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准考證下發50張 盈利能力、研發水平怎麼樣

袁子懿

科創板申報企業陣容正在不斷擴大。僅半個月時間,截至4月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已公開了50家申報企業的信息,其中在3月22日第一批申報的9家企業已收到了上交所問詢。

一位來自華中地區的券商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還有一批企業正在申報的路上,預計“五一之前,會保持這樣持續披露的節奏”。

對於上述50家申報企業,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其中有8家出現過虧損情況(2016~2018年之間),而2018年虧損的僅有一家。從行業上看,這50家企業分佈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設備以及新材料等不同領域。

“這個申報數量基本在預料之內。”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記者稱,從行業覆蓋、公司股權結構以及盈利能力等方面,科創板都表現出足夠的包容性。

他進一步解釋稱,除了股市的包容性之外,有更多可供篩選的上市資源也至關重要。因為在科創板排隊的企業越多,意味著科創板的上市後備企業越多,也表明了我國經濟轉型的成效正逐漸顯現。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稱,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為主業突出、規範運作的中小企業上市提供便利。深化發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支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

8家企業出現過虧損情況

對於科創板上市企業,市場最為關注的莫過於盈虧問題。

證監會於1月底發佈的《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稱,允許存在未彌補虧損、未盈利企業上市,不再對無形資產佔比進行限制。但從披露信息來看,50家申報企業幾乎全部實現盈利,且有不少企業盈利能力十分穩定。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這50家企業中,臨時轉板來的企業佔多數,所以總體財務情況比較可觀,預計後期還會有一些虧損企業參與申報。

目前,申報的50家企業中,僅和艦芯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艦芯片”)在報告期中連續3年虧損。根據招股書,和艦芯片2016~2018年的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1.56億元、-296.22萬元以及-1.46億元。

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2017年的扣非後淨利潤也為負,這兩年的虧損金額均在3670萬元左右。

除上述兩家企業之外,還有6家企業在報告期內出現虧損(均為單年度虧損)。它們分別為深圳市創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微創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寶生物”)、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登新表示,很難根據單一的盈利指標來判斷企業上市的可能性多大,要根據企業的整體情況來判斷。“科創板的包容性是有一些前提的,比如是否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研發能力。如果企業具備這些特徵的話,盈利指標對企業上市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他稱。

另一方面,紅籌企業的申報情況也是市場關注的問題之一。

不過截至目前,仍未出現已受理的紅籌企業。前資深保薦代表人王驥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紅籌架構企業要適用新的會計信息披露規則,時間上可能來不及,“預計本月底將有可能出現首批紅籌架構企業申報科創板的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50家申報企業中,有一部分曾搭建海外紅籌架構,但當時科創板仍未面世,所以這些企業為了迴歸A股,有不少在上市輔導前就拆除了海外的紅籌架構。

傳音控股最能掙錢,

特寶生物扭轉局面

從申報企業2018年的財務數據上看,有“非洲手機之王”稱號的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傳音控股”)扣非後的淨利潤最多,高達12.2億元,同比增長超80%。據悉,傳音旗下各品牌手機在非洲的市場份額達到45%。

不過,傳音控股報告期內的研發投入一直在3%左右。

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主要為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高性能芯片解決方案。其2018年扣非後的淨利潤為6.98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了155%。

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扣非後淨利潤也並不遜色,2018年達3.52億元。

而在增長方面,主業為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的虹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扣非後淨利潤在2018年實現7151%的增長。其2016年及2017年起扣非後的淨利潤僅為百萬級,但在2018年迅速進入狀態,扣非後淨利潤實現2.01億元。

特寶生物則在2018年扭虧為盈,扣非後淨利潤達3100萬元。其2017年該數字為-248萬元。

包容性體現在方方面面

除了頭部券商外,天風證券、中天國富、中德證券等中型券商也向上交所申報了科創板項目。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上述三家券商的保薦項目分別為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木瓜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木瓜移動”)、北京熱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科創板的包容性不侷限於創新企業,所有的券商也都有機會。”董登新認為,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也需要不同的投行來為它們保薦——這也是科創板包容性最重要的體現之一。

從行業分佈情況來看,50家申報企業中來自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企業最多,共有16家。專業設備製造類領域的企業,以13家的數量位列第二。

根據申報企業招股書的數據,第一財經記者計算出了報告期內每家公司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

計算數據發現,50家申報企業中,有18家企業研發投入在15%以上。

具體來看,科研投入佔比最高的是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平均研發投入佔比在59.46%;科研投入佔比最低的是木瓜移動,三年平均研發投入佔比為2.28%,且逐年下滑,2018年該數字為0.71%。

“只要科創板的門檻是明確的、大門是敞開的,對所有的創新企業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利好。”董登新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