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明認為《紅樓夢》曹雪芹是完成了,而且是100回,你怎麼看??

唐國明2016


唐國明認為《紅樓夢》是完成了。是正確的。這個結論可以由"程甲本"的程偉原"序"來證實。《紅樓夢》既然有完整的120回的小說回目,那麼作者肯定是在完成了小說之後,再精選回目內容的,因為回目就是每一回小說內容的概括與介紹。是作者深思熟慮的提煉。至於他認為後四十回只有二十回是作者原著,不過是他的一家之言,說他有眼無珠也不為過。



《紅樓夢》120回原本就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後四十回缺少任何一回都是不可接受的。《紅樓夢》問世,近三百年以來,都是以120回傳播的就說明了一切。劉心武自以為了不起,向後四十回發起挑戰,結果成了個"笑話"。而以唐國明的才華,他更不具備這個能力。首先,《紅樓夢》的作者他就沒搞清楚。其次,他也認同"脂硯齋"的點評。這就很矛盾,“脂硯齋"說曹雪芹"書未成,芹淚盡而逝"。


《紅樓夢》的作者其實是曹頫(1706年∽1771年?)。小說很有可能是他在40歲以後開始創作的作品。這也就是說,如果"甲戍本"是真本,它極有可能是"初稿",而不是"脂硯齋"的"再評本",小說到120回完成時,他已是五十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了,小說裡"甄士隱"很有可能就是作者本人小說完成時的樣子,而"賈寶玉"當然就是當年的曹頫自己了。也只有如此,才符合《紅樓夢》這部充滿人生經驗的小說的創作規律。

致於這個唐國明,我聽說還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十1=2,若真是如此,他簡直是個奇才了。不過,以他對《紅樓夢》的見識,我看他給曹頫提鞋也不配!


懂你148975892


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總體思路是:

因為賈母對寶玉無度的溺愛致使榮寧二公之靈憂心忡忡,“恐無人規引入正”,遂囑託警幻仙姑“以情慾聲色等事警其痴頑,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後入於正路”。所以《紅樓夢》寫完第80回,賈寶玉還在一夢未醒,也就是說曹雪芹寫到第五回的結束時

嚇得襲人輩眾丫鬟忙上來摟住,叫:“寶玉別怕,我們在這裡!”從這個時候開始,襲人秦可卿以及眾位嬤嬤、賈母王夫人賈政賈赦賈珍薛姨媽寶釵史湘雲等,都已經不是現實中人,而是眾仙姑們按照現實中他們諸位的樣子而預演。

賈寶玉的長夢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悲劇,直到釵黛合一,大家都想象不到有多驚悚,賈寶玉最後在悔恨痛苦中哭著醒來,發現自己對林黛玉的“愛”就是傷害,是他的任性害死了他的林妹妹,從此一改紈絝作風,遠離了諸位姐姐妹妹,和賈蘭一起讀書學習去了。

然而現實追著夢裡的方向悄悄的進行著,夢裡的悲劇一個接著一個的重現。賈寶玉必須把夢裡的情節一個接著一個的回想起來,然後再製定出具體的干擾方案,然而他最後發現,許多事實是他干預不了的,比如為了不使金釧掉井裡,他在那個午後沒有去王夫人那裡,然而金釧卻因其他的原因死掉了等等。

所以先要把賈寶玉的夢寫完,然後賈寶玉回到現實裡不可避免的上演著另外一出的悲劇,僅僅寫20回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現實裡的悲劇遠比夢裡的悲劇更加難寫。

除了曹雪芹誰也續不了《紅樓夢》。





十點書妝


注意一下夢稿本後四十回的原抄文。所謂原抄文就是恢復墨筆勾刪的文字,忽略插入的旁加文後的文字。這部分文字是可以讀通的,故事情節是完整的,特點是簡略,體量上差不多是程本對應文字的一半多,有人稱之為程本的縮減本。那麼誰這麼無聊去搞這個縮減本呢?本人心裡自有主張但不願意去說它。後四十回中差不多有二十多回含有這種原抄文和旁加文共存的文字。唐先生乾的事情,就是從程本里搞出這樣一個縮寫本,與夢稿本的原抄文比較,二者是有差別的,但有一個共同點縮減本的體量差不多都是程本對應文字的一半。在唐先生那裡為了與前八十回各回的長度取得一致,四十回縮寫成了二十回,這是他的一百回的來由。夢稿本像是有個擴寫的過程。程本後四十回各回長度接近前八十回的平均長度,略小一點。等我有時間了上個圖片說明問題。


蘭空一兵


明清小說繁榮,總不過文人消遣,《紅樓夢》的名頭大,也是一樣,正史不會為作者入傳,因時過境遷,很可惜今天的我們連個作者生卒也不知道,這位偉大的作家就這樣黯然離世,把很偉大的一部小說也未寫完。可是今人考證,是寫完了的,當時之人好像有人看完過全本,只是礙於付梓數量過小,加之保存不善,終使得小說只留下80回本,給世間留下了永久的遺憾。個人覺得,此書並未寫完,以其現在考證,論說寫完的證據還是不足的,理由如左:

脂硯齋是看完第一人吧?現在何莉莉推出癸酉本,無論其情節,還是文學性,那是個啥,個人網購一本也是看了的。連脂硯齋的評也夠琢磨一陣子的了,實在看不下去,如今放置案頭半年,已積滿灰塵。紅樓一部大書,狗尾續貂者誠多見,均抵不上高鄂本,又有唐國明,看也看了,文學性一般吧,不比高鄂,基本能忠實原著,應該說可以一看,不錯了,總比看不下去要好些。脂硯齋此前80回批,大體都是認同的,對作者本心甚是瞭然,成為評紅者第一人,至今無人能過之,他不是作者朋友,也是文學博學之士,有人考證為曹雪芹堂兄,文學修養相當了得。脂批有露,是寫完了的,如是,那麼足本在哪裡?就是印刷量再小,喜好紅樓者大有人在,也會極力保護的。現在絕然不見。

依作者年齡推定。作者寫完才三十來歲,作者死日五十多,這算是一大證據罷,可是寫完紅樓究竟是什麼時間,是難以推定的,僅靠推測終究站不住腳的,因為沒有任何旁證可以證明,實事上至今沒有發現完書,非要說就是完了,這是很難服人的。依現在的研究,考證來考證去,就是作者本身也是一團迷霧,依照這一堆站不住腳的假證,去推定,得出的答案,想必自見。此書創作日,即流行開來,當有人資助,可是即便這樣也沒有寫完,為什麼?誰能告訴我答案?可見合理推定,當未完書,作者即淚盡而逝,這個理由最能成立。作者嘔心瀝血不作,不會不盡力寫完,除非有不可阻擋的原因,以為那便是作者的死亡。

世人皆心知肚明。沒完成,自書流行以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受追捧的程度都是一樣的,過去不乏紅迷,現在紅迷自多,受追捧便有市場,那些喜歡紅樓的達官顯貴,不會對未完的章節無動於衷,當竭力贊助,然而實事就是實事,世人皆知,此書沒完,為了彌補是一缺憾,高鄂寫下續書,亦被追捧一時,這就說明,當時人們已無力迴天,今天亦然。


魂舞大漠


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作者者的爭議,一直是老生長談的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後四十回確實有些顯而易見的漏洞。

筆者就寫過一篇《賈雨村升了還是降了?》的小文,對賈雨村升降的矛盾表述進行指謬,從皇上口中看,賈雨村從兵部大司馬到京兆尹府,用了一個“降”字,可在別處的表述卻是“升”了京兆府尹,這就是文本自相矛盾之處。

另外的錯誤出現在113回賈母去世、鳳姐病重一節,劉老老進大觀園探視一節,劉老老見鳳姐面時說,怎麼幾個月不見,奶奶怎麼瘦成這樣?但往後幾十行,便出現這樣對鳳姐女兒的問話“巧姑娘,我一年多不來,你還認得我嗎?”

這些相繼錯誤的對話,在前八十回中是從未出現過的,於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曹雪芹來說是不可能的,正因為如此,我認為《紅樓夢》後幾十回作者真是另有他人。


松楠莊主


《紅樓夢》應該是寫完了的。因為書中已提到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說明是寫完了的。另外,我們應當相信程偉元,高鶚的說法,即從舊書市場得到三十來回的說法是真實的,他們只是作了修補和補充,頂多是為了表達他們自己的理念和意思,又續了十來回摻和其中,還有可能在這三十回中,每章中加一小段,以和後續的十來回有個回應。還有可能在這三十回中有被他們刪去的章節,目的也是為了和他們後續的連貫在一起。只要你讀後四十回文筆和語氣同前八十回一樣的,應該就是曹雪芹著作遺失的部分,凡是語氣和情節和前八十回不相符的部分就是他們後續的章節。我感覺八十回後的前幾章和釵嫁黛死以及沐皇恩賈家延世澤都是他們續出來的。


飛紅一點影下


猜對了一半啊!

《紅樓夢》的作者不是一個人,曹雪芹百分百不是《紅樓夢》的作者。

《紅樓夢》的母本《石頭記》確實是100回,你的判斷很準確。就憑你能看出《紅樓夢》原本是100回,說明你是高手!

很想有機會和你切磋一下《紅樓夢》,來個煮酒論紅樓。

送你個禮物,所有讀者看到的《紅樓夢》都是來源《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共101回,比100回《石頭記》多了一回,多的這一回你猜猜是誰寫的?


紅樓夢真神


唐紅迷是紅學信徒窘困相的代表,可憐兮兮,獨自蝸居世外桃源,遠離社會人群,把紅樓夢當成天堂幽歌怨曲,這是何等愜意的紅學思維啊,紅樓夢要是他們所假設的那樣,就不是名著了,而是小兒遊戲,是兒童娛樂作品,而縱觀紅學隊伍浩浩蕩蕩的隊形,都是社會名流學者專家教授,這陣型看著就不像,所以紅樓夢是吸引成年男人的政治社會書籍,不是愛情,紅樓夢所謂的情,是政治情,社會情,是發自統治階層的聲音,紅樓夢人物的年齡看是兒童,其實年齡數字都是隱喻性質的,這些數字的中心是十三,賈寶玉活躍時期是十三歲,十三在紅樓夢裡已經說明,由迎春言為十三元,迎春的丈夫就是十三王爺,蔣玉菡的蔣姓在百家姓裡排第十三位,寶釵生日唱戲裡的魯智深,在水滸英雄榜裡排第十三位,第十三回秦氏出殯路上,寶玉遇見了水溶,第六十三回,寶玉"生日"即是十三日,正冊十二之外的副冊香菱是第十三冊,而賈敬死在六十三回,埋葬在六十四回,紅樓夢利用韻書韻字作為密碼,解開這些密碼,即可見紅樓夢的真面目,紅學信徒們,太天真啦,被老練狡詐的紅樓夢蒙得團團轉,上了紅樓夢的當,至今執迷不悟,還陶醉在紅學懶泥潭裡,捨不得離開,浪費生命青春,紅樓夢在暗泣,也在竊笑,永遠默默無語,已被



割掉了舌頭,只有眷眷目光,隱情脈脈,等待終有明瞭的那一天。


洛夏37


我真是服了哪些所謂的磚家,《紅樓夢》中百二十出現不止一次,櫳翠庵中品茶回就寫得很清楚,用茶杯暗示三主人公的命運,其它二位查一下我寫的文章,這裡只談寶玉茶具,寶玉茶具是“九曲十環百二十節的大hai(音海,字臺皿,上下結構),你看這個hai字,臺皿,讓人怎麼聯想?就是一臺血情的戲。而且這臺大戲是九曲十環百二節。《紅樓夢》不就是《石頭記》嗎?誰是石頭?賈寶玉,賈寶玉寫的《石頭記》是九大戲曲構成,120回,這我在其它文章中都論證過了,王一貼也調侃貼120貼狗皮膏藥,也是作者最後的失望,也是大徹大悟,後的自嘲。開篇總有脂批說作者居菩薩心腸,又有張又士開藥方,那麼《紅樓夢》原作者的真正意圖是想給當時腐朽的封建社會開一劑良藥,但在靠近八十回,作者也覺得這社會無藥可救,林黛玉是儒家代表,其父:學海文林,林黛玉無藥可救,社會哪有藥可救?作者失望之餘自嘲自己120回小說乃是120回狗皮膏藥,治標不治本。有空你搜索一下《紅樓夢》百二十,你發現前面元春省親,作者還信心滿滿,120匹錦繡綢緞,代表作者發誓寫120回錦繡文章。而且把寫書的進度都包含了,錦繡綢緞只完成80匹,紅樓夢殘存剛好80回。一擊兩鳴的寫法,實在是高明。清虛觀打醮回,120兩封銀,也是祈福《紅樓夢》能平安流傳。為什麼不是250兩銀子?這些巧合也太多了吧。

所以《紅樓夢》是一百二十回,其它不是120的,是他沒有讀懂《紅樓夢》或者是一知半解,因為他只看到了表像,沒看到一擊兩鳴法的書的背面。


癲濟哥


同意曹雪芹的《紅樓夢》應該是完成了108回左右。理由如下:

1、《紅樓夢》結局應該是“呼啦啦似大廈傾”,從75-80回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賈家這座大廈已經搖搖欲墜,隱隱覺得氛圍情節已經壓抑了很多。悲劇的事件應該是接連不斷。如果徹底敗落需要60回那麼多,會讓人感覺拖拖拉拉,20餘回完結小說更容易讓人感受到賈家悲劇的結局。

2、《紅樓夢》有借鑑《金瓶梅》的成分,《金瓶梅》就是100回完結。

3、餘隻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 這是批語說明《紅樓夢》確實已經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