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明认为《红楼梦》曹雪芹是完成了,而且是100回,你怎么看??

唐国明2016


唐国明认为《红楼梦》是完成了。是正确的。这个结论可以由"程甲本"的程伟原"序"来证实。《红楼梦》既然有完整的120回的小说回目,那么作者肯定是在完成了小说之后,再精选回目内容的,因为回目就是每一回小说内容的概括与介绍。是作者深思熟虑的提炼。至于他认为后四十回只有二十回是作者原著,不过是他的一家之言,说他有眼无珠也不为过。



《红楼梦》120回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后四十回缺少任何一回都是不可接受的。《红楼梦》问世,近三百年以来,都是以120回传播的就说明了一切。刘心武自以为了不起,向后四十回发起挑战,结果成了个"笑话"。而以唐国明的才华,他更不具备这个能力。首先,《红楼梦》的作者他就没搞清楚。其次,他也认同"脂砚斋"的点评。这就很矛盾,“脂砚斋"说曹雪芹"书未成,芹泪尽而逝"。


《红楼梦》的作者其实是曹頫(1706年∽1771年?)。小说很有可能是他在40岁以后开始创作的作品。这也就是说,如果"甲戍本"是真本,它极有可能是"初稿",而不是"脂砚斋"的"再评本",小说到120回完成时,他已是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了,小说里"甄士隐"很有可能就是作者本人小说完成时的样子,而"贾宝玉"当然就是当年的曹頫自己了。也只有如此,才符合《红楼梦》这部充满人生经验的小说的创作规律。

致于这个唐国明,我听说还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十1=2,若真是如此,他简直是个奇才了。不过,以他对《红楼梦》的见识,我看他给曹頫提鞋也不配!


懂你148975892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总体思路是:

因为贾母对宝玉无度的溺爱致使荣宁二公之灵忧心忡忡,“恐无人规引入正”,遂嘱托警幻仙姑“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所以《红楼梦》写完第80回,贾宝玉还在一梦未醒,也就是说曹雪芹写到第五回的结束时

吓得袭人辈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从这个时候开始,袭人秦可卿以及众位嬷嬷、贾母王夫人贾政贾赦贾珍薛姨妈宝钗史湘云等,都已经不是现实中人,而是众仙姑们按照现实中他们诸位的样子而预演。

贾宝玉的长梦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悲剧,直到钗黛合一,大家都想象不到有多惊悚,贾宝玉最后在悔恨痛苦中哭着醒来,发现自己对林黛玉的“爱”就是伤害,是他的任性害死了他的林妹妹,从此一改纨绔作风,远离了诸位姐姐妹妹,和贾兰一起读书学习去了。

然而现实追着梦里的方向悄悄的进行着,梦里的悲剧一个接着一个的重现。贾宝玉必须把梦里的情节一个接着一个的回想起来,然后再制定出具体的干扰方案,然而他最后发现,许多事实是他干预不了的,比如为了不使金钏掉井里,他在那个午后没有去王夫人那里,然而金钏却因其他的原因死掉了等等。

所以先要把贾宝玉的梦写完,然后贾宝玉回到现实里不可避免的上演着另外一出的悲剧,仅仅写20回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实里的悲剧远比梦里的悲剧更加难写。

除了曹雪芹谁也续不了《红楼梦》。





十点书妆


注意一下梦稿本后四十回的原抄文。所谓原抄文就是恢复墨笔勾删的文字,忽略插入的旁加文后的文字。这部分文字是可以读通的,故事情节是完整的,特点是简略,体量上差不多是程本对应文字的一半多,有人称之为程本的缩减本。那么谁这么无聊去搞这个缩减本呢?本人心里自有主张但不愿意去说它。后四十回中差不多有二十多回含有这种原抄文和旁加文共存的文字。唐先生干的事情,就是从程本里搞出这样一个缩写本,与梦稿本的原抄文比较,二者是有差别的,但有一个共同点缩减本的体量差不多都是程本对应文字的一半。在唐先生那里为了与前八十回各回的长度取得一致,四十回缩写成了二十回,这是他的一百回的来由。梦稿本像是有个扩写的过程。程本后四十回各回长度接近前八十回的平均长度,略小一点。等我有时间了上个图片说明问题。


兰空一兵


明清小说繁荣,总不过文人消遣,《红楼梦》的名头大,也是一样,正史不会为作者入传,因时过境迁,很可惜今天的我们连个作者生卒也不知道,这位伟大的作家就这样黯然离世,把很伟大的一部小说也未写完。可是今人考证,是写完了的,当时之人好像有人看完过全本,只是碍于付梓数量过小,加之保存不善,终使得小说只留下80回本,给世间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个人觉得,此书并未写完,以其现在考证,论说写完的证据还是不足的,理由如左:

脂砚斋是看完第一人吧?现在何莉莉推出癸酉本,无论其情节,还是文学性,那是个啥,个人网购一本也是看了的。连脂砚斋的评也够琢磨一阵子的了,实在看不下去,如今放置案头半年,已积满灰尘。红楼一部大书,狗尾续貂者诚多见,均抵不上高鄂本,又有唐国明,看也看了,文学性一般吧,不比高鄂,基本能忠实原著,应该说可以一看,不错了,总比看不下去要好些。脂砚斋此前80回批,大体都是认同的,对作者本心甚是了然,成为评红者第一人,至今无人能过之,他不是作者朋友,也是文学博学之士,有人考证为曹雪芹堂兄,文学修养相当了得。脂批有露,是写完了的,如是,那么足本在哪里?就是印刷量再小,喜好红楼者大有人在,也会极力保护的。现在绝然不见。

依作者年龄推定。作者写完才三十来岁,作者死日五十多,这算是一大证据罢,可是写完红楼究竟是什么时间,是难以推定的,仅靠推测终究站不住脚的,因为没有任何旁证可以证明,实事上至今没有发现完书,非要说就是完了,这是很难服人的。依现在的研究,考证来考证去,就是作者本身也是一团迷雾,依照这一堆站不住脚的假证,去推定,得出的答案,想必自见。此书创作日,即流行开来,当有人资助,可是即便这样也没有写完,为什么?谁能告诉我答案?可见合理推定,当未完书,作者即泪尽而逝,这个理由最能成立。作者呕心沥血不作,不会不尽力写完,除非有不可阻挡的原因,以为那便是作者的死亡。

世人皆心知肚明。没完成,自书流行以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受追捧的程度都是一样的,过去不乏红迷,现在红迷自多,受追捧便有市场,那些喜欢红楼的达官显贵,不会对未完的章节无动于衷,当竭力赞助,然而实事就是实事,世人皆知,此书没完,为了弥补是一缺憾,高鄂写下续书,亦被追捧一时,这就说明,当时人们已无力回天,今天亦然。


魂舞大漠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者的争议,一直是老生长谈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后四十回确实有些显而易见的漏洞。

笔者就写过一篇《贾雨村升了还是降了?》的小文,对贾雨村升降的矛盾表述进行指谬,从皇上口中看,贾雨村从兵部大司马到京兆尹府,用了一个“降”字,可在别处的表述却是“升”了京兆府尹,这就是文本自相矛盾之处。

另外的错误出现在113回贾母去世、凤姐病重一节,刘老老进大观园探视一节,刘老老见凤姐面时说,怎么几个月不见,奶奶怎么瘦成这样?但往后几十行,便出现这样对凤姐女儿的问话“巧姑娘,我一年多不来,你还认得我吗?”

这些相继错误的对话,在前八十回中是从未出现过的,于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曹雪芹来说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我认为《红楼梦》后几十回作者真是另有他人。


松楠庄主


《红楼梦》应该是写完了的。因为书中已提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说明是写完了的。另外,我们应当相信程伟元,高鹗的说法,即从旧书市场得到三十来回的说法是真实的,他们只是作了修补和补充,顶多是为了表达他们自己的理念和意思,又续了十来回掺和其中,还有可能在这三十回中,每章中加一小段,以和后续的十来回有个回应。还有可能在这三十回中有被他们删去的章节,目的也是为了和他们后续的连贯在一起。只要你读后四十回文笔和语气同前八十回一样的,应该就是曹雪芹著作遗失的部分,凡是语气和情节和前八十回不相符的部分就是他们后续的章节。我感觉八十回后的前几章和钗嫁黛死以及沐皇恩贾家延世泽都是他们续出来的。


飞红一点影下


猜对了一半啊!

《红楼梦》的作者不是一个人,曹雪芹百分百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的母本《石头记》确实是100回,你的判断很准确。就凭你能看出《红楼梦》原本是100回,说明你是高手!

很想有机会和你切磋一下《红楼梦》,来个煮酒论红楼。

送你个礼物,所有读者看到的《红楼梦》都是来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共101回,比100回《石头记》多了一回,多的这一回你猜猜是谁写的?


红楼梦真神


唐红迷是红学信徒窘困相的代表,可怜兮兮,独自蜗居世外桃源,远离社会人群,把红楼梦当成天堂幽歌怨曲,这是何等惬意的红学思维啊,红楼梦要是他们所假设的那样,就不是名著了,而是小儿游戏,是儿童娱乐作品,而纵观红学队伍浩浩荡荡的队形,都是社会名流学者专家教授,这阵型看着就不像,所以红楼梦是吸引成年男人的政治社会书籍,不是爱情,红楼梦所谓的情,是政治情,社会情,是发自统治阶层的声音,红楼梦人物的年龄看是儿童,其实年龄数字都是隐喻性质的,这些数字的中心是十三,贾宝玉活跃时期是十三岁,十三在红楼梦里已经说明,由迎春言为十三元,迎春的丈夫就是十三王爷,蒋玉菡的蒋姓在百家姓里排第十三位,宝钗生日唱戏里的鲁智深,在水浒英雄榜里排第十三位,第十三回秦氏出殡路上,宝玉遇见了水溶,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即是十三日,正册十二之外的副册香菱是第十三册,而贾敬死在六十三回,埋葬在六十四回,红楼梦利用韵书韵字作为密码,解开这些密码,即可见红楼梦的真面目,红学信徒们,太天真啦,被老练狡诈的红楼梦蒙得团团转,上了红楼梦的当,至今执迷不悟,还陶醉在红学懒泥潭里,舍不得离开,浪费生命青春,红楼梦在暗泣,也在窃笑,永远默默无语,已被



割掉了舌头,只有眷眷目光,隐情脉脉,等待终有明了的那一天。


洛夏37


我真是服了哪些所谓的砖家,《红楼梦》中百二十出现不止一次,栊翠庵中品茶回就写得很清楚,用茶杯暗示三主人公的命运,其它二位查一下我写的文章,这里只谈宝玉茶具,宝玉茶具是“九曲十环百二十节的大hai(音海,字台皿,上下结构),你看这个hai字,台皿,让人怎么联想?就是一台血情的戏。而且这台大戏是九曲十环百二节。《红楼梦》不就是《石头记》吗?谁是石头?贾宝玉,贾宝玉写的《石头记》是九大戏曲构成,120回,这我在其它文章中都论证过了,王一贴也调侃贴120贴狗皮膏药,也是作者最后的失望,也是大彻大悟,后的自嘲。开篇总有脂批说作者居菩萨心肠,又有张又士开药方,那么《红楼梦》原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想给当时腐朽的封建社会开一剂良药,但在靠近八十回,作者也觉得这社会无药可救,林黛玉是儒家代表,其父:学海文林,林黛玉无药可救,社会哪有药可救?作者失望之余自嘲自己120回小说乃是120回狗皮膏药,治标不治本。有空你搜索一下《红楼梦》百二十,你发现前面元春省亲,作者还信心满满,120匹锦绣绸缎,代表作者发誓写120回锦绣文章。而且把写书的进度都包含了,锦绣绸缎只完成80匹,红楼梦残存刚好80回。一击两鸣的写法,实在是高明。清虚观打醮回,120两封银,也是祈福《红楼梦》能平安流传。为什么不是250两银子?这些巧合也太多了吧。

所以《红楼梦》是一百二十回,其它不是120的,是他没有读懂《红楼梦》或者是一知半解,因为他只看到了表像,没看到一击两鸣法的书的背面。


癫济哥


同意曹雪芹的《红楼梦》应该是完成了108回左右。理由如下:

1、《红楼梦》结局应该是“呼啦啦似大厦倾”,从75-80回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贾家这座大厦已经摇摇欲坠,隐隐觉得氛围情节已经压抑了很多。悲剧的事件应该是接连不断。如果彻底败落需要60回那么多,会让人感觉拖拖拉拉,20余回完结小说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贾家悲剧的结局。

2、《红楼梦》有借鉴《金瓶梅》的成分,《金瓶梅》就是100回完结。

3、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这是批语说明《红楼梦》确实已经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