其他都願往成裡做生意或外出打了。換句話說,如果買糧的發生顛倒了,如果糧油還是原來統管了,如果糧價能提高到30元一市斤了概念就會發生逆轉了,比如,種一畝水稻能產700市斤大米,就能收入2萬1,小表每畝再收700市斤以15元每市斤計又是1萬多元,再種點短期作物,兩季加起就有近4萬元的收入,以一年12個月計每月平均都有3千多元了,到那時國家就不給1分錢的補助,也不用你去號召恐怕他也不願往外跑了,而且會找不到一丁點空地,也許會象集體時期一樣就連過路的路邊上也種上了。折算一年和莊稼的工作量半年時間足夠了,到那時誰還會往外路,,,除了空閒時候恐怕到那時你就喊他出去打工他都會說,不去了,有出去打工的時間我還不如在家把自己莊稼做好點。當然我說這些都是空話,不足以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